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庆教授:《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糖尿病社区管理流程图 王卫庆教授:《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王卫庆教授:《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2024-06-13 22: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表1 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及分层)

哪些情况下建议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

得益于近些年对于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已经有所进步,在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方面也有所提升,所以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入院的患者相对减少,且救治成功率也大大提高。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6%,糖尿病前期人群占总人口的50.1%,相当于大约三分之二的人群没有得到足够的血糖控制。不过,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都必须住院。共识中建议,以下情况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表2 糖尿病患者有以上情况建议住院)

院内血糖综合管理的经验

临床医生在处理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时,首先需要遵循规范的血糖管理路径(见图1);住院期间,可进行短期优化血糖控制,在完善相关检查和缓解应激状态和病情之后,可在出院前修改为出院可维持的方案或维持住院治疗的方案门诊治疗。

(图1 住院成人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管理流程图)

王教授相信,在未来的院内血糖管理中互联网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而言,互联网主要在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等方面帮助了临床医生,例如互联网管理系统能够使不同科室的糖尿病患者都能及时接受糖尿病医护的远程系统管理,包括糖尿病教育、监测及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

但是中国患者众多,全国各地经济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不一致,而且中国医生资源相对缺乏,工作量繁重,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开展远程糖尿病系统管理;另外,疾病诊疗不是智能网络能够简单解决的问题,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会有很多种表现,患者的病情也存在很大差异,需要医生凭借自身的诊治经验,在与患者面对面实际沟通和观察的过程中才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院内、院外血糖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医院、技术、患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手术是常见的特殊情况

血糖控制和管理上有何特点?

王卫庆教授指出,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严重的围手术期高血糖使死亡和感染机会增加,且伤口愈合延迟、术后恢复差及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也增加,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术前将血糖降低到目标水平,一般使用胰岛素是最好的方法。若患者需要进行择期手术,临床医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将血糖逐渐调整到目标值;若接受的是急诊手术,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将血糖控制在稳定范围,但要避免短期内快速降至正常值,以防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不同类型的外科手术,血糖管理目标有所不同,在图2中,已经详细的介绍了不同手术的血糖控制目标。除了强调达到控制目标以外,围手术期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对于缺血性心脏病高风险患者,存在自主神经病变或肾功能衰竭患者需慎重评估围手术期低血糖风险;

②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一般状况及手术的类型决定是否需要停用之前的口服降糖药物以及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对于需要禁食的手术,在进行手术当日早上,停用口服降糖药物,给予半剂量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或全剂量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或全剂量胰岛素泵基础量;

③在禁食期间,每4~6 h进行血糖检测,超过血糖控制目标时给予短效或速效胰岛素。

由于外科医生并非内分泌专业,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与内分泌科医生共同合作(主要以院内会诊的形式),多学科共同协助才能更高效率的将血糖降低到目标水平,并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

增加互信,让所有降糖药物“百家争鸣”

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的生活状况、发病特点、并发症特点往往各不相同,所以,在血糖控制中,降糖药最好的使用方法就是个性化使用。实际上,医生们非常希望有更多的新型降糖药出现,因为不同药物对应不同的发病机制、使用特点,药物类型越多,医生和病人的选择就越多。

但新型降糖药的问世并不代表它很快就会被接受,一方面看医生对于降糖药的认识学习程度、个人用药的经验,但一方面也要尊重患者的选择,根据他们的疾病特点、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来进行建议。

而最重要的,是需要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目前的医患环境、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许多患者并不相信医生的建议,有时甚至误解医生为他处方新药只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转而更愿意相信网上的一些虚无缥缈的信息。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要医生提高自身的医术水平,能够让患者信服;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患者对疾病和药物有了正确的了解之后,才更容易接受医生的建议。

院内血糖控制好了,出院后需要继续维持

王卫庆教授指出,“糖尿病的治疗,要‘五驾马车’同时开动——教育、监测、药物、饮食、运动都不可缺少;即使院内血糖控制好了,如果出院后不继续维持,肯定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控制。”

所以,本次共识也提出要形成“家-医院-家”的完整控制过程,在出院前就要制订方案和计划,做好随访:

①制订院外降糖及综合治疗方案。院外降糖方案在住院期间逐步形成,或胰岛素强化治疗转为院外非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时需要至少监测1天的7次血糖,以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②告知血糖监测频率和控制目标;

③制订体重管理与生活方式计划;

④告知随访时间和内容。

出院之后,首先需要医院做好教育宣传工作。王卫庆教授以本院(瑞金医院)的实际行动举例,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设立有糖尿病患者治疗教育项目组,一直致力于糖尿病教育和防治工作;该小组邀请患者家属共同参与,经常组织规模在20-30人的小组教育,以及由医生、护士、营养师组成的团队围绕难治性糖尿病开展强化教育等,有专门的糖尿病教员、助教,负责为患者提供材料、联系病人、组织小课堂;另外还进行视听教育、门诊自我保健教导、电话教育、糖尿病新病人门诊、糖尿病教育患者随访门诊等,持续性的帮助患者防治疾病。

另一方面,王教授也特别强调,即家庭的重要性。家属的参与对于患者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等方面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家属们不要以为高血糖、糖尿病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定要重视起来,陪伴患者,共同参与到疾病的治疗管理当中。

专家简介

王卫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十佳”医生。现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总干事,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康复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Diabetes》杂志副主编。目前承担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课题、十一五攻关计划等多项课题。发表SCI100篇(JAMA及Science通讯作者等)。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者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推广将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

(注:文中图表内容摘自《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