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紫禁城的城市规划遵循了哪些仪式规定 北京中轴线: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2023-09-18 13: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轴全景

如果从空中俯看北京内城,不难发现,古都北京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形成“东西对称”的棋盘式格局。

轴线上分列着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包括永定门(复建)、正阳门、中华门(又叫大清门,被拆未建)、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地安门(被拆未建)、鼓楼、钟楼等,周边建筑亦布局严谨,左右对称,遵循“天圆地方”的建筑原则。

中轴之门

明清时期,中轴线上从南到北排列着永定门、正阳门、大清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玄武门(神武门)、地安门等十座最重要的城门,纵贯宫城、皇城、内城,犹如中轴线上的一串璀璨明珠。如今,中华门和地安门已消失,永定门于2004年复建。

永定门位于北京城传统中轴线最南端,是老北京外城七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1957年被拆除,现存城楼为2004年重建。

正阳门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原名丽正门,俗称“前门”。正阳门牌楼有“国门牌楼”之称,几经毁灭,2008年重建。

中华门,清朝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改名为大清门。它是皇城的正南门,有“皇城第一门”之称。1954年被拆除。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初名承天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太和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奉天门,门内为太和殿,是紫禁城里最大的宫门,也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门。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19年)重建。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称玄武门。清康熙年间重修时,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称神武门。

故宫神武门(1961年拍摄)

地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紫禁城的北门,俗称厚载门,亦称后门。1954年底,为了疏导城市交通将地安门拆除。

地安门被拆除前的样子(1954年拍摄)

中轴风景

中轴线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一幅壮美的诗画,它以紫禁城为中心,集中了钟鼓楼、景山、故宫、北海、天坛、先农坛、安定门、德胜门等多处历史文化遗产。

每一处遗产,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历史将它们镌刻在雕栏亭榭之中,透过千姿百态的物化建筑或风景,向后人述说着自己的传奇。

钟楼、鼓楼是古代为报时而修的建筑。钟楼初名“齐正楼”,几度毁修。鼓楼以木结构为主,是明清两代向全城击鼓报时之处。

景山地处北京传统中轴线最高点,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宫苑园林之一。景山的相对高度为45.7米,登上景山,俯瞰北京,古都风貌尽收眼底。

北海公园总面积约为68.2公顷,其中水面占一半以上,被誉为“世界上建园最早的皇城御园”。据传,远在公元九世纪,北海只是一片湖泊。

中轴民风

自古以来,前门大街、珠市口、大栅栏、南锣鼓巷、南北池子等便是繁华之地,商贾云集。老北京民俗文化经过历史的洗涤,以某种生活方式沉淀在这些地方。

尽管居住在这里的人不断地变化,那股散发着北京味道的生活气息却从未消失过。

前门大街

明朝早期,古都外城尚未建立,前门大街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先农坛祭祀的御路。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 建外城后,前门大街成为当时的主要南北街道。明朝中叶,由于商业发达,前门大街两侧出现了鲜鱼口、煤市口、粮食店等集市和街道,前门大街便演变成一条著名的商业街。

珠市口

珠市口是中轴线上的“金十字”,正好处于南北中轴线与东西珠市口大街交叉处,是前门外的重要商业区。珠市口原名“猪市口”,最初是一个买卖生猪的交易市场。清代,随着前门地区商业的日益繁荣,猪市生意逐渐冷淡,为了雅化地名,改称“珠市口”。

珠市口教堂

珠市口路口南望街景

珠市口路口北望街景

大栅栏

位于前门外,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商业闹市区,东起前门大街,西止煤市街,全长近300米,旧时曾有“京师之繁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的美誉。

大栅栏街景(1962年拍摄)

大栅栏街景(1981年拍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