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画册,一部散文,一个作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翡冷翠寓意 一本画册,一部散文,一个作者

一本画册,一部散文,一个作者

2023-12-21 1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芬奇 50cm×50cm 1995年 黄永玉/绘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P122-123

作家出版社2023年1月新版

文 | 张薇

原发 | 《文艺报》2023年1月4日

原题 | 太阳之子: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黄永玉

1937年,13岁的黄永玉从家乡湘西凤凰城出走,这一去,山高水阔,长风万里,此生他再也没能回家落脚。他走过福建、江西、上海、台湾、香港、北京,一直走到法国巴黎、意大利翡冷翠,家成为他文字里的驿站,故乡成为他永远的乡愁。他说:“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个世界。”这位太阳之子,一生追逐光,追逐艺术的真谛,追逐生命的本源,他真的实现了来到世界的宣示。这世上,有几人可以在活过一生时无愧地领受这样的荣光?

202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黄永玉的随笔《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记得2021年年末阅读黄永玉新出版的诗集《见笑集》时,我说这是“今年读的最沧桑的一本书”。今年年末,读《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我想说这是“今年读的最温暖的一本书”。

黄先生与新书《见笑集》 比目鱼/摄

最初读《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没来由想起了张爱玲写胡适的一篇文章《忆胡适之》。刚到美国时,张爱玲住在救世军办的一个救济贫民的职业女子宿舍,胡适去看她。张爱玲写到:“我送到大门外,在台阶上站着说话。天冷,风大,隔着条街从赫贞江(即哈得逊河)上吹来。适之先生望着街口露出的一角空濛的灰色河面,河上有雾,不知道怎么笑眯眯的老望着,看怔住了。……我也跟着向河上望过去微笑着,可是仿佛有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出来,吹得眼睛都睁不开。”当时诧异为什么会有这样十万八千里的联想,后来默然,悲风是我触摸到的黄永玉生命的底色,而他的不凡,就是跃出这生命底色的太阳的温暖和灿烂。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由两部分构成,《沿着塞纳河》与《翡冷翠情怀》。1990年前后,67岁的黄永玉游历法国及意大利,每天在巴黎的街头巷尾到处乱跑,随地画画;在翡冷翠,每天披挂着少说20公斤的画具什物流浪四方,半年时光,创作了40幅油画、8件雕塑和一些零星画作。《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记录了这些作品的诞生,也勾勒出人类文化与艺术的浩瀚星空。

读这部随笔游记,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年近七旬、卓有成就的老人匍匐在大地上画画的身影,他完全摆脱了年龄的限制,超脱了身份的桎梏,也全然忘却了熙熙攘攘的鲁莽游客形成的20世纪的盛景,而只被美所蛊惑,以最天然单纯的心性投身自然和历史,创造属于他的艺术。他的时间静止在少年,有资格面对世界不羁地挥舞画笔:“我是一只孤独的蚂蚁。世界上有独居的蚂蚁吗?请问!”(《是画家的摇篮还是蜜罐》)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实拍图 比目鱼/摄

这只孤独的蚂蚁,起初是在法国作家雨果、左拉、巴比塞、阿拉贡及流亡巴黎的苏联犹太人作家爱伦堡的作品中,认识了巴黎“诗意的广阔、爱情和艰辛”,接着在展现巴黎年轻艺术家阁楼生活的美国歌舞片《巴黎艳影》、电影家伊文斯的纪录片《雨》《塞纳河畔》中,看到了巴黎人“原汤原汁的那种心灵中最纯净的美”。于是,除了画画,黄永玉还要探究印象派沿塞纳河发展的渊源,探究巴黎艺术的流向和岁月深处的巴黎容颜。这只孤独的蚂蚁,每天不知疲倦地用双脚走在上至埃菲尔铁塔、下至巴黎圣母院二三十里的塞纳河一带,画铁塔,画塞纳河两岸,画对河的好看的教堂,画爱伦堡回忆录所说的洛东达咖啡馆,画洛东达咖啡馆附近罗丹的巴尔扎克雕像,画圣母院和圣母院不远处的大屠杀纪念馆……再往远走,画埋葬梵高兄弟的小镇和墓碑。

洛东达咖啡馆 35cm×38cm 1990 年

在意大利,黄永玉租住在翡冷翠一个叫莱颇里的地方,近处是据说系翡冷翠文化发源地的婀娜河支流木约奈河,河对面是菲埃索里山,许多文艺复兴之前古罗马时代的房子满脸霜华,仍然伫立在山上,写《十日谈》的薄伽丘曾经住在那里。这只孤独的蚂蚁每天画10小时以上的画,画菲埃索里山和佛罗伦萨全景,画修道院、教堂、巴第亚桥、钟表店、房东兄弟、古老的退休了的公共汽车快乐王子号,画罗马最初的黄昏,画切卡托镇薄伽丘出生受洗逝世的一条街,去芬奇小城画原样简朴的达·芬奇故居的后院、达·芬奇纪念馆、达·芬奇博物馆,画但丁的家和但丁见到比雅特丽丝的圣三一桥……

达·芬奇纪念馆 100cm×100cm 1995 年

黄永玉用文字与绘画复活了塞纳河和翡冷翠的艺术世相,他的若水妙笔使《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清澈隽永、坦荡真实,一如太阳下没有阴影的河流,绘画见证文字的传神,文字向世界敞开绘画的灵魂。我因此真正认识了许多不是神而是人的艺术大师,这是最真实的人性、最诚笃的顶礼、最慈悲的热泪。

巴黎的洛东达咖啡馆,早年聚集着德加、莫奈、莫迪里阿尼、毕加索、布拉克、爱伦堡、里维拉等艺术家,黄永玉写下《洛东达咖啡馆的客人》《让人记挂的地方——洛东达咖啡馆》,谈爱伦堡和他的著作《人·岁月·生活》。说起爱伦堡意味深长的一生,黄永玉感慨系之:“信念和正义藏在心头而混迹于五彩缤纷的尘寰。他世故而又孩子似的天真。任何形式的‘教堂’都容不下他。”对在书中多次提及爱伦堡的黄永玉而言,这番话亦是他的自画吧。

他乡 100cm×100cm 1990年

黄永玉就是一个洞晓世故而天真未泯的孩子,纵观他的“人·岁月·生活”,但见他漂泊半生,旷达一世。唯有这样的心性,方能照见这世间复杂的人性,理解生命深处的悲欣。他写意大利天才画家莫迪里阿尼在巴黎病逝,“勤奋、智慧而贫穷,自然容易夭折”,叹息一众画画的兄弟才把莫迪里阿尼送进墓地,他美慧的妻子简妮就跳楼自杀。黄永玉“带着这些忧伤的故事坐在路边为洛东达写生”,想着在巴黎画画的年轻人,“希望他们的创作和爱情,更多的和毕加索的好运接近一点,不那么愁苦,不那么忧伤,让美丽的简妮活着……”

他写墨西哥画家里维拉,令人惊诧愕然之余,还有莫名的喜剧感,却也忍不住唏嘘:“里维拉年轻时就是个胖子,下眼睑翻吊着,气喘,张开眼也能睡觉,力气大,惊人的是他大白天张着眼的梦游症,摸到什么打什么。魔鬼下凡,毁灭一切。”此前我也算是了解里维拉的一些故事,缘由是我对一位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洛特别充满敬意,她一生备受磨难,为了缝补碎裂的身体,做了大小32次手术,在难以想象的疼痛中画自己破碎、流血、忍受绝望的现实。看过弗里达的自画像,了解过弗里达的生存,我再也不敢面对他人的痛苦说“感同身受”。弗里达是里维拉的妻子。至此我仿佛稍微明了了他们相爱相杀、痛楚而又勇敢冒险的生活。这是属于弗里达和里维拉、也仅仅属于他们的生的传奇。

依偎着的梵高兄弟 35cm×66cm 1990 年

梵高最后生活的巴黎小镇,今人译作奥维尔,黄永玉直接用音译“屋外走蛙式”,真是令人捧腹,然而他写《梵高的故乡》时,充盈着滴得出水的伤感:“梵高在热闹的人间那么孤寂,逝世百年之后,人们残酷地拍卖他的画作,画价高如天文数字,足够买得下当年一万个活梵高。”小镇的每个角落都在打着梵高的旗号做生意,黄永玉洞察世事的冷眼逼出了我的眼泪:“一个人出了名,到处都有人跟他认同乡。梵高是荷兰人,生前住在这里是因为房钱便宜。那时,有谁会理会这个长满红胡子的怪脾气的荷兰人呢?”人心的势利、褊狭、冷酷,人性的贪婪、自私、健忘,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会繁衍生息啊!

黄永玉画下依偎着的梵高兄弟墓碑,翠绿的蔓草连接着他们的永生:梵高依靠区区自信活了下来,“给我们居住的小小寰球来了一次很艺术的地震”。支撑梵高的,是“好像为了照顾可怜的哥哥才来到这个世上似的”的弟弟提奥,“梵高一死,弟弟第二年也跟着离开人间”。黄永玉的笔触极尽简约淡然,却有着深入骨髓的疼痛与了然,仿佛裸呈着沙砾的荒凉河床,岸边一丛碧绿的苇草,在风中孤独地舞蹈,忧伤到极致也美到极致。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实拍图 比目鱼/摄

匍匐在塞纳河岸雕塑思想家布德尔的作品脚下,黄永玉写《忆雕塑家郑可》,回忆启蒙他认识布德尔的中国雕塑家郑可,这个诚恳宽怀、一身绝技的艺术家,把毕生热情献给了艺术、祖国和朋友,历经坎坷,绝技成泡影,80多岁因病住院,“半夜小解为了体恤值班护士,偷偷拔了氧气管上了厕所,回来咽了气……”郑可临终前几年入了党,黄永玉说:“我和他一样都没有‘群’。没有‘群’的人客观上是没有价值的。他一心为祖国贡献了一生,入党是他最大的安慰。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安排更能弥补他的创伤的。”寥寥几笔,写尽一代艺术家的情怀与命运、理想与人生归途。

达·芬奇和他的自行车 100cm×100cm 1994 年

面对意大利的达·芬奇,黄永玉除了惊叹还是惊叹,他使用了“人”的极端定义:达·芬奇是最“人”的人!具备了一切人的完美的实质!他历数达·芬奇的天才:“他是自有绘画以来毫无怀疑的全世界‘第一好’的画家。是美术理论家、乐器演奏家、建筑家、解剖学家、军事工程家、物理学家、发明家、几何学家、水利学家、大力士、雕塑家……”达·芬奇是如此令人绝望:“这个老头的业绩离人的工作能量限度太远,不可及……”然而,在无人企及的灼人光芒背后,是一个从未触到母亲温度的孩子。黄永玉写达·芬奇的题目是《没有娘的巨匠》,一个刚刚生下孩子的乡下姑娘,转眼被转送他乡转嫁他人,一个天才,27岁成名后多方调查始获知母亲的名字。黄永玉的描述淡淡的,没有激烈的情绪,但文字背后的体恤与温情动人心魄,令人神伤。半生漂泊、体察世情的黄永玉,对人有深刻的了解之同情,柔软的内心与质地坚硬的木刻,构成他远非常人可及的感受力和探知力,他与意大利的艺术心灵深度契合,因而他能如此理解500年前伟大的达·芬奇在国王的怀里去世时,伤心的国王“啜泣着,像失去自己的兄弟”。他们都天真地热爱艺术。

切卡托的薄迦丘街 35cm×139cm 1990 年

黄永玉到底是黄永玉,他的天性又是跳脱放达的,我常常从他联想到苏东坡,大凡天纵奇才的性情中人,都会变生命的逆境为自由无涯的大道,看尽千帆,阅遍人心,跃出悲哀的底色,于灯火阑珊处爆出热烈的照彻夜空的火花。在翡冷翠,黄永玉写《纪念馆和薄伽丘》,感叹翡冷翠有艺术有文化,当然也有瑕疵,因为爱,所以他看翡冷翠——神、历史人物、艺术、城镇,一流的服装、家具、皮鞋、火腿、干酪、酒,古老贵重的居所……都“觉得亲切,感触到温暖的人味”。这个“人味”用得实在妙极,当活得自以为通体是神的人高居庙堂,冷冰冰地俯视芸芸众生时,

黄永玉说:“一个地方或一个人,若果仗文化和学问欺人,还是跟他离远点好。”而翡冷翠是真对黄永玉的脾性,在他眼里,“翡冷翠是个既有文化而又遍地同情和幽默的地方”,拜访古人如至邻家:乔托、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但丁、薄伽丘……几百年,他们的家原汁原味,没有任何的涂脂抹粉,看每一位来访的游人都如昨天打过招呼的街坊邻里。在薄伽丘庄严静穆、充满宗教感的故居里,黄永玉的少年心性感觉到了“薄伽丘先生在阴影里向我挤眉弄眼”。他在《了不起的父亲和儿子》中写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和父亲的故事,珍视的仍然是“人和人之间的那一点宝贵的朴素和真诚”,因着感佩拉斐尔父亲乔凡尼·桑蒂、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基诺和拉斐尔的情义,黄永玉甚至给自己的狗取名佩鲁基诺,“以寄托我们亲切的敬意”。

罗浮宫门口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夜景

35cm×68cm 1993 年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有对艺术的致敬,也有对生命的温柔,更有沉重的思考。住在巴黎的房间,楼上阳台看得到罗浮宫顶的雕刻,往下可以看到圣女贞德广场,而房间里偶尔飞进来的一只金丝雀,令黄永玉想到东方人吃鸽子和狗的情形,他心里泛起罪感,因为“它好像一座小小的会飞翔的忏悔台”。

巴黎圣母院不远处,是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法西斯屠杀的几十万死者的纪念馆,一座仿造监狱的建筑,置身其中犹如坐牢,黄永玉久不能释怀,在《“可以原谅,不能忘记”》中写下:“阿拉贡代表性的句子刻在正门顶上:‘可以原谅,不能忘记!’这两句话,令身在‘牢狱’之中的我,吞咽不下。”他敬服罗丹,认为“罗丹是一个人的名字,又标志一个时代的开始”,在《罗丹的巴尔扎克雕像》中,为罗丹穷十年之功做成的巴尔扎克像不被时人理解而出离愤怒,这是黄永玉极少的情绪震动:“巴尔扎克披着晨衣的姿势和神气太像达摩。他赋予那点精神,比巴尔扎克还要巴尔扎克之极!”

一个特别的纪念馆(局部)35cm×15cm 1993 年

《高高的圣方济各修院》描写一个七八十岁的老神父,年轻时曾在中国湖北的地方教堂待了18年,1951年被赶出中国,但他心心念念眷恋中国是回不去的地方。老神父在圣方济各修院保存了五个展室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珍品,“其重要性在于为今人唾弃毁灭得丝毫无存,而这五个房间却成为中国底层社会学的‘诺亚方舟’”。

一篇《离梦踟蹰——悼念风眠先生》读来肝肠寸断,里面有太多的信息不忍回望。一幅《晚来秋》的画面上狂风扫荡,是历史的记忆。看到林风眠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开个人画展,李苦禅、李可染以学生身份“每天忙不迭地到会场去‘值班服务’”,黄永玉的慨叹破空而来,令人沉思。黄永玉一生以狂放不羁示人,风趣幽默是他的标志,桀骜不驯是他的性情,自我调侃是他的脱口秀,他的自画像更是极致夸张,而这一切的深处,我感受到木刻般强烈丰富的痛苦。因其生命本质的纯正而温良,他敬畏同样纯正温良的事物。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认识欧洲风土人情的心灵地图。从街道到城镇全景,从文化到市井民风,从建筑到风物风情,从名人到普通市民……俱在黄永玉的绘画与文字里散发着生的气息,鲜活的,可感的,温热的,跃动的,美的生命力,因为“意大利土地上的人民,都是在奇妙的文化艺术里泡大的”。

塞纳河远望铁塔 32cm×141cm 1990 年

他在《教训的回顾》中这样剖析自己:“我是个受尽斯巴达式的精神上折磨和锻炼的人,并非纯真,只是经得起打熬而已。剖开胸膛,创伤无数。”他从小靠自己长大,一路颠簸,伤口都无法医治,只能藏起来不去触碰,人生堪称激流险峰。即便如此,黄永玉仍然相信“纯真”。他赞赏好友张五常的纯真:“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站在太阳底下的坦荡,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他自己又何尝不是站在太阳底下的坦荡!唯其如此,他才能诚实地写出画达·芬奇故居时的羞愧:达·芬奇的故居非常朴素,后院地面生长着乱草,可是为了表现达·芬奇故居是非同凡响的,黄永玉犯了一个世俗的通病。他曾指斥过鲁迅故居被改建成“文庙”的愚蠢,如今他也把达·芬奇故居画成了面目全非的“理想的花园”。痛悔之余,黄永玉毁画,重新来过,向达·芬奇道歉,无情地鞭挞自己:“我庸俗的劣根性玷污了你和你的草地……”

圣雅克塔(局部)1990 年

唯存这样的心性,他写“桥是巴黎的发簪”;坐在草地上画巴黎铁塔,一个年轻的法国女人“跪在我背后看我画画”;到山上画铁塔、教堂,两个阿尔及利亚卖画青年陪着画画聊天,还担心老头太累;在翡冷翠租住的房子的房东令人忍俊不禁:一个90多岁的老太太,每月初从几十里外自己的住处开车过来收房租,“进门就说:‘我不是来收房租的!我不是来收房租的!只想来看看你们!’然后把房租钱取走”。

退休的快乐王子号100cm×100cm 1990 年

一部古老的退休的公共汽车穿戴体面地被安置在一个有趣的所在,给予它的同龄人诸多回忆和问候;在一个交通繁忙、狭窄之极的十字路口画巴第亚桥,过往的汽车仅离两英寸,“他们既不呵斥也不惊讶”,有礼地轻轻掠过。黄永玉由衷赞叹意大利人对艺术的懂得和尊重:在人行道上写生,“画布平摊在石头地板上,我则像告地状一样趴在画布上头勾稿”。9个小时快完成时,来了扫地的大汽车,“大汽车一边洒水,一边扫地绕圈,每次经过我的范围,都把洒水的龙头停下来,给我留下一小块深情的干地”。

他也写在意大利遭遇抢劫和偷窃,但并不影响他对意大利的喜欢与叹赏,理性告诉他任何地方都有光明与黑暗,感性带着他遇到许多意大利朋友:在一家拉下铁帘的房前画画,与房主多明民哥·卢索相识的过程又笑又温馨,回香港前才知道多明民哥·卢索和他专修古代钟表的小作坊,居然是翡冷翠城“优秀的一百只手”中的两只,这一百只手是翡冷翠的骄傲,“维护着千百年来翡冷翠延绵至今的一切艺术珍品”。

翡冷翠老桥 100cm×100cm 1992 年

罗马前文化时期遗址的黄昏里,黄永玉的乡愁终于漫卷而来,一个出走半生的艺术家,画着异乡已失去屋顶的、几百年前的教堂,想起北京十三陵,那些“数代豪华,隐没在荒草颓垣、乱鸦斜日里”被世人遗忘的废陵,知道时间终将逝去,而历史的热闹也终将寂寞。唯有文化与艺术的遗存会一直生生不息。于是,《婀娜河上的美丽项链》中,著名的翡冷翠老桥与凤凰山城曾经巍峨的老桥虹桥有了灵魂瞩望,它们都在古时被太阳照着,街巷都有过民间凡俗生活的气息,只是彼时的翡冷翠桥是卖牛羊肉的,而凤凰虹桥却在寻常百姓的烟火人生里,氤氲着俗世的诗意。如今,翡冷翠老桥以名贵的手工首饰出名,梦境似的四季,是古老的梅蒂奇家族赋予这座桥的艺术灵魂;而故乡那座凤凰城的虹桥,石板路、安静的白石灰墙,“蔓伸着石榴、木香、十姊妹和薜荔花果的枝藤”,却早已失落在历史的烟尘里。从凤凰城顺河漂流,渐行渐远,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黄永玉再也回不到故乡。

然而,倔强、达观、飞扬的黄永玉,唯一的姿势就是奋力前行,他是那首热门歌曲《孤勇者》最对位的注解,仿佛孩子们在面向他唱:“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是对他生命的最佳诠释:“你来自于蛮荒/一生不借谁的光/你将造你的城邦/在废墟之上”。少年与少年,13岁对99岁,光阴流转,草生草长,又有何妨!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实拍图 比目鱼/摄

读黄永玉,只需素面以对,赤诚相见。读《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仿佛这世间的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了。他大笑着告诉你:活在这世上,哪个人不是历尽艰辛?他厌恶装腔作势,嘲讽自命不凡,画和文都不渲染、不煽情、不假装、不故作高深、不压迫人,却有着分明的温柔的怜悯,罕见的坦荡、真实、勇敢、智慧。1983年黄永玉曾给曹禺写过一封信,直言不讳说自己不喜欢曹禺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批评曹禺心已不在戏里,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曹禺没有大怒,而是诚恳回复说:收到这样的信,是得到不可数量的珍宝。其内心的欢愉绝不是作伪。这是两位艺术家真正的灵魂相映、肝胆相照,直率、诚挚、犀利、自省,满是对文学和艺术的尊敬与爱。他们的惺惺相惜令人深感震撼,高山流水的情义照拂是不可见的绝世风景。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内封

黄先生题写书名

由是,黄永玉清醒、辛辣,对自己也毫不容情,作为一代艺术大家,从不视自己为“人物”“大师”。《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中有一篇《大师呀!大师》,黄永玉怀着对艺术的虔敬剖露心迹。面对满大街的“大师”“教授”,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也都安之若素、心安理得地享受“大师”的称谓时,黄永玉捂嘴窃笑:“我们的文化艺术已经达到一种极有趣的程度了!”他写到自己也常被称作“大师”,他的心情是“有时感觉难为情,暗中的懊丧”,久而久之,“就一天天地脸皮厚了起来,形成一种‘理所当然’的适应能力”。然而,想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毕加索、吴道子、顾恺之、张择端、张大千……黄永玉惭愧地惊呼:“除非我狂妄地以为自己的艺术手段可以跟他们平起平坐了!除非我不明白千百年艺术历史的好歹!天哪!‘大师’谈何容易?”他画了一幅圣·米切尔教堂,在画上题款,是很长的一段文字,说明在这样的艺术杰作面前,他只感到“谦虚和虔诚”,以至于忘了欣赏,只能“拜服”。所以他说:“若果有人称赞我:‘这老家伙挺勤奋!’倒还当得起的。”他说,一个人的强大就在于能不能说自己的笑话。黄永玉的文字和绘画证明了他是一个强大的人。他以自信打底的幽默是抑郁的解毒剂,惊人的坦诚可以抵御人性的幽暗与恶意,治愈生活的溃疡与黑洞。他昭示了生命的多种可能,一切事物都会被时间摧毁、重建、更新,在荒芜中新生,惟有生命创造的文化艺术永恒。

2022年9月,央视节目《鲁健访谈》中,主持人鲁健问黄永玉,现在最真实的快乐是什么?黄永玉拿出一幅画《今夜》,画的是太阳城的夜景,满天星斗的蓝色天空占据了大半画面,如此澄澈,如此安谧,如此温润。他说希望所有的人都像今夜,“这么甜美,这么宁馨”,他在画上题字:“愿上天给人间每个人都有美好的今夜,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十年如此,百年如此。告诉子孙们,人应该拥有今夜之权利,过宁馨如今夜之日子……”

这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对这个世界最柔软的心灵之声。

今夜,他的天真与博大以不可思议的和谐,绽放人性的光辉。

他是太阳之子黄永玉,一个永远的少年。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黄永玉/著绘

作家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黄永玉先生上世纪90年代旅居欧洲写生作画时所写的艺术游记散文,出版三十余年来广受读者喜爱。全书分两辑:《沿着塞纳河》《翡冷翠情怀》。跟随黄先生的笔触,我们可以欣赏到别样的艺术景观: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菲埃索里山、达·芬奇纪念馆,以及爱伦堡回忆录中提及的洛东达咖啡馆,咖啡馆附近罗丹的巴尔扎克雕像,圣母院不远处的大屠杀纪念馆,埋葬梵高兄弟的小镇和墓碑,但丁的家和但丁见到比雅特丽丝的圣三一桥,等等等等。作者敏锐细致,富于幽默感,将旅途中遇到的奇情趣事、与旅居地人们的有趣交往描写得活泼生动,引人入胜。从街道到城镇全景,从文化到市井民风,从建筑到风物风情,从名人到普通市民……俱在黄永玉的绘画与文字里散发着鲜活的气息,堪称一卷认识欧洲人情世相的心灵地图。

此为黄先生亲自修订版。每篇文章均配有黄先生所绘的油画、水彩等,总计70幅。部分画作首次收入本书。装帧设计典雅大方,开本为画册常用的大16开(205X240),内外封,锁线装订,书芯由蓝色布包裹,既可180度平摊阅读,又兼顾了美感与牢固度。全书选用高克重特种纸四色印刷,最大限度还原画作细节。

排版:王 晶

初审:张溯源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