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有什么历史典故?赤壁之战,哪些著名的典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经典历史典故有哪些 赤壁之战中有什么历史典故?赤壁之战,哪些著名的典故?

赤壁之战中有什么历史典故?赤壁之战,哪些著名的典故?

2024-07-09 11: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赤壁之战,哪些著名的典故?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草船借箭:

后来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赤壁之战:

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进取荆州: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

曹操至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兵败乌林:(火烧连营)

周瑜率领的军队在樊口与刘备回合。然后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

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

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二、有关赤壁之战的几个故事?

三气周瑜,诸葛亮舌战群儒,黄盖献苦肉计,群英会蒋干中计,庞统献连环计等。

三、赤壁之战故事简短?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于是,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四、赤壁赋里的典故?

赤壁赋中关于曹操的典故是横槊赋诗

⾚壁之战前⼣,曹操率⼤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是夜明⽉皎洁,他在⼤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操取槊⽴于船头,慷慨⽽歌。苏东坡在《前⾚壁赋》⾥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世之雄也”。

赤壁赋的故事

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人到中年的苏轼,流落黄州,与好友两游赤壁,极目渺渺苍穹,感慨人生短促,多少壮志随风消逝,多少期许转头成空,他却未言失意沮丧,反以豁达胸怀写成前后《赤壁賦》,纾解胸臆苦闷,重寻人生快乐之源……

清风明月,水光接天,本就是用来赋闲邀客的,箫歌奏和,诗酒相发,原也是借以寄情抒傲的,前两段写眼前美景自是实况真事,为全篇渲染气氛、酝酿情绪。

一乐一悲,后先相应,人生之无常难测、世路之乖舛多戾不正如此吗!

苏轼说的“多难畏事”似乎在眼前景物中叠印出了深微隐曲的文脉和心迹。

文吧,“其赋事也,则于事有触;其赋物也,则于物有况”(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睹物兴情,情以物兴”(刘勰语),两段叙事、写景、引情,意在铺陈,提起下文,是本赋的基础。

心吧,作为“乌台诗案”受害者的苏轼,应该有两重:一是他太出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为当路者沮之”;二是他的性格和遭际,早已练就了他处惊不变、逆势顺迎的本领。

他不乏诗友过访,亦不缺野老相问,但是“望美人”垂顾的期望还不可能消弭,为朝廷所用的执着会时时撞击心扉。

三四两段借赋之本体,主客问答,即景怀古,畅论变与不变的哲理,这是全文的重心。

这里主也是客,客也是主,互为参照、相为表里。

之所以采用此种形式,一则行文上显得奇崛多变,有助开掘,生发义理;二则与此前山川风物、心绪起落后先映照,好似此苏与彼苏在意气相斗相和、自说自话,正是如此,被排挤、遭贬谪的心中郁结苦闷,就在这轻松的对答中得以消解缓释。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的曹操何等气魄;雄姿英发、指挥若定,少年得志的周郎何等风流。

赞耶羡耶,抑或兼而有之,但借客一声“而今安在哉”的反问,一下子使诗人苏轼的精神空间提升到一个超迈古今、独步天下的舒阔境界:伟大与渺小原是一回事。

执迷也罢,超脱也罢,出将入相也罢,临渔问樵也罢,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不过是短短的一瞬。

既然非凡的世事都将转空,横空的.人物终成过客,人还必要去执念一物,不托意于箫音、不纵情于酒歌吗!

人事如此,造化亦然。

水月之属,变是永恒的,不变也是长久的。

人作为大千世界的一分子也是与时同进,与物相生,不会是一种姿态和面目。

西方哲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在苏子看来,是可以颠倒来用的。

既然“万物皆备于我”,既然人事上所取有限,人为何不拜自然之赐,尽享清风之爽、明月之洁呢?借眼前景,因当前情,作者以旷达的胸怀、超然的态度,不滞于物,无碍于事,让自己的思想休假,精神散步,谁人能有此等襟怀和能耐?而且全篇景、情、理水乳交融、相互应发,笔端寄兴,兴尽而止。

无论内容或形式此赋均堪称登峰造极之作,垂之永久。

其实,英雄豪杰之悲,不一定是嬴不得全世界的凄惨,而是窒碍难圆、赔上性命的死呆。

生命的来临与消逝,即使盖世英雄也无法过问,不能预知。

平凡人物的悲哀,是生无补于時,死无伤于世,而生死动静,只不过与蜉蝣寄予天地无异。

至于挟飞仙以遨遊的乐趣、抱明月而长终的梦想,不论伟大的圣贤,抑或卑小的渔樵,都无法实现。

苏轼正是参透这一至理,他在精神上才占据了常人难及的高地,无论何种风浪,百般刀剑,都不能动摇他思想的迈勇、精神的高贵。

这就是苏轼。

五、赤壁之战脍炙人口的故事?

赤壁之战场面宏大,情节曲折,像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蒋干盗书,苦肉计,连环计,借东风,华容道,每个故事都脍炙人口。

舌战群儒:诸葛亮应邀东吴,和张昭等一群谋士组团辩论,这群谋士都主张投降,诸葛亮把他们批的体无完肤,最后争得孙权同意结盟抗曹。

草船借箭:周瑜为难诸葛亮,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天时,用带草人的船迷惑曹操,神态自若,轻而易举得到十万多支箭。

蒋干盗书:周瑜利用蒋干来江东做说客之机,设反间计,让蒋干盗走一封假书信,使曹操中计,杀了自己的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

苦肉计:确定火攻曹军后,黄盖与周瑜一起设计了一次“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大戏,然后由阚泽去曹营下诈降书,曹操上当。

连环计:苦肉计和火攻确定后,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曹操战船不在一起,很难彻底火烧,正巧曹军水土不服,晕船严重。利用蒋干二次东吴之行,庞统来曹军,出主意让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这样曹军如履平地,不在担心晕船了。

借东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造七星坛,诸葛亮做法借东风。东风借到火攻成功。

华容道:曹操兵败赤壁,一路北逃,先笑出赵云,一顿掩杀。之后二笑笑出张飞,再次被虐。最后决定走小道,在华容道,再次大笑,笑周瑜诸葛亮没有在此安排伏兵拦截他,这时一声炮响,关羽带五百校刀手冲出,拦住去路。曹军一夜疲劳不堪,已无力再战,曹操,张辽等下马恳请关羽放一条生路,并晓理动情,关羽无奈,义释曹操。

六、杜牧赤壁中用到的典故分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运用铜雀台的典故,是诗人的议论,也是一种假设,如果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那么周瑜就不会战败曹操,“二乔”就会成为曹操的战利品,深锁铜雀楼,供曹操享用。

换言之,就是说当时从军事实力方面看,周瑜根本就不是曹操的敌手,之所以胜了曹操,那是因为老天作美,为周瑜提供了风向之便。是对周瑜的嘲讽,也是借以抒发个人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感慨。

杜牧赤壁中用到的典故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赤壁之战是传统故事吗?

火烧赤壁是中国古典故事,讲述了三国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八、赤壁之战的故事?

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剩下能与他对抗的,就只有在长江一带的孙权和在湖北一带的刘备了。

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0万大军(对外号称 80万)南下。

刘备退守湖北武昌,此时他只有军士两万多人。

在军师诸葛亮的建议下,他决定与孙权共同抗曹。

诸葛亮向孙权指出,曹操虽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万是刚投降的荆州士兵,这些人主要是水军,是作战的主力,但他们不一定真心服从曹操。

而北方的曹操士兵,不善于水战,长途而来生病的也很多。

这些分析使孙权看清了形势,同意派大将周瑜带领三万军士与刘备一起战斗。

曹军驻扎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又一说在今湖北赤壁市),曹操下令用铁索把战船锁在一起,以便北方士兵在船上行走。

诸葛亮和周瑜都决定用“火攻”的方法进攻曹操。

一天夜里,刮起了东南风。

周瑜派部下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带着十艘战船,船上装着灌了油的柴草,向曹军驶去。

接近曹军时,他们同时点火,火船顷风向曹操的战舰驶去,曹军战舰因为锁在一起,一时无法解开,不一会便成了一片火海。

火又烧到了岸上,曹军死伤很多。

赤壁之战后,全国形势发生了变化。

曹操退回北方。

曹操死后,公元220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国号为“魏”,都城为洛阳。

刘备乘机占据了荆州大部分地方,又向西发展,在公元221年,也自立为帝,国号为“蜀”,建都成都。

孙权则巩固了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公元 222年称王,国号“吴”,都城为建业(今南京)。

三国鼎立的局面,直至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才结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