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核舟记教案设计(一等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索尼ws413怎么充电 23 *核舟记教案设计(一等奖)

23 *核舟记教案设计(一等奖)

2023-10-29 18: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晓梅   [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 县级优课]

地区: 河北省 - 衡水市 - 冀州市

学校:冀州市北漳淮学校

共2课时

23 *核舟记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4、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古文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也各不相同。所以要求教师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时也要注意一些学习进度慢的学生。

3重点难点

重点:1、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课文。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能正确翻译课文

评论(0)     学时重点

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课文

评论(0)     学时难点

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语

       青岛新闻中就曾报道过一个展览,用头发雕刻出鲁迅、林肯等人的头像,还可雕刻汉字,这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现代微雕。不仅是现代在遥远的明代,技艺精湛的雕刻家王叔远也是一位微雕大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他雕刻技艺的课文《核舟记》。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疏通文意

一、简介作者及作品:    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     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二、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的顺畅,读出语气和感情。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2、师重点讲一下每段涉及到的重点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

活动3【活动】活动探究

合作探究:

1、核舟的雕刻者是谁?哪个词概括了他雕刻艺术的特点?

王叔远。“奇巧”,下文紧扣“奇巧”说明作品。

2、王叔远手艺奇巧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的句子。

“能以径寸之木。。。。各具情态。”

3、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盖大苏泛赤壁云。”

苏轼被贬到黄州之后,1082年他曾先后两次游赤壁,并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下文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就是出自这两篇文章。核舟的题材大概就是由此而来的。

4、这二段主要描写的是核舟的哪个部分?船舱

5、这一部分由哪些部件组成?箬篷、小窗

6、五段作者写的是什么?

总的概括了“核舟”上雕刻的人、物、文字、及其数目

7、这样描写的目的?

体现雕刻者的技艺高超。

8、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按什么来分?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高超技艺,点明主题。

第二部分(2~5)详写核舟上的情形。

第三部分(6)总结全文,赞美核舟。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4.2第二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2、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评论(0)     学时重点

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评论(0)     学时难点

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疏通了文意,明白文章的结构,这节课我们着重整理一下全篇的文言文知识,以及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活动2【讲授】全文的文言知识

《核舟记》全篇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二)、古今异义词

1、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贻:古义:赠。           今义:贻误,贻害

2、高可二黍许。

      可: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许:古义:左右。      今义:答应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尚,还。    今义:曾经。

4、矫首昂视。

     矫:古义:举。           今义:矫正。

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古义:零数。       今义:奇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古义:挑选。       今义:简单。

(三)、词类活用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多髯:名词用作动词,长着很多胡须。

2、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3、箬篷覆之。

     箬篷: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4、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活动3【活动】总结拓展

总结、拓展:

1、对文章进行小结,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2、拓展延伸:学习古人,了解我们祖先的伟大艺术创造,并不是让我们找到什么心理平衡,面对我们先人曾优越西方的那么早的发明创造,面对发达国家飞速发展的科技,想想今天我们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位置,我们需要做得更多的是借鉴、继承、发扬,再发明,再创造。读了《核舟记》这篇短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与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布置作业:1、背诵2-4段

2、仿照《核舟记》的写作方法,描绘自己最喜爱的一件物件,完成一篇说明文。

八、板书:

核舟记

第一部分(1)高超技艺,点明主题。(总)

第二部分(2~5)详写核舟上的情形。(分)

        总说核舟的规格

                                            船舱

        核舟               舟正面    船头

(空间顺序)

                                            船尾

                             舟背面

第三部分(6)总结全文,赞美核舟。(总)

23 *核舟记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3 *核舟记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能正确翻译课文

    学时重点

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课文

    学时难点

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语

       青岛新闻中就曾报道过一个展览,用头发雕刻出鲁迅、林肯等人的头像,还可雕刻汉字,这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现代微雕。不仅是现代在遥远的明代,技艺精湛的雕刻家王叔远也是一位微雕大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他雕刻技艺的课文《核舟记》。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疏通文意

一、简介作者及作品:    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     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二、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的顺畅,读出语气和感情。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2、师重点讲一下每段涉及到的重点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

活动3【活动】活动探究

合作探究:

1、核舟的雕刻者是谁?哪个词概括了他雕刻艺术的特点?

王叔远。“奇巧”,下文紧扣“奇巧”说明作品。

2、王叔远手艺奇巧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的句子。

“能以径寸之木。。。。各具情态。”

3、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盖大苏泛赤壁云。”

苏轼被贬到黄州之后,1082年他曾先后两次游赤壁,并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下文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就是出自这两篇文章。核舟的题材大概就是由此而来的。

4、这二段主要描写的是核舟的哪个部分?船舱

5、这一部分由哪些部件组成?箬篷、小窗

6、五段作者写的是什么?

总的概括了“核舟”上雕刻的人、物、文字、及其数目

7、这样描写的目的?

体现雕刻者的技艺高超。

8、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按什么来分?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高超技艺,点明主题。

第二部分(2~5)详写核舟上的情形。

第三部分(6)总结全文,赞美核舟。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Tags:核舟,教案,设计,一等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