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査指导规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脑血管vm是什么意思 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査指导规范

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査指导规范

2024-06-23 10: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査指导规范 2015-05-09 20:49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作者: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 字体大小 - | +

一、颈部血管超声

(―)颈动脉超声检测

1. 常规检测动脉

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VA)、锁骨下动脉(SA)及无名动脉(INA)。

2. 常规检测参数

动脉管径、内-中膜厚度(IMT)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

3. 常规检查流程

 (1)二维灰阶显像

首先以横断切面,右侧自无名动脉起始、左侧从CCA自主动脉弓分支开始,连续观察CCA全程、ICA-ECA分叉、ICA起始段及分叉以远4-6cm范围、ECA主干及其分支血管壁三层结构及血管腔内回声、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再以纵切面测量CCA 远段(分叉水平下方1.0-1.5cm范围)、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起始段管径相对膨大处)管径及CCA远段及颈动脉球部的IMT。

测量IMT与管径应避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管径测量是血管后壁内膜上缘至前壁内膜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当出现血管狭窄时应测量血管的残余与原始内径。IMT的测量是血管后壁内膜上缘与外膜上缘的垂直距离,即血管壁内膜与中膜的联合厚度。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及斑块内声学特征,测量斑块的大小,以长x厚(mm)表述大小,多发性斑块测量最大的责任斑块。

(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

通过CDFI模式观察检测动脉管腔的血流充盈状态,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对溃疡性斑块的进一步评估。对于极重度狭窄管腔的检查,通过CDFI血流成像调节可以提高病变检出率。|

(3)脉冲多普勒超声(PW)

通过PW测量CCA远段、ICA球部、ICA近-远段、ECA的PSV、EDV。对≥50%ICA狭窄,应计算PSVICA/PSVCCA 比值、或狭窄段(PSVICA1)与远段(PSVICA2)比值(PSVICA1/ PSVICA2),记录RI值。

4. ICA及ECA的检测鉴别(表1)

表1 颈内、外动脉的检测鉴别

2015-05-08 064816_副本.jpg

(二)椎动脉超声检测

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分支后,在颈部穿行于横凸孔上行,出环枢椎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

1. 椎动脉解剖

根据颈部椎动脉的走行分为入横突孔前段称颈段(VI段)、走行于横突孔内段为椎间隙段(V2段)、出横突孔入枕骨大孔前段为枕段(V3段),进入枕骨大孔后为颅内段(V4段)。

2. 常规检测流程

(1)二维灰阶显像

通过灰阶显像观察椎动脉血管壁、管腔内结构与回声,测量血管内径,V1-V2段均可以,选择清晰的管腔与管壁结构测量。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以CDFI或能量多普勒显像模式观察椎动脉从VI-V3全程血流充盈状态及动脉走形,注意椎动脉管径对称性比较、血管走行、起源与起点异常等生理性变异的判断。

(3) 脉冲波多普勒超声

以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记录VI或V2或V3的PSV、EDV及RI。

(4)探头的多选择性

由于椎动脉解剖位置较深,特别是体型肥胖颈部短粗的患者,单纯线阵探头检査深度达不到,椎动脉起始段检查困难时可以选择低频凸阵探头。

(三)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测

1. 锁骨下动脉解剖

右侧锁骨下动脉从无名动脉分支向右上肢及右椎动脉供血。左侧从主动脉弓分支向左上肢及左椎动脉供血。

2. 常规检查流程

(1) 二维灰阶显像

通过锁骨上窝检査双侧锁骨下动脉(SA)。右侧无名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及右颈总动脉形成典型的横向“Y”字型结构。通过二维成像观察双侧锁骨下动脉(SA)血管结构,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时,应测量记录斑块形态、声学特征、血管残余内径与原始内径。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以CDFI进一步观察锁骨下动脉血流充盈情况,注意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

(3) 脉冲波多普勒超声

以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SA的PSV、EDV,血管狭窄时要注意狭窄的位置与椎动脉起始段之间的距离。诊断SA狭窄≥70%时,应测量狭窄远段SA(VA分支以远)PSV与EDV,计算并记录流速比值。

(4) 探头的多选择性

由于SA解剖位置较深,特别是左侧SA检査较右侧难度大,需要线阵与凸阵探头联合选择应用,提高病变检出率与准确性。

(四)无名动脉超声检测

1. 无名动脉解剖

正常人无名动脉(也称头壁干)直接起自主动脉弓,与左侧CCA及SA组成三支脑血流供应的重要动脉,其长度约5cm,分出右侧CCA与右侧SA。

2. 常规检查流程

(1)二维灰阶显像

以灰阶显像显示无名动脉血管壁、管腔结构。注意SA与CCA分支结构特征。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以CDFI观察无名动脉血流充盈情况。

(3)脉冲波多普勒超声

存在无名动脉狭窄病变时测量病变处原始与残余管径及PSV 与 EDV。

(五)颈部动脉超声检测注意事项

1. 注意检测手法是病变诊断准确性的第一要素。

2. 注意仪器的调节,包括聚焦、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增益、脉冲重复频率、滤波等。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时一定要注意声束与血流之间的角度≤60°。

3. 注意诊断狭窄≥70%时,一定要获得远段PSV与EDV,综合评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4. 注意次全闭塞与完全性闭塞的鉴别,要通过仪器调节釆用CDFI与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以提高检测灵敏性。

二、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测

(一)内膜病变检测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表现分为局限性或弥漫性颈动脉内-中膜(IMT)融合,导致IMT增厚。二维灰阶超声检测显示内-中膜融合,伴回声不均匀改变,当测量IMT> 1.0mm界定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二)粥样硬化性斑块检测

1. 斑块的界定

当IMT> 1.5mm,凸出于血管腔内,或局限性内膜增厚高于周边IMT的50%,可定义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灰阶超声可以观察斑块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连续性)

2. 斑块的形态学评估

(1)规则形斑块:灰阶超声显示斑块为扁平形,表面纤维帽完整。

(2)不规则形斑块:灰阶超声显示斑块表面不光滑,纤维帽显示不完整。CDFI显示斑块所在的管腔血流充盈不全。

(3)溃疡性斑块: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不连续,形成“火山口”征,“火山口”长度≥1.0mm。CDFI显示血流向斑块内灌注。

3. 斑块声学特征评估

由于斑块内组成结构不同,对声波的吸收及反射不同,斑块显像特征也不同。正常血管壁三层结构回声分别为中等回声(内膜 层)、低回声(中膜层)、髙回声(外膜层)。斑块回声评估可以与血管壁结构进行比较。

(1)均质性回声

二维灰阶显像图显示斑块内回声均匀一致。根据斑块回声与血管壁回声强弱的差异分类:

① 低回声斑块:斑块内回声低于内膜层。

② 中等回声斑块:斑块内回声与内膜层相等。

③ 强回声斑块:斑块内回声等于或略高于外膜层。

(2) 不均质回声斑块

斑块内有20%以上的回声不一致即可确定为不均质回声斑块。

4. 斑块的易损性

斑块的易损性是通过对斑块的形态学、内部回声、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另外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治疗有效性密切相关。临床医务人员无论是超声专业或非超声专业人员应通过超声检査所见描述并结合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与治疗随访,客观评估斑块的易损性。单纯以“软斑块”或“硬斑块”提示为易损或非易损斑块是不客观的,并且斑块受血流剪切应力的影响,易损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检查结果的解释应科学客观,应告知患者针对危险因素的治疗控制。

5. 斑块检测评估注意事项

(1)注意不同角度纵横切面联合对斑块连续性检测观察评估。

(2)注意检测仪器的调节,使斑块的声像图显示最清晰。

(3)注意斑块表面纤维帽结构连续性观察,对于不规则形斑块表面回声异常的鉴别,溃疡性斑块典型“火山口”征声像图的判断标准。

(三)颈动脉狭窄闭塞检测

1. 颈内动脉狭窄评估标准

根据2003年北美放射年会超声会议16个专业及相关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标准,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程度分类为四级:狭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