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宋韵流淌的绍兴年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绍兴人过年吃什么 绍兴日报:宋韵流淌的绍兴年味

绍兴日报:宋韵流淌的绍兴年味

2024-07-12 20: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千年古都传宋韵。绍兴因南宋而得名,无论是气质还是基因,都深深地烙上了南宋的印痕。今日,绍兴日报专版刊文《宋韵流淌的绍兴年味》,讲述绍兴虎年春节中的宋韵风景,展现更具“烟火气”的宋韵文化。现公众号予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宋韵似水,浸润绍兴。

绍兴城市之名,与南宋密不可分,绍兴曾是南宋的临时都城,也是南宋皇陵所在地,古城到处流淌着宋之韵味。

2022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浙江文化标志建设,系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

“祝福绍兴·宋韵年味”展,再现大宋过年盛景;宋韵流芳虎年灯展,让人穿越时空,领略宋时的繁华夜景;“稽山物语——绍兴宋韵文化遗迹遗物展”,再现风雅精致的绍兴宋韵文化气象;坝头山村陆游祖居地,陆氏遗风散发出浓浓的宋韵年味……这个虎年春节,宋韵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在绍兴的迎春仪式中脱颖而出,从南宋流淌至今的烟火气,流淌进现代城市,成为一道风景。

展览里的宋韵

千年流芳 风雅绍兴

大年初四,越城区仓桥直街张桂铭艺术馆,市民王方和家人前来参观“祝福绍兴·宋韵年味”展,沉浸式体验宋朝人过年。

在此前的宋韵年味雅集上,王方一家人和游客们一起挂桃符,食茶点,饮屠苏酒;接着逛酒务桥、香粉弄,不时与身着宋朝服饰的仕女相遇;绍兴评话代表性传承人魏昉昊则用绍兴大书介绍了宋朝人是如何过年的,带领游者走进了饮屠苏酒、放爆竹的宋朝过年场景……

在宋朝,经济相对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比于隋唐和元朝都要丰富很多,我们现在过春节时的很多习俗其实就是始于宋朝。

绍兴市陆游研究会理事、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刘亮告诉记者,宋代人将农历新年称为“元旦”。今天我们从《梦粱录》等宋代留存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宋代人过年的习俗与活动是极为丰富多彩的。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祭灶、换桃符、饮屠苏酒外,还有民间喝“人口粥”、悬挂屠苏袋,皇宫里举行“埋祟”“元旦大朝会”等活动。另外,从陆游的一些诗歌作品中我们还能了解到当时还有饮椒酒、除夕沐浴等更多的年节习俗。

宋韵年味雅集上,市文广旅游局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送上书法“福”字及春节慰问品

那么,南宋时的绍兴人,在除夕晚上都会吃些什么呢?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开封府百姓吃年夜饭时的情景:“居室华灯皆燃,举家围坐,长者上首,男女分左右,频举杯觞。”南宋百姓的年夜饭礼仪也差不多。

至于桌上的菜肴,无论贫富,都必备屠苏酒、春盘、馎饦这三样。

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酒品,故又名岁酒;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具有滋补保健、防病疗疾的功效。有趣的是,喝屠苏酒的顺序,要从年纪最小的开始,年纪辈分越大越往后。苏辙在《除日》诗中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馎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用清水和面,不加酵粉,掐成小面段,搓成“两头翘、中间凹”的形状,放在菜羹里煮熟。到了南宋时期,馎饦早已演化成了制作更精细、口感更好的手擀面。陆游《岁首书事》诗中道:“中夕祭余分馎饦。”在除夕夜,人们用它敬奉完祖先后,再全家老小一起分食。

绍兴评话代表性传承人魏昉昊表演绍兴大书

春盘,又叫“五辛盘”,也是敬奉祖先的祭品。《岁时广记》中记载了南宋宫廷厨师的春盘做法:把腊肉蒸熟,切成细丝,再在盘中摆出花型。或将油饼、馓子、麻花、馒头之类的主食摆入大盘,堆成金字塔形,中间插上金银丝扎成的花朵。祭祖后,春盘就上了年夜饭的餐桌,南宋人希望吃了它祛病健体。到了年初一,亲朋好友之间也用春盘“馈岁”,立春那天,依然要吃。

绍兴的南宋文化积淀深厚,宋朝遗迹保留完整,仓桥直街附近的很多地名像酒务桥、香粉弄、宝珠桥、石门槛等都是宋朝流传下来的。

穿梭在张桂铭艺术馆,就可以看到迷你版的“酒务桥”和“香粉弄”。“我还是第一次了解到这些是南宋就有的地名,深深感受到了南宋流传下来的韵味。”王方说。

酒务桥之得名,是因宋时在桥畔有专管酒业的衙门——酒务署。在南宋理宗时期,绍兴酒发展已日趋兴旺,绍兴城内自酒务桥至卧龙山西北面一带,设有众多酒仓库,为了加强对酒类的专卖管理和对酒生产及税收的征管工作,地方政府专门在现酒务桥东南一带设立专门管理酒务的衙门。久之,此桥即与酒为姻,称为“酒务桥”并沿用至今。

还有“香粉弄”。南宋建炎四年(1130)四月至绍兴二年(1132)初,宋高宗赵构为避入侵金兵追赶,曾南下以越州的州治为行宫,从越州为南宋的临时首都。宋高宗的后、妃、嫔及宫中的宫女亦随同居于越州,其时,为后宫配制胭脂香粉的专坊就设在香粉弄内。人们一走近此处,便觉脂粉芳香扑鼻。久之,当地人便称此处为“香粉弄”。

在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宋韵流芳虎年灯展”星光璀璨。仿古竹编灯、剪纸宫灯、伞灯、大型卡通虎造型花灯……让人看了仿佛进入了宋朝古人的夜生活。

在柯桥区博物馆,“稽山物语——绍兴宋韵文化遗迹遗物展”从墓园遗址、社会生活以及历史名人三方面解读绍兴宋韵文化,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140余件(套)文物不仅将宋时的美好原汁原味还原,更展现出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绍兴宋韵文化气象。

村庄里的宋韵

陆氏遗风 代代相传

大年初三,越城区皋埠街道坝头山村,细雨蒙蒙,阵阵饭菜香伴着阵阵欢声笑语从各家各户窗里飘出。

“虽然我经常回来,但感觉村庄的变化还是很大。”回到坝头山村,坐在亮堂堂的客厅里,浙江万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建明感叹道:回家过年的感觉真好!

坝头山村

王建明是坝头山村人,沿着村道回家,他发现道路干净整洁,一旁白墙灰瓦的建筑非常漂亮,和旅游景点几乎没有区别。在宁波工作生活的他,了解到家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处处是景点,处处是风景,忍不住靠边停车,拍照留念,向外面的朋友宣传推介坝头山村。

拜访了一众亲戚后,王建明去村里逛了逛,“在陆游祖居地过年,宋韵年味还是蛮浓的。”

村里建有一座放翁家训馆。这是村里人心中的“丰碑”。陆游的高祖陆轸是一位博学多识、人品方正的君子,著有《修心鉴》传世。陆游的祖父陆佃一生节俭,官居尚书左丞,两袖清风,立下了严格的家规家训。祖上为官清廉,家道并不富裕,陆家子孙一直恪守耕读传家之风。

坝头山村还有一个廉园,园子四壁写满陆游诗词。陆游非常重视家风教育,写了100多首教育儿子的诗,以这种形式传递家风。陆氏家训的中心是“耕读”,蕴含有“爱国、勤学、廉洁、宽容”等教育思想。

“这次回家的最大感受是,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在了一起,家乡的文化味越来越浓了,好乡风也让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精彩。”王建明说,很多从外地返乡的村民都在村里感受了“宋韵”,目前,陆家蔬圃、陆家花圃等宋韵景点都在建设中。很多村民与家人聚在一起,长辈还不忘教育晚辈:要像陆游一样,爱国勤学。

坝头山村有陆、徐、金、王、谢、沈等姓氏,全村800多人,陆姓约占了70%。而最早聚居于此的正是陆氏,距今已有950多年。

“陆公问桃源,回眸坝头山。”据记载,陆游高祖陆轸,在宋仁宗年间看上吼山风光,遂在坝头山造住宅,开始居住。后来,陆家迅速成长为山阴望族。陆游少时,虽主要住绍兴城里,但也时常在吼山祖屋生活。人到中年的陆游,定居鉴湖三山后,亦不断往来祖居,祭祖、踏青。坝头山一带,至今仍有古桥、古井、古庙遗址等众多宋代遗存。

坝头山村党支部书记徐祖良介绍说,2018年始,借“五星3A”创建之东风,坝头山村对陆游文化进行挖掘梳理。尤其是近年来,皋埠街道围绕宋韵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村庄引进了专业的乡村振兴运营商,打造陆游祖居。根据规划和运营设想,陆游祖居将打造陆游书院、风情宋街、诗圣殿、放翁山庄、荷花伊梦、鳌游乐园、陆家蔬圃、陆家果圃、陆家花圃等众多文旅研学景点。同时将策划陆游诗歌节、家风文旅节、稻田古风音乐会等活动。

在徐祖良眼里,做好宋韵文化的历史研究、考古发掘、项目建设等工作,需要唤醒大众的美学意识,引领大众崇文向善,并且使之成为可与世界对话的一种生活方式。也许,传统文化应该更好地嵌入当下的生活方式,与时代精神共生并存,这才是延续传统文化该有的模样。

绍兴市陆游研究会理事、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刘亮是江苏宿迁人,这次留在绍兴过年,他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宋韵。他说,目前坝头山村正在推动陆游祖居建设,宋六陵一带也在积极筹备建设宋代文化街,有关方面不妨进行尝试,将宋代的年节场景恢复并生动呈现在当代百姓面前,这样有助于进一步做好宋韵文化的传承工作。

生活里的宋韵

点茶焚香 追赶宋“潮”

提起宋代,很多人脑海里便会浮现“文雅”两字,这与点茶、焚香、赏花、挂画等风气息息相关。它们流行于文人群体,也受到市民青睐,可谓雅俗共赏,拥有长久生命力。

南宋时期的绍兴,不仅茶楼多,书店、花店、香铺也数不胜数,而且家家户户、坊店楼肆,都要插花、挂书画作为装饰。隐居于私人园林,或读书吟诗,或品茗展卷,或怡情玩物……“文艺范”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个春节,绍兴茶文化爱好者海枫和家人学点茶、品美食,在宋韵文化的浸润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绍兴仿宋斗茶雅会

在以文人为主导的宋代社会里,饮茶被注入了更多的审美和文化内涵。纵观中国的茶文化史,宋代的品饮方式无疑是最为优雅、最为讲究的。而其中宋代最具有代表的品饮方式便是点茶。海枫说,清水温烫水碗,拿出茶叶碾压的粉末,用水冲泡三遍,茶筅来回激荡,直到白色的泡沫包裹住绿色的茶液。绿色的茶液,观感很像抹茶。点茶时,点打茶汤,浮起茶沫,这不仅是考验技巧的时刻,也是考验定力和耐心的时刻。

“点一支香,在家品茗,生活情趣大大增加,有那么一刻,宋韵就刻入我们的心中。”海枫说,网上流行着一些段子:“现在不管在哪个圈子,都能看到宋韵的影子。出门买东西,会见到口红包装印了宋徽宗的《瑞鹤图》。去KTV唱歌,歌曲《念奴娇》《菩萨蛮》等都是宋词的词牌名……”在这座宋韵流淌的千年古城里,走进巷子,踏入故宅,细细感受历史的过往才不枉新年假期对历史的崇敬。出去游玩,绍兴宋六陵是南宋皇陵所在地;绍兴古纤道是为数不多的浙东运河拉纤文物遗迹,宋代丝绸之路的货物很多都通过浙东运河出海……都跟宋代有关系。

绍兴作为南宋陪都,越窑青瓷、丝绸、黄酒、日铸茶等产品更是渗透到南宋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宋人“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生活方式和隽永深沉的生活美学。

如果说,要在南宋的绍兴与当代的绍兴之间寻找一个连接点,那便是“生活美学”。艺术与生活、创造与欣赏互通互融,从南宋延续至今的“雅生活”方式,更赋予了绍兴文化自信的底蕴和底气。

“南宋故事”戏曲曲艺专场演出

在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旅游局局长何俊杰看来,今天,我们之所以要激活绍兴南宋文化的基因,就是因为我们从生活的美学中,找到了绍兴今天与南宋的连接点。绍兴人“艺术的生活化”,使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日趋模糊,这是绍兴生活美学的升级。

绍兴作为“宋韵文化”的核心地之一,与杭州已连续三年联合举办南宋文化节。绍兴将以“一眼千年——非遗集市”“宋韵寻味——宋宴美食”“翰墨宋韵——两宋古籍文创”等为载体,以生活美学作为一个突破口,激活绍兴血脉里流淌千年的南宋文化基因,重塑绍兴城市文化体系。

当我们能在更多圈子“偶遇”宋韵文化时,背后其实是一座城市的用心。如何让宋韵顺着时代的潮流流入“阡陌小巷”?一些市民认为,让宋韵文化更具“烟火气”,要推动宋韵文化标志融入百姓生活、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让群众可知、可感、可得。要让宋韵文化走近身边、走进生活、映照现实、融入当下,进入寻常百姓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