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终结校园暴力的13个原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精神欺凌是什么意思简称 必须终结校园暴力的13个原因

必须终结校园暴力的13个原因

2024-06-20 08: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学校本应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安全之地,但对全球半数青少年来说,情况却并非如此。

成百上千万的学生在校园内外遭受暴力、欺凌和威胁,这将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持续终生的影响。

为了保护我们的下一代免受暴力侵害,请携手努力,终结校园暴力。以下是之所以要这样做的13个原因:

全球半数青少年遭受过校园暴力。约1.5亿13至15岁的学生表示他们曾在校园内外遭受过同伴暴力。 近7.2亿学龄儿童生活在尚未完全禁止学校体罚的国家中。这些儿童可能遭受教师及其他权威人物的体罚。 全世界13至15岁的学生中,略多于三分之一的人曾遭受过欺凌。现有数据显示,欺凌是校园内最常见的暴力形式之一。 被边缘化的儿童尤其容易遭受欺凌。增加青少年遭受暴力侵害风险的因素包括残障、极端贫困、种族以及性取向或性别认同。 在欧洲和北美的39个国家中,有1700万青少年承认曾在校园内欺凌过同龄人。 全世界13至15岁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曾在校园内经历肢体冲突。同学之间的肢体冲突在男孩中最为常见,而女孩更有可能成为心理上或社交层面欺凌行为的受害者。 在过去27年间,至少发生了70起致命的校园枪击案。 网络欺凌能让侵害者在保持匿名的同时造成实际的不良后果。与其他学生相比,网络欺凌的受害者更有可能使用酒精和毒品,更有可能逃学、成绩下滑、变得自卑,并出现健康方面的问题。 据估算,有1.58亿6至17岁儿童生活在受冲突影响的地区,对于他们而言,学校往往还没有社区安全。在冲突地区上学的儿童被迫冒着生命危险接受教育。 全球范围来看,暴力侵害儿童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7万亿美元。这样的成本抵消着我们在卫生、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领域的投入。 暴力会不断延续。成长于暴力环境中的儿童在成年后更有可能做出暴力行为。 暴力会带来持续终生的影响。童年早期反复接触暴力带来的“毒性压力”会干扰大脑的健康发育,并可能导致其出现攻击性和反社会的行为,以及药物滥用、危险性行为或犯罪等行为。 校园暴力是可以避免的。世界各地的学生们正加大呼声,力求获得他们理应享有的安全与教育。请加入他们,现在就做出改变。

不要让暴力成为校园生活的日常。敬请了解如何做出改变,以#终结校园暴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