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考点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术概论和艺术概论一样吗 艺术概论考点分析

艺术概论考点分析

2024-02-04 00: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弥散性:在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时接受者不是仅仅从复杂结构中抽取、完形、简化形式,而经常是放松注意力的焦点,把知觉弥散在作品的细节之中。

2、知觉——错觉

包括空间错觉和物象错觉,譬如对绘画作品中的错觉印象的感知,是以接受者的生活经验、文化和艺术传统中对作品形象的原型知觉为其背景和参照系的。

3、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

接受者对于原型有差别的视觉形象比较敏感,超越接受者自身知识经验、能够产生一定“陌生化”的艺术作品较能引起接受者注意。

差异和陌生化有一定限度,离接受者期待水平太远的作品也无法被接受。

(三)高级阶段

(1)理解和前理解:

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实际上在知觉阶段就已经开始,但反思性的理解愉悦是对作品更深化的把握。

前理解又作审美的期待视野,是指在理解之前及理解过程中,接受主体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包括对以往艺术作品的理解乃至所有的知识经验,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依据这一整套结构图式来考察艺术作品,在前理解和实际接受的新经验的相互作用之间形成理解。

每一次艺术作品的理解活动都是以接受者的前理解为基础的,而每一次理解又都会产生新的知识,丰富接受者的期待视野。

(2)理解的循环:整体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来把握。

①在对一件作品的理解看,接受者必须理解作品中的部分才能理解整体。

②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文化产物,相对于这样一个广大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说,艺术作品只不过的它的一部分。

③在中国,“知人论世”同样是接受者理解艺术作品的一个原则

④“互文性”在艺术理论中的影响

⑤上述四个循环,对于四者的总和来说又是局部的、部分的,这意味着四者之间有同样一个理解的循环问题。

(3)理解中的还原和误解:任何接受者主体的理解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主体自身的特点,在艺术接受领域,理解的“误解”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当的,伽达默尔称之为“合法的偏见”,每个时代对艺术作品都可以做出新的积极的意义理解。

误解并不意味着可以对作品进行任意的误解,不是所有误解都有价值。

由于偏见的不可避免,艺术作品在某一历史时段的特定意义是不可能绝对还原的,但在最大限度上接近历史“本来意义”的努力企图下,往往可以深化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对历史本身的理解。

2、体验

在艺术欣赏的接受过程中,体验是最高级的阶段,也是最能与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和本质特征相吻合的接受方式,在体验中想象力和知解力达到自由和谐状态,由此才能在接受艺术作品中把主体与客体、直觉与理性、直接性与深刻性达成统一。在体验中作品内容完全转化为有意味的形式。

3、回味

回味是对作品的直接欣赏经验结束之后,对于作品记忆信息的再度审美接受。回味是接受者对所接受的艺术作品的一次重要选择。只有深深打动接受者的作品才能进入接受者的回味。富有审美魅力的作品会在很长时间一直以表象的形式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供我们回味思索。回味也是艺术作品发挥其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

三、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

定义和特征: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与作品的人物共命运,思其所思,爱其所爱,恨其所恨时,这种现象,就称其为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它的最主要特征是在欣赏者和艺术作品之间消除了主客体之间的距离,达到了相互融合和亲密无间的契合。

共同美感:绝对美就是那种对于任何人来说都能引起相同美感的美。相对美则处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美感领域中。引起共同美感的审美对象主要是形式而不是内容;认为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结构和心理感受。

才思教育考研考博教研组专门精心为大家编写出了符合各个学校考研艺术概论科目的辅导资料。能够让同学们省心、省力、省时间,更准地把握考研题目的出题方向,从重点笔记到考点汇总再到思维导图,按照考题题型给大家分类好重难点知识点,不要太方便~

并且,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概论暑期全程班将于7月15日9:30准时开课~已经报课的小伙伴要准时参加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