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之“信、达、雅”的理解 – 教育技术学自留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翻译标准的理解是什么 翻译之“信、达、雅”的理解 – 教育技术学自留地

翻译之“信、达、雅”的理解 – 教育技术学自留地

2023-06-04 05: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翻译之艰辛,大抵只有翻译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如果认为翻译只是在字面上将译出语译成译入语,则不免过于肤浅,这样在翻译时也就难免会犯错误。真正好的翻译作品,实在是太难了。

            什么样的翻译作品是好的作品?严复《天演论》中提出的“信、达、雅”三字原则,对中国的翻译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所谓“信、达、雅”,意思是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文采谓雅。其中,“信”是最基本的和最起码的。林语堂也曾提出翻译要做到“忠实、通顺、美”,但这种提法其实并未超越严复之“信、达、雅”。

            “信、达、雅”不仅是翻译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目标,而且也是近、现代翻译研究中争议的焦点之一。有人将“信达雅”视为翻译原则,有人则看作是翻译理论,也有人称之为翻译标准。译界时贤各抒己见,评价有贬有褒,但至今仍未有一家之说能够超越它。

            怎么才能做到“信、达、雅”?

            在我看来,翻译时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表明正确的观点,动笔之前不但需要深刻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内容,同时还需要查询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是做到“信”的最起码要求。充分理解、反思核查、找出难点,特别是无法对译的地方,然后再查字典和参考书、参考资料,记下相关的提示词汇和术语。一篇好的翻译作品,首先是充分地理解原作者的思想和意义。

            翻译不应当仓促动笔,应当在准备妥当之后才着手翻译,按照中外语言文字的不同习惯,尽可能地把作者的思想、语气、风格、感情色彩再现出来。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追求“达”的过程。许多糟糕的翻译,或者理解不充分不准确,或者翻译者中文功底欠佳,翻译作品不“信”不“达”,只是将文字码出来,丢给读者,令读者阅读时苦不堪言。有些作品,没有依照中文的习惯来组织语言,使得翻译过来的句子,读者理解起来,非常费劲。

            要做到“信”和“达”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雅”,就是更高的境界和要求了。“雅”体现了翻译者的功力,文字的功力、文化的功力。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大量的实践和积累,实在是不容易啊。

            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在一家论坛里,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可以大体上说明翻译中的“信、达、雅”,这里转摘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17世界英国女诗人Katherine Philips的一首诗的前四行:

                        I did not live until this time,                        Crown’d my felicity,                        When I could say without a crime,                        I am not thine, but thee.

            网友张宏首先按照“信”的标准,将它翻译为:

                        我没有活过,直到现在为止,                        给我的快乐加冕,                        我可以无罪地说,                        我不是你的,而是你。

            这里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这样翻译虽然“信”,但不“达”。为了使译文在“信”的基础上,尽可能“达”一些,他做了这样的修改:

                        我直到现在才算真正活着,                        我的快乐得到了加冕,                        我可以无愧地说,                        我不是你的,我就是你。

            如此看来,译文基本达到“信”和“达”的标准,但还没有达到“雅”的标准。网友张宏说,“假如我有很过硬的古汉语基础,我可以将译文再次改写成五言古诗(或者七言古诗),那样一来,就真正符合‘信、达、雅’的标准了,可惜我不会,实在惭愧(笑)”。

            后来,网友张宏的帖子发表之后,一位网友YaleField将张宏的译文改写成一首五言古诗,内容如下:

                        大悟方此时,                        鸿运正当前。                        无愧表心语,                        我今天下君!

            当然,最后的这个五言古诗译文就一定很雅吗?这恐怕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读者诸君,你怎么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