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明明是毒品,为什么在中国竟有如此悠久的食用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网红说吃槟榔是什么意思啊 槟榔:明明是毒品,为什么在中国竟有如此悠久的食用史?

槟榔:明明是毒品,为什么在中国竟有如此悠久的食用史?

2024-07-11 12: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因为有了皇帝的追捧,那些达官显贵也开始钟爱槟榔这种水果,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贵族名士无论是在衣着、食物上都求新求异,服食槟榔这种“奇异果”更是泛滥成殇。

一时洛阳纸贵的《三都赋》中,大才子左思也把槟榔写了进去:“槟榔无柯,椰叶无阴。”意思是槟榔叔没有树杈,椰子叶没有树阴。

不知左思有没有见过槟榔树,不过槟榔树还真是不长树杈的,东汉杨孚所撰写的《异物志》上记载:“槟榔若笋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槟榔树是一根笔直的树干长到树顶,在树顶上开始抽穗、开花、结果的。

南北朝著名诗人的《忽见槟榔诗》写的就是他看到槟榔开花结果的样子:“绿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莫言行万里,曾经相识来。”

有关槟榔最有趣的典故是关于汉高祖刘邦长子刘肥的后代刘穆之的,《南史·刘穆之传》记载:刘穆之虽然出身皇族,但他出生时已是东晋末年,连汉朝都亡了好几百年了,他这个“皇室血脉”可是比刘备刘皇叔都淡薄了。

当时刘穆之的生活境况也和刘皇叔卖草鞋时差不多,因此经常跑到妻子江氏的哥哥家去蹭吃蹭喝,人家很是看不起他,但是架不住他脸皮厚,无论江家人的脸色有多么难看,刘穆之照去不误。

有一次,刘穆之又在江家吃饭,饭后江氏的哥哥命人端上一盘槟榔分给众宾客,唯独没给刘穆之。刘穆之站起来说:“为什么没有我的?”江氏的哥哥说:“槟榔是用来消食的,你经常连饭都吃不饱,还需要吃这个东西吗?”

刘穆之一听,不气不恼,笑了笑,坐下,不再说什么。

后来刘穆之跟随了刘裕,刘裕起兵做了皇帝,刘穆之也成了开国之臣,功成名就,他特地邀请妻子的哥哥来自己的府上赴宴。等宴席结束,刘穆之命人用金盘盛着满满一大盘槟榔端上来,呈给众宾客,这下轮到江氏的哥哥尴尬了。

李白有诗“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一句,写的就是这个典故,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失意之情。

《南史·任昉列传》也记载了一个关于槟榔的故事:南北朝著名的文学家任昉的父亲非常喜欢吃槟榔,他在弥留之际对儿子说想再吃一颗槟榔。任昉把能弄到的槟榔都搜罗来,剥了一百多颗,竟然没有一颗好的,父亲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从此以后,同样喜吃槟榔的任昉竟然戒掉了这个爱好。

槟榔是一种很难保鲜的水果,所以能够食用新鲜槟榔的多是南方——槟榔的原产地区。新鲜槟榔的食用方法是先用刀将槟榔切成小片,放进嘴里直接咀嚼,或者将扁螺壳同槟榔一起切碎,加清水调成糊状,再用一种藤叶裹起来,然后放进嘴里嚼食。

通过咀嚼,槟榔会产生大量红色的汁水,不仅唾液会变成红色,脸也会变得泛起潮红色,就像喝了酒一样,因此文人墨客又给槟榔起了个美丽的名字“醉槟榔”。

许多诗人都把醉槟榔写进诗词里,苏东坡的“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最槟榔。”明代宋徵明的“朱唇轻染胭脂色,爱嚼槟榔玉齿红。”

据说李后主著名的《一斛珠》中“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中的“红茸”,有人说是“红绒线”,但是现代有很多人认为这里的“红茸”就是槟榔。根据词意和槟榔的历史文化推测,槟榔的解释似乎比红绒线更为合理,妩媚可爱的小周后怎么会满口嚼着刺绣用的红绒线呢。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也写到过槟榔:“贾琏.....说道:槟榔荷包也忘记了带了来,妹妹有槟榔,赏我一口吃。二姐道:槟榔倒有,就只是我的槟榔从来不给人吃。贾琏便笑着欲近身来拿。二姐怕人看见不雅,便连忙一笑,撂了过来。贾琏接在手中,都倒了出来,捡了半块吃剩下的撂在口中吃了。”这里的槟榔还有一个寓意,在南方一些地区,槟榔是男女之间定情欢爱的信物。

而且在清朝贵族食用槟榔之风比之魏晋南北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乾隆皇帝爱吃槟榔,他有两个专门用来装槟榔的波斯手工和田玉罐,据他自己说服食槟榔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

他的儿子嘉庆也曾在大臣的折子上写下御批:“朕服食槟榔,汝可随时具进”,“唯槟榔一项,朕时常服用,每次随贡呈进,毋误。”

不过因为槟榔鲜果不易保存,北方人吃的槟榔都是制成干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今入北者,皆先以回煮熟,焙熏令干,始可留久也。”

想必《红楼梦》里的尤二姐和乾隆皇帝父子吃的都是干槟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还记载:槟榔的主要功效是杀虫、消食、行水,除一切风、一切气,宣利脏腑,也就是可解瘴毒。最主要的是他留下一句话说:“槟榔扶留,可以忘忧。”东汉的杨孚也称槟榔为“忘忧果”。

顾名思义,咀嚼槟榔可以使人消解烦忧,产生愉悦的感觉。现代研究证明槟榔可以刺激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分泌,有提神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苦闷的心情,甚至可以致幻,这也是土耳其将其认定为毒品的原因。

当然,也是上千年来无数人对咀嚼槟榔乐此不疲、欲罢不能的原因,可见追求刺激与快乐是人的本性,古今皆同,并不是我们现代人的专利。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水云初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