《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乐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自新大陆视唱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乐评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乐评

2023-11-25 20: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其实是up主投稿给学校文学社的一个稿件。因为征文的时候说可以写乐评,所以我就写了这样一篇。然而发出去后迟迟没有得到回复,所以我就想先在b站发表了吧。稍微做了些修改,成品如下。

前言

首先,我觉得需要让大家知道这首曲子到底叫什么。此曲的常用英文名称为“From The New World”。相信大家都知道该怎么翻译,应该翻译为“自新世界”,这也是现今这首曲子在中国的常用译名之一。但是,有个译名流传更广,那就是“自新大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偏差?因为这类古典音乐刚进入中国时,中国正盛行着“新世界”与“旧世界”的说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当然被认为是“旧世界”,而古典音乐是西方过来的东西,被冠以“自新世界”的名字来进行演出,恐怕会受到政府阻挠,所以便用“自新大陆”这个稍有改动的译名来演出。当然,现在我们已经对外开放了,“新世界”与“旧世界”的观念也已不再是主流,于是许多专家认为应该恢复正译“自新世界”。我认为,恢复正译当然是好事。但是“自新大陆”的译名,毕竟也沿用了很久,很难根除并且也没必要根除。以上内容,不一定是完全真实的事,可能是谣言,但至少可以作个参考。

我们再认识一下曲作者。安东尼·德沃夏克,捷克人,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民族乐派的主要作曲家之一。父亲是一位屠夫,兼职小客栈老板,业余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会演奏齐特尔琴。小时候,德沃夏克的音乐氛围并不是很好,他能听到的大多是粗俗的流行音乐,比不过那些出生在音乐世家的作曲家,业余音乐爱好者和职业宫廷乐师其实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他父亲很支持他的音乐事业。屠夫、小老板挣的钱不会太糟,但也不会太富裕,即便如此,他父亲还是挤出钱来供他上音乐学院。而小时候听的那些通俗音乐,我倒认为,使他的作品更接地气了。毕竟人家是民族乐派,接地气还是很重要的。

这回之所以写这首曲子的乐评,也是因为我对这首曲子有特殊感情。当时在初四的时候,有一阵子我对这首曲子的喜爱程度已经达到了每周五晚必听的地步了。当然后来慢慢地就不那么频繁了,一方面因为再好的曲子重复太多遍也会审美疲劳,有时好久不听,再听一遍往往会收获新的感动;另一方面因为学业确实更忙了,没那么多时间。

相信读者们现在已经对德沃夏克和此曲有了个初步了解,接下来我们进入深度赏析。

正文

这部交响曲是在美国写的,这期间,德沃夏克研究了大量的种植园黑人灵歌。这部交响曲作品就是一部受到了黑人灵歌影响的作品。这首曲子的结构深深吸引着我,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整个交响曲,在四个乐章临近结尾的地方都有出现,达到了某种统一。

第一乐章 慢板 e小调

此曲有一个宁静舒缓的开始,先是弦乐组奏出一个舒缓又略显诡异的旋律,然后木管组也加入其中,紧接而来的是几声清脆的圆号声。然后,原来给弦乐组的部分换给了木管组演奏,重复了一遍。突如其来的定音鼓声如雷鸣般打破了沉寂,管弦开始演奏出疯狂的合奏声。之后一个小引子引出了主部主题,那个贯穿全曲的主部主题。然后,又出现了一个木管与弦乐交相演奏的主题。之后又引出了一个像回旋上升一样的主题,这段旋律当时给我留下来了很深的印象,那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活灵活现的感觉,饶有趣味的感觉,都使我的内心产生共鸣。还记得初中有一次上午最后一节课上化学实验,那一节课下课放学,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开始在走廊里哼这段旋律。那一刻,仿佛整个教学楼都充满了快乐的空气,似乎外面一定是艳阳高照,绿草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后面的部分也基本上是基于以上主题的重复与变奏。因为结构独特,并且每次重复都略有不同,所以重复得并不无聊。最终,在大气磅礴的合奏中,第一乐章结束了。

第二乐章 广板 降D大调

最抒情的一个乐章了。作为降D大调的作品,此乐章却并不是十分欢乐,算是音乐创作中较少见的情况了。以前看到有人在收集“忧伤的大调作品”和“欢快的小调作品”来证明“大小调和音乐悲喜之间的关系不是必然的”,我觉得这首曲子应该榜上有名。说到这里,我想再推荐首曲子,是Taylor Swift的Back to December,也是一首大调歌却比较忧伤的(不过旋律上不是很大调,此处的大调是指和弦编配偏大调)。我知道读者们有的可能不是很懂得这些乐理,这里稍作科普,通常情况下,大调是欢乐的,小调是忧伤的,但也如上文所写,有例外情况。

第二乐章原有《传奇》的标题,但是也有人喜欢称这个乐章为《念故乡》。诚然,此乐章抒情而略带忧伤,很容易引起人的乡愁,说这一篇是“念故乡”是有道理的。当然,也希望读者们如果真的愿意听一听这个乐章,也请耐下心来,耐心体会这一乐章的美。

第三乐章 谐谑曲

开头音量较大,注意不要被吓到,这和第二乐章相比真是个强烈的反差。这首曲子的第一主题很滑稽和诡异,当然也很有律动感。据说是受到了“海华沙的婚宴”中印第安舞蹈的启发,所以听着想跳舞也很正常。而另一主题则清丽明快,形成反差。两个主题似乎在争斗,但似乎又不断地趋于和谐。这个创意,我觉得还是很前卫的。

第四乐章 快板 奏鸣曲式

初中音乐课本上说“德九”最有名的乐章是第二乐章,我当时不是很理解。即使是现在,我仍然认为最有名的乐章就是此乐章——第四乐章。

一个短暂而富有力量的引子开启了此乐章,之后便是第一主题,当时听到这里,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震撼,真的有一种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的感觉。只能说德沃夏克是个人才,把这一段写得这么有场面感。值得一提的是,瑞典交响金属大牌Therion乐队还曾翻奏过这个乐章的开头,其实这个时候的古典音乐还是很适合改编成交响金属风的。该翻奏相对来说有更强的力量感,喜欢金属乐的朋友不容错过。

另外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看到了“奏鸣曲式”就觉得是按固定套路写的,一定很没意思。其实我以前就曾这么想过,而且任何曲子只要能贴上“奏鸣曲式”的标签,那么一定是有着相同的大框架的,即“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但是我后来想明白了,基本框架虽一定,但是不同作曲家对结构细节的不同处理还是很值得了解的。所以说,“奏鸣曲式”的曲子也可以是有意思的,更何况“奏鸣曲式”的结构本身就很有创意。

版本推荐

库贝利克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     DG公司

库贝利克的版本被认为是“德九”的最佳版本。小编听的时候,感觉这个版本属于那种不偏不倚,中规中矩,客观还原的。当然是不错的版本,库贝利克也是德沃夏克的权威演绎者之一,但是这个版本我总是感觉缺了些个性。相对来说声音也较为圆润,第四乐章该有的气势没放出来。不过因为是个很标准的演绎,作为新人入门版本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此专还收录了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

索尔蒂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Decca公司

我本人第一次听此曲听的就是这个版本,相对来说要更明亮有力一些。另外多说一句,这专封面真的好美!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DG公司

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师指挥世界数一数二的乐团。这个版本是我本人最喜欢的版本,明亮、有力量、细节的处理富有个性。不过可能有点个性太过鲜明了。

卡拉扬这个人,因为名气大,刚入古典音乐大门的新人往往都从喜欢他开始,但最后反过来去黑他。不过我倒是一直很喜欢卡拉扬。黑他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他对古典音乐做出的贡献不容否定。

    此专辑还收录了斯美塔纳的《我的祖国》交响诗套曲的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这也是我本人特别喜欢的一首曲子。

后记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常被人们认为是入门古典音乐的最佳作品之一。相比别的严肃型大师,德沃夏克的作品更亲切,更接地气。所以我推荐出来,也是想让大家听到更好接受的作品,让大家知道,古典音乐并非高不可攀。

这篇文章说是写乐评,其实更多的是与大家分享好作品。鄙人才疏学浅,文章中难免会有错误,如果有人发现我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指正,我将不胜感激。

祝欣赏愉快!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