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物多样性与绿美广东,这场大会为何值得关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的植被以什么为主 聚焦生物多样性与绿美广东,这场大会为何值得关注?

聚焦生物多样性与绿美广东,这场大会为何值得关注?

2023-07-02 19: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炎炎夏日,厚嘴绿鸠和楔尾绿鸠站在同一个枝头,分享刚刚成熟的野果。

  这两只翠绿色的小鸟,是今年6月初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发现的两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其乐融融的画面再次刷新了广东省鸟类新纪录。

  与之相隔不到一个月,粤港澳大湾区(鼎湖山)生物多样性大会在肇庆举办,来自国内的院士、知名生态专家、学者在考察鼎湖山后,围绕“生物多样性与绿美广东”主题,挖掘鼎湖山独特的生态价值与优势,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这场学术大会为何在肇庆举办,鼎湖山又有哪些值得关注与分享的经验?

  追根溯源

  中国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肇庆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座山。

  1956年6月30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建立。这一事件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和《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翻阅过往资料发现,鼎湖山之所以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离不开一位植物学家——陈焕镛。

  赴美求学期间,陈焕镛发现中国人要想了解自己国家的植物,还要到美国或者欧洲的研究机构去找。“中国要有自己的植物研究队伍、要建立自己的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想法,在他心中尤然而生。

  回国后,时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陈焕镛走遍中国山川大河,在多次登顶鼎湖山后,发现这片神秘的森林,极具建立我国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特点。

  首先,鼎湖山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打开卫星地图,可以发现北回归线附近,横向分布着一片极其广泛的沙漠带,自西往东有北美沙漠,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和塔尔沙漠等,他们的成因大多以降水较少等自然因素为主。

  然而,在这条黄色沙漠带上,我国华南地区却别树一帜。每年夏季风和台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在这片土地上造成丰沛的降水。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植被繁茂。特别是鼎湖山,400多年来生生不息,宛如镶嵌在华南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在北回归线沙漠带上书写着“绿洲”奇迹。

  其次,鼎湖山拥有独特的生物群落。数千亩的森林皆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林内群落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个体密度大,层次很不明显,结构复杂,不仅具备原始森林的外貌特征,在植被演替序列中处于区域气候演替顶极,是全球十分稀少的自然深林植被类型。

  如获至宝的陈焕镛深刻意识到鼎湖山的保护意义,便与一众科学家联名向国务院提交议案,建立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自此,我国拥有了自己的植物研究队伍、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多年后,该保护区又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

  分区管理

  守护“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郁郁葱葱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至今已孕育出2291种高等植物、1091种动物、6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8种重点保护植物,也因此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

  今年“五一”节假日,就有不少游客在肇庆鼎湖山的观光路线旁,看到林中飞仙白鹇觅食,还有不少游客曾用手机记录下野猪一家在山中散步,更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志愿者的随手一拍刷新了全省某些物种新纪录……

  为什么这么多生物在鼎湖山安家,它们为何与人类相处的如此和谐?

  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为了让鼎湖山得以妥善保护,保护区尝试分区管理模式,实行研发与管护相结合,并联合专家学者对珍稀濒危植物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共同守护“北回归线上绿色明珠”。

  那何为分区管理?具体指以重点保护区和非重点保护区(或绝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进行功能区划,引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先进的理念与方法后,又推行“两区”变“三区”功能区划管理,即在重点保护区和非重点保护区的基础上,细化为核心保护区、缓冲保护区、试验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内,实行全面封山,禁止对森林任何干扰和破坏,尽可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最好的生态环境。

  “旅游开发的范围不到保护区的10%,过去20多年保护区一直保持着98%的森林覆盖率。”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已由建立保护区之初的1900多亩增长到当前的近3300亩,增长超70%,长势令人欣慰。

  除了分区管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还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一个物种,监测它们的动态,留住它们的基因。

  植物界“大熊猫”桫椤就是“救护”的典范。因孢子生命力弱及人为砍伐入药治病等原因,桫椤在自然状态下难以顺利繁衍,20世纪80年代,鼎湖山内也己无野生植株的存在,专家学者们通过采集桫椤孢子并迁移植株,将其潜育在珍稀濒危植物园的小溪岸草甸土中,后又进行人工采种繁育,目前山内有10株左右。

  与桫椤命运相似的还有很多,如庆云寺附近的人工格木群落,邑塘脚一带的长叶竹柏,响水潭、大窝田附近的鸡毛松,它们大多都通过专家学者保护后,茂密成林。

  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范宗骥告诉笔者:“保护区建立至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诞生出17.8种新物种,几乎每年都有新物种或新记录种产生,以‘鼎湖山’命名的物种就有202个。”

  绿色奇迹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

  肇庆的绿色奇迹不止鼎湖山。

  根据最新数据,肇庆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0.77%,有近1600万亩的林地保有量。这70.77%的森林覆盖率意味着什么?

  超全国平均水平40%以上,是粤港澳大湾区森林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城市内七成以上的面积留给了森林,而森林内山泉、瀑布和溪流密布,优质的空气和环境质量,使肇庆成为一座森林之城、生态之城。

  肇庆人为什么如此钟情“绿美”,如此重视绿水青山?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肇庆怀集县发动全县干群开展“岳山造林大会战”,种下10万亩树林,创造出将贫瘠荒山变成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成就了“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从一棵棵树,到湾区西部生态屏障,肇庆国家森林城市的名片不断擦亮,生态保护的文章也越写越深刻。

  万顷碧波的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肇庆星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时常上演落霞与百鸟齐飞的诗意生态画卷;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广宁竹海,诗画般的绿意绵延了108万亩;百转千回的贺江碧道画廊,伴着两岸青山一路向西南流淌,奔腾不息的碧水述说着两广源流千年文明;除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与11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也在长年累月默默地守护着水里游的、林下长的、空中飞的万千生灵……

  “绿色是肇庆最鲜明的底色和特色。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把肇庆生态名片擦得越来越亮。”肇庆市委书记张爱军表示,将通过大力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因地制宜打造各美其美的绿美县域,探索建设“鼎湖山生态文明示范区”,充分发挥森林“碳库”作用十大新愿景,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更加牢固的西部生态屏障。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唯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

  肇庆正以“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