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锐制药(600285)公司经营评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羚锐制药官方旗舰店 羚锐制药(600285)公司经营评述

羚锐制药(600285)公司经营评述

2024-05-22 21: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两只老虎”“小羚羊”等品牌建设,加快品类拓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公司经营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营指标再创新高。  公司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举措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引领,提升企业竞争力  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巩固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获批建设河南省经皮给药重点实验室,专注于推动产品质量标准的持续提升和外用制剂领域的研发创新。公司通过业务整合,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新品立项和关键技术研究,并加大研发投入,为公司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在产品矩阵优化、产品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2023年,公司获得两个药品注册批件,预计将对公司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通络祛痛膏、培元通脑胶囊等多个已上市产品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通络祛痛膏、丹鹿通督片入选《非阿片类镇痛药治疗慢性疼痛病中国指南》。报告期内,公司开展重点药材栽培技术研究,提升规范化种植技术,从源头保障药材质量,信阳羚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颠茄草生产基地被列入河南省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名录。  生产创新上,公司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保障生产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公司对贴膏、酊剂车间实施自动化改造,完成酊剂灌装线、包装线、视觉检测系统以及普药三级电子监管码关联设备、设施的安装与调试,对吲哚美辛贴片、三黄珍珠膏等产品的关键工艺进行持续优化,推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2、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势能  基于消费者理念及市场需求的演变,公司不断丰富“关爱”与“健康”的品牌内涵,推动时代文化与产品的深度融合,以品质服务传递关怀,着力于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健康产品品牌。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培育“两只老虎”“小羚羊”“虎哥”等子品牌,通过加快运营体系迭代升级,精细化地进行产品运营,加强与消费者沟通,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增加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美好体验。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品牌IP,以学术引领、内容投放、终端陈列、深度体验等形式向消费者传递羚锐品牌内涵。根据品牌定位,公司加强产品管线梳理,开展差异化的主题传播活动,健康知识实现精准触及,以此构建起边界清晰、职责明确、管控有力的品牌运营体系。公司在核心市场高铁站等人流量密集区域进行广告投放,持续深化消费群体的产品认知与品牌印象。报告期内,公司发起了“二月二-龙抬头”“5.19旅游日-带着两只老虎去旅行”“疼痛日-致敬无痛时光”等主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平面和视频宣传推广,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参与,取得良好的品牌传播效果。2023年,公司对小羚羊品牌进行资源整合,在产品包装ogo、主形象等方面进行系统升级,进一步加强了品牌辨识度。  3、深化渠道创新,推动营销效率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稳步推进渠道创新工作,持续优化营销网络,加大终端资源聚焦力度,推进重点客户的深度合作,加快潜力终端的快速布局。传统渠道方面,公司持续加强经分销管理,扩大终端药店的覆盖,不断完善渠道体系。同时,公司深耕京东、天猫等传统电商平台,并对羚锐大药房和电商业务进行整合,积极拓展兴趣电商、即时零售业态,打造公司发展的新引擎。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探索以终端垂直运营的销售新体系,发挥多种渠道联动优势,打通线上与线下的闭环销售,把线下终端变成产品服务中心,开展效率更高的精准营销。  报告期内,公司以优化数据分析及考核系统为重点,持续推进营销信息化建设。通过数据赋能,推动市场终端的精细化管理,实现销售团队可视化管理,通过“云课堂”等提升团队专业能力,优化客户服务流程和质量,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4、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产品美誉度  报告期内,公司质量负责人定期组织对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组织风险评估和研判,确保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的规范性、高效性,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公司按照风险管理原则进行质量自查,从“原辅包材料进厂验收与检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产品放行前的检验”“上市后效期内控制质量风险”等方面,制定了明确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纠正预防措施,以回头看的方式,持续开展质量风险点的再识别,确保全流程产品质量。  公司定期组织各生产事业部质量、物料和设备等关键岗位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法规解读和讨论,保障相关人员对于专业知识储备和应用上的及时性、有效性;同时,定期对各生产基地开展质量自检,保障制度和操作手册得以严格执行,为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报告期内,公司获评河南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AAA级企业。  5、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健全风险防控体系  公司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以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关键业务领域的风险控制与监督为保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不断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制定科学的预算目标,持续完善全面覆盖、全程管控、高效协同的预算管理体系,基于SAP提供的生产大数据,公司不断优化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定期对采购、物耗、能耗、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关键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劳动效率,提升产销适配的稳定性、科学性。  6、强化合规运营管理,加强管理团队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进一步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公司积极落实人才发展战略,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激励,加快专业人才引进,进一步完善培训与管理体系、激励与考核体系的建设工作,建立起良好的管理、营销、研发人才梯队,努力构建服务型、赋能型、学习型企业,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公司将持续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水平,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有效地维护股东权益。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发展状况  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制造业务,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医药制造业(C27)(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适用于《上市公司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七号——医药制造》。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先后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战略部署,将人民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强化医疗健康行业的公共财政支出。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并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此外,基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疾病谱变化等因素的驱动,在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下,人们对健康资源的可及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质量、高层级的健康管理需求将持续增加,未来医药市场将持续扩容。根据中康CMH数据,2023年中国医药零售市场的药品销售规模达到5,015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实体药店(含O2O)2023年药品规模同比小幅增长1.0%。  从细分市场来看,公司属于中药行业。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先后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产业政策,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在需求端,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导致慢性病、亚健康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和康复管理需求更加迫切。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治疗和管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人们自我诊疗意识的增长将带动对健康消费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疗效确切的品牌中药将有望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支付端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加之医保覆盖范围扩大,驱动行业持续扩容。据《2023年医药工业运行情况》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的中成药子行业营业收入5,468亿元,同比增长6.5%。  未来,随着中医药行业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重点人群对预防胜于治疗、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等健康意识的提升,中医药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的重要作用将不断凸显,中医药产业将处在持续向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中。  (二)公司所处业务领域的发展概况  1、健康消费品业务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居民自身健康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成为当下的普遍诉求。在健康消费品业务方面,公司销售多种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包含家庭常备的骨科类、儿科类、皮肤类、呼吸类等领域的非处方药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  骨科外用制剂是公司的优势领域之一。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与患者的年龄关联度较高,随着年龄增长,相关的骨科疾病患病率会越高。据《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55%的人患有骨关节炎,在70岁以上人群中,骨科疾病发病率达到了7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全国60周岁以上29,697万人(65周岁以上21,676万人),占比在逐步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骨骼肌肉疾病高发,加之骨关节疾病患病群体日渐年轻化,骨科患者人数将持续扩容。庞大的骨科患者基数将催生出更多的骨科医疗需求,我国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市场预计将进一步增长。  骨科疾病的患者早期大多自主进行健康管理,鉴于中成药贴膏剂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市场规模呈扩张态势。在骨科领域,公司拥有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等多个独家品种及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两只老虎”系列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级的自我诊疗需求。  2、处方药业务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工作和饮食习惯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挑战。《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重大慢性病占我国疾病经济负担超90%,55岁至64岁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达4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达62.3%。  公司处方药的治疗领域覆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重要慢性病领域,其中代表产品有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据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推算现患人数达3.3亿。基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独特优势,心脑血管中成药是中成药市场最大的治疗大类。  在癌症疾病方面,由于饮食、环境、人口的老龄化等因素,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长。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相关数据,2022年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482.47万。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是公司首款麻醉镇痛类贴剂产品,透皮贴剂相比注射剂,使用方法简便,不良反应较少,止痛效果可持续,可广泛用于癌性疼痛和非癌性疼痛的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通络祛痛膏、培元通脑胶囊等产品的二次开发工作和循证医学研究,以可靠的临床证据协助患者实现慢病治疗,同时不断向慢性病管理的预防和康复方向延伸,实现慢病治疗的全过程管理服务。  未来,公司将积极把握行业机会,不断拓展和丰富产品品类,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中老年人、儿童等重点群体多元化的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需求。  (三)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2023年是中国医药行业发展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行动计划或政策举措,从中药研发创新、医保准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持续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报告期内,对公司有重要影响的行业政策如下:  1、2023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从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强化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监管、优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重视中药上市后管理、提升中药标准管理水平、加大中药安全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35条具体详细举措,有利于中国特色的中药科学监管体系的建设,推进中药产业发展。  2、2023年1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关于加快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沟通交流和申报的有关措施》,提出加快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和申报,旨在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3、2023年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该规定对中药注册分类与上市审批、中药人用经验的合理应用以及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注册分类的研制原则和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构建了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  4、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统筹部署了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等8项重点工程,安排了26个建设项目,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出具体要求。  5、2023年4月,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印发《“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强中医药文化时代阐释加强中医药典籍保护传承、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加大中医药文化活动和产品供给、广泛开展中医药科普等工作,旨在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6、2023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印发〈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监督实施示范建设方案的通知》,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规范生产中药材的全过程管理,有利于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7、2023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标准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药品标准的管理工作,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促进药品高质量发展。  8、2023年12月,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其中西药部分1,334个,中成药部分1,323个(含民族药93个),协议期内谈判药品部分431个(含西药364个、中成药67个),共计3,088个。  影响与对策:上述政策文件为中药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药材质量管理、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中药上市后管理等全方位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有利于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活力,推动中医药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紧紧抓住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握中医药领域的发展机会,通过研发、并购等举措,不断扩充产品产类;加强渠道开发,推动企业营销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四)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始终秉承“诚信立业,造福人类”的理念,坚持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通过创新赋能产品品质和服务提升,通过科学管理、品牌创新和智能制造等举措,在产业发展、经营效益、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企业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品牌及渠道赋能下,公司在消炎镇痛领域的产品形成了双十亿的发展格局,核心产品通络祛痛膏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两只老虎”系列年销量超10亿贴,且在同品名产品中具有较高的市占率。据米内数据显示,公司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麝香壮骨膏、舒腹贴膏、伤湿止痛膏5款产品入选2023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中成药贴膏剂TOP20品牌。  报告期内,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共生大会发布了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公司位列“2022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25位。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和产品  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主要业务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线聚焦骨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中医药治疗优势领域。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中药工业50强企业”“全国中药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治疗骨科的主要产品包括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吲哚美辛贴片、丹鹿通督片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主要产品包括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丹玉通脉颗粒等;治疗儿科疾病的主要产品包括舒腹贴膏、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咳喘灵颗粒、蒙脱石散、医用退热贴等;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产品包括青石颗粒、咳宁胶囊、小柴胡片等;麻醉类产品为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  1、采购模式  (1)供应商管理  公司根据《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公司建立由采购部、质量部及生产部门等多部门参与的评审机制,根据供应商产品质量、供货情况、资质文件、资信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通过验证并获得批准后纳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公司对合格供应商进行持续监督和和及时评价,定期对供应商进行互访和维护,激励供应商提高供货质量,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质量及供应稳定,满足生产需求。  (2)生产物料采购  公司采购的生产物料主要包括中药材、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生产部门根据成品安全库存、需求预测、动态订单情况,结合产品生产周期、实时物料库存水平及产能情况,确定各产品的原材料采购需求。在合格供应商名录内,实行“质量为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采取集中招标、询价比价、议价采购等方式进行采购。采购物料到货后,由品质检验部门负责对采购物料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验收入库。  2、生产模式  公司严格按照GMP的要求,由各生产事业部采取以“以销定产”的模式执行生产任务。羚锐医药根据市场需求制定销售计划,生产部门综合考虑公司产品库存量、销售预测计划及生产周期等因素,科学排产。在生产过程中,公司严格执行GMP相关规程,按照批准或备案的工艺和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严格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公司的质量管理部门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并对所有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检测和质量把关,对产品分批次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3、销售模式  公司以羚锐医药为营销平台,采用经分销和直销两种模式进行产品销售,借助经销商、零售药店及电商平台,实现药品的推广。近年来,羚锐医药围绕数字化营销赋能和客户体验提升,持续在产品创新、消费者洞察、品牌价值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推动产品、模式、架构和品牌聚合效应的形成。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优势  公司拥有橡胶膏剂、贴剂、片剂、胶囊剂、酊剂、软膏剂等十余种剂型百余种产品。近年来,公司加快推进健康消费新业务布局,青石颗粒、小柴胡片、他达拉非片等产品顺利上市。  目前,公司在产在销的健康消费产品覆盖了骨科、皮肤科、儿科、营养补充剂等品类,处方药业务覆盖了麻醉科、心脑血管科等治疗领域。骨科领域,通络祛痛膏为公司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壮骨麝香止痛膏、舒腹贴膏等健康消费品在同品名产品中销量处于领先地位。心脑血管产品培元通脑胶囊为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医保目录》,降糖类产品参芪降糖胶囊入选《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  报告期内,公司壮骨麝香止痛膏和小羚羊医用退热贴荣获“西湖奖-最受药店欢迎的明星单品”;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活血消痛酊、舒腹贴膏四款产品入选“药店经营必备600品牌榜单”。  未来,公司将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战略,以患者健康管理需求为导向,围绕公司优势产品领域,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上市,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2、品牌优势  公司聚焦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围绕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可及性深入开展工作,将提升主品牌势能、发挥品牌矩阵优势作为发力点,在品牌运营和组织能力方面持续升级。近年来,公司采取“1+N”品牌策略,在“羚锐”主品牌的赋能下,公司聚焦“两只老虎”“小羚羊”等子品牌建设工作,努力将其打造为骨健康、儿童健康等领域的专业品牌,形成品牌聚合效应,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羚锐小羚羊医用退热贴荣获西普会“2023健康产业品牌锐榜”上榜品牌,羚锐两只老虎荣获2023西鼎会“中国区县药品零售市场OTC非处方药畅销品牌”,入选西普会“健康产业品牌榜”。  3、渠道终端优势  公司搭建起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体系,拥有与产品线相匹配、管理成熟的营销队伍,与国内医药市场的优质商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公司全渠道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健康消费品业务方面,公司与全国优质的经销商和连锁终端展开深入合作,以自营团队的专业服务和可靠的产品品质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在处方药业务方面,公司不断加强全国等级医院的覆盖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持续优化渠道结构,不断完善终端体系,促进公司产品更深和更广的覆盖。同时,公司不断优化客户服务生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方案,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  4、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持续专注于传统中药现代化、现代中药制备工艺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以智能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中药绿色智能制造引领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公司通过中药智能制造工厂的持续升级,将质量控制体系内化至每一个生产环节,推动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精准化提升。公司外用贴剂生产基地实现了“智能排产”“智能在线检测”“智能仓储”“数字基础设施集成”等智能化场景应用,从中药原料提取到制剂的全过程的自动控制,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2019年,羚锐制药被认定为“国家绿色工厂”,公司“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项目获得工信部支持,2021年获评“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21年河南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2022年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5、管理团队优势  近年来,公司管理团队持续年轻化、专业化,核心管理团队成员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丰富的产业链运营管理经验,具备较强的战略前瞻能力和高效的战略执行能力。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持续聚焦公司战略方向,积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建立了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有效提高公司的市场反应能力,为公司的稳健、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加大员工培养力度,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公司快速发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11亿元,同比增长10.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22.09%。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近年来,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持续提升,政府持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基本卫生医疗体系不断完善,在社会老龄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药品消费呈稳定增长趋势。在政策端,随着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和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持续开展,医药行业产业链从研发、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将迎来更加规范的行业监管,行业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随着“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核心的系列政策陆续出台,促进着中医药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消费者“未病防治”“既病防变”观念的形成,也为健康消费品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此外,零售渠道的变革,显著提高了药品的可及性,消费者线上购药习惯的养成以及处方药网售等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慢性病产品主要包括: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麝香壮骨膏、舒腹贴膏等OTC产品及培元通脑胶囊、丹鹿通督片、参芪降糖胶囊等处方药产品。老龄化趋势将持续推动慢性病相关用药市场的扩容,有利于公司相关药品的推广。同时,随着线下场景的加速修复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OTC终端对满足消费者自我诊疗需求、预防性需求的重要性将得到持续提升。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持续聚焦医药健康产业,坚持绿色、创新、务实的发展理念,强化中药优势,突出骨科品牌。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智能流通、智能健康为核心业务板块的新发展模式,推进企业规模壮大和产业结构优化,打造中国外用制剂领先品牌。  (三)经营计划  公司将立足“品质、品牌、消费群体”等优势,聚焦主业,着力提升品牌力、产品力、服务力,加快渠道优化,深挖各类产品线增长潜力,提升运营质态,努力打造外用制剂领域的领先品牌。  1、管理方面  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合规管理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防范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公司将持续推进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优化管理流程,努力构建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和产销管理系统,提高运营效率。  根据业务精细化的需求,公司将加强履职评价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打造高效能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2、研发创新方面  围绕健康消费品业务,公司将持续加强骨科、儿科等产品管线的矩阵建设,密切关注健康消费领域的前沿科技和需求缺口,提高研发效率,加速新产品上市,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公司将持续加强研发队伍建设,依托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研究院、河南省经皮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快仿制药品研发进度,提高研发效率;推进通络祛痛膏、培元通脑胶囊、丹鹿通督片等重点品种的二次开发,在循证医学证据、适应症范围扩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做强大品种;加强基础研究,持续开展产品工艺改进、质量标准提升。此外,公司将积极通过合作开发、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持续丰富公司产品和技术储备,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3、生产和质量方面  公司将积极推进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持续开展自动化改造、生产技术升级,扎实推进医药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力争在产能释放、新品上市、产品质量提高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强化智能制造的竞争优势。  公司将持续推进已有产品的质量标准提升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在生产上不断完善数字化的供应链体系,推进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加强与销售体系的协同,加强生产成本和库存水平管理,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确保供应。  公司将持续加强全员质量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强化安全体系建设,以生产现场为中心,从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班组建设等方面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为公司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4、品牌营销方面  公司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营销服务为导向,着眼供给和需求变化,聚焦新产品、新渠道、新业态,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新产品导入及管线建设,积极拓展增量业务。  围绕终端需求,公司将持续加大连锁合作力度,完善终端服务体系,打造一批样本市场,不断扩大公司OTC产品的市场份额;加强公司与终端的数据直连,提高市场分析能力和决策响应能力。在医院端,公司将持续完善学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循证医学证据,加快空白市场的开发,实现公司业务的横向拓展,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和服务群体。  在品牌方面,公司将持续完善品牌体系,精细化布局品牌组合,放大主品牌优势,加大子品牌建设力度。加快品牌营销全域场景的构建,加强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以主流媒体广告作为引流窗口,以重点城市户外广告为核心,充分发挥品牌、品类优势,持续开展终端动销的品牌服务工作,规模化触达消费群体,通过产品和渠道共同推动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努力打造外用制剂领域的领先品牌。  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经营计划会根据实际情况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定程度优化与调整。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重大风险。随着医改政策的稳步推进,医药行业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公司预判未来发展可能面临以下主要风险:  1、政策影响  医药行业是受到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带量采购、医保目录动态调整、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落地实施,在促进我国医药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同时,可能会对行业运行模式、产品竞争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行业动态,积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大新产品研发及创新力度,加强品牌驱动,持续加大OTC渠道和医院覆盖力度,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风险防御能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产品质量管理风险  产品质量是医药生产企业的生命线。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设备情况、生产环境、运输条件、仓储条件等因素都可能对药品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对药品的研发、注册、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企业履行药品质量的主体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  公司将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药品监管要求,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严格按照GMP、GSP相关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3、成本波动风险  中药材产量和价格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容易受到产业政策、气候、自然灾害、市场供求关系等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公司经营可能会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  公司将通过信息化平台,持续完善销售、生产、仓储、采购联动机制,加强库存管理;积极组织有资质的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投标,实现采购渠道多样化;持续开展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和自动化建设,降低物耗水平;通过自有基地种植对冲部分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降低成本波动风险。  4、研发风险  新药研发存在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易受到技术、审批、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产品从研制、临床试验报批到投产的周期长、环节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产品上市后市场前景也具有不确定性。  公司将科学管理在研项目,不断优化研发层次,加强研发立项的流程规范和风险防控,重点加快核心品种的研发工作,提升研发效率。公司将持续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健全创新体系,加快引进和培养研发人才,不断提升研发水平。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和产品  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主要业务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线聚焦骨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中医药治疗优势领域。公司先后获评“全国中药工业50强企业”“全国中药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治疗骨科的主要产品包括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吲哚美辛贴片、丹鹿通督片等;治疗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主要产品包括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丹玉通脉颗粒等;治疗儿科的主要产品包括舒腹贴膏、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咳喘灵颗粒、小儿退热贴等;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产品包括青石颗粒、咳宁胶囊等;麻醉类产品为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1)供应商管理  公司根据《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采购控制程序和验收程序。在供应商名录内,公司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服务等因素,从不同维度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确保供应的原辅料能够满足公司高标准的质量要求。  (2)生产物料采购  公司采购的生产物料主要包括中药材、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生产部门根据成品安全库存、需求预测、动态订单情况,结合产品生产周期、实时物料库存水平及产能情况,确定各产品的原材料采购需求。在供应商名录内,实行“质量为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采取集中招标、询价比价、议价采购等方式进行采购。采购产品到货后,由品质检验部门负责对采购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验收入库。  2、生产模式  公司严格按照GMP的要求,由贴膏剂事业部、口服药事业部、医疗器械事业部、芬太尼事业部采取以“以销定产”模式执行生产任务。在“以销定产”的模式下,羚锐医药根据市场需求制定销售计划,生产部门综合考虑公司各产品库存数量和各产线的产能情况等因素,科学排产。同时,公司的质量管理部门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并对所有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检测和质量把关,对产品分批次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3、销售模式  在销售体系上,公司根据渠道终端、市场推广主体等差异对销售组织架构进行合理配置和动态调整。公司以羚锐医药为营销平台,围绕数字化营销赋能和客户体验提升,持续在产品创新、消费者洞察、品牌价值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推动产品、模式、架构和品牌聚合效应的形成。同时,公司不断加强对相关疾病诊疗方案的持续研究,借助经销商、零售药店网络等平台,实现药品的推广。  (三)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业务,属于医药制造业(C27)(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适用于《上市公司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七号——医药制造》。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在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下,高质量、高层级的健康管理需求将持续增加,医药行业格局将不断优化,发展趋势长期向好。  1、健康消费品业务  随着全民健康、保健、养生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提高健康水平成为当下的普遍诉求。在健康消费品业务方面,公司销售多种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包含家庭常备的骨科类、儿科类、皮肤类、呼吸类等领域的非处方药品、营养保健品和医疗器械。骨科外用制剂是公司的优势领域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骨骼肌肉疾病高发,庞大的骨科患者基数将催生出更多的骨科医疗需求。米内网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成药的销售规模超过390亿元,其中消肿止痛用药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62%。据《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骨科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55%的人患有骨关节炎,在70岁以上人群中,骨科疾病发病率达到了70%。骨科疾病的患者早期大多通过零售药店自主进行健康管理。在骨科领域,公司拥有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等多个独家品种及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两只老虎系列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级的自我诊疗需求。  2、处方药业务  公司处方药的治疗领域覆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重大慢性病领域,其中代表产品有培元通脑胶囊、锐舒安芬太尼透皮贴剂等,主要面向医疗终端市场。据2022年发布的《全国癌症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06.4万例,世标发病率186.6/10万。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麻醉药品在癌痛止痛领域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公司是国内唯一从事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生产的企业,透皮贴剂相比注射剂,使用方法简便,不良反应较低,止痛效果好,可广泛用于癌性疼痛和非癌性疼痛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据《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55岁至64岁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达4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达62.3%。受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及工作、生活方式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和对慢性病相关药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培元通脑胶囊等产品的二次开发工作和循证医学研究,以可靠的临床证据协助患者实现慢病治疗,同时不断向慢病管理的预防和康复方向延伸,实现慢病治疗的全过程管理服务。  未来,随着中医药行业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重点人群对预防胜于治疗、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等健康意识的提升,中医药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的重要作用将不断凸显,中医药产业将处在持续向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中。公司将积极把握行业机会,一如既往地为全民健康助力,不断拓展和丰富产品品类,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中老年人、儿童等重点群体多元化的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需求。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围绕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公司积极顺应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线和产品结构,持续推动品牌建设和服务,促进综合营运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董事会的带领下,公司坚持创新引领,在产品研发、质量管理、人才建设等多方面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强化研发体系和团队建设,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持续推进智能化转型,提升运营管理效率;不断优化产品线和产品结构,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工作,致力于打造国内外用制剂领先企业;不断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持续提升公司综合治理水平;加快新品上市步伐,大力拓展呼吸类、儿科类等新兴业务,利用公司优势品牌和渠道实现快速发展,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一)2023年半年度业绩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066.25万元,同比增长13.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698.11万元,同比增长17.18%,销售费用率较上年同期降低1.53个百分点。得益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核心产品销售收入稳步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率和成本控制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带动本期收入和净利润较高增长。  (二)经营管理情况  1、生产质量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强化生产质量全链条管理,加快酊剂车间改造等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持续提升园区装备智能水平,不断夯实现代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公司根据相关标准及产品质量体系等要求,成立专项课题研究班,进一步细化了原料采购、生产管理、质量管控等方面的管理细则,不断提升成本和质量管理水平。公司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GMP要求,以规范性文件为载体,以培训考核为核心,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和操作、过程与监督,持续加强生产的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高质量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2、品牌建设  公司坚守“有关爱,没疼痛”的品牌理念,聚焦终端消费需求,围绕“1+N”的品牌建设思路,将提升主品牌势能、发挥品牌矩阵优势、强化子品牌印象作为工作重心,加速运营体系迭代升级和品牌工程落地。公司持续进行新媒体、社交媒体等媒介渠道的推广,统筹运用短视频、深度体验等新兴传播途径,与消费者进行高效互动沟通,不断深化新时代主力消费群体的认知与品牌印记,提高品牌影响力,不断挖掘更具有市场价值的品牌特色。  围绕品牌建设,公司持续强化核心品牌曝光度,提升品牌势能,塑造更年轻的品牌形象。报告期内,公司在央视及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山东卫视进行广告投放,开展了“带着两只老虎去旅行”主题活动,赞助了郑开马拉松赛及多场自行车公路赛,借势短视频热潮,进行户外流动广告投放,实现品牌的快速传播。公司品牌服务上,公司持续与战略客户加强深度合作,为渠道提供良好的产品服务及个性化增值服务,并充分发挥营销团队优势,实现品牌与渠道的联动。同时,公司深入洞察新崛起的各类生活场景和生活元素,不断优化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消费者服务,有效直击下沉市场。  3、营销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持续优化并完善适应市场竞争的立体营销网络,推动各类市场终端的精细化管理、精准化覆盖和潜力终端、细分市场的快速布局。公司继续加强营销项目管理和终端资源聚焦力度,集中资源加强标杆区域建设,采取“横向找问题+纵向定措施”方式,不断完善销售行为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营销人员的终端动销服务,提升运行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以公平为基础、以竞争为手段、以择优为目的,开展销售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工作,并持续加强服务理念、服务水平,销售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综合服务能力实现进一步提升。公司开始逐步探索以终端运营为中心的新营销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经营,不断提升核心品类渗透率,通过标准化的终端服务管理,促进新品的市场导入,确保成熟产品持续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  4、内部治理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换届工作顺利完成,对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障公司战略落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更好地履行决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对《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多项制度进行了修订,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进业务流程改造和管理变革,不断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在经营管理、品牌培育、新品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引进、薪酬考核体系建设、能力培训等工作,持续壮大核心人才队伍,积极推动服务型、赋能型、学习型企业的建设,打造能力开放、共享的企业平台,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风险因素  1、毛利率下滑或波动的风险  中药材原材料容易受季节、天气、自然灾害等影响出现价格波动,人工、能源价格上涨也会对公司的生产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面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强化市场预测分析,紧盯市场行情变化,对大宗物料实行战略性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在生产上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快工艺研究与智能化项目建设,提高人均产出,合理有效控制成本。  2、质量控制风险  公司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存储等各个环节建有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但由于药品生产涉及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设备情况、生产环境、运输条件、仓储条件、检验等环节众多,药品质量控制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应对措施:面对上述风险,公司将认真贯彻执行相关管理规范,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目前,公司从原料到成品均采用了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并建立了严格的内控质量标准,建立起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各项工艺技术研究,持续加强生产全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均一、安全有效。  3、研发风险  新药研发存在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易受到技术、审批、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产品从研制、临床试验报批到投产的周期长、环节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产品上市后是否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回报也具有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面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持续加强研发人才引进和培养,将围绕现有的优势领域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开发投入,并通过科学的决策机制加强对研发立项评估、过程管理、质量保证等环节的风险分析和控制,科学合理地降低研发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优势  公司拥有橡胶膏剂、贴剂、片剂、胶囊剂、酊剂、软膏剂等十种剂型百余种产品。健康消费品覆盖了骨科、皮肤科、儿科、呼吸科、营养补充剂等品类,处方药业务覆盖了麻醉科、心脑血管科等治疗领域。骨科产品通络祛痛膏为公司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舒腹贴膏”“壮骨麝香止痛膏”等健康消费品在同品名产品中销量处于领先地位。处方药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等慢性病领域的中成药和麻醉类化药贴片。公司中成药产品培元通脑胶囊为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医保目录》,参芪降糖胶囊入选《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中成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等独特优势,具有良好的竞争格局。同时,公司是国内唯一从事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生产的公司,锐舒安芬太尼透皮贴剂具有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副作用少等优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未来,公司将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战略,以患者健康管理需求为导向,围绕公司优势领域、品类,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上市。  2、品牌优势  公司聚焦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围绕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靠性、可及性深入开展工作,将提升主品牌势能、发挥品牌矩阵优势作为发力点,在品牌运营和组织能力方面持续升级。近年来,公司采取“1+N”品牌策略,在“羚锐”主品牌的赋能下,公司聚焦“两只老虎”、“小羚羊”等具有广泛消费者基础的子品牌建设工作,努力将其打造为骨健康、儿童健康等领域的专业品牌,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羚锐制药连续多年位列中国中药协会发布的中成药企业TOP100排名榜单,2023年3月发布的“2022年中成药企业TOP100”榜单,公司位列第36位,“羚锐”品牌美誉度在医药行业中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位列“2022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25位,羚锐两只老虎壮骨麝香止痛膏和小羚羊医用退热贴荣获“西湖奖-最受药店欢迎的明星单品”;羚锐两只老虎荣获2023西鼎会“中国区县药品零售市场OTC非处方药畅销品牌”,羚锐小羚羊医用退热贴荣获“中国区县药品零售市场医疗器械潜力品牌”,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活血消痛酊、舒腹贴膏四款产品入选“药店经营必备600品牌榜单”。公司以良好的产品体验和优质的服务赢得消费者信赖。  3、渠道终端优势  公司构建起了与产品线相匹配、管理成熟的营销队伍,持续创新营销模式,不断加强营销信息化建设,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目前,公司与国内医药市场的优质商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入驻医药电商平台以扩大服务半径,在有效覆盖、快速流通的基础上保障药品的可及性,不断优化客户服务生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方案。  在健康消费品业务方面,公司与全国优质知名的经销商和连锁终端广泛深入合作,通过“小羚羊”APP深入挖掘线下增长潜力。在渠道赋能下,公司在消炎镇痛领域的产品形成了双十亿的发展格局,通络祛痛膏年收入超10亿元,“两只老虎”系列年销量超10亿贴,且在同品名产品中具有较高的市占率;舒腹贴膏和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产品也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在处方药业务方面,公司不断加强全国等级医院的覆盖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渠道结构,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促进公司产品更深、更广的覆盖。  4、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持续专注于传统中药现代化、现代中药制备工艺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以信息化、智能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中药绿色智能制造引领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以行业前沿的先进生产设备,利用工业互联网、SAP-ERP等手段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公司通过中药智能制造工厂的持续升级,将质量控制体系内化至每一个生产环节,推动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精准化提升。“百亿贴”标杆工厂拥有“智能排产”“智能在线检测”“智能仓储”“数字基础设施集成”等场景,实现了从中药原料提取、精制到制剂的全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促进传统制药技术的转型升级。  2019年,羚锐制药被认定为“国家绿色工厂”,公司“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项目获得工信部支持,2021年获评“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21年河南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2022年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未来公司智能制造将以创新为出发点,为公司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是公司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关键的一年,管理层以年度经营目标为指引,持续巩固核心业务的竞争优势,经营业绩实现了稳步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0,186.22万元,同比增长11.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533.08万元,同比增长28.71%。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深耕智能制造,推进数字化管理  公司以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为建设主体,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持续创新生产方式,持续降低生产过程的人力成本投入和人工干预程度,保障生产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智能制造方面,公司完成了造粒机冷却水系统、灌装机上料、激光器关联停机、燃气自动截止阀、提取制水设备等多项技改工作。贴膏剂新增四条自动包装线、一套自动装盒线和一条电子监管码赋码线,并持续对生产线整体联动性能进行提升;生物药业完成了10克软膏自动包装线的安装调试,并对灌装间的净化系统进行改造;培元通脑胶囊生产线采用胶囊外观检测设备、瓶装线照相检测设备、在线称重剔除设备,提升质量控制能力。  数字平台建设方面,公司自主开发了订单流向管理、营销费用管理等系统,并持续优化SAP-ERP相关功能。仓储、生产、质量、销售、财务管理等关键业务链的数字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向更高水平的集成化、自动化、连续化方向升级。  2、坚持价值创造,聚焦品牌建设  公司坚守“有关爱没疼痛”的品牌理念,聚焦终端消费需求,通过创新品牌传播方式,丰富品牌文化价值表达,持续扩大“通络+活血”产品组合的竞争优势,全力将“两只老虎”系列产品打造为老虎膏品类的领导品牌。  围绕“1+N”的品牌建设思路,公司进一步明确羚锐制药母品牌和各子品牌、产品的发展定位,构建起清晰的产品矩阵。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大单品战略赋能子品牌建设,“两只老虎”“小羚羊”从强产品、强渠道、强推广出发,通过“品牌化+精细化”运营,实现品牌流量的快速增长,品牌力实现提升;在慢性病领域,以培元通脑胶囊、锐枢安芬太尼等优势产品为抓手,积极培育增量品类,在细分领域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二月二,龙抬头”“两只老虎闹新春”“两只老虎牌膏药,十年百亿贴”“虎爸不服老,筋骨正年轻”等主题活动,不断强化核心营销区域的品牌曝光,持续提升品牌势能。行业奖项上,通络祛痛膏、两只老虎牌壮骨麝香止痛膏荣获“最受药店欢迎的明星单品奖”,羚锐两只老虎入选中国第五届OTC品牌宣传月宣传品牌,荣登西普会“2022年健康产业品牌榜”。  品牌服务方面,公司围绕培训、考核、效率提升等方面,不断提升全流程服务质量。公司持续加强与战略客户的深度合作,为渠道提供良好的产品服务及个性化增值服务,并充分发挥营销团队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产品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3、实施平台建设,赋能营销信息化  公司坚持“自营为主、经分销为辅”的营销模式。报告期内,公司自营的OTC活动推广队伍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临床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营销网络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SAP系统和销售业务的融合,在市场数据管理、数据信息分析应用、费用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升级。依据数据平台提供的销售业务信息,公司能够对历史销售业绩、销售结构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制定更科学的生产排程,实现产销的良性互动;客户管理方面,通过设定客户级别和信用度等方式,制定更符合客户需求的营销方案;管理层通过数据平台,能够及时监控各业务环节的执行情况,对经营决策进行动态跟踪。报告期内,公司各级销售人员的行为管理和费用管理更为精细化,销售效率、人均效能、费效比得到进一步优化。  4、加快创新驱动,提升质量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核心中成药产品的真实世界研究工作,强化产品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经济学依据;稳步推进培元通脑胶囊、丹鹿通督片、参芪降糖胶囊、三黄珍珠膏、小柴胡片等已上市产品的二次开发工作。  公司充分发挥中原学者工作站和河南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研究院平台优势,开展相关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研究。报告期内,工程技术中心获批了“基于体表机制的中药外用治疗疾病分子机制研究”等5个新项目。小儿咳喘灵、小柴胡片、野苏颗粒、感冒康胶囊、咳宁胶囊完成了恢复上市风险评估及工艺确认工作。公司持续在科研、生产、质量上开展质量技术攻关,“降低胶囊剂产品充填废品率”等8个课题获得省级质量奖项,医疗器械事业部荣获“省级质量信得过班组”。  2022年,据中康数据显示:“两只老虎系列”四个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均为单产品第一,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麝香壮骨膏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2.59%、48.36%、39.28%、30.68%;舒腹贴膏市占率达91.38%。报告期内,公司在既定战略牵引下,骨科核心业务保持稳增长,业务多元发展取得阶段性突破,糠酸莫米松乳膏、活血消痛酊销售达亿元,初步形成10亿级产品1个,1亿级产品10个的产品矩阵,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制造业务,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医药制造业(C27)(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适用于《上市公司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七号——医药制造》。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在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下,高质量、高层级的健康管理需求将持续增加,医药行业持续迎来产业升级和行业格局的不断优化,发展趋势长期向好。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收入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支出端,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已经超过13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参保人数的扩大为消费者购药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带动医药需求的增长。  (一)公司所处业务领域的发展概况  羚锐制药专注高质量医药健康产品的创新研发和智能制造,在骨科、心脑血管科等特色科室构建起良好的竞争优势。  1、骨科  伴随人口老龄化,骨科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庞大的骨科患者基数催生了更多的骨科医疗资源需求。据《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骨科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55%的人患有骨关节炎,在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达到了70%。  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指出,2017-2021年中国骨科医院数量正处于缓慢增长中,2021年中国骨科医院的数量为662个,相比2017年增加了45个,2021年中国骨病医院的卫生人员数7.29万人,同比增长了3.58%;从骨科疾病病人的年龄结构来看,15-44岁的患者占比在5%-35%之间;关节、痛风、脊椎、椎间盘、骨密度和骨结构疾病的患者75%以上为45岁及以上人群;65岁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有骨关节炎。2021年中国骨科医院治疗人次数为0.18亿人次,同比增长14.08%,比2017年的0.14亿人次增加了400万人次,中国骨科医院的服务需求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随着老龄化加速,未来10年患者人数和诊疗人数将持续扩容。  骨科疾病的患者早期大多通过OTC自我诊疗的方式来进行疼痛管理。公司拥有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麝香壮骨膏等多个骨科OTC产品。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贴膏剂市场规模超过180亿元,中成药贴膏剂市场规模接近130亿元,同比增长11.23%。  2、心脑血管等科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约2.10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9%。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仍保持在较低水平,未来人口结构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将继续升高。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重大慢性病占我国疾病经济负担超90%。其中,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55岁至64岁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达4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达62.3%,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  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工薪阶层群体受生活节奏、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慢性病患者的数量将呈上升趋势,对慢性病相关药品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公司培元通脑胶囊主要的功效和作用为扩血管和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症状和体征;丹玉通脉颗粒具有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参芪降糖胶囊主治消渴症,用于Ⅱ型糖尿病。公司口服药产品主要集中在慢性病领域,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独特优势。  3、麻醉科  2014-2021年期间,全国麻醉药市场规模由171.9亿元增长至290.5亿元,期间市场规模增量达到118.6亿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消费升级,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麻醉药在癌痛止痛等技术领域的应用逐渐推广,麻醉药市场将持续释放增长动力,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  公司是国内唯一从事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生产的企业,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相比注射剂,使用方法简便,不良反应较低,止痛效果好,广泛用于癌性疼痛和非癌性疼痛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二)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2022年,国家层面发布医药行业相关政策320余条,其中,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期医药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出台的多个“十四五”规划类文件涉及药品安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医疗机构设置等诸多方面,明确了各项工作的主要目标、分工及相关职责。对公司有重要影响的行业政策如下:  1、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规划》明确,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将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使中医药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2、2022年3月,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中医药局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鼓励中药生产企业优先使用符合本规范要求的中药材,落实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促进中药高质量发展。  3、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提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开展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任务》明确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开展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推进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和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等。  4、2022年10月,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020年的0.48人提至0.62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5、2022年10月26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确立三级药品召回具体规定,着力突出持有人主体责任,进一步细化药品召回范围,强化药品召回与药品追溯、信息公开等工作衔接,切实将药品潜在不良影响最小化。  影响与对策:上述政策文件明确了中药行业发展的方向,从基础药材培植到终端医药服务都给予了全方面推动发展指导意见,各地方政府为落实中央政策为行业颁布了不同的扶持利好政策,更利于充分调动地方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中医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公司将积极把握供需及支付拉动下的行业扩容机会,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对药材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加大自动化、数字化投入,确保原料和成品批次间质量稳定、均一,保证产品质量,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主要业务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线聚焦骨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中医药优势领域。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中药工业50强企业”“全国中药系统先进集体”“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骨科类代表产品主要包括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吲哚美辛贴片、丹鹿通督片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类代表产品主要包括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丹玉通脉颗粒等;呼吸类代表产品主要包括青石颗粒、咳宁胶囊等;麻醉类代表产品为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  1、采购模式  (1)供应商管理  公司根据《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采购控制程序和验收程序。在合格供应商名录内,公司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对公司产品质量等因素,从不同维度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确保供应的原辅料能够满足公司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在合作中不断推动供应商改进,并保持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生产物料采购  公司中成药生产物料采购的主要物料包括中药材、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生产部门根据成品安全库存、需求预测、动态订单情况,结合产品生产周期、实时物料库存水平及产能情况,确定各产品的原材料库存需求。在供应商名录内,实行“质量为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采取集中招标、询价比价、议价采购等方式进行采购,采购产品到货后,由品质检验部门负责对采购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验收入库。  2、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方面采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以销定产”模式,由贴膏剂事业部、口服药事业部、医疗器械事业部、芬太尼事业部执行生产任务。在“以销定产”的模式下,羚锐医药根据市场需求制订并向公司反馈销售计划,生产部门综合考虑公司各产品库存数量和各产线的产能情况等因素,对产品生产数量和产品规格进行生产计划排程。同时,公司严格按照GMP的要求组织生产,质量管理部门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负责对所有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检测和质量把关,对产品分批次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审核,确保产品质量。  3、销售模式  公司的药品销售由子公司羚锐医药负责,根据产品销售渠道终端、市场推广主体等差异,公司产品销售模式主要分为自营模式和经分销模式。自营模式下,销售团队直接面向非处方药药品的终端对接和推广工作,销售人员配合客户对产品进行推广、展示,并定期对药店销售人员进行产品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经分销模式为羚锐医药通过遴选优质的经分销商并通过签署区域经分销协议将产品销售给经分销商。在经分销模式下,公司与经分销商签署经销协议,赋予经分销商指定药品在协议区域内的经分销权。公司配合经分销商组织产品的学术推广活动、产品上市后的学术研究,帮助临床医生了解、熟悉公司的产品。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丰富的产品线和独特的品牌优势  公司拥有橡胶膏剂、贴剂、片剂、胶囊剂、酊剂、软膏剂等十种剂型百余种产品,覆盖骨科、儿科、心脑血管科、皮肤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构建起了多元结构的产品矩阵,可靠的产品质量及优质的市场服务为公司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骨科核心产品通络祛痛膏为公司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两只老虎”系列产品销量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心脑血管等疾病用药方面,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等中成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独特优势。麻醉药品方面,公司是国内唯一从事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生产的公司,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格局。  据米内网统计,2021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中成药贴膏剂TOP20品牌中,羚锐制药有6个产品上榜,为上榜品牌数量最多的企业;在公立医院终端,中成药贴膏剂2022上半年的销售规模超过37亿元,公司独家产品通络祛痛膏位居品牌榜TOP3。报告期内,两只老虎入选中国医药品牌榜(零售终端),通络祛痛膏荣获“2022年中国连锁药店最具合作价值单品奖”等多个行业奖项。  (二)领先的生产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质量  公司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优势,不断探索中药智能制造之路。公司以SAP-ERP软件为主体,集合MES系统、WMS系统和LIMS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一体的智能化管控。公司荣获2018年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荣获“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入选“2022年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名单,贴膏剂生产基地被认定为“2021年河南省智能工厂”。  公司根据《药品管理法》等药品相关法律规定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产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从原料的采购到产品生产等多个环节,严格执行GMP相关要求,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建设,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三)强大的终端管理和渠道覆盖能力  目前公司已建成相对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营销体系,并持续创新营销模式,不断优化渠道布局、加强渠道管控,构建起与产品线相匹配的营销队伍,并与国内医药市场的优质商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公司与阿里健康大药房、京东大药房开展品牌运营合作,开设天猫、京东官方旗舰店,并通过新媒体加快用户积累和转化,线上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了营销平台的数字化建设,推动销售结构效率和人均效能的改善,优化费效比例,持续提升销售队伍的自主性和竞争力。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0,186.22万元,同比增长11.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533.08万元,同比增长28.71%。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国家政策持续利好中医药行业发展。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陆续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支持政策鼓励中医药发展。公司所处行业呈现以下特点:  市场需求:老龄化趋势推动医药需求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末,中国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人口老龄化将促使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发病率提升,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和防治能力的提高,为中医药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也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增量发展。  支付能力: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呈增长态势。2017-2022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攀升,保健、医疗产品及服务人均年消费开支由2015年约1,165元增至2022年约2,120元,复合年增长率约8.93%。  流通环节:OTC连锁化率持续提升、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60.97万家,零售连锁总部6,596家、下辖门店33.74万家,零售单体药店25.23万家,零售连锁率为57.2%,较2020年增长0.7%;2021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为26,064亿元,较2020年增长8.5%。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自营产品主要通过OTC渠道流向终端消费者。OTC产品主要包括: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麝香壮骨膏、舒腹贴膏等。老龄化趋势将持续推动慢性病相关用药市场的扩容,骨关节相关药品亦将长期受益。同时,随着线下场景的加速修复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OTC终端对满足消费者自我诊疗需求、预防性需求的重要性将得到持续提升。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持续聚焦医药健康产业,坚持绿色、创新、务实的发展理念,强化中药优势,突出骨科品牌。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智能流通、智能健康为核心业务板块的新发展模式,推进企业规模壮大和产业结构优化,打造中国外用制剂领导品牌。  (三)经营计划  围绕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公司将持续聚焦制药主业,立足“品质、品牌、消费群体”等优势,在工业制造、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方面进行更为高效的投入,在细分领域通过差异化竞争持续提升公司和产品竞争力。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经营计划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定程度优化与调整。  1、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公司将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主动适应战略转型要求,持续深化机构和机制改革,统筹推动扁平化组织结构构建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提高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提升管控治理效能。加强公司各层级考核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考核指标设置和考核兑现政策,塑造定位明确、界面清晰、权责统一、协调运作的高效能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有效的传递经营责任压力,充分激发干部队伍动力和员工活力。  公司将持续加强企业治理,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结构,把依法治企的要求全面融入公司决策运营各个环节。严格执行中国证监会、上交所等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有关规定,突出依法合规、稳健经营,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升制度质量,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2、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  公司将持续加大生产自动化投入,并通过改造现有生产线、引入新型自动化设备等方式,持续推进生产自动化建设。以安全生产、质量稳定、效率提升为目标,持续开展生产工艺和流程的优化研究,加快推进口服药技改工作,实现膏剂普药电子监管赋码生产,完成酊剂自动生产线建设,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公司将继续优化安全管理体系,持续强化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以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强化安全主体责任制的落实,层层压实安全责任。质量管理上,坚持走质量强企的发展之路,全面落实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制度,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和GMP规范要求,抓好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持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制度规范。  3、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上,公司将持续构建品牌体系,精细化布局品牌组合,将主导产品在行业内的品牌优势进行整合放大,形成强大的品牌背书。同时,不断优化品牌升级策略,子品牌实行独立运作,在优势大单品的赋能下,充分发挥营销团队绩优牵引作用,打造垂直细分领域的领导品牌。  宣传投入上,公司将以电视广告、重点城市户外广告为切入点,持续加强互联网产品知识沉淀,重点开展渠道及终端动销的品牌服务工作。同时,公司将继续依托马拉松等运动场景,进一步丰富运动医学相关产品的价值表达,深入用户互动,助推品牌年轻化。  4、营销工作  随着以青石颗粒为代表的呼吸类新品的上市,公司的产品线将更加齐全。面对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渠道的多样化以及健康服务的升级趋势,公司将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和服务群体,加快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经营,延伸服务内容。  具体工作方面,公司将坚持和完善竞聘上岗的人才选拔机制,加强销售人员过程管理,推动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持续推进数字化营销平台建设,不断强化目标管理,加大考核覆盖率和达标率力度;强化终端资源聚焦力度,减少样板市场数量,提高样板质量,集中资源加强标杆区域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效、优化费效比;加强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品牌、品类优势,通过营销服务全面做好渠道和终端的品牌认知工作。  公司董事会将持续锚定战略定位、凝聚奋进力量,以“稳”的态势积蓄“进”的信心,不断激发企业经济高效运转的内生动力。聚焦“做强一类培育一类”产品梯度发展思路,持续扩大“通络+活血”的竞争优势,实现“两只老虎”系列产品的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培育儿科、慢性病、皮肤病领域的大单品,加快呼吸类等新产品的市场导入,以实现公司业务的横向拓展。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重大风险。随着医改政策的稳步推进,医药行业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公司预判未来发展可能面临以下主要风险:  1、政策风险  医药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落地实施,市场在逐步走向规范化和集中化的过程中,医药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改革,积极加大新产品研发及创新力度,持续加大OTC渠道和医院覆盖力度,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风险防御能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产品质量风险  质量控制是医药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重中之重,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设备情况、生产环境、运输条件、仓储条件、检验等因素都可能对药品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药品管理法(2019年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政策、制度的实行,对企业履行药品质量的主体责任提出更高要求。  公司将深入研究国家药品监管政策和监管要求,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严格按照GMP、GSP相关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加大工艺技术研究和自动化投入力度,确保药品质量均一、稳定可控、安全有效。  3、成本波动风险  中药材产量和价格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容易受到产业政策、气候、自然灾害、市场供求关系等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公司经营可能会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  公司将通过信息化平台,持续完善销售、生产、仓储、采购联动机制,加强库存管理,优化生产排程;积极拓展有资质的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投标,实现采购渠道多样化;持续开展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和自动化建设,降低物耗水平;通过基地种植平抑部分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降低成本波动风险。  4、研发风险  新药研发存在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易受到技术、审批、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产品从研制、临床试验报批到投产的周期长、环节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产品上市后是否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回报也具有不确定性。  公司将立足实际,采取自研和外包研发结合的方式进行新品研发,集中力量、重点加快核心品种的研发工作,提升研发效率。1、持续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健全创新体系,加快引进和培养研发人才;2、加强研发立项的流程规范和风险防控,集中力量、重点加快核心品种的研发工作,提升研发效率。 收起▲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  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的生产与销售,在证监会行业分类中属于医药制造业。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国家医保目录品种45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24个、独家品种13个,在产品主要覆盖骨科、心脑血管、麻醉科、儿科、皮肤科等。  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适应症如下:  (二)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采购、生产、销售模式如下:  1、采购模式  (1)供应商管理  公司根据《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采购控制程序和验收程序。在合格供应商名录内,公司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等因素,从不同维度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确保供应的原辅料能够满足公司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在合作中不断推动供应商改进,并保持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生产物料采购  公司中成药生产采购的主要物料包括中药材、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生产部门根据成品安全库存、需求预测、动态订单情况,结合产品生产周期、实时物料库存水平及产能情况,确定各产品的原材料库存需求。在供应商名录内,实行“质量为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采取集中招标、询价比价、议价采购等方式进行采购,采购产品到货后,由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对采购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验收入库。  2、生产模式  公司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四个园区展开不同剂型的产品生产。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各生产部、质量部等对生产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生产部根据公司年销售计划编制生产定额消耗计划,按照计划供货时间科学管理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生产管理上运用SAP管理系统和MES系统,通过智能化提高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公司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管理严格按照药品注册工艺和质量标准执行,质量管理部门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负责对所有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检测和质量把关,对所有产品按批次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审核,确保产品质量。  3、销售模式  根据产品销售渠道终端、市场推广主体等差异,公司产品销售模式主要分为直销模式和经分销模式。直销模式主要为羚锐医药直接参与药品推广和终端对接,目前主要以非处方药销售为重点。在该种模式下,公司销售人员配合客户对产品进行推广、展示,并定期对药店销售人员进行产品培训,以提高其产品知识水平。经分销模式为羚锐医药通过遴选优质的经分销商并通过签署区域经分销协议将产品销售给经分销商。在经分销模式下,公司与经分销商签署经销协议,赋予经分销商指定药品在协议区域内的经分销权,公司配合经分销商组织产品的学术推广活动、产品上市后的学术研究,帮助临床医生了解、熟悉公司的产品。  (三)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属于医药制造业,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的中成药生产企业(行业编号274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11,476.6亿元,同比增长2.3%;营业成本6,695.8亿元,同比增长12.3%;利润总额1,827.2亿元,同比下降20.6%。据米内网统计的2021年中成药市场数据,公立医院中成药市场2,508亿元,同比增长4.85%,城市实体药店中成药销售规模1,117亿元,同比增长4.4%,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公司的骨科产品包括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以及“两只老虎”牌膏药系列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等外用贴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肌肉骨骼慢性疼痛包括:①慢性原发性肌肉骨骼疼痛,指发生在肌肉、骨骼、关节或肌腱的慢性疼痛,伴有明显的情感障碍或功能障碍(干扰日常活动和社交);②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指骨骼(包括脊柱与关节)、肌肉、肌腱或相关软组织的慢性疼痛;③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外用中药贴敷、涂搽等形式,刺激患处或穴位,起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作用,配合手法,可促进药物吸收。  肌肉、骨骼结缔组类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退行性病变,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肌肉、骨骼结缔组类疾病两周患病率2008年、2013年、2018年分别为25.0‰、16.5‰、36.8‰,患病率仅次于糖尿病、高血压、急上呼感染;肌肉、骨骼结缔组类疾病住院率为13.7‰,患者大多通过OTC自我诊疗的方式来进行疼痛管理。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疼痛,随着人口老龄化,肌肉、骨骼结缔组类疾病发病率、患者人数呈增加态势,市场对安全有效的疼痛管理需求也将日益增加。  注:人口出生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发生于1950年至1957年,目前年龄为65至72岁;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于1962年至1971年,目前年龄为51至60岁;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自1981年至1990年,目前年龄为32至41岁。根据《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统计,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对应的年龄别慢性病发病率在近年来均有所增加。患者的扩容以及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为慢性疾病治疗及相关药品带来了可挖掘的增长机会。  近年来,国家各部委、行业组织密集发布各类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供给端,2022年工信部等九部委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明确表示要加大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中药新药研发,推动设立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项目;支付端,2021年12月3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完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政策。同时,随着健康中国持续推进,人民对于健康管理的支付意愿和医疗的支付能力在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进程推动相关中医药行业持续扩容。  公司以骨科等慢性疾病及儿科、皮肤科等家庭常备药品、器械、保健品为出发点,通过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和线上平台,以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解决中老年人、儿童等重点群体多层次的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需求。公司持续推进培元通脑胶囊等产品的二次开发工作和循证医学研究,以可靠的临床证据协助患者实现慢病治疗管理;同时,公司通过新品培育,不断的向慢病管理的预防和康复方向延伸,实现慢病治疗的全过程管理。报告期内,外部环境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影响,但随着中医药行业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人民健康意识的持续提升,重点人群对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给中医药产业和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公司聚焦医药主业,持续推进规模与效益的协同发展。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267.88万元,同比增长10.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051.78万元,同比增长23.15%,销售费用率较上年同期降低0.81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保供应、调结构、增效益取得卓有成效的业绩,生产管理水平和渠道覆盖能力、产能储备在持续提升,“普药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1、强化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推进精益化生产  报告期内,公司牵头组建河南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研究院,取得盐酸洛美沙星乳膏药品再注册批件,青石颗粒录入2022年度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课题目录。未来公司将不断强化研发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引进、设施建设、技术储备和项目导入,逐步开展中药科技研发及创新成果转化,持续高质量输出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各事业部有序推进各项技改工作和精益化项目建设,引进了自动装盒机等自动化设备,完成了优化洁净室工艺布局、升级真空带式干燥机技术等多项技改工作。热成像封口检测设备、可追溯码联机等智能装备在报告期内相继投入使用,生产效率和品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多品类、多品规产品的生产营运和质量控制得到有效保障,生产线始终保持高效运转。同时,公司在SAP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可视化仓储系统,生产物料信息的绑定、跟踪和反馈能力得到加强。公司借助信息化系统,持续加强销售订单与均衡生产的智慧化管理,建立起库存物料动态会审机制,缩短了下达订单指令到交货的周期。  2022年6月,公司子公司羚锐生物入选2022年度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经营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认可和肯定。  2、管理工作数字赋能,医药电商初具规模  报告期内,羚锐医药不断加强营销中后台数据管理,持续推进纯销导向的考核体系建设。通过数字化赋能,订单、商务及销售行为的分析工作更高效,产品流向和渠道库存更清晰。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检查力度,销售费用从预算到执行的控制管理更精准,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各类运营风险不断降低。  公司医药电商成立于2019年7月,2021年电商前台GMV突破亿元。报告期内,电商部门持续优化服务,积极搭建私域流量平台,累计接待客户13.1万人次,复购客户平均客单价较去年提升124%。公司积极参与“年货节”“38女王节”“618年中大促”等平台活动,京东羚锐官方旗舰店在“618年中大促”中取得贴膏剂产品销售第一名的成绩。  3、优化市场策略,“两只老虎”牌膏药系列产品保存量、拓增量、提质量  “两只老虎”牌膏药系列产品高质量发展是公司发展新阶段优化市场策略和实施品牌OTC发展战略的重点工作。2021年,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麝香壮骨膏总销量为14.2亿贴,具有较好的OTC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基础。“两只老虎”牌膏药袋装系列作为极具性价比的骨科贴膏剂产品,深受中老年消费者的认可,精品系列贴膏采用四向弹力布和防粘层“S”切口,更好的敷贴感进一步增强了药效的渗透和吸收,更好的透气性能够满足运动等场景和趋优消费需求。据中康开思数据统计,2021年公司“两只老虎”品牌的壮骨麝香止痛膏在中国零售药店同类产品中所占市场份额为91.17%,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发起“两只老虎膏药闹新春”活动、“两只老虎牌膏药,十年百亿贴”活动和“虎爸不服老筋骨正年轻”父亲节等主题活动,在多个高铁站、城市公交上进行高频率、广覆盖的广告投放;同时,公司通过门店陈列提升品牌曝光度,加强营销活动推广和服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产品美誉度。下半年,公司将围绕“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媒介沉淀、专业推广和渠道扩张,通过极具性价比的“两只老虎”牌膏药系列产品推动公司品牌价值和收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毛利率下滑或波动的风险  中药材原材料容易受季节、天气、自然灾害等影响出现价格波动,人工、能源价格上涨也会对公司的生产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强化市场预测分析,紧盯市场行情变化,通过对大宗物料实行战略性采购。持续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快工艺研究与智能化项目建设,提高人均产出,合理有效控制成本。  2、质量控制风险  公司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存储等各个环节建有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但由于药品生产涉及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设备情况、生产环境、运输条件、仓储条件、检验等环节众多,药品质量控制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应对措施: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未来公司将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各项工艺技术研究,确保药品质量均一、稳定可控、安全有效。  3、研发风险  新药研发存在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易受到技术、审批、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产品从研制、临床试验报批到投产的周期长、环节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产品上市后是否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回报也具有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人才引进和培养,新品研发将围绕透皮技术等现有的优势领域进行战略性投入。公司不断提升新技术的市场转化效率以丰富产品线,保障研发工作稳步进行。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品牌优势  公司秉承“有关爱、没疼痛”的品牌理念,持续实施品牌创新驱动战略。报告期内,公司入选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名单,壮骨麝香止痛膏荣获西湖论坛“最受药店欢迎的明星单品”奖,母品牌羚锐、子品牌两只老虎荣膺2022中国医药品牌榜上榜品牌、通络祛痛膏荣膺2022中国连锁药店最具合作价值单品。  (2)产品优势  公司产品覆盖骨科、儿科、心脑血管、皮肤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品类丰富、优势突出。独家产品通络祛痛膏入选《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多次被评为“最受欢迎风湿骨科用药”“骨伤科类中成药十强品牌”,“通络+活血”组合进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中医药文化展馆优质中成药品种入围名单”。“两只老虎”牌膏药系列产品10年累计销售量突破100亿贴,销量位居中国膏药产品畅销榜前列。米内网统计2021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中成药贴膏剂TOP20产品,公司有6个产品上榜,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心脑血管等疾病用药方面,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等中成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独特优势,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公司是国内唯一从事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生产的企业,采用从德国引进的专利生产技术和全自动生产线,技术、设备、原辅膜材等与欧盟产品完全一致,杂质控制高于欧盟产品。  (3)信息化管理优势  公司持续推进矩阵型组织建设,以产销为基础、质量控制为核心,构建起了信息化、标准化的流程控制体系,形成了各部门协同合作的高效运作模式。公司引进SAP系统逐步打通各环节数据,持续完善采购、生产、仓储、销售、财务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现代化的精益管理要求。  (4)智能制造优势  “智能制造、智能流通、智能健康”是公司发展的方向。公司“百亿贴膏剂生产基地”被认定为“2021年河南省智能工厂”。报告期内,口服药中药提取车间智能化改造项目通过GMP符合性检查。生产上实现了从中药原料提取到制剂的全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智能制造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严峻的新冠防疫形势和更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公司以精益管理为基础,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对内部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实施数字化升级,依托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在管理层的带领下,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稳健,整体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长期创造价值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94亿元,同比增长15.52%;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3.50%;总资产37.93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9.70%,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1、战略规划落地,锚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公司展开多层面的战略研讨,梳理业务条线,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公司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为公司在新发展阶段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持续聚焦医药健康产业,坚持绿色、创新、务实的发展理念,强化中药优势,突出骨科品牌,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智能流通、智能健康为核心业务板块的新发展模式,推进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打造中国外用制剂领导品牌,争做骨科和心脑血管科药品生产的头部企业。  2、发挥品牌、渠道驱动引擎作用,提升内生增长动力  内生业务方面,公司聚焦医药制造主业,以北京药物研究院为核心平台开展品种筛选、立项调研、仿制药研发、质量标准提高和产品稳定性考察等研发工作。2021年,继续推进新产品研发工作,加快培元通脑胶囊等上市品种的二次开发;羚锐生物完成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注册研究和申报、非甾体抗炎镇痛类外用乳膏联苯乙酸凝胶转为非处方药。2021年,公司取得了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粉西洋参胶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胶囊等保健食品注册批件及备案号。  渠道广度上,公司倡导“科学用药,健康生活”的理念,持续多年开展“龙抬头-颈轻松”、“重阳节”等全国性公益体验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颈椎健康。公司积极探索“O2O”模式,借助医药电商、短视频等平台开启新的流量入口,2021年公司发起“想通咯-就好了”抖音主题挑战赛,取得了良好的品牌宣传效果,活动向年轻人传递了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公司借助新渠道实现年轻客群的积累及转化。公司积极探索骨科产品与运动医学的融合,将公司产品和马拉松赛事、自行车赛事等运动消费场景相结合,加深年轻群体对产品的认知,为品牌注入活力。  渠道深度上,羚锐医药持续加强销售数据中后台信息化建设,加快生产计划和产品销售流向等关键环节的信息流速率,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推动渠道下沉;深化与大客户、战略连锁客户合作,加强渠道管理以及宣传推广,普药高质量发展战略顺利实施;持续推进优质代理商的遴选,加快全国市场开拓进度,全年新开发各级医院7,800余家,参芪降糖胶囊、丹鹿通督片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培元通脑胶囊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对拥有大规模忠实用户群体的“两只老虎”系列产品,从消费者、终端客户、商业公司和公司业务人员等方面系统分析,优化相关产品的流通模式及销售模式,通过POP陈列、户外广告展示、社区活动等方式促进品牌升级,进一步挖掘了产品的潜在价值。依托品类优势和品牌、渠道驱动,2021年公司核心品种持续稳定增长,潜力品种持续放量,内生增长动力强劲。  3、苦练内功,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2021年,面对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重大考验,公司按照“生产自动化,执行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各生产主体积极践行精益理论,向"需求拉动式"生产组织方式转变,从调整生产结构、推行均衡生产、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信息化进程、追求生产实效等方面,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公司依据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围绕防差错、降风险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风险分级管控,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坚持开展季度全面安全检查和不定期专项安全检查,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和安全能力培训,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做实做细。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执行2020版《中国药典》,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积极落实集团内GMP季度检查制度,开展工艺质量确认、产品标准提高研究等工作,加强生产过程管控、持续优化生产流程。  智能制造方面,贴膏剂事业部持续对生产关键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口服药事业部在中药智能化提取车间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中改进并应用多项智能化装备,实现了中药材提取全流程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管控、存储、传输和全过程可追溯;芬太尼事业部在报告期内完成凝胶贴膏车间及辅助设施建设。  信息化建设方面,公司通过SAP-ERP项目搭建后台系统,SAP-ERP通过一个账号、一套数据、一套标准,实现与财务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等系统的集成,解决了以往分、子公司及事业部之间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数据实时性不强等问题,主数据在各个层面及系统中全面集成与共享,实现纵向管控模式落地和横向业务协同。  报告期内,公司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南省头雁企业”,贴膏剂厂区被认定为“2021年河南省智能工厂”。  4、完善长效激励机制,提升管理效能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2021年7月,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充分调动了公司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公司坚持“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分配理念和绩效导向,不断完善薪酬与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价值创造,实现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根据IQVIA公司的《2019-2023全球药品市场展望报告》预测,到2023年全球药品支出将达到1.5万亿美元。2021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研发创新实力稳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我国医药行业整体将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医药制造业累计营业收入29,288.5亿元,同比增长20.1%,利润总额4,927.8亿元,同比增长77.9%。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国家各部委、行业组织密集发布各类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法》、《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不断释放的产业政策红利为中医药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中成药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6,25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14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8%。米内网统计预测2021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中成药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近200个品种销售过亿,其中58个增速超过1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未来中成药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  (一)公司所处细分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公司的市场地位  1、骨科疾病用药市场情况及公司的市场地位  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obaBurdenofDiseaseStudy2019,GBD)专题公布了全球以及各地区/国家的疾病数据。疾病高发推动相关市场扩容,主要影响老年人的疾病有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卒中等,其他肌肉骨骼疾病,腰背痛等则是青少年及老年常见病种。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发起过一项“骨与关节十年”的倡议,在发达国家,50岁以上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中有1/2的患者属于骨关节疾病的范畴,骨关节疾病是引起长期严重疼痛和残疾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卫计委发布《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我国约78.1%的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住院病人年龄为45岁及以上;除了人口老龄化之外,各类运动损伤比例也正快速提升,骨科疾病的人群也正在逐渐年轻化,久坐的生活工作习惯,颈椎病的发病率21-30岁的患者的比重为25%,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情况统计,我国骨关节炎总患病率约为15%,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之一,60岁以上人群超过50%,75岁以上更是高达80%,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老龄化加剧以及城乡居民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骨科市场需求旺盛,诊疗人数逐年增加。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2-2019年,我国骨科医院诊疗人数呈波动上升趋势,2019年诊疗人数为1669.44万人,较2018年增长6.39%。从骨科疾病病人的年龄结构来看,14岁以下骨科疾病的患病人数较少,15-44岁的占比在5%-35%之间,骨科疾病患者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的人群中,关节、痛风、脊椎、椎间盘、骨密度和骨结构疾病的患者75%以上为45岁及以上人群,65岁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关节炎。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骨关节炎患者超过人口总数的15%,随着老龄化发展,未来10年将迎来患者人数和诊疗人数的持续扩容。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为止,临床上目前对骨关节炎的治疗均以消炎镇痛为主,中成药贴膏剂通过经皮给药的方式可有效的缓解骨痹、软组织损伤、附骨疽、关节炎、颈椎病等骨关节患病的疼痛、延缓疾病进程。  在患者扩容的背景下,骨科贴剂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据米内网统计,我国城市实体药店中成药贴膏剂市场销售额2021年同比增长5.10%,中成药贴膏剂产品TOP20市场份额合计超过80%,中成药贴膏剂市场销售额TOP20产品中,有11个产品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公司产品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麝香壮骨膏等6个产品均名列销售额TOP20,成为上榜产品数量最多的企业。公司骨科口服药丹鹿通督片含有丹参和鹿角胶等,通过活血化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疾病等肾虚血瘀所致的疾病,与贴膏剂形成了较好的协同效应。  2、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市场情况及公司的市场地位  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约占总人口的13%,预计到2025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的约15%。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加速,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不健康,生活环境污染等,心脑血管疾病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逐年上升。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并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人,其中脑卒中1300万人,冠心病1139万人,中国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2017年《全球疾病、伤害和危险因素负担研究》(GBD)表明,中风是世界第二大死亡原因、残疾的第三大主要原因(按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衡量),目前我国卒中带病生存者高达1500万,卒中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米内网预测2020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心脑血管中成药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3.78%,占中成药总体规模超过10%。心脑血管中成药涵盖心血管疾病用药、脑血管疾病用药、降脂用药、心脑血管其它用药四个类别,其中心血管疾病用药的市场份额呈逐年递增态势。2020年心血管疾病用药占57.55%;脑血管疾病用药占40.95%。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独特优势。公司培元通脑胶囊主要的功效和作用为扩血管和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症状和体征;丹玉通脉颗粒主要成分为丹参、川芎、红花、降香、人工麝香,具有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公司持续开展培元通脑胶囊的二次开发工作,通过丹玉通脉颗粒的量产和上市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产品体系。  3、麻醉科用药市场情况及公司的市场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麻醉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严格管制,药品从研发、生产、销售、流通有极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行业政策、技术壁垒,目前生产集中度较高,市场格局趋于稳定,随着老龄化和癌症患者的增多,麻醉镇痛药物市场规模有望稳定增长。  公司是国内唯一从事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生产的公司,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是公司首款麻醉镇痛类贴剂产品,相比注射剂,贴剂使用方法简便,不良反应较低,止痛效果好,广泛用于癌性疼痛(CP)和非癌性疼痛(NCP)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格局。  (二)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1、2021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提出要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活力、增强中医药发展动力、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实施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提高中医药发展效益、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等七方面二十八条政策措施,旨在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加快推动解决中医药发展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更好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了政策依据。  2、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明确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强化中药质量监管,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3、2021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提出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中的作用,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发布中医优势病种,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引导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与中医药机构合作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开发中医治未病等保险产品。  4、2021年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执行。原目录内241种药品取消“门诊使用报销限制”,扩大受益人群,大幅提升药品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另外,各省增补医保品种将在2022年6月30日之前将全部调出各省医保增补目录。公司核心品种通络祛痛膏在国家医保目录解除支付限制条件,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  5、2021年12月3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制度优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从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加强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完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政策、强化医保基金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十五项举措,并提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要率先制定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结合各地工作开展情况,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特色试点。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属于医药制造业,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的中成药生产企业(行业编号2740)。  目前,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国家医保目录品种45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24个、独家品种13个,在产品主要覆盖骨科、心脑血管、麻醉科。其中骨科类产品主要包含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联苯乙酸凝胶、吲哚美辛贴片、丹鹿通督片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产品主要包括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丹玉通脉颗粒等;麻醉科产品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1)供应商管理  公司根据《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采购控制程序和验收程序。在合格供应商名录内,公司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对公司产品质量等因素,从不同维度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确保供应的原辅料能够满足公司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在合作中不断推动供应商改进,并保持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生产物料采购  公司中成药生产物料采购的主要物料包括中药材、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生产部门根据成品安全库存、需求预测、动态订单情况,结合产品生产周期、实时物料库存水平及产能情况,确定各产品的原材料库存需求。在供应商名录内,实行“质量为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采取集中招标、询价比价、议价采购等方式进行采购,采购产品到货后,由品质检验部门负责对采购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验收入库。  2、生产模式  公司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四个园区展开不同剂型的产品生产。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各生产部、质量部等对生产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生产部根据公司年销售计划编制生产定额消耗计划,按照计划供货时间科学管理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生产管理上运用ERP物料管理系统和MES系统,通过智能化提高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公司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管理严格按照药品注册工艺和质量标准执行,质量管理部门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负责对所有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检测和质量把关,对所有产品分批次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审核,确保产品质量。  3、销售模式  公司的药品销售由子公司羚锐医药负责统筹,根据产品销售渠道终端、市场推广主体等差异,公司产品销售模式主要分为直销模式和经分销模式。直销模式主要为羚锐医药直接参与药品推广和终端对接,目前主要以非处方药销售为重点。在该种模式下,公司销售人员配合客户对产品进行推广、展示,并定期对药店销售人员进行产品培训,以提高其产品知识水平。经分销模式为羚锐医药通过遴选优质的经分销商并通过签署区域经分销协议将产品销售给经分销商。在经分销模式下,公司与经分销商签署经销协议,赋予经分销商指定药品在协议区域内的经分销权。公司配合经分销商组织产品的学术推广活动、产品上市后的学术研究,帮助临床医生了解、熟悉公司的产品。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丰富的产品线和品牌优势  公司拥有橡胶膏剂、贴剂、片剂、胶囊剂、酊剂、软膏剂等十种剂型百余种产品,覆盖骨科、儿科、心脑血管、皮肤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构建起了层次清晰、结构丰富、覆盖临床和OTC终端的多品类产品矩阵。  骨科核心产品通络祛痛膏为公司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多次被评为“最受欢迎风湿骨科用药”“骨伤科类中成药十强品牌”,入选“2021临床价值中成药品牌榜”;骨科“两只老虎”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麝香壮骨膏等,据中康资讯CHIS开思系统2020年零售终端数据统计,公司“两只老虎”系列产品销量处于市场领先地位;骨科其他产品包括活血消痛酊、丹鹿通督片、吲哚美辛贴片、联苯乙酸凝胶等。心脑血管等疾病用药方面,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等中成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独特优势。麻醉科方面,公司是国内唯一从事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生产的公司,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格局。  公司多年秉承“有关爱、没疼痛”的品牌理念,实施品牌创新驱动战略,品牌市场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2021年,公司入选“2020年度中华民族医药优秀百强企业”榜单、2021年度中国非处方药百强榜、“2020年度中国中药工业百强榜”TOP31、“2021中成药企业TOP100第44”,羚锐荣登西普“健康产业-品牌发展指数”外用镇痛药TOP品牌。  (二)领先的产品生产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质量  公司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优势,不断探索中药智能制造之路。公司以SAP-ERP软件为主体,集合MES系统、WMS系统和LIMS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一体的智能化管控。2021年,贴膏剂生产基地被认定为“2021年河南省智能工厂”,公司荣获“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入选“2021年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名单。  公司根据《药品管理法》等药品相关法律规定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产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从原料的采购到产品生产等多个环节,严格执行GMP相关要求,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建设,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2018年11月,公司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公司质量管理模式及产品质量得到充分认可,为公司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强大的终端管理和渠道覆盖能力  目前公司已建成相对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营销体系,近年来公司持续创新营销模式,不断优化渠道布局、加强渠道管控,已形成与产品线相匹配的营销队伍,并与国内医药市场的优质商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产品在河南、四川、北京、上海等省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公司与阿里健康大药房、京东大药房开展品牌运营,开设天猫、京东官方旗舰店,通过新媒体加快线上用户积累和转化,线上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9,351.09万元,同比增长15.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154.27万元,同比上升11.08%。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规划将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将更好的发挥其独特优势。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健康消费升级及医药创新政策推动等因素驱动下,中医药行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持续聚焦医药健康产业,坚持绿色、创新、务实的发展理念,强化中药优势,突出骨科品牌,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智能流通、智能健康为核心业务板块的新发展模式,推进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打造中国外用制剂领导品牌,争做骨科和心脑血管科药品生产的头部企业。  (三)经营计划  围绕“十四五”战略规划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公司将持续聚焦制药主业,立足骨科特色优势,不断开拓慢性病及麻醉市场,在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方面进行更为高效的战略投入,通过大单品策略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经营计划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定程度优化与调整。  1、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优化组织结构  公司将继续严格执行中国证监会、上交所等监管部门关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有关规定,建设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公司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根据“十四五”发展新格局的需要和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公司将进一步从战略管理、经营计划、财务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研发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加快信息化和自动化系统建设,持续优化组织结构,推动运营管理水平提升。  2、严守安全底线,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严守质量稳定底线,严控安全生产红线。全面落实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制,加强条线管控,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和GMP要求,抓好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确保上市产品始终安全、有效,质量均一、稳定。持续推进质量管理和工艺提升研究,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保障生产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加强生产全过程管控,降本增效,全力推进精益生产;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守住安全生产红线,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3、坚持创新引领,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利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与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平台优势,持续构建和完善创新体系,针对公司核心战略领域开展创新探索和立项,坚持创新引领,塑造高绩效创新组织。在药品研发方面,推进在研仿制药研发进度,立足已建成的凝胶贴剂车间,加快凝胶贴剂产品的研发;围绕工艺、质量、临床价值进行技术攻关,加快上市产品的二次开发工作,提升产品品质与临床应用价值;同时持续推进科研项目、关键技术奖项申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增加科技创新成果。  公司将不断完善人才引进、薪酬与绩效考核、梯队建设和晋升等机制,加强人才培训体系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以形成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匹配、专业技能突出、管理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人才团队。持续引进研发、销售、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着重培养、选拔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生产人员、专业素质高的销售人员、敢担当敢作为的管理人员,提升公司员工整体业务能力,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加强营销团队效能管理,持续推进品牌建设  聚焦医药主业,围绕特色科室和优势品类,充分发挥营销团队绩优牵引作用,加大渠道覆盖力度,提升学术推广能力及地区竞争优势,通过大单品策略持续推进品牌建设,以特色科室大单品带动潜力品种的增长。  2022年,公司将坚定不移走品牌之路,以农历虎年为切入点,利用羚锐母品牌优势,提升“两只老虎”子品牌知名度,以电视广告、重点城市户外广告、渠道及终端活动等方式合理加大品牌投入;升级“两只老虎”系列产品包装,根据消费者需求适时丰富子品牌产品管线,充分挖掘品牌和产品的潜在价值,扩大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将“两只老虎”系列产品打造为老虎膏品类的领导品牌。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加快销售体系中后台信息化建设,强化大区经理层级的管理作用,加强专业人员的销售效能管理,提升业务单元对客户需求满足的反应速度,全面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加快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经营,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的营销矩阵,持续增加品牌曝光率和美誉度,提升客户粘性和品牌影响力;积极推进营销团队建设,加快基层医疗销售渠道布局,通过学术会议、医保带动推动市场下沉,以实现公司业务的横向拓展,为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和新市场拓展提供支撑。  5、加快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司管理效率  2022年将持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SAP在采购、生产计划、财务管理、产品销售、仓储物流等环节实际应用,强化供、产、库、销协同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同时推动SAP与各业务板块管理系统集成进度,打通公司内部数据流,加强业务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以支持管理层的预测和决策,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降低运营隐性成本,提高公司风险应对能力。  6、适时整合市场资源,助力企业发展  公司将根据战略发展方向开展市场资源整合,完善产品和服务布局,实现延长产品线和提高服务质量等发展目标,提升公司在骨科、麻醉等特色科室和优势品类的品牌影响力。通过校企技术合作、持续研发投入等途径继续巩固公司在经皮给药领域的优势,积极关注海内外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外部导入、合作开发、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整合符合公司战略方向的市场资源,持续丰富公司产品和技术储备。  上述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特此提示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当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重大风险。随着医改政策的稳步推进,医药行业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公司预判未来发展可能面临以下主要风险:  1、政策风险  医药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落地实施,医药市场格局持续变化,短期内将会对医药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公司将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加强对政策及行业准则的把握理解,积极落实战略规划,强化品牌驱动,加大研发力度;完善营销网络建设,持续加强各渠道开发力度,提升风险防御能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产品质量风险  质量控制是医药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重中之重,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设备情况、生产环境、运输条件、仓储条件、检验等因素都可能对药品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药品管理法(2019年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政策的实行,对企业履行药品质量的主体责任提出更高要求。  公司将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GMP、GSP相关要求做好各方面工作,深入研究国家药品监管政策和监管要求,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工艺技术研究,确保药品质量均一、稳定可控、安全有效。  3、成本波动风险  中药材产量和价格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容易受到产业政策、气候、自然灾害、市场供求关系等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公司经营可能会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  公司将持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生产、仓储、采购联动机制,加强市场价格监控及分析,精准实施战略采购和储备,保证生产需求供应,并通过基地种植平抑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降低成本波动风险。  4、研发风险  新药研发存在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易受到技术、审批、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产品从研制、临床试验报批到投产的周期长、环节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产品上市后是否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回报也具有不确定性。  公司将积极组织实施产品研发工作,加强研发立项的流程规范和风险防控,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健全创新体系,提升研发效率。 收起▲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从事药品的生产与销售,在证监会行业分类中属于医药制造业。   公司现阶段主要产品聚焦于骨科、心脑血管、麻醉三大领域,主要生产、销售的药品有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壮骨麝香止痛膏、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丹鹿通督片、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根据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及原材料安全库存量制定采购计划。采购的原材料实行分类管理: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对供应商进行考察评估,生产供应部门负责原材料采购工作,采购监督委员会负责对采购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公司结合市场状况,在质量管理部门确定合格的供应商名单内,采取集中招标、询价比价、议价采购等方式进行采购,对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大宗原辅料,公司在合格供应商名单内实行“质量为先、价格合理”的原则,比质比价择优采购。   2生产模式   公司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自行组织生产,严格按照市场需求、销售计划及安全库存标准制定生产计划。各事业部及分、子公司下设生产部、质量部等管理部门,对日常的生产活动进行全面管理。公司实行生产全过程监督控制,生产中所用的各类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全部检验合格方能使用。生产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在生产管理上运用ERP物料管理系统和MES系统进行生产信息化管理,各车间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执行生产任务。   3销售模式   公司的药品主要通过零售药店、医疗终端进行销售。子公司羚锐医药划分为OTC、基层医疗和临床三大业务板块,OTC条线与全国大型连锁药店开展合作,销售人员对商业连锁进行渠道维护;基层医疗和临床方面,配备专业的市场和医学团队,负责产品的学术推广,通过开展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学术活动,使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产品。   公司的电商渠道目前主要布局的有天猫、京东、拼多多、康爱多、健客等平台。   (三)所处行业情况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凸显,我国医药行业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但同时,随着近年来带量采购逐步落地实施、医保控费等一系列医改措施的施行,医药行业逐步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   由于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促使需求不断释放,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6月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046.9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润总额3,000.4亿元,同比增长88.8%。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根据IQVIA数据统计,中国人均药品消费金额显著低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受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的驱动,预计未来我国医药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紧紧围绕公司年初制定的战略规划,持续深化营销创新改革优化产品价值链,有效组织公司资源投入优势产品与市场,实现营业收入135,548.65万元,同比增长15.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66.25万元,同比增长23.84%。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经营业绩的实现,主要做以下工作:   1、持续聚焦核心品种,不断优化产品价值链   分治疗领域,公司骨科外用制剂增长势头迅猛,心脑血管、麻醉药品保持稳定增长。   2021年公司赞助第十四届郑开马拉松赛以及国内知名自行车车队,运动场景向更加年轻的消费群体传递“有关爱没疼痛”的品牌理念,同时加强区域化下沉市场传播覆盖,通过数字技术的精准度及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推动品牌口碑建设。报告期内,羚锐制药荣登中国中药企业百强榜第31、“2020年度中国非处方药生产企业综合统计排名”第25位,公司独家产品通络祛痛膏名列“2020年度中国非处方药产品统计排名(中成药)”骨伤科类第3名,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麝香壮骨膏均名列骨伤科类产品榜前20名,公司品牌形象、渠道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持续提升,产品价值链得到进一步优化。   2、SAP项目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引进思爱普公司、德勤管理咨询公司实施SAP-ERP项目建设,SAP项目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建设,将助力公司全面实现贯通营销、计划、采购、生产等部门的“一致性”体系,提高各要素的协同性,打造出更高效、更优质的制造端口,为前端销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通过规范化的生产管理体系和KPI体系,实现公司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推动公司从“制造”向“智造”的全面升级。   3、健全激励机制,适时推出员工持股及股权激励计划   为了进一步维护股东利益,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在充分保障股东利益的前提下,本报告期公司在二级市场回购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计划。   截至2021年7月31日,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9,086,325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3.36%,支付的资金总金额为184,472,831.57元(不含佣金、过户费等交易费用)。其中,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所持有的2,159,400股公司股票于2021年7月27日以非交易过户形式过户至公司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账户;所持有的13,720,600股公司股票于2021年7月29日授予登记至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183名股权激励对象账户。本次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将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服务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达成。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安全、环保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公司的环保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大,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环保方面事故的风险。   公司将不断加强生产运营的精益管理,对生产工艺进行持续优化,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防范措施,坚决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2、成本波动   受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成本及环保成本等均呈上涨趋势。同时,中药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为中药材,其价格、产量可能会受到自然条件、经济环境、市场供求关系、种植户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可能造成公司整体运营成本的波动。   公司将加强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强化市场价格监控及分析,合理安排库存及采购周期;搭建集中采购平台,实现部分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集中采购,确保采购的中药材来源可靠、药用成分稳定、价格合理,对重点原辅料积极开展战略储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公司积极优化运营管理机制,推行精益生产,通过管理优化持续提高运营效率,缓解成本上涨压力。   3、产品质量   新《药品管理法》、2020年版《中国药典》等一系列新标准、新制度、新规定的出台和实施,对药品自研发到上市的各个环节都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对全流程的质量把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公司将持续评估和改进质量控制体系并有效执行,从技术、检验等方面持续改进质量控制手段,不断完善生产、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生产过程中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强化工序质量控制,坚持自检、互检、专检制度,将新规的要求全面、有效地予以落实,确保各个环节无质量瑕疵。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包括:产品与产能优势、品牌优势、质量优势、智能制造优势、强大的终端管理和渠道覆盖能力。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0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球及国内经济充满不确定性。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行业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公司聚焦核心业务,围绕生产、质量、销售三条主线,持续进行转型升级。报告期内,智能制造水平和运营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公司业绩实现平稳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157.74万元,同比增长8.0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548.93万元,同比增长10.55%。  (一)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成果转化加速  2020年,高架仓库B工程通过认证和验收工作,WMS仓库相关软件系统应用与开发推动库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设备自动化改造,质量稳定性控制水平、智能监测水平和产品追溯技术得到显著提升,各项生产工艺参数不断优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设备的运用促使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人均能效不断提高。  报告期内,北京药物研究院联合口服药事业部开展5个仿制药科研立项和自研外用制剂的研究,生物药业完成阿昔洛韦乳膏、酮康唑乳膏、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联克利甘乳膏4个药品再注册工作。  (二)聚焦核心产品,构建全渠道服务力  2020年,羚锐医药组建羚锐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逐步形成药品制造、商业流通产业链发展格局。公司积极整合资源,重点加强单体门店与连锁客户的合作,通过渠道与终端精细化管理,实现战略新品与核心产品协同、线下市场与线上市场协同。报告期内,公司OTC产品及大健康产品积极探索B2C、O2O业务平台布局,通过网络直播等营销模式拓展业务边界。  (三)提高治理水平,助力战略目标达成  报告期内,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资源优化共享能力持续提升,重要事项的统筹协同合作更具效率,公司的战略举措得到稳步实施落地。  报告期内,公司以生产经营为基础,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明确年度任务目标,以目标考核为导向逐层分解落实,加速推动各项业务做优做强。  (四)提升品牌形象,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赞助2020年河南省全民线上健身大会趣味挑战赛、郑开“鼎立中原”线上马拉松等多项体育赛事将公司产品精准投放到年轻的消费群体,运动场景将公司品牌形象与市场需求、产品定位全方位融合,实现了公司品牌形象及价值全面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凝聚力不断增强,品牌形象、渠道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显著提升,为产品结构的升级和用户群体的拓展夯实基础。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157.74万元,同比增长8.0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32,813.81万元,同比增长8.10%;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548.93万元,同比增长10.55%。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0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相关内容的进一步细化,涵盖了中药审评审批、研制创新、安全性研究、质量源头管理、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上市后监管、品种保护等以及中药的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人才队伍、监管科学、国际合作等内容。政策对于加强中药上游管理,建立可溯源头体系,对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明确指出中药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创新方式,也将有效带动中药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政策因素将推动医药领域的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不断减少,而人口老龄化给骨科、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用药带来了显著的增量需求,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以中医药发展为主线,立足中药现代化,构建中医药特色产业体系,充分发挥骨科特色优势,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用药领域的竞争力,努力为患者提供针对疾病(健康)管理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三)经营计划  1、确保生产供应稳定,以数字化解放生产力  加强生产自动化投入,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提升生产和库存管理水平。积极拓展生产智能化应用场景,推动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由信息化监测监控向智能化超前分析决策、预警预报转变,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经皮给药领域的综合竞争力,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  通过SAP项目建设,将预算、财务、生产、销售等业务纳入统一、共享的数字化核心平台,为企业集团化管控、板块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蓄势,提升整体管理水平,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公司将依托羚锐医药加快智能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2、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持续丰富产品品类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公司将在产品研发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深入开展透皮技术研究,包括透皮技术的工艺优化、剂型改进、质控水平的提升等。同时,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途径加快现有品种的二次开发进程,积极推进透皮技术的应用与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工作。在产品品类方面,以丰富骨科类、心脑血管类、麻醉类、儿科类产品矩阵为重点,积极布局医疗器械、保健品、护肤品等类消费品。  3、深度融合消费需求,多维度开发品牌活力  公司将中医药文化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开展“龙抬头颈轻松”、重阳节“舒适镇痛周”等主题场景营销活动,积极开展以产品为载体的互动营销模式,建立顾客入口,拓宽年轻消费群体。以“有关爱,没疼痛”为价值导向,通过社交媒体借势私域流量,实现消费者与品牌实时互动。以“客户、产品、市场”为核心,深度融合消费层次、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借助场景营销与互动营销提升品牌长期生命力。  4、推进精益化管理,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  公司将推进精益化管理,全方位、全过程提升企业经营管控水平,统筹考虑人才队伍培养和业务技能提升,不断促进生产方式和管理形态的变革。生产经营过程中以真实、实时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建立全环节全流程的控制与监督系统,为精益化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持续简化公司内部管理、沟通流程,提升全过程的效率、效能和效益。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和长期激励体系,加强关键人才、后备人才的核心能力建设,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形成协同创新、携手并进的良好局面。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政策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一系列的医药政策陆续出台,两票制、医保支付方式、药品审评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新药监测等将对药品研发、生产与经营产生影响。医保控费措施的常态化运行,给药品销售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也开启了行业竞争的新格局。  公司一方面继续开展对核心产品的再评价和二次开发,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及时掌握行业政策变动趋势、提前布局调整;另一方面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将积极关注行业动态,积极推进外延式发展以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2、成本波动  受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成本及环保成本等均呈上涨趋势。同时,中药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为中药材,其价格、产量可能会受到自然条件、经济环境、市场供求关系、种植户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可能造成公司整体运营成本的波动。  公司将加强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强化市场价格监控及分析,合理安排库存及采购周期;搭建集中采购平台,实现部分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集中采购,确保采购的中药材来源可靠、药用成分稳定、价格合理,对重点原辅料积极开展战略储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公司积极优化运营管理机制,推行精益生产,通过管理优化持续提高运营效率,缓解成本上涨压力。  3、产品质量  新《药品管理法》、2020年版《中国药典》等一系列新标准、新制度、新规定的出台和实施,对药品自研发到上市的各个环节都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对全流程的质量把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公司将做好研发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等各部门的工作衔接,不断完善生产、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生产过程中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强化工序质量控制,坚持自检、互检、专检制度,将新规的要求全面、有效地予以落实,确保各个环节无质量瑕疵。  4、宏观经济  近年来,国内经济路径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资源、环境、生态的约束不断增强、债务率偏高和投资回报率下降等因素对经济增长形成下行压力。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高制约消费率上升,对医药产品的消费产生影响。  公司将不断提高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市场研究和营销管理,充分发挥自身品牌的优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品与产能优势  公司拥有橡胶膏剂、贴剂、片剂、胶囊剂、酊剂、软膏剂等十种剂型百余种产品。经过多年产品战略的实施,公司已经构建起涵盖骨科、儿科、心脑血管、皮肤科、麻醉科等多科室、多层次的产品管线。公司100亿贴膏剂项目已投入使用,信阳分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胶囊10亿粒和片剂8.5亿片的产能规模。  公司产品规模优势明显,骨科产品围绕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丹鹿通督片等独家品种构建起了层次清晰、结构丰富、覆盖临床和OTC终端的产品矩阵。通络祛痛膏和参芪降糖胶囊等多个产品入选2018版《国家基药目录》,通络祛痛膏、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结石康胶囊、心可宁胶囊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多个产品入选《国家医保目录》;公司产品储备丰富、结构合理,主导产品优势明显。  (二)品牌优势  羚锐制药多次荣获“健康中国·品牌榜”上榜品牌。通络祛痛膏曾连续多次入选中国OTC品牌宣传月宣传品牌,先后被评为“最受欢迎风湿骨科用药”“骨伤科类中成药十强品牌”“中国药店店员推荐率最高品牌”。  (三)质量优势  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药品生产相关法律规定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产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从原料的采购开始,到产品生产等多个环节,均严格执行GMP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建立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2018年11月,公司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标志着公司质量管理模式及产品质量得到充分认可,为公司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智能制造优势  2019年被河南省工信厅评为河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公司在贴膏剂生产中以MES系统为支撑,通过应用智能提取成套设备等多种核心智能制造装备,突破含膏量在线检测等多项关键技术,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业内领先的规模优势因新技术和新智能的注入而焕发出无限的活力和生机。  (五)强大的终端管理和渠道覆盖能力  公司旨在建设强大的终端渠道覆盖及管理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公司持续优化渠道布局,加强渠道管控,与商业连锁客户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公司产品对医疗终端较深和较广的覆盖。经过多年来的营销体系变革,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全国,终端覆盖了全国各个省市,产品在河南、四川、北京、上海等省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收起▲

  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0年上半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公司经营团队围绕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迅速调整经营计划,展开了一系列的全员防疫复工、全力稳保经营的措施,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强化内部运营管理、积极拓展营销新场景、加大核心产品的市场推广和渠道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产品结构的优化,二季度公司逐渐恢复常态化经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455.2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098.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63%。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持续提升组织治理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董事会、监事会的换届工作。新的核心管理团队保证了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的连贯性、稳定性,有效的激发了组织活力,开启了公司发展的新篇章。报告期内,公司自上而下全面推行组织绩效考核,持续精简组织结构,加强数字化建设,提高人均能效。在疫情期间,公司在核心管理团队的领导下苦修内功,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内控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激励及约束机制,保障公司决策、执行及监督的科学、合理。绩效考核的全覆盖促进了管理效率的再提升,为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齐心抗疫稳定经营  2020年一季度,因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医药企业不同程度延迟开工。公司所处的信阳地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运输受阻、物流管制与人员交通限制等情况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公司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对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在核心管理层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从供应保障、品牌渠道、社会责任、内部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科学有序复工复产。  为满足生产经营需求,报告期内高架仓库扩建工程开工建设。2020年上半年,贴膏剂事业部完成了独立供胶系统等多项技改工作,精品贴膏生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0%;口服药事业部完成了“锅炉烟(尾)气热量回收”和“醇沉药渣管道输送”等一系列的节能降耗工程改造。报告期内口服药事业部完成了青石颗粒、丹玉通脉颗粒的量产和上市,完成了三黄片、胃疼宁片等产品包装升级和上市工作。  3、拓展营销新场景,加强市场渠道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品牌力的提升积极拓展营销新场景,培养年轻、运动人群对产品的认知和消费习惯,赞助并参与了2020年河南省全民线上健身大会趣味挑战赛、郑开“鼎立中原”线上马拉松等多项体育赛事。公司不断加强核心区域市场建设,通过赞助赛事活动等多种方式,将公司产品精准投放到更加年轻的运动群体。通过运动消费新场景将公司品牌形象与市场需求、产品定位全方位融合,不断为品牌注入新内涵。报告期内,公司凝聚力不断增强,品牌形象、渠道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显著提升,为产品结构的升级和用户群体的拓展夯实了基础。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政策风险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一系列的医药政策陆续出台,两票制、医保支付方式、药品审评制度、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新药监测等将对药品研发、生产与经营均产生影响。  医保控费措施的常态化运行,给药品销售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也开启了行业竞争的新格局。公司将积极关注行业政策新动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推进外延式发展战略,以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2、成本波动风险  受国家政策、宏观环境、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成本及环保成本等均呈上涨趋势。同时,中药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为中药材,其价格、产量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经济环境、市场供求关系、种植户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可能造成公司整体运营成本的波动。面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加强全产业链管理,强化市场价格监控及分析,合理安排库存及采购周期;搭建集中采购平台,实现部分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集中采购,确保采购的中药材来源可靠、药用成分稳定,价格合理,对重点原辅料,积极开展战略储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公司积极优化运营管理机制,推行精益生产,通过管理优化持续提高运营效率,缓解成本上涨压力。  3、产品质量风险  新《药品管理法》、2020年版《中国药典》等一系列新标准、新制度、新规定的出台和实施,对药品自研发到上市的各个环节都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对全流程的质量把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公司将做好研发部门、临床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等各部门的工作衔接,不断完善生产、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生产过程中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强化工序质量控制,坚持自检、互检、专检制度,将新规的要求全面、有效地予以落实,确保各个环节无质量瑕疵。  4、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组织规模的持续扩大,企业合规管理、流程管控对技术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品在流通环节的精细化管理程度更需要不断提高。公司将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强企业数字化建设,深入开展管理创新工作,以创新促发展,坚定执行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前瞻性的市场布局和创新性的品牌管理,为企业成长提供支持。  5、市场风险  近年来,国内经济路径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资源、环境、生态的约束不断增强、债务率偏高和投资回报率下降等因素对经济增长形成下行压力。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高制约消费率上升,对医药产品的消费产生影响。公司将不断提高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科学地预测市场需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市场研究和营销管理,充分发挥自身品牌等优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品优势  公司拥有橡胶膏剂、贴剂、片剂、胶囊剂、酊剂、软膏剂等十种剂型百余种产品。经过多年产品战略的实施,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的产品管线,涵盖骨科、儿科、心脑血管、皮肤科、麻醉科等多科室用药领域。  骨科产品围绕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丹鹿通督片等独家品种构建起了层次清晰、结构丰富、覆盖临床和OTC终端的产品矩阵。通络祛痛膏和参芪降糖胶囊等多个产品入选2018版《国家基药目录》,通络祛痛膏、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结石康胶囊、心可宁胶囊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多个产品入选《国家医保目录》;公司产品储备丰富、结构合理,主导产品优势明显。  (二)规模优势  公司“年产100亿贴膏剂产品建设项目”于2017年建成投产,其中年产100亿贴膏剂产品建设项目中酊剂车间、橡胶贴膏车间均通过GMP认证并正式投入使用;信阳分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具备年产胶囊10亿粒和片剂8.5亿片的产能。2019年,生物药业年产2亿支软膏项目顺利建成投产,羚锐生物的主导品种三黄珍珠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联苯乙酸凝胶设计产能充足。  (三)品牌优势  羚锐制药连续多届荣获“健康中国-品牌榜”上榜品牌。“2019中国医药营销年度传播奖”“OTC中国品牌宣传月宣传产品”荣誉;通络祛痛膏曾连续两届入选OTC中国品牌宣传月宣传品牌,先后被评为“最受欢迎风湿骨科用药”、“骨伤科类中成药十强品牌”,多年获评“中国药店店员推荐率最高品牌奖”,多次入选“健康中国.中国品牌榜”上榜品牌药品。  (四)质量优势  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药品生产相关法律规定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产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从原料的采购开始,到产品生产等多个环节,均严格执行GMP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建立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2018年11月公司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标志着公司质量管理模式及产品质量得到充分认可,为公司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