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文化遗产活起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色的iPhone8plus 让红色文化遗产活起来

让红色文化遗产活起来

2024-06-20 15: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开栏的话: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新时代,我国文博事业展现着蓬勃的朝气,不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使其“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本版开设“文博随笔”专栏,邀请委员、专家讲述自己对文博事业的思考。

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建成纪念日。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为改善恶劣生产生活条件,摆脱水源匮乏状况,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孕育出红旗渠精神。

58年前,干渠通水,林县人民欢欣鼓舞;今天,这条凝聚了奋斗和希望的“幸福渠”依然奔腾不息,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历久弥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今年“两会”前夕,我又一次来到红旗渠,就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进行调研。调研中发现,红旗渠渠体保护利用状况良好,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已拨付1000多万元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对个别地段进行维修。同时,还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团体或个人来到红旗渠参观,切身体会红旗渠建设者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深刻感悟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自201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文物保护利用一直是我关注和思考的重点。这两年,围绕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我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言献策,希望进一步发掘红色文物资源,促进其活化利用。

比如红旗渠就是红色水利遗产的典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建设了大量水利设施,革命斗争时期在原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等区域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的水利设施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发挥革命精神改造山河兴修了大量的水利水电设施,红旗渠、三门峡水利枢纽、青铜峡拦河大坝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目前,红色水利遗产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还比较少,存在重视历史文物、轻视现代文物的倾向,大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红色水利遗产资源没有纳入文物保护中,在各省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中仅有86处,仅占公布名录的0.5%,仅有红旗渠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批曾为我国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水利设施正面临淘汰、废弃等情况,保护和管理问题较为突出,对这类遗产的价值内涵和保护目标尚未形成广泛社会共识,工作基础不实。红色水利遗产的利用和弘扬方式还有不足,方法创新不够。因此,我们应对这些红色遗产保护作出顶层设计出台相应的保障制度,包括编制保护与利用规划,制定分类体系、认定程序与标准和管理办法等,深化科学研究,加强整体保护,并推进活化利用,强化教育功能。

今年“两会”,我又提交了《关于加强东北抗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提案》,继续针对红色文化遗产建言献策。东北抗日联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成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核心内涵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革命文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抗战历史,承载着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新征程上,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据调查,全国登记在册的东北抗联遗址遗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总计602处,各地建有东北抗联主题博物馆、纪念馆44家。然而,东北抗联文物保护利用还存在田野调查和保护展示有一定难度,地方统筹规划推进不足,历史研究、价值挖掘不到位,社会教育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我建议将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大项目,加强遗物和史料的征集与研究,进一步发挥东北抗联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

红色文化遗产承载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赓续红色血脉,增强精神力量的实物见证,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保护和展示这些红色文化遗产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红色文化遗产是“活”的遗产,要通过强化保护利用,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等方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新时代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红色文化遗产承载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风采,激励人民奋发图强、凝聚民族磅礴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