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缺乏管理能力一个团队会怎么样 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

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

2024-06-17 01: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②成员工作效率讨论,让每个成员都明白自己在团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优点和缺点;

③个性及行为特点测试,通过辅助工具(如MBTI等),让成员了解自己及同事的思维、谈话及行为特点;

④360度意见反馈,让员工们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听到建设性的批评意见;

⑤各种团建活动,离开严肃的工作场所,在生活场景中实现心与心的连接。

2.惧怕冲突,让团队越来越平庸

很多管理者本能的害怕冲突,怕员工内部之间矛盾冲突,也怕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冲突,总是觉得冲突的存在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麻烦。

但事实上,没有冲突的团队反而是一滩死水,大家表面上看着一片和谐,实际上却是对任何事情都丧失了兴致和积极性,没有任何想法,这样的团队其实离解散也就不远了。

因为,我们知道当自己真的关心和在意一件事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忍不住去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它能变得更好,所以,好的团队争吵和冲突一定是会存在的。

争吵和冲突的存在不仅会让团队更有活力和创造力,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当争吵和冲突变成矛盾的时候,那么就有割裂团队的风险。那么,如何去把控这个度呢?其实还是第一个障碍——信任,任何争吵的基础是要彼此相互信任,只有只有你了解你的合作者,信任你的同事,你才会大胆地跟他发生争执,从而不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后续合作。

所以,开会的时候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吵架是好事,说明大家都带着脑子来开会,都有认真的思考,都在为公司的前途考虑。相反,如果一个团队开会的时候死气沉沉,任凭谁说什么就是什么,那只能证明,大家对公司怎么样根本不关心。

3.欠缺投入,每个人都敷衍了事

很多人在职场中的工作状态,就像是一个行尸走肉般在应付,参加工作讨论,从来不会主动发表意见和看法,就是发表也是没有任何建设性的看法。领导分派任务,以完成为目标,而不是以做好为准则。

这样的人在团队中其实是非常常见的,看似很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其实都是在被动工作,以应付敷衍了事的态度在工作。这样的团队看似执行力还不错,能把工作做完,但是效能却很差,要么花费更多的时间,要么完成的质量很差。稍微有点远见的人就会知道,这样的团队也是走不远的。

很多人在团队中的定位就是“领导让干啥就干啥”,这样只会让自己在工作中没有主人翁意识,难以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自然也就敷衍了事。当自己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都不清晰,怎么可能会投入,会产生心流呢?因而,欠缺投入的主要原因在于团队成员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不了解工作的真正意义。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可以从提升团队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出发,去扭转成员欠缺投入的状态。比如,管理者有新的想法,可以在公共平台告诉团队的所有人,让大家明白这个想法是哪里来的,具体该如何去做,并让大家分析一下可行性,然后再开始分配任务。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作为员工会觉得自己是在参与团队的重要决策,觉得自己是主人公,自然也会更投入,更卖力。

4.逃避责任,失误越来越多

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当问题出现的时候,那么第一反应就是推脱和逃避责任。那么在团队合作中,一个问题的出现,至少会有两个团队成员与此有关,那么就会陷入到无限的扯皮和争吵之中。

而这样的扯皮和争吵无疑会消耗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让原本就危机重重的团队,更是飘摇欲坠。逃避责任虽然是成员的主观行为,但反映的却是团队职权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团队领导工作的不到位,让大家都有漏洞可以钻。

而且,逃避责任,不单是指自己在遇到问题或者需要担责时,推诿、推卸,更在于指团队成员在看到同事的表现或行为有碍于集体利益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给予提醒。

所以,想要解决逃避责任的问题,第一,公布工作目标和标准,让大家清楚彼此的目标、责任;第二,要把公司员工的利益拴在一起,让大家放弃“明哲保身”的观念;第三,要在他人可能犯错时勇于指出,帮助提升,而不是事后指责、相互怪罪。

5.无视结果,目标难以达成

任何一个团队,都是围绕着事先确定的目标,努力达成,最终实现良好的效果。结果是衡量团队工作表现的标准,它的表现有很多种,如经济指标,利润、收入、股东权益等。

何为无视结果?其实就是员工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取舍问题。有的人会在团队中过于独立,只在乎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完成,从不考虑其他人的工作进度,看似自己认真工作,但并没有为公司和团队创造利益。

这些人的出发点无疑是聚焦到了个人利益上,而没有意识到不论团体中的个体有多么厉害,只要团体失败了,那他就失败了。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从来不是此消彼长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一种存在。

我们都希望成员为了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做出贡献,在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发生冲突时,也要以团队目标、团队利益为先。但在实际中,很多成员是以完成自己的小目标为先的,至于团队目标,那是他人的事情。

针对“无视结果”这个问题,管理者可以尝试公布工作目标,即公开团队的目标,激发团队成员更高的工作热情;奖励集体成就,将成员的奖励,尤其是奖金,与特定的工作成绩联系在一起,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2、突破团队协作5大障碍,让团队更有战斗力

在上文,我们针对团队协作中存在的五大障碍进行了一一解释,并相应介绍了解决办法,但要想让整个团队真正高效运转起来,绝非一件易事,不是每月一次团建活动,也不是找每个人交心交流都能解决的,是需要一个长久的、慢慢养成的过程。

因而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作为团队的管理者,要有意识的引导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从而让团队更具有竞争力和执行力。那么在团队培养过程中,该如何去做呢?

1.建设学习型团队,让团队更具有生命力

学习型组织或学习型团队是近些年比较火的一个概念,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可以说,如果你带领的团队成为了学习型的团队,那么你的团队一定是克服了乏信任、惧怕冲突、欠缺投入、逃避责任和无视结果这五个障碍,具有强大的执行力、成长力和生命力!

因为人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局限,也会让思维和思路更加的开阔。伴随着个人能力的提升,那么他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是不断的进步。

更重的是,团队管理者还可以针对团队成员的弱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培训,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沟通协调,亦或是提高效率、工作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让每个人在提升自我的过程中,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掌握团队协作的方法,从而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2.树立统合综效思维,放大团队的效用

团队协作的效用是无穷的,即便是2个人的小团队,只要配合得当,也会创造出10个人的价值。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很多团队,成员越来越多,但是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少,可能10个人的团队,创造出的价值可能还没有5个人创造的价值多。

团队合作会出现1+1<2的情况,是因为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妥协,消极怠工,使得团队效力减弱;也会出现1+1=2的情况,即团队成员之间兼顾多方差异,达成正向合作,团队效力没有损耗,也没有增加;还有可能会出现1+1>2的情况,即团队成员之间尊重差异,化阻力为动力,达成创造性合作,让团队效力大大增强。

无限放大团队的效用,让三个臭皮匠可以顶个诸葛亮,这就是统合综效的神奇所在,统合综效是合作的最高阶段,即创造性的合作,是每个团队管理应该奋斗的方向。

如何培养统合综效思维?

①尊重差异: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如果两个人的观点完全相同,那么其中一人必属多余;因为多样、有差异,所以每个人才会有价值。

②以原则为中心:用原则约束个人的情绪反应,让每个团队成员趋于理智,团队原则应简单好理解,不能太多,也不能复杂,否则就形同虚设,产生不了实际效用。

3.明确目标和分解任务,让每个人都知道努力的方向

我们都知道团队协作的最终目的绝不是完成目标这么简单,而是要达到1+1>2的效果,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统合综效。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其关键所在就是让所有团队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够齐心协力,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彼此间找到”协同作战“的感觉,然后激发团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性合作。

如何让大家都朝一个方向努力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让每个成员都知道共同目标,然后每个人都理解自己的任务,以及与自己有连接关系人的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共同目标、任务简单和彼此连接。

①明确共同目标和分解阶段目标:把共同目标分解成阶段目标,目标越简单、越具体,团队成员的任务相对也会简单,让团队内部成员的连接变得更加简单和便捷。

②适中分配任务:分配团队任务秉承“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原则,分配的任务有一定的难度,让团队成员觉得有挑战性和成就感,同时又不至于在一开始就吓退他,这样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

③加强沟通联系:戒掉以自我为中心的沟通,放下自我心中的执念,去聆听别人,可采用戒掉“自传式回应”,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理解的倾听方式去高效沟通。

④借助团队协作工具:Teambition的任务和目标管理,量化工作安排,科学调配资源;Boss不在游戏化管理的SMART目标分解,PDCA循环能保证任务责任到人,按时完成,即时激励系统、PK对战系统则可以高效激励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好胜心……

总结:

企业最根本的竞争优势不是资本实力、技术能力和发展战略,而是团队的协作能力。团队管理能力是一个管理者所应有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能力,甚至比专业技能还重要。

在团队管理中要克服缺乏信任、惧怕冲突、欠缺投入、逃避责任和无视结果这五大障碍,可以从以下3个角度建设团队:

①建设学习型团队,让团队更具有生命力;

②树立统合综效思维,放大团队的效用;

③明确目标和分解任务,让每个人都知道努力的方向。

来源:村长谈管理,谢谢原创,感谢原创。

收藏

举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