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翻译的主体性是什么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研究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研究

2024-07-17 19: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自 知网  喜欢 0

阅读量:

252

作者:

陈佳珺

展开

摘要:

作为描述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吉迪恩·图里基于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以及霍姆斯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提出了翻译规范理论,推动了翻译学的文化转向.他把翻译规范分为了三类,分别是:预备规范,操作规范与初始规范.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受到规范的制约.但是,图里的翻译规范研究也存在局限性,他采取单向研究方法来探讨文本外因素对于译者的制约而忽略了译者个人主观能动性对于译本的反操作.基于此,本文作者将译者主体性置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框架下来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西厢记》是中国经典作品之一,对后世的文学有着很深的影响,然而,如《西厢记》这类体裁的元杂剧一直被后世学者所忽略,所以本篇论文选取《西厢记》作为研究文本.译本选自许渊冲(2000)的译本,美国汉学家West和荷兰汉学家Idema(1995)合译的译本.通过对比两个译本来探讨在翻译规范理论下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得到发挥.整篇文章基于描述研究探讨下列两个问题:(1)从图里预备规范来看,什么因素会影响译者对于作品的选取?三位译者又是如何具体进行翻译的?他们翻译的总倾向又是什么?(2)在翻译过程中,三位译者为实现翻译目的是如何发挥主体性的?通过分析后作者得出以下结论:(1)作品的选取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和译者个人的因素.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把研究关注点转向了中国文化;于此同时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古典文"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典籍被翻译出走国门.当时的社会文化因素为三位译者实现《西厢记》翻译提供了可能性.个人层面上,West和Idema是国外著名的汉学家,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戏剧的研究.而许渊冲先生更是中国伟大的翻译家之一,他把各种各样的体裁翻译到国外.个人原因是他们选择翻译《西厢记》最重要的因素.(2)在宏观层面来看,许渊冲的译本是英汉双语本,一面是中文原文,一面是英语翻译.而West和Idema在译作前加了长约103页的引言,给目标语读者介绍作品以及相关的背景信息.同样,他们所翻译的版本也不尽相同.在微观层面来看,在翻译文化专有名词时,许渊冲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而West和Idema采用异化的策略.在曲牌名上,三位译者都是采用异化的策略,但是West和Idema所占的比重比许高.许渊冲的翻译为押韵的诗体翻译,力求保持原文的韵律.而West和Idema的翻译是散文体翻译,力求保持译文的忠实.研究同样发现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译者的目的性和译者的创造性.许渊冲的目的性体现在除了传播中国文化外,许渊冲本身是一名翻译理论家,对翻译有自己的翻译思想,如"三美理论","三化".而West和Idema的目的性在于研究《西厢记》,让国外读者能够完全地感受到《西厢记》的语言,而且他们并没有偏好的翻译理论.译者的目的性与创造性紧密相连.许渊冲的创造性体现在为了实现他的翻译目的,在文化专有名词和曲牌名的翻译过程中,他一共使用了五种翻译方法.在韵律方法,也是尽力保留原诗的韵律,他的译文风格整体上为押韵体.West和Idema的创造性体现在他们一共使用了六种翻译方法来翻译文化专有名词和曲牌名.在韵律方法,他们更加注重传达文章的意思,所以他们的译文呈现出的整体风格为散文体.

展开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