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优秀案例18:清晰定位 择己所长 扬帆职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职业访谈过程简述 第二届优秀案例18:清晰定位 择己所长 扬帆职场

第二届优秀案例18:清晰定位 择己所长 扬帆职场

2024-07-16 1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键词:职业定位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公务员考试

案例介绍:

小玉,24岁,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前有半年的汽车销售实习经历,因是家中独女,毕业后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回老家备考公务员。为了腾出更多学习时间,父母让小玉先别工作,在家认真复习、全力备考。但连续两次考试失利,让小玉变得越发焦虑,开始自我否定,甚至有好几次母亲在半夜里听见小玉房间里传来隐隐约约地抽泣声。小玉的变化让父母很着急,小玉在父亲的陪同下找到我寻求帮助。

案例分析:

小玉的父亲觉得公务员工作轻松、收入高,还有节假日和双休,非常适合她,但小玉觉得公务员考试压力太大,而且公务员是否像父亲说的那样适合她,她也不清楚。小玉要解决的是职业定位问题。案例中,小玉父母认为考上公务员是小玉最好的就业方式,但连续两次考试失利让小玉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想要考公务员、自己究竟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出现这样的困惑主要是因为小玉自我认识不清晰、对职业环境不了解。

案例指导:

我打算采用面对面交谈、电话辅导、微信跟踪和生涯工具导入等方式,帮助她先从自我认识入手,通过盘点职业能力找到自身优势,接着引导她了解职场环境寻找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做出生涯规划和行动计划。

1. 咨询过程简述(如图1所示)

图片1

【图1】咨询过程简述

1. 1引导认清自我

一是正式评估(即职业素质测评)。我给小玉做了霍兰德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测评,测评结果霍兰德职业兴趣代码为ESI,职业价值观前三项为成就感、经济报酬、独立性。二是非正式评估。我向小玉提了三个问题:“回忆您最有成就感的三件事情是什么?”、“您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您最崇拜的人物是谁?”。在咨询过程中,我给小玉解读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和价值观测评的结果,并结合小玉在非正式评估中回答的问题,帮助小玉澄清自己真实的职业期待。最后,我们一起梳理出最适合她的职业是创业者、销售人员、公务员(结合父母期望,将管理类岗位公务员列入未来职业选择方向),这一结果也得到了小玉的认可。图2所示为认清自我过程简述。

图片2

【图2】认清自我过程简述

1. 2梳理能力三核

接下来我导入“能力三核”工具分别从知识、技能、才干三个方面对小玉现有能力进行盘点,盘点结果如图3所示。盘点后,我引导小玉思考她目前是否适合创业,在向小玉介绍了创业者的基本特征后,我选用SYB课程中的“经营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或物质条件”评估表,引导小玉对自己的创业特征进行自我评估,评估结果是小玉在“动机、风险、决策、专项技能、企业经营能力、相关行业知识、财务状况、家庭状况”这8个选项中均处于弱项。通过评估小玉认识到当前条件下自己并不适合创业,因此我们暂时删掉了“创业者”这个选项。

图片3

【图3】小玉的能力三核

1. 3探索职业世界

一是推荐就业见习岗位,体验真实职业环境。小玉父亲对公务员这个职业认识存在巨大偏差,沟通中我曾尝试引导小玉选择公务员以外的职业,但小玉父亲对女儿考公务员的态度非常强硬,而且父亲的认知偏差也深深地影响了小玉。于是我将小玉推荐到县内某机关下属事业单位参加就业见习,先体验公务员群体的真实工作环境。二是引导开展职业访谈,收集整理职业信息。我指导小玉从身边认识的销售人员和公务员入手对他们开展职业访谈,然后结合访谈资料和互联网平台收集的信息,将信息分别按照职位信息、工作环境、发展空间、待遇安排、入职要求、他人经验、组织文化、组织现状、组织发展趋势等9个方面进行整理,进一步了解未来目标职业的详细情况。

1. 4进行定位决策

在引导小玉完成自我认识和职业探索后,小玉对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且对销售岗位和公务员岗位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但两个职业方向各有利弊,小玉纠结不知该如何决策。我指导她使用决策平衡单量化标准后再做决定,列出图4。通过决策平衡单,小玉坚定了从事销售工作的信心,我建议她可以通过公共招聘网和部分互联网平台网投简历,也可以向熟人寻求推荐就业岗位的机会;同时她还要积极和父母沟通寻求理解和支持。但如何跟父母沟通小玉犯了难,我建议她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①给父母介绍自己在就业见习期间所见所闻所悟,让他们了解真实的公务员职业环境;②将我们的咨询情况告诉父母,希望他们能尊重自己的选择和热爱;③向父母讲述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让他们知道她所有的决定都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最后,我还建议小玉,在没有得到父母支持、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岗位前继续在见习岗位上过渡。

图片4

【图4】小玉的决策平衡单

1. 5制定生涯规划

不久后,小玉的大学班主任将小玉推荐到某二线城市一家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企业从事销售工作,并且在小玉的积极沟通下父母也同意了她的选择。小玉选择这家企业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是国家鼓励的高速发展行业,小玉希望在工作期间能积累行业知识和经验,将自己锻炼成一名复合型人才,为今后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于是我引导小玉制定了五年职业生涯规划,如图5所示。

图片5

【图5】5年职业生涯规划

1. 6拟定行动计划

制定生涯规划后,我导入职业生涯规划行动计划表,指导小玉将自己的生涯规划目标分解,制定了年度计划和第一年的月度计划。最后小玉根据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制定周计划,再将具体行动落实到每一天并将每天完成情况记录下来,进行“周小结、月大结、年总结”。如图6所示为小玉作为业务代表第一年的年度行动计划。

图片6

【图6】第一年的年度行动计划

2. 服务对象的反馈:后续回访时小玉告诉我,虽然目前工作压力很大,但多劳多得,业绩好时收入也很可观,她觉得年轻人就是要拼搏奋斗。同时,她非常感激我在她迷茫时给予她的帮助。

3. 服务启示:小玉的案例给我们留下三点启示:一是“知己”(认识自己)、“知彼”(认识环境)是进行职业定位的前提条件。有效的职业决策一定是建立在职业指导师引导来访者充分了解自己、充分挖掘信息的基础之上。二是对个人而言,一份好的工作应该是“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社会需求”的结合。“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判断标准也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在职业选择中既要充分考虑重视他人的意见,也要保持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三是“知道”和“得到”之间是“做到”。职业生涯规划最终需要来访者去执行,职业指导师要引导来访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并要跟踪回访来访者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又称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特质因素论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其《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的观点。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 所谓“特质”:就是指个人的人格特征,包括能力倾向、兴趣、价值观和人格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心理测量工具来加以评量。所谓“因素”:则是指在工作上要取得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资格,这可以通过对工作的分析来了解。

( 责编:系统管理员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