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就光辉年代 体现艺术思考 上海中国画院红色主题作品集中展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色革命绘画创作 写就光辉年代 体现艺术思考 上海中国画院红色主题作品集中展出

写就光辉年代 体现艺术思考 上海中国画院红色主题作品集中展出

2024-07-07 00: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红色主题美术作品是上海中国画院院藏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数十年积累的宝贵成果。今年,几代画师又重走当年前辈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激情描绘过的新安江。现在,新老作品分别呈现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的“饮水思源——上海中国画院藏红色主题作品展”和程十发美术馆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敢教日月换新天——新安江水电站创作专题展”上。艺术家的创作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现实相结合,在艺术风格与精神文化的融合上不断达到新高度,以作品吸引人们关注党史,关注当下的社会发展。

饮水思源 看前辈画师创新

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进行的“饮水思源——上海中国画院藏红色主题作品展”,展出了画院所藏珍贵的五十六件(组)红色主题作品,分“革命英烈时代楷模”“革命圣地”“劳动最光荣”“时代风采”四个单元,呈现鲜血、汗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光辉年代。

展品主要为画师们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所创作的,其中不乏院藏主题创作的经典作品,如《饮水思源》《东方的曙光》《红灯记组画》《解放上海组画》《引水上山送肥到社》《轧钢》《万吨水压机》,而且难得一见的韶山题材、井冈山题材也在展览上集中亮相。此外还有两件描绘新中国初期造船事业的巨幅主题创作作品为第一次展出。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画师们在创作时饱含热情与担当,不仅融入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情感,而且在构图和笔墨语言上不断开拓创新。

图说:“造船组画”3

策展人洪健透露,上海是我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发源地, 1971年6月,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的我国第一艘两万吨级货轮——“长风”号下水。画院画师程十发、张桂铭、严国基等四人几次到船厂深入生活,与谢之光、姚有信等前辈画师集体创作了《上海造船工业大打翻身仗》组画。

张桂铭生前曾告诉洪健这些画院的年轻人:“当时强调集体创作,创作的方式也还是先下厂体验生活,然后再回来画。画师们一起起草、讨论构图、开观摩会,最后讨论定稿。这套组画主要执笔除了我们四个人,还有谢之光先生,谢先生有生活积累,他表现工业题材很成功。” “造船组画”用大量的篇幅表现了正在建造巨轮船体的情景,造船工人干得热火朝天、干劲十足。正在建造的船体被表现得体量巨大,体现了造船事业的伟大和任务的艰巨,记录工业建设的伟大成就。

日月换天 有几代画师思考

同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敢教日月换新天——新安江水电站创作专题展”,在程十发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展览以新安江水电站——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发电站为主角,将电站建设发展史中浓墨重彩的长卷徐徐展开。

展览分两个单元展现建德新安江的建设与发展,对新安江的艺术创作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多数展品以往甚少展出,甚至从未露面。

图说:萧海春作品《新安江山水画廊》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响应党的号召,深入生活,目睹了真山水中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以画笔投身新中国建设,创作了40余幅聚焦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与落成的山水佳作,有独立创作轴、片,也有合作组画、长卷,既展现了火红年代的建设风貌与红色精神,也呈现了中国画改造的探索过程。其中1965年陆俨少、唐云、伍蠡甫、张守成等几位画师联合主笔创作的七米长卷《新安江》,从现存的手稿与作品来看,几位画师数易其稿,选取“白沙新城”“水库养鱼”“新淳安”“拦河九坝”“劈山移涧与滩争田”“街口移民点”六个视角,合作完成新安江落成后的全景画卷。七米长卷与珍贵手稿画作并置展出,首次亮相。陆俨少个人面貌的形成也与新安江的写生经历密切相关,他独特的“留白”之法,就是饱看新安江云山之美后的创新之法。

图说:陆俨少作品《新安江上》(之一)

今年,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又赴建德新安江采风创作,有感于60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发展的成就,再用画笔描绘新安江水电站,聚焦建德一带新时代、新发展、新气象创作新作,在展厅里,他们通过手稿、视频与作品并置的形式,展现画师对时代精神与主题创作的探索与思考。

“新安江水电站创作专题展”聚焦几代画师对新安江水电站主题的探索,在一幅幅画作背后凝聚着他们对自然和生活,对写生与创作体察入微的观察与感悟,也呈现几代画师对主题与创作等艺术理念的思考。(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021-22899999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