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听罗大佑精挑细选的披头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罗大佑哪首歌最好听 ‎罗大佑:听罗大佑精挑细选的披头士

‎罗大佑:听罗大佑精挑细选的披头士

2024-07-12 14: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罗大佑之于华语乐坛,就如同 The Beatles 之于欧美乐坛,是提及流行音乐发展史时无法绕开的名字。而罗大佑也告诉 Apple Music,他与制作人朱敬然都是 The Beatles 的“头号粉丝”。不管是编曲上的灵感、录音制作上的巧思,还是看待世界的方式,The Beatles 的音乐都给予过他许多思考与指导。适逢 Apple Music 推出“The Beatles:昨日,今日与永恒”这一特别策划,二人亲自挑选了 20 首 The Beatles 的经典曲目,以音乐会知音,与听众一同回顾 The Beatles 的传奇身影:“这份歌单只有死忠粉丝会知道哪些歌是 Paul McCartney 所作,哪些又是 John Lennon 所作!考考大家。”同时,罗大佑用充满故事性、时代感的视角,解读 The Beatles 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音乐表达与音乐理念。歌单另外收录五首罗大佑在宜花东鹿现场演出的录音,带大家回味自然与音乐融合之美,体会现场音乐从 The Beatles 时代以来,始终如一的魅力。 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你喜欢上 The Beatles 的故事? “我人生最早的一个访问,是我在‘Rockers’——18 岁那一年搞的合唱团[早年台湾习惯将乐队称为合唱团]——我是 keyboard(键盘)手。我记得一个记者问我‘最喜欢的音乐人是谁’?我说 Paul McCartney,在我 18 岁的时候。我听 The Beatles 已经晚了,我们出生的时候是 1954 年,The Beatles 成名是从 1962、1963 年开始的,所以七八岁我们不太可能听,我是高中、大学时代才听回去 The Beatles 的歌。那时候他们早就已经红透,已经都差不多解散了。所以那个影响会蛮大的,因为 The Beatles 的成名,跟它为什么会造成全世界那么戏剧化、(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个乐团,不是没有原因的,这跟二战结束、跟 60 年代整个世界的背景,嬉皮啊什么,都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很多很多后来学电吉他的人,都是因为 The Beatles 弹电吉他的关系去接触电吉他,所以他们对电吉他的普及几乎是有决定性的影响。” 有没有做过什么粉丝行为,或是一定要买到什么收藏品? “我们在台湾比较接收不到(国外的信息),我们到买(唱片)的时候,都已经是(后期)的卡带跟精选大碟。The Beatles 是英国的乐团,台湾的乐团跟年轻人其实接触的比较多的是美国的乐团。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英国人的音乐的深度比较高。英国音乐像 The Rolling Stones、The Beatles、Pink Floyd……因为英国人他有历史,他的哲学性跟学院性强,像 Led Zeppelin 那些团,其实强的、更有深度的团蛮多是英国的。” 在你们看来,John Lennon 和 Paul McCartney 在创作上有哪些特色和异同呢?他们作为 The Beatles 团员的创作、个人时期写的歌有哪些变化吗?你个人又受谁影响较多呢? “Paul McCartney 是一个比较好的音乐家,John Lennon 是一个比较好的哲学家。他们在汉堡驻唱的时候,贝斯手走掉了,大家都不想弹贝斯,所以 Paul McCartney 就说‘好的,我来弹好了’。其实一边弹贝斯、一边唱、一边做是很难的事情,但是 Paul McCartney 就是选择最难的一样乐器,所以他在音乐性上面的造诣是里面最高的。你看到 John Lennon 也弹钢琴,可是 John Lennon 的钢琴就像那种《Imagine》那个‘咚叮叮咚叮咚’的,简单很多。Paul McCartney 的钢琴是难的,因为他对于和弦的解释跟节奏的掌握更强。但是 John Lennon 在态度上面,在那种人的态度,跟那种比如说反战,对和平、对于人的价值,他强烈很多,比 Paul McCartney 肯定要出来很多。他们这个东西难在除了深度以外,还有流行性。虽然这个团只存在了 10 年,那个 10 年毕竟是摇滚乐史上发展的最重要的十年。” 你的创作也具备了哲学性的角度,John Lennon、Paul McCartney 谁对你影响比较多? “18 岁到现在没有变过(Paul McCartney)。因为哲学性的东西,我们自己要看很多中文诗集,自己要训练看很多的书。但音乐的影响不一样。其实我觉得 The Beatles 除了 60 年代以外,这两个人为什么那么强?有三点,这三点大概比较少人用这个角度去看。Paul McCartney 跟 John Lennon 他们的母亲都是很早就已经走掉了,都是在他们十几岁的时候,Paul McCartney 应该是十四五岁他妈妈走了,John Lennon 是他一生下来就是在养母那边,后来他妈妈把他接回去,但是他妈妈后来就车祸死掉。你在十几岁的时候,最需要亲情照顾,因为你开始懂这个世界,但这时候妈妈走掉,那个事情应该是很大很大很大的打击,他们受到了情感上的创伤,这是一个。第二个是他们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长,二战的时候伦敦、利物浦都被德国轰炸得一塌糊涂,Paul McCartney 五六岁的时候,他们玩的环境就是在被德国人那个炮弹炸出来的坑里面玩,所以他们是在战争里面成长的小孩子。第三个是他们无惧德国人跟英国人战后的仇视,他们超过 20 岁的时候就跑到德国的汉堡去演唱,很多英国人不敢去,但是他们都接受了这个挑战。利物浦跟汉堡都是港口,港口人比较愿意接受外来的东西,而且愿意出去,包容性比较强,那他们就敢做这种事情。在德国,他们才会学到一些在英国学不到的事情,回到英国以后他才会应用上,这跟他们的决心跟勇气很有关系。” 罗大佑老师曾在马世芳的电台节目上分享《未来的主人翁》最后反复唱的“飘来飘去”灵感来自 The Beatles 的《Hey Jude》,可以和我们分享,除此之外,The Beatles 的音乐还影响了你哪些创作(理念、作品、概念等)? “像《Mull Of Kintyre》——《亚细亚的孤儿》那个编曲啊 。” 商业成就之外,The Beatles 对欧美社会也带来了深刻的文化影响力。对于社会、时代的反思和讨论也是你的作品中一大焦点。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你认为音乐对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承担着怎样的意义? “因为音乐看不到摸不到,它是一种抽象艺术,所以音乐对于人的影响是在于它的精神层面跟它的潜意识。因为它虽然最看不到、最摸不到,可是它最容易进到人的心里面最深处那个地方。这就是为什么一首短短的三分钟的歌,有时候它的力量不会小于一首交响乐。我们看一个交响乐完成跟演奏出去需要多少人来共同完成,可是一首短短的民歌,一首短短的歌曲,它一样可以达到那个效果。因为它容易解释,容易解读。” 纪录片《The Beatles: Get Back》中记录了 The Beatles 珍贵的屋顶演唱会影像,而你在歌单中也选择了前段时间宜花东鹿现场演出的录音。你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一场 The Beatles 演出? “The Beatles 应该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那张唱片以后应该就没有在现场演出过了,因为他们那时候是知道,到《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以后,他们发现现场演出其实完全没有办法做出录音室的效果出来。所以那个 Rooftop(屋顶)、在阳台上面那个,它其实不是个演唱会,他们就是架了东西、偷偷那样,然后警察来抓他们。它是违法演出,那根本就不是一个演唱会,但他们就是要做一个轰动伦敦的事情,这也是一种表态。而且那个时候 The Beatles 已经差不多要解散了。我记得没错的话,可能是 1969 年年尾的时候,他们的 engineer(工程师)还说因为风很大,麦克风都会有呼呼的声音,那 engineer 七早八早(一大清早)跑到很有名的百货公司去买女人的丝袜,百货公司说,‘你们两个人,大男人要买女人丝袜干嘛?’就是用丝袜把麦克风包起来。” 你的宜花东鹿现场演出的录音引起了不少讨论,这次歌单中也选择了其中几首作品,你怎么看待现场演出与录音室作品? Live 的版本,很靠很靠音乐人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能不能吸收对方的能量、给对方感动,然后给对方 100% 的,就是我 100% 地支持你。所以你得到那种支持以后,你把你自己的共鸣再回馈给对方这样,爵士乐在讲即兴那个东西,它比较不是音乐录完以后的完美度与它的敏感的完成,它比较看现场,互相能不能激荡出一种士气。我们照弹都没有问题,你知道吧? 就给个 call(指令)照弹,然后那个 click(拍起)、那个节拍器一响其实都没有问题,可是那个音乐里面有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它比较不是人的力量可以掌握那一块,是现场演唱比较重要的东西。” The Beatles 还有 George Martin(The Beatles 长期合作的音乐监制)把录音室当作乐器使用,实验各种录音方式,创造出独特的声响,这在制作上有启发你什么吗? “主要是 EMI。George Martin 在 EMI 早期有录制古典音乐的经验,那 Abbey Road(The Beatles 许多专辑的录音地)是 EMI 的录音室,你看他们 The Beatles 录音室都那么大一个,它那个录音室那么高,它其实就是用来录古典音乐的,所以他们有这个 background(背景)。伦敦又是一个很小的城市,它不大,所以古典音乐跟朋克音乐,跟摇滚乐、跟民歌啊什么的,它都可以混在伦敦。所以他们对于资源的取得,音乐人的不管古典音乐、民歌、摇滚音乐,他们之间的互相支持性很高,所以他们比较容易有这种东西。但是 The Beatles 是比较早把这些东西全部用在一起的,他们不甘于只有摇滚乐,然后里面就找来一些弦乐器,或者是管弦乐这些东西。所以你在很多作品上面可以看到那它的格局是非常大的,他们不放弃任何一种可以增加音乐生命力的资源,它不放弃任何这种东西,那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种音乐态度,就不会只有电吉他的这样弄,那它的音乐的可能性跟可定性跟它历史的延长性才会长。我相信对一个作曲家来讲,最大的一种成就应该是他在历史上或是音乐的这种时间的力度上取得很长很长的一个发展,而不是说这个音乐有多流行,排行榜上第一名有多久,应该不是这个。我觉得是音乐人经过几个世代还是可以聆听,这种东西更重要一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