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清代瓷器(九)雍正粉彩知多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胭脂红瓷器特点是什么 细说清代瓷器(九)雍正粉彩知多少?

细说清代瓷器(九)雍正粉彩知多少?

2024-07-07 17: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朝恽寿平的牡丹

雍正时期所烧制的瓷器今天让人们大开眼界,雍正官窑就是世界艺术的颠覆,特别是在珐琅彩和粉彩的创新上,雍容华贵的珐琅彩、粉彩问世,虽与“康熙盛世”有关,但发展到高度与雍正的关系更为紧密。

雍正登基后,对社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镇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而且雍正酷爱精美绝伦的瓷器,经常对宫廷瓷器加以评价,亲自过问,并派得力的官员去管理瓷业生产,制作的高超水准。

《陶雅》中赞曰:“珐琅彩、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雍正粉彩瓷的呈色丰富多变,色泽明亮柔丽,彩料浓淡自然,粉质感强,鲜嫩璀璨,清雅秀美。

粉彩可以做到在一件器物上用色达20余种,同一种颜色又有浓淡深浅及阴阳向背之分,并且以油料调色,讲究彩料的层次变化,画面粉润柔和,突出画面的阴阳浓淡,富有立体感。

清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

一、 雍正粉彩总论

1、彩瓷之冠雍正粉彩瓷器

粉彩、五彩(指纯釉上五彩)、珐琅彩均属于釉上彩,其中的五彩瓷器,景德镇在元代已开始烧造,明代嘉靖、万历及清代康熙时期曾大量烧造。

据文献记载,珐琅彩瓷器(宫廷档案称“瓷胎画珐琅”)系康熙晚期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将从欧洲传入的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创烧而成,粉彩则是康熙晚期在烧造五彩瓷器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工艺的影响,由景德镇制瓷工匠创烧的彩瓷新品种。

因粉彩瓷器的彩烧温度比五彩瓷器低,且色彩柔和淡雅,故又名“软彩”。

清末寂园叟撰《陶雅》(卷上)曰:“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曰软也。惟蓝、黄亦然。”

粉彩这一名称源于彩料中引入了一种不透明的乳白色玻璃粉末,景德镇称作“玻璃白”。科学化验表明,玻璃白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s2O3),这种含砷的玻璃白在彩绘中主要起两个作用:

(一)是利用其乳浊作用,对各种五彩色料进行“粉化”,随着加入量的不同,可将任一种彩变成一系列浓淡不同的色调,形成“色阶”,这就使釉上彩的色调在原来五彩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多。

(二)是玻璃白的加入可使瓷器上的绘画具有国画中用粉后的渲染效果。

雍正粉彩花卉碗

2、玻璃白让色彩更加柔和

由于五彩中没引入玻璃白,绘画时只能采用单线平涂,色彩的纯度、透明度较强,致使图案色彩生硬,缺乏立体感和真实感。

而粉彩瓷器因采用渲染法施彩,致使所绘物像粉润柔和、细致入微,并产生明暗深浅、阴阳向背之分,更趋于生动自然。这是五彩所无法体现的优势。

粉彩中各种色料的着色元素是:粉红为金、蓝彩为钴、黄彩为锑、绿彩为铜。

粉彩虽受珐琅彩工艺的影响而产生,但二者又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化学组成方面。

粉彩和珐琅彩都含有化学元素砷(As),但二者的助熔剂明显不同,珐琅彩用氧化硼、氧化铅作主要熔剂;而粉彩则用氧化铅、氧化钾作主要熔剂。

因康熙时期粉彩瓷器处于初创期,故工艺略显粗糙,而且单纯的粉彩瓷器也很少见,多为五彩与粉彩装饰相结合者。所见器物有花蝶图盘、花蝶图水丞、钟馗醉酒塑像等。

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器在造型、胎釉和彩绘技法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其釉质洁白无暇、造型轻巧俊秀、图案工整自然、彩绘精心细腻、色彩搭配协调,所绘物像栩栩如生,开创了瓷器装饰的新局面。

其所绘花卉、花鸟图案明显受到明末清初画家恽寿平(1633~1690年)和当时画家邹一桂(1686~1772年)、蒋廷锡(1669~1732年)等画风的影响。统观我国古代彩绘瓷器,雍正粉彩瓷器堪称彩瓷之冠。

雍正粉彩花卉摇铃尊

二、雍正粉彩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1、一改五彩用笔古拙的风格

(1)用笔俊秀多变,仿雍正珐琅彩的艺术特色。

雍正粉彩改变了景德镇瓷器传统五彩用笔古拙、画笔料色浓重、平填色块的画风。用笔有轻重徐疾之别,线条或流畅飘逸,或顿挫起伏,表现出各种景物的不同特征。

画牡丹,用刚劲的笔法画木本枝干,粗糙皱皮质感。用流利柔和的线条勾勒花瓣,表现花朵舒展、翻转、顾盼的姿态。

(2)笔法精妙入微。

如粉彩团花蝶图碗,碗外壁绘五组团花蝶图。每组图绘在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形中,彩蝶双翅的花纹、触须,精细逼真,填色也细腻、匀净,达到柔和婉丽的效果。

雍正粉彩花鸟抱月瓶

(3)设色明艳丰富。

画牡丹花选用胭脂红、矾红、洋黄、洋白、洋绿等色,经洗染产生各种色相、色调,描绘了魏紫、姚黄、崑山夜光等名贵品种,或富丽、或清雅,极尽牡丹之色、光、态、韵。

严谨的彩绘工艺程序、娴熟的彩绘技巧,配合生动的绘画笔意和丰富的色料,将装饰性与绘画性融汇在一起,形成雍正粉彩秀雅柔丽的彩绘风格。

2、恽寿平的“没骨花”

中国花鸟画发展到五代、宋时已十分繁荣。有西蜀黄筌的工笔重彩,南唐徐熙的“落墨花”,成“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两种独特风格。

后来徐崇嗣改良“落墨花”画法而有“没骨花”法。清初画家恽寿平承古法创新“没骨花”法,在当时艺坛绽放奇葩。

3、雍正粉彩与恽寿平“没骨花”的本质区别

雍正粉彩花卉仿同时代珐琅彩瓷的艺术风格,后者出于造办处如意馆供奉画师之手,与院体绘画画风一致。院体画且以精于“刻画”为能事,瓷画亦步其后尘。

据雍正时期清官造办处史料,官窑烧制的品种器形、画样、色彩等皇帝都细致地过问,经制样呈览而制作。

甚至有传旨:“原样花纹不甚好,可说与年希尧往细里改画”。在皇帝威严下,官窑工谨、细腻的艺术氛围中,画师只是谨小慎微地依样制作。

恽寿平胸怀坦荡清朗,综合文艺修养,汨汩清泉从心灵涌出,流注毫端,气韵天成,风标绝尘。

雍正粉彩能够表达的艺术高度

4、彩绘工艺性与绘画写意性的区别

粉彩彩绘工艺性强,必须依附于材质的性质和特点。

瓷胎釉面光洁润滑,不吸油不吸水。油调色料粘性大,含油少滞笔,难以彩画;含油多,色料又随油份在瓷胎上化开,只有适量含油料色才能进行彩画,所以粉彩用笔多变、生动,其实都是经验丰富的匠师细心“做”出来的。

胶水调色动辄留下笔触所带色料痕迹,有零碎、邋遢的缺陷,每用笔用料都要细心关注。清水调色之料呈泥浆状。

所谓平涂、填匀块面,无绘画写生之情趣,以上三种调色填绘都是以工艺制作的方法,力图达到中国画工笔画精致细腻的艺术效果。

三、雍正粉彩的彩料探源

粉彩料是在珐琅彩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正因为粉彩和珐琅彩在制造工艺和烧成效果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通过珐琅彩的相关记载和雍正粉彩的实物资料来推断该时期彩料的颜色。

基于当时彩料研制的水平,雍正粉彩的彩料应和雍正珐琅彩具有同样的这些颜色,另外还有红色系和紫色系彩料,其中红色要以胭脂红、秋海棠为代表。

若再算上添加“玻璃白”后,各种色相所产生的浓淡、强弱的色阶变化,那么这些彩料足以使雍正粉彩的画面斑斓夺目。所以,雍正粉彩装饰的色彩之调和与丰富,对于当时的陶瓷装饰来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也是史无前例的。

清雍正粉彩山水人物图笔筒

雍正粉彩丰富的发色料和色釉

雍正粉彩不仅色料丰富,且颜色釉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雍正粉彩装饰除了白地的以外,还出现了色地粉彩:有红地、黑地、黄地、青地等。

一般色地的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由高温色釉一次烧成,例如青地多用冬青釉、豆青釉等。

(二)在烧好的白瓷上施低温色釉,以黄釉、红釉居多,烧成后釉色均匀、洁净、光润。

(三)在白瓷上“用粉彩中的一种色料,涂盖器身,留出所绘图案的空白,在空白中填绘其他彩料”。

在该时期诸多色地粉彩中,要数红地最为稀有金贵,因为红釉所使用的原料都很贵重,比如在祭红的釉料中就添加了“玛瑙和珍珠”,胭脂红含有“赤金和水晶料”的成分,两种釉色都极为珍贵。

其中胭脂红最早出现在康熙朝,不过仅作御制碗的款料用。雍正时期使用较多,并有通体施该釉色的器物,如小瓶、碗和小高足酒盅等,可见当时御用制瓷的不惜工本。

胭脂红又称“金红”、“洋红”,是一种以金为发色剂,在800-850℃的低温中焙烤形成的釉色。于康熙年间从西方传入我国,并开始于瓷器上使用,至雍正、乾隆时期已广泛使用。含金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胭脂红的呈色,若于釉中掺入约万分之二的金即可得到较为浓艳的胭脂色,而掺入万分之一的金,即为浅淡的胭脂水,此为胭脂红。

据《陶雅》对雍正胭脂红的描述:“其釉薄于蛋膜者十分之一,匀净明艳,殆无伦比。紫晶逊其鲜妍,玫瑰无其娇丽。”乾隆以后的胭脂红,往往釉质粗厚,颜色晦暗。

雍正胭脂红地粉彩花卉抱月瓶-艺库藏品

四、 雍正粉彩的主要特点

1、 胎与釉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雍正粉彩瓷的胎体加工细密,质地细腻轻盈,皎白精致,轻重适度。釉面滋润匀净,平滑莹白,光亮无瑕。

2、 主要几种器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精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从宫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最多,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陈设瓷。

主要品种有:

盘、碗、碟、杯、尊、罐、坛、钵、各式瓶、花觚、笔筒,各式茶壶、茶具、文房用具等。

整体上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体多种多样。造型上注重线条变化,每件作品都特别富有生气,做到比例协调,高矮适度,恰到好处,真可谓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既有继承传统式样,也有借鉴其它工艺品的器型,还有许多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等,可谓博采众长。

产品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物为主,如:盘、碗、杯、盒、笔筒等,大件器物则以高达50厘米的天球瓶、直径在50厘米以上的大盘最为精美。

常见有胆瓶、六角瓶、灯笼瓶、花觚、盘、碗、杯、笔筒、提梁壶、罐等。

器物无论大小,形体改变宛转柔软,考究线条的美感。在注重漂亮的一起还注重实用性,有正经慎重之感。制作一丝不苟,考究规矩方圆,注重细部处理。

3、 色彩与纹饰

雍正粉彩的颜色具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色彩丰富多变,同一种色又有浓淡、深浅之分,色彩周围往往泛有七色光。施彩方法以油料调色,釉色秀丽温润。纹饰上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法渲染,突出画面的阴阳、浓淡,富有立体感。

纹饰题材内容广泛;尤以植物花卉纹居多,常见的有:牡丹、月季、海棠花、莲花、桃花、玉兰花、三秋、九秋、落花流水、过枝花、团花、松竹梅等。

动物纹有:龙、凤、鱼、鸟、蝴蝶、蜜蜂、仙鹤、鹿、马等。

装饰题材以各种花卉、花果最为多见,其次是花鸟、花蝶、人物故事、山水等,各种题材经过精心彩绘后,形态和色彩被体现得淋漓尽致。盘、碗上的绘画擅用“过枝”技法,即图案花纹从外壁自然过渡到器内,枝干相连,花叶相属,浑然一体。“过枝”的题材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桃树及各种花卉,桃树上多画八只桃实。

清雍正粉彩三多纹胆式瓶

雍正粉彩瓷器绝大多数是在洁白如雪的釉面上施彩,因而更能映衬彩色之淡雅柔丽。

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雍正粉彩瓷胎中氧化铁含量极低,只有0.8%左右,足见其胎质之纯。雍正时还开发出各种色地粉彩瓷器,常见的有珊瑚红地、墨地、淡绿地、黄地、木理纹地等,新颖别致、各具特色,极大地丰富了粉彩瓷器的内涵。

人物纹有:婴戏、仕女、渔樵耕读、教子图、历史戏曲、神话故事等。其中画仕女最具特点,体型修长,神态优美,栩栩如生。

雍正粉彩画面多是清雅宜人,注重细部描绘,千姿百态,出神入化。描绘技巧上,多采用写实手法,。

纹饰工整,细腻,层次清晰,运笔自然、流畅,其精美者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

粉彩瓷独特的胭脂红彩及白彩传自欧洲,直到康熙末年时,此釉方终于能在中国独力生产,促使景德镇御窑厂成功烧造出粉彩瓷。

雍正年间更发展出各式新颖的粉彩纹饰,将各式新研发出的釉上彩之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4、 款识特征

雍正御窑粉彩瓷器有的署款、有的则不署款。

署款者所署年款,最多见的是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另有少数署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款和六字三行篆书款。雍正粉彩四字款极少。

雍正粉彩青花六字款最多

青花色调纯净,字体非常工整,笔法清秀有力,结构严谨,多为宋椠体正宗小楷,时代特征明显。

雍正粉彩六字篆书款书写工整有力,整齐划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妙运用釉上彩,烧造出缤纷多色且谐调美妙之粉彩瓷,可说是景德镇造瓷史上最后的一大创新。

如 【清雍正粉彩「团菊」菊瓣盘】款识。

粉彩雕瓷往往使用六字纂述刻款,清晰整洁,犹如篆刻工艺,表现极高的难度。此外,还有很多堂名款,

如:“冯宅”、“百露堂”、“文山石房”等;

以及花押款如以笔和银锭来寓意“必定如意”等。

总之,雍正粉彩瓷器工艺是雍正瓷器工艺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所反映的中国古陶瓷器工艺处于高峰时期的面貌,令后世的人们深深地回味。

五、“珐琅彩”与“粉彩”的釉料比较

1、珐琅彩的发展

珐琅是一种玻化物质,它以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加入纯碱、硼砂为助熔剂,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等作乳浊剂,加入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锑等作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煅烧、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倾入水中急冷得到珐琅熔块,再经细磨而得到珐琅粉。

将珐琅粉调和后,涂施在金、银、铜等金属器上,经焙烧,便成为金属胎珐琅。若以玻璃为胎,则称为玻璃胎珐琅。以瓷器为胎者,则称为瓷胎珐琅。  

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台湾以后,禁海开放,西洋制品开始涌入,西洋珐琅便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并就地设厂研制,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

当时,广州的产品多保留着西方文化的韵味,由于烧造技术不高,釉料呈色不稳定。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请法兰西画珐琅艺人陈忠信来京,在内廷珐琅处指导烧造画珐琅器。其式样、图案具有了中国风格。康熙、雍正两朝珐琅彩都在宫内烧制,从不外传。

2、粉彩瓷的发展

珐琅彩的制作地在宫内,粉彩瓷的制作地却在景德镇御窑厂,所以粉彩可以不受皇帝的拘束大胆创新!它的制作程序比较普通,主要按照当时官窑瓷步骤烧制。

即内府先进行造型设计,然后送样给御窑厂。其它:如表面文饰、图案绘画等假若没有统治者积极参与,可由督陶官按经验适当裁度。毕竟缺少帝王重视,所以早期粉彩器没有珐琅彩瓷那样的制作阵容,绘画技术、宫廷气息以及制作严谨程度。

许多人在谈及珐琅彩瓷与粉彩瓷区别时,强调粉彩使用“粉白”打底。其实,珐琅彩瓷也会运用这种方式。在绘画彩瓷时。由于釉料是提前制好的成品,如果需要表现花瓣浓淡及云水朦胧时,釉药呈色不好自然过渡。这时先用粉白打底,再施彩釉,并用毛笔调节局部釉料浓淡,既利于彩、釉结合,又能获得理想渲染效果。

图案中的远山近水都是先使用“粉白”打底,然后施彩渲染达到朦胧效果。

“珐琅彩瓷”中也可以见到类似使用方式,表现目的完全一致,因此说这种制作工艺并不是粉彩瓷的固有特征。

通过这些“粉白”打底效果,不是区别“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标准!

3、“珐琅彩”与“粉彩”的其它共同点

有人提出“珐琅彩瓷”釉面有众多细小开片,“粉彩瓷”没有,并将其做为判断两者的主要依据。

其实不然,由于彩釉种类、制作技术、釉上彩层厚度以及各自膨胀系数的不同,釉面开片在历代许多低温釉表面都容易产生,仅是大小规模不同而已。珐琅彩与粉彩都是典型的低温釉上彩,这种情况自然无法避免。

4、彩釉种类有多少

珐琅彩、粉彩的釉料种类在雍正前期的确不多,但随着制作需求,造办处在原有进口基础上不断研制、创新,许多新彩釉随后产生。

按照宫内统计有:月白色、白色、软白色、黄色、淡松黄色、绿色、浅绿色、亮绿色、浅亮绿色、深亮绿色、松绿色、蓝色、浅蓝色、深亮蓝色、松黄色、香色、藕荷色、亮青色、酱色、深葡萄色、青铜色、黑色等二十多色。

再加上成熟的金红色,足够满足颜色的需要。特别看到绿色的种类最多。

雍正粉彩福在眼前盘-海外博物馆藏品

六、“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区别

从众多的条件看,“珐琅彩”与“粉彩”几乎没有明显区别,从传世珐琅彩瓷、粉彩瓷看,它们的主要区别应该在于制作地点、制作程序、用途、以及绘画风格上。

1、制作地点的不同

(1)“珐琅彩瓷”的主要制作地:为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

(2)“粉彩”的主要制作地:为景德镇御窑厂。

2、雍正皇帝更加青睐珐琅彩

养心殿毗邻帝王住处,便于圣上直接检察成品。康熙时期,欧洲艺匠进宫谒见,推动珐琅作的成立及新色研发,宫廷御作遂在江西景德镇烧制之白瓷上绘珐琅彩料,制作精致华美的御瓷。

作坊临近宫廷画院,中外画师也曾奉命在器上绘图添彩。受西洋画师直接影响,彩瓷绘饰甚具洋风,着重模仿自然,以光影明暗营造质感、深度及透视。

珐琅彩是专门为皇帝烧的御用瓷,存世稀少,尤显珍贵。由于是珐琅作所制,因此属于无可挑剔的正统珐琅彩瓷。

在雍正、乾隆时期瓷胎画珐琅常有五言或七言的题句,依据画面而选择的诗句,诗句是画面的表达,画面又是诗句的形象展现,与器物及纹饰相得益彩。

恽寿平创新的花卉画法-没骨花卉

画意与诗境洗炼,寥寥数语,点出画作的特色和精华所在,寓闲情逸致于幽美画境中,特具诗情画意。

据造办处档案的记载,像这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装饰风格,是雍正皇帝极力倡导的。

珐琅彩瓷器的制作不同于景德镇烧制的其他瓷器,景德镇仅是制作素胎,绘画由远在北京皇宫的宫廷画师完成,最后由清宫造办处的珐琅作坊进行二次烧制。

珐琅彩瓷是皇家专属顶级名器,它秉承了中国陶瓷制作史上的各种优点,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几乎是最精湛的。

珐琅彩瓷首先是基础好,即胎料极为讲究,在高质量的薄胎上施以极细腻的釉料,因而就杜绝了桔皮釉、浪荡釉以及棕眼等现象,有了“白璧无瑕”的底胎,使得珐琅彩制作登峰造极成为了可能!

3、后期雍正粉彩的艺术性开始赶超珐琅彩

雍正粉彩纹饰采用的是中国工笔画写实细致的画风,所以花蝶的颜色都与实物接近。一般花头所用颜色有:大红、桃红、橘红、粉红、黄色、淡黄、紫色、白色、蓝色等。

花瓣的浓淡变化是通过彩料在玻璃白上的渲染而产生,由接近花心和花托的部位向外逐步减淡。

花蕊的用色主要是黄色、白色和黑色。叶子的设色比较浓郁,且有老嫩、阴阳之分,通常用大绿、淡绿、草绿等不同纯度、明度的绿色来表现。

有些老叶还在叶尖处以黄色进行装饰,通过运用接填的技法产生黄绿之间的自然过渡。

清雍正粉彩牡丹纹贯耳瓶

这是雍正时期的花叶所特有的表现形式,俗称为“败叶黄”。枝干常有赭石、褐色、淡墨、古紫等。

有些墨色枝干略微偏蓝或绿,是因为在其上面又轻罩了一层淡蓝或淡绿料色的缘故。

而雍正粉彩洞石的用色,早期因受到五彩、斗彩的影响多用艳蓝色且平涂,过渡期则由艳蓝色分出浓淡以表示明暗关系,成熟期后先采用素描写生的手法勾勒出石头的结构与层次,再利用颜色的深浅使之更为丰富。

它的暗部画作深蓝或墨绿,亮部用淡蓝、淡绿,各色之间的衔接极其自然,这组颜色使人想到怪石上苔藓横生的画面。

还有墨色系与褐色系的洞石,颜色的深浅皆和明暗关系相对应。也正因为雍正粉彩花卉运用了赭石、褐色、墨色等暗冷色调,才把其它颜色衬托得更加鲜丽。

粉彩藏品 鉴赏【清雍正粉彩牡丹蜻蜓碗】

此碗造型俊雅,线条柔美,胎釉白胜霜雪,莹润可爱。外壁彩绘牡丹吐萼含苞,风姿绰约,桂花屈曲斜袅,各具意态,多情蜻蜓,欲落还飞,饶添野趣。画笔清秀细腻,设色淡雅逸丽,春色盎然,仿若和风拂面,实醉人心扉,尽显“没骨”之妙,画意可拟徐熙。

清雍正粉彩牡丹蜻蜓碗

在晚明花艺家张谦德《瓶花谱》中,牡丹和桂花均品级位居三甲之列,乃文人品花之首选,两者搭配之宜,倩影绰绰,可见胤禛艺术品位之高雅。

此种图案之雍正御窑粉彩碗传世者极罕雍正帝胤禛对古代文人的品性追求,可称是有清一代帝皇的典范。文人士大夫对精致生活的营造,闲情逸致的抒发,都可从他的身上得到体现。

花事是古代文人雅士重要的怡情活动之一,对各式花材的品评、选择均有严格的标准,雍正皇帝对此非常精通,讲究组合之美,追求自然清新的唯美境界。因此,雍正一朝宫廷诸项工艺品中凡有花卉题材,均是工笔写真,形神俱佳,气韵清雅脱俗。

这类作品是在器物上定好图稿后,用植物性颜色代替珠明料勾勒花叶轮廓,在轮廓线内填绘彩料(一般都选用胭脂红稍掺洋白,不覆盖轮廓线),烤烧,色料凝固在瓷胎上,而轮廓线挥发不见痕迹。画面好像是不用勾勒,全用色料绘成的“没骨花”。

【清雍正 粉彩过枝菊蝶九秋盘】

此件菊蝶盘即为雍正御窑粉彩过枝器物中的一件精绝之作。盘心以羼入玻璃白的粉红、鹅黄和呈珊瑚红色的矾红绘制九朵姿态各异的菊花,象征杞菊延年、九秋同庆的美好寓意。

清雍正粉彩过枝菊蝶九秋盘

盘外壁亦牵连绘制数朵秋菊横敧,翠竹穿插其间。菊花之造型、色彩为清初恽南田传派画法,当出自雍正朝恽派宫廷画家蒋廷锡、邹一桂之画稿粉本。

雍正御瓷粉彩花卉以逸丽清新着称,世人赞誉无数,时宫中画师为之画稿,交与御窑厂画手绘制成器。盘上双蝶飞舞,细处妙入毫颠,与北京故宫藏雍正粉彩蝴蝶碗如出一人之手。“蝶”谐音“耋”,取八旬长寿之意。菊蝶相映,构成一派延年益寿、生气勃勃的景象。

雍正帝对秋菊的妍美有着深刻的体味和独特的标准。在宫廷艺术中对于“隐逸君子”菊花的表现情有独钟。

陶渊明爱菊,使得菊花成为文人传统中高洁淡泊的隐士的象征。

而御窑厂精心制作的十二种颜色釉菊瓣盘更将皇帝对菊花的喜爱凝练于工艺造型之中。

清宫宫廷画家的作品

《雍正十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中记载了当年雍正本人四次对制作象牙菊花雕刻的挑剔苛刻的要求,日理万机的皇帝竟然对花头的多少、骨朵的有无、梗叶的疏密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亦可见菊花题材的创作在雍正宫廷艺术中必然经过一番在帝王与艺匠之间的千锤百炼,方成正果。“

此段档案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雍正皇帝品位极高且挑剔苛刻的鉴赏性格,其对菊花的形态神韵之美可谓把握精确。

考其画稿之出处,应来自蒋廷锡、邹一桂之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蒋邹二人花卉册页,风格与之非常吻合。他们师出恽寿平门下,强调形凖风格,其花鸟画沿袭自南唐徐崇嗣的没骨画法,写生写意并重,设色秾丽,笔调雅逸。

其绘画风格符合雍正皇帝的审美取向,也融入了雍正皇帝的鉴赏韵味。后来,乾隆八年乾隆帝弘历也以秋菊为题烧造一对“磁胎洋彩诗句菊花玉梅瓶”,虽设色绚丽,笔笔精到,然诸多细节和秋菊神韵的表现远不及雍正者,父子两人艺术品位之高低由此可见。

也正是胤禛不遗馀力的追求,将文人的意趣融进瓷器之中,开创了清代御瓷的新时代,成就后世不可企及的艺术巅峰。

藏品鉴赏:【雍正粉彩团蝶纹碗】

高度:6.86厘米 直径:13.2厘米

敞口,深弧腹,小圈足。内白釉无纹,外壁釉上彩料绘制五个团蝶花卉纹,足内白釉,青花双圈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

蝴蝶纹饰是中国古代书画、瓷器上的常见纹饰,花丛间彩蝶飞舞,百花胜放,舞蝶恋花,代表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蝶与耄耋之耋同音,也包含着幸福长寿的吉祥寓意。

每组团蝶纹由两只彩蝶与四季花卉纹构成,笔触细腻,色彩柔丽。此碗造型柔和秀巧,胎质洁白纤薄,釉面细润纯净,底足、口沿等细节部位处理精致,纹饰色彩丰富,画面生动,布局疏朗,格调高雅,体现了雍正时期瓷器制作的高超水准。

藏品鉴赏:【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

清雍正,高31.4cm,口径7.1cm,足径9.6cm。

瓶直口,削肩,圆腹,腹以下渐敛,圈足。器身呈橄榄状,颈部对称置贯耳,足边有两长方形孔可供穿带用。通体以珊瑚红釉为地,上绘数枝粉彩牡丹,三朵盛开的黄、白、粉三色牡丹在绿叶的衬托下娇艳无比。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瓶造型端庄,图案描绘精细,以珊瑚红釉为地衬托粉彩牡丹,色彩娇艳,为雍正时期珍贵的陈设用瓷。

总之,清代御窑瓷器的制作与清官造办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皇帝亲自筹划并控制的清宫造办处左右着御窑瓷器制作的总体思想。

清代对御窑厂的管理最初是因袭明朝旧制,所以在清御窑厂出现之初,管理御窑厂的官员在来源上,既有可能有中央派员督理的成制,也有以地方官负责烧造御用器烧造事务的。

随着御窑瓷器烧造任务的日趋繁重,管理御窑的重任改为以内务府的官员驻场督造、协理御用瓷器烧造事物,这就形成督陶官制度。

康熙时期的臧应选、郎廷极,雍正时的年希尧,雍乾时的唐英,对清代前期御窑瓷器的烧造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康熙御窑瓷器其选材用料十分考究,采用优质瓷土烧制,设计用心,构思巧妙,严格烧造工序,独具一格。

严谨精工的宫廷工艺风格业已形成,并呈现出精细华美的皇家风范,即具有朝气蓬勃的神采和朴茂华滋的气韵。

雍正御窑瓷器无论在仿古还是创新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内廷恭造之式”风格的确立为清代御窑瓷器的制作奠定了方向,即制品应具独特的皇家格调,保持纯粹的皇家风范。

雍正御窑瓷器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独特而浓厚的中国传统文人审美情趣,为瓷器本身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刚猛雄健的康熙御窑、精细优雅的雍正御窑、瑰丽繁富的乾隆御窑,由此可见清三代皇家御用瓷器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和审美取向是无法超越的,看到这些艺术极品,谁敢轻言现代“仿品”可以乱了雍正珐琅彩、粉彩艺术品的“真”?

由于篇幅过长,洋彩单独成篇,方能细说的痛快,不细说不知道,一细说真是“无限风光”总在艺术上的最高峰!

明天继续讨论《细说清代瓷器》(十)-雍正的洋彩

2020年05月29日于山东省济南市大观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