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太子周全,进忠臣之谏,在光宗登基后王安为何受赏不如其他伴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纵酒什么意思 护太子周全,进忠臣之谏,在光宗登基后王安为何受赏不如其他伴读

护太子周全,进忠臣之谏,在光宗登基后王安为何受赏不如其他伴读

#护太子周全,进忠臣之谏,在光宗登基后王安为何受赏不如其他伴读|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天继续聊一聊王安,上一章里说到,在万历二十二年,王安被陈矩推荐为皇长子朱常洛的伴读,他也是朱常洛的第一个伴读。虽然万历不喜欢朱常洛,而且朱常洛自己也不像是一个具有“圣君”气质的太子,但是万历心底深处还是有打算让朱常洛继位的。安排为人正下的王安做朱常洛的伴读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事实上万历并没有看走眼,王安的确是一个令人安心的人选,为朱常洛踏上帝王的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一章,我们再看一看,朱常洛对于王安又是怎么样一个态度的。

王安——图片来源于百度

光宗登基,王安领了寡淡的巾帽局印一枚

在明光宗朱常洛与王安的关系中,有一点是十分令人费解的。朱常洛能顺利当上皇帝,王安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但是在朱常洛登基后对王安封赏却并不令人满意。《酌中志》中是这样记载的:“光庙登极,监匡辅秉政,凡潜邸著劳者各营求美印,监惟掌巾帽局一印,而纳约自牖,知无不言。

对明史不熟悉的人可能不太了解这话的意思,我大致的解释下:“朱常洛登基,王安匡辅秉政,只要是当初东宫的太监都有了一份美差。王安只分管了巾帽局,但是王安仍然以忠信善道结於君心,并没有对此封赏表现出不满,依然做到对朱常洛知无不言。”

那么王安执掌的巾帽局又是什么样的存在?这就要说到明朝的太监机构。明朝太监最高的机构是司礼监,司礼监下设一个掌印,若干个秉笔。掌印太监是最大的一个,但秉笔太监可以分管其他机构,最大的秉笔太监分管的是鼎鼎有名的东厂。为了说明巾帽局这个机构的重要性,在这里做个对比,我把朱常洛登基后,司礼监的人员组织列一个清单列表。

卢受,掌印,执掌司礼监,万历朝留任;

崔文昇,秉笔,执掌御药房;

魏学颜,秉笔,万历朝乾清宫管事,光宗登基后升任;

田诏,秉笔,光宗登基后升任;

邹义,秉笔,执掌东厂、尚膳监,光宗伴读,光宗登基后升任;

李实,秉笔,执掌御马监,光宗伴读,光宗登基后升任;

王安,秉笔,执掌巾帽局,光宗伴读,光宗登基后升任;

常云,随堂,光宗登基后升任。

从这张列表中,我们可以看见,邹义、李实、王安都是由朱常洛的伴读升任的。邹义受封赏最厚,不仅执掌了东厂,成了皇帝的心腹,还分管了尚膳监这个肥差。扎扎实实的成为了司礼监第二号人物。

而李实所分管的御马监也是个实权部门,御马监可不是像孙悟空那样只是看看马的。《明光宗实录》中有这么一个记载,大致是说:“光宗八月初一登基的当天,就下令整饬御马监掌管的四卫勇士营,由勇士营接管了紫禁城四门防卫;由腾骧四卫接管了皇城的六门守卫。”从上面这段话看得出来,这御马监是一个掌着兵权的部门。而且御马监还兼掌御马及诸进贡并典牧所关收马骡之事。说明这个部门还有管理财政的权力。能管兵管钱的职位,我就问你重要不重要。

我们再看下王安,仅仅分到一个管服装的职位。虽然说皇宫内院买什么帽子、靴子的多少会有点“油水”,但是和邹义、李实这么一比,真的是差了好几个LEVEL。

功绩赫赫的王安

自古一个皇帝对臣子们的封赏自由他的道理,论功行赏也好,平衡势力也好,甚至是凭着皇帝的心情,都是有个说法的。那么为什么说朱常洛对王安的封常令人费解呢?因为从明面上看,找不出其中的道理啊。接下来我们先看看王安对于朱常洛究竟什么功绩。

《明史》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时郑贵妃谋立己子,数使人摭皇长子过。安善调护,贵妃无所得。

这段话的重点是“数”这个字,王安是万历二十二年被推举当了朱常洛的伴读,当时郑贵妃想抓小朱常洛的把柄,好让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当太子。王安发觉了这种情况,屡次护住朱常洛,没让郑贵妃的计划得逞。这样寥寥数字,说起来比较空乏,我们很难想象出王安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那么我们就来说一个故事。

当时东宫里有一个宫女叫王秋荣上吊自杀了。在《酌中志》的叙述中,虽没有明说,但仍然暗指了这个王秋荣和太子朱常洛有男女关系,并且王秋荣的死和朱常洛也是有关系的。虽然说太子喜欢个宫女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深宫里死个把太监、宫女也是常有的事,可是这毕竟是条人命。如果这事落在郑贵妃手里,再传到万历耳朵里,就不知道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了。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甚至是《明史》这样的正史中也未曾记载,那么从这件事情里我们就不难看出王安面临的现状和他的能耐了。

这里插个题外话,对于王秋荣的死,东宫其他伴读不想惹麻烦,主张将其瞒住,而王安顶着压力,执意把这件事报给了万历,由此可见,王安对事态的把握,格局高于其他人

朱常洛——图片来源于百度

在顾大韶写的《炳烛斋稿》还记载了一个故事,万历四十二年朱常洵之国,郑贵妃与儿子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于是郑贵妃把自己的奇珍异宝都给这个儿子带去。朱常洛看着这么多宝物心里痒痒得,就私底下截了十箱。王安知道这事后觉得不妥,就劝朱常洛还回去。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这拿都拿回来了,要怎么才能不失体面的还回去呢?

最后还是王安给出了一个主意,让人把十个箱子换成普普通通的箱子,宝物原封不动的放进去,再附赠了十件宝物一并送还给郑贵妃。说是太子见箱子做得精巧,甚是喜欢,命人将箱暂时借去,以供学习如何设计,而这些珠宝则完璧归赵。王安这样举重若轻,巧妙的化解了这场危机,万历得知后非常的欣慰。

在万历四十三年,对梃击案的处理上,王安的表现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明史》记载:“‘梃击’事起,贵妃心惧。安为太子属草,下令旨,释群臣疑,以安贵妃。帝大悦。”说得是太子朱常洛遇刺,在所有证据都指向郑贵妃的情况下,如果趁这个时机对郑贵妃穷追猛打,说不定可以一举扳倒郑贵妃,从此断了朱常洵当太子可能。王安虽然与东林党人交好,但是对于这些事件并没有像东林党人一样,以政治斗争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是十分清醒的认识到,无论是朱常洛也好,还是郑贵妃也好,都是万历的家人,也就是说这是一场“家庭矛盾”。以此向朱常洛进言,将这件事与郑贵妃撇清了关系,化解了这场危机。万历对于这样大事化小,顾全大局的行事做法,很是欣慰。

萧蔷饰演的郑贵妃

以上几件事可以看得出,在朱常洛的内官系统中,论功劳王安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那么我们就要回到之前的问题,为什么王安的封赏不如其他两个伴读呢?是朱常洛不信任王安了吗?

有王安在,光宗很放心

我们接着回顾下那段历史,看看光宗朱常洛究竟如何看待王安的。之前提到朱常洛并不是具有“一代圣君”的气相。这和他的成长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万历不喜欢他,郑贵妃又在一旁虎视眈眈,不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就连自己出阁读书,连太监都可以不烧炭取暖来刁难他。在封建时期要说一个帝皇的诞生,通常会有“异相”,比如什么霞光、彩云,再不济也是哭声宏亮,响彻整个紫禁城。但是我们看看朱常洛,活脱脱一副“受气包”的形象,更不要提什么“天子之相”了。

但是我们看下朱常洛在登基后为政的举措,两次放内帑犒赏军队;召回叶向高,启用袁可立、邹元标、王德完等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罢免全国范围内的矿监、税使,停止任何形式的的采榷活动。一种新君新气象的局面,让所有人都觉得光宗有着无限多的可能。而这一切又和之前那个“窝囊”太子的形象大相径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朱常洛韬光养晦、潜龙在渊?

《大明嫔妃》中的朱常洛

这就要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光宗。朱常洛被称为“一月天子”,也就是说他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崩了。《国榷》和《罪惟录》都清清楚楚的指出,在朱常洛登基后,郑贵妃投其所好,送了八名美艳的女子给他,以致于朱常洛流连于这些莺莺燕燕之中,夜夜笙歌、纵酒淫欢,不到一个月就把自己的身子玩坏了。为了能继续玩乐,朱常洛乱吃药,吃错药,最终一命呜呼。这就是著名的红丸案。

大明嫔妃中的朱常洛

一个皇帝贪图玩乐到了这种地步,能称得上韬光养晦、潜龙在渊?为什么朱常洛在纵酒淫欢的同时,又能做出如此多“良政”?他哪来的时间,哪来的精力?又或者史料中说的韬光养晦就真,纵酒淫欢是假?

韬光养晦和纵酒淫欢这两个矛盾,确实都存在朱常洛的身上。我们现在知道当领导也是一门艺术。有些领导自身的能力并不是十分出众,但他为人比较开明,懂得信任他人,懂得放权,知道如何团结自己的队伍。说白了就是懂得驭人之术。那么这个领导就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领导,比如刘备。

朱常洛自身不具备一个当“圣君”的能力,从他登基之后的行为来看,他也没往这方面去想,当了这么多年的“窝囊”太子,在万历崩后,终于可以为所欲为了,着急着去释放这些年来被压抑住的欲望。但是朱常洛有一个特点,就是他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并采用。这里的别人,就包括了王安,而且王安还是极具重量的一个。

大明嫔妃中的朱常洛

万历二十二年,王安就开始跟着年仅12岁的朱常洛。从儿童到中年,这么些年的陪伴朱常洛和王安感情的深厚不言而喻。比如之前的武宗和刘瑾,之后的熹宗和魏忠贤,都是陪伴年幼的太子,从而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再回顾之前我们提到在朱常洛当太子的时候,无论是王秋荣事件,还是归还郑贵妃事件和后面对于梃击案的处理,朱常洛可以说是对王安信任有加,言听计从的。那么朱常洛在位的这一个月时间里,那些出台的政策、旨意是不是也是听取的王安的意见呢?

大明嫔妃中的朱常洛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在《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安用其客中书舍人汪文言言,劝帝行诸善政,发帑金济边,起用直臣邹元标、王德完等,中外翕然称贤。大学士刘一燝、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皆重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王安听取了舍人汪文远的建议,劝光宗施善政,发放内帑等等。这些也就和光宗这一个月来所做的事一一对应了。也就是说,朱常洛只要点个头同意,其他的事就交给王安去办得了。只要有王安在,朱常洛就可以放心的去纵酒淫欢。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朱常洛一方面让人觉得之前是他是潜龙在渊,而另一方面又是无节制的放纵。

大明嫔妃中的朱常洛

那么我们就要回到之前的问题,朱常洛和王安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而且对王安也是极为信任,那么为什么在登基后,给王安的封赏不如其他伴读呢?

只可惜,光宗驾崩得太早

从上文我们看得出一件事,就是在光宗在朝的这一个月时间里,几乎所有的政举都是王安在主持。那么对每一个内官的封赏自然也是王安的主意。但是为什么主持这些事情是王安,而不是掌印太监卢受呢?为什么王安会给出这样的安排呢?是自己谦逊表达自己的高风亮节?NO,当然不是。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是因为王安身在宫中那么多年,早就熟知这游戏的规则。

在封建时期,老皇帝西去,新皇帝登基是一件极为重大的事。对于这些内官而言,要办理的事情也是极多,临阵换将是大忌,所以做为久居掌印一职的卢受当仁不让的是最合适的人选,同时也担负着极为重大的责任。但卢受毕竟是“前朝遗老”,对于内官这样贴身伺候皇帝的敏感职位,朱常洛一定是会起用亲信之人,卢受注定是会被边缘化的。那么被起用的人,只可能是王安。可是即便王安再怎么想做司礼监第一人执掌大印,这权利交接总需要一个过渡的时间,而这个重要的时间段,很明显不是最佳时机。也就是说只有当一切恢复常态,走上正轨道后,王安才能安安稳稳的接过掌印一职。

我们看下之前提到万历年间的遗老魏学颜,在光宗登基后升至秉笔,但魏学颜很识相,没过多久就称有病,回家休养去了。魏学颜如此,难道老资历的卢受会不清楚?王安虽然在司礼监的职位不是很高,但朱常洛这一个月间,所有政务都是由他主持,实实在在的把握着重权,而且其他人也是见怪不怪的态度,这一切都明示着王安将会接管司礼监,成为司礼监第一人。由此可以王安执掌不那么重要的巾帽局,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可以很快的与下家进行交接,从而方便接掌掌印太监一职。只可惜光宗死得太快,不然这一切的一切就不会是什么疑问了。

敬请关注公众号:大白的浅度思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