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难听懂的方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粤语最难懂的一句话 十大最难听懂的方言

十大最难听懂的方言

#十大最难听懂的方言|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篇:十大最难听懂的方言

十大最难听懂的方言

BEYOND乐队让内地听众逐渐接受了粤语,许多人觉得粤语歌比普通话版要好听。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你都能听到新鲜奇特的方言,这是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的有趣现象。中国有超过八十余种不同的方言,这还不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方言,我们根据难懂的程度,选出了以下十大最难听懂的方言,有很多可能比英语还难懂,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话吧!

排名第一:温州话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鬼话”。这里所说的鬼话并不是侮辱温州人的意思,据说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部队相互之间联系由于保密需要,都是派两个温州人,进行电话或者步话机联系,而日本鬼子的情报部门,总是也翻译不出这发音极其复杂的温州话,可以说当时的温州人就像美国大片中的风语者一样,为抗战胜利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所以说鬼话并不是说温州人说的话是鬼话,而是日本鬼子听不懂的话。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温州话有多么难懂。

难懂指数10,上口指数1 排名第二:广东话

广东话可以说现在是流传广泛,很多人都会说几句简单的广东话,但是我把广东话排名第二的原因是,广东话不只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还有自己的文字,而且在广州的公交车上都是先用广东话再用普通话进行报站的,有些广东人包括香港人甚至听不懂普通话,这足以说明广东话与普通话的差别之大,而且广东人很保护自己的方言,只要有可能他们都会尽量使用自己的方言。

难懂指数9.5,上口指数3 排名第三:闽南话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近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估计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就是在福建待上一辈子可能都听不懂闽南话,闽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难懂指数9,上口指数3 排名第四:苏州话

苏州话体现了浓浓的古意和一种书卷气。苏州人说“不”为“弗”,句子结尾的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人们听见苏州话会有一种亲切感。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方言语系的其他几种方言中,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有句俗话说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宁波人说话,充分说明了苏州话这个“软”字。但是苏州话音调好听,但是意思难懂,有一位朋友,在上海一年就能说一口非常正宗的沪语,但要跟人学几句苏州话就真的是不知所云了。

难懂指数8,上口指数4 排名第五:上海话

我来上海两年了,由于没有下苦功夫去学习上海话,至今只勉强能听得懂为数不多几句的上海话,只会说说侬好,阿拉几个最基本的“上海单词”。上海话和浙江的杭州话以及宁波话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但是我个人认为上海话还是比较好听的,最近我专门找了个上海朋友,加强培训我上海话,看看靠了三次才通过英语4级的我,能用多长时间才能学会上海话。

难懂指数7.5,上口指数6 排名第六:陕西话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汉字为“文字初祖”仓颉所创造。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所以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义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曾经有个同事是山西人,每次她给在老家的男朋友打电话时总是说陕西话,开始因为我们听不懂,所以也不避着我们,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她给男朋友打电话说悄悄话只能背着我们打了。

难懂指数6.5,上口指数6 排名第七:长沙方言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因此长沙方言从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响,与普通话距离较小。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因此,它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湖南是个出伟人的地方,而且《红楼梦》里面都透露出分明的湖南方言语境。

难懂指数6,上口指数6 排名第八:四川话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由于四川人口众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让很多人熟知。只要语速不过快,四川话基本上还是都能够听懂的。

难懂指数5,上口指数6 排名第九:山东话

山东胶东半岛的城市说话发音和东北的大连话相当接近,一般人都能够听得懂,但是要是到了潍坊等内陆城市,其地方方言就有些晦涩难懂了。山东话以其独特的发音总是让人觉得很土,但是听长了就会感觉到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就通过这浓厚的山东味体现出来,别忘了当年孔子孟子说得也都是山东话啊!

难懂指数4,上口指数7 排名第十:天津话

天津话可以说从骨子里就透着那种天津人的幽默,相声艺术经常使用到天津话,以达到更好的搞笑效果。天津话基本上没有什么让人听不懂的字词,但是由于天津话发音音调和普通话差别很大,要是说话语速过快,还是让人听不懂。

难懂指数3,上口指数7

第二篇:听懂新闻英语的十大方法

(一)尽量先以自己熟悉的语言了解新闻内容

刚到ICRT 国内新闻中心上班的外籍记者,虽然多半中文程度并不差,但是有时候“新闻中文”并不强,在翻译或阅读一些中文的新闻稿时,虽然可以查单字,但要完全了解整体的意思,往往有些困难。发生这样的状况,我会建议他们先去看英文报纸的同样一则新闻,透过自己的母语,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再回来看中文稿时,本来以为很复杂的内容,就变得简单多了。

同样的,在进行当天的英文新闻学习前,先从中文的媒体了解当天主要的国际或国内新闻内容,在听英文新闻时,就容易多了。当然,这是在学习期间,过了入门的阶段,就不需要了。

(二)掌握各类新闻英语的有限单字

世界之广,事件之多,大部分的人一定认为,要掌握新闻英语的相关单字,恐怕好几千个,要背完一整本的新闻字库,才有办法听懂。这个想法似乎很合逻辑,但是其实有个极大的错误,从政治新闻到娱乐新闻,当然很可能有几千个单字,但是相关的单字每几个月,甚至每几年才出现一次,就是所谓的rarely used vocabulary(罕见单字),例如:multilateral currency realignment(跨国货币调整)或planned obsolescence(计画的陈废),如果连这些也要背,那可真是不得了。

幸好,每天新闻会遇到的单字,八成五以上,都是我们称为的commonly used vocabulary (常用单字)。换言之,只要你能掌握这

五、六百个重复出现的单字(也就是本书所介绍的字汇),就可以听懂八成五以上的新闻。其它一些较专门的财经或科学等新闻字汇,等主要的单字会了之后,再慢慢的增加难度。

(三)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不要去想它,继续听下去

你一定有个经验,在听英语新闻或英语节目时,遇到一个你不会的字或没听清楚的段落,就开始想它的意思,往往造成接下来的内容全都没听清楚。所谓“一心不能二用”,绝不可以在听的同时,边想前一句的意思,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遇到不太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思考,专心听下去。

某个段落没听懂,可能的原因有几个,也许有个没学过的单字,或有较特殊的句型,也许主播播报的速度一时加快,甚至自己分心没听好。无论原因是什幺,不管它就继续听下去,还是有可能将主要内容听懂,因为九成的时候,漏掉一点,不会是关键到让你无法连接下面的意思,但是如果思惟卡在前一句,肯定全军覆没。

但如果另外那一成确实是关键呢?要是有空,可以上网找相关内容的新闻,了解一下是否有关键单字或内容较不熟悉,如果是重要新闻,一般来讲不会报一次就不报了,可以收听当天其它整点新闻的播报,也许还可以听到同样的新闻,也许听第二次就完全了解了!

(四)不要太在乎特殊难懂的人名及地名

2000 年初夏,裴济发生政变,没多久就宣布戒严令,军方的领导人,头衔连姓名叫“Fiji military commander Commodore Frank Bainimarama”,每次我播报新闻,念到这里时,都差点要吃螺丝。想一想,连我都要花时间先练习这些较难念的名字,而听众听我播报,三秒就过去了,难怪有人对这些外国人名及地名叫苦连天。

遇到这样的状况时,该怎幺办呢?别理它吧!说实话,我自己听 BBC 或 CNN 的新闻,也常常听到不太熟悉的人名或地名,如某国家的人,也许我没听过,很可能听完新闻你再问我,我也答不出来他的名字,但是多半时候对了解新闻内容并不影响,我只要知道他是某国的国会领导人就够了。再如俄罗斯南部某个难念的小城镇发生什幺事,清楚它他是俄罗斯南部的小城镇,足够我了解新闻内容。你也可以试试这种方法,不要为复杂的名称所困扰。当然,重要的新闻人物及地名还是得熟悉一下。

(五)以正确的播报速度来学习

我刚来台湾时,常常有人找我为一些英文教材配音。进录音室时,我坐在麦克风前,拿了稿子开始念,没念几句,负责人请我是否可以念慢些,于是我从头开始,放慢了速度,念了几句,他又问我可不可以再慢些。等到教材出版后,我听了卡带,自认为不但听起来怪怪的,对学会也没有帮助,因为人正常说话根本不是这样的。

经常有本地朋友抱怨,我在ICRT 播报新闻的速度,快得让他们听不太懂,我只能说,这是播报新闻正常的速度,即使 ICRT 播的慢些,等到你要听BBC或CNN ,还是会听不懂。那该怎幺办呢?我来台湾时,基本的中文会话不成问题,时间久了,报纸也能读看,但是打开中广或三台的新闻,还是觉得“雾煞煞”,于是我将中文新闻录音下来,重复的听,如果不会的单字,请朋友帮忙听一下,听到上百遍,直到完全听懂为止。因为我自己这样的练习,现在听中文新闻,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有了手上的这套教材,你不用自己录音,更不需要麻烦别人帮忙听,但是你会发现,专业的播音员录制在CD 片上的新闻都是以正常的速度播报,因为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会新闻英语,如果听不太懂,多听几次,一定大有进展。但是,如果用一些速度放慢的教材,那只能永远听教材,真正新闻的速度会跟不上。

(六)尽快锁定大略的新闻内容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听英语新闻时,主播经常会在报某条新闻前,来句类似And now in sports...(现在进入体育新闻),或Turning to the Middle East ...(转向中东地区……)或In U.S. election race news...(有关美国选举新闻……)等,没有一定格式或说法,这样短短的一句,就是要让不同类型新闻的转变自然些。

播报某条新闻前,来个这样的“自我介绍”,对学习新闻英语是很有帮助的。怎幺说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到目前为止,我听得懂的台语还是有限,如果随便跟我说几句,我很可能听不懂,但是若有人先让我知道他准备跟我聊的话题,接下来对我就容易的多了。这个情形跟新闻前给你一个小提示一样,知道即将要接收哪一类的讯息,可以先准备一下自己的思惟。当然,不是每条新闻前都会给你这样的提示,要是没有,自己也得赶快锁定内容及方向,如果看电视新闻的话,可以试着从画面了解是哪一类的新闻;若是广播的话,也应该从第一句就可以判断。

(七)经常听,经常练习

或许你会认为这幺简单的道理不用说也知道,但是你会发现,最简单的道理也是最重要的。

我记得刚来台湾不久,中文尚未十分流利,只要回美国几个星期,回台湾之后,讲起中文来,舌头便不听使唤,结结巴巴的。后来,我与美国史丹福大学的一个东方语言学教授聊起来,他说,其实只要每天花点时间接触它,就可以完全避免这样的状况。

《新闻英语8周打通关》的课程可以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听懂大部分重要的新闻内容,但是八周后还是要每天或每两天找点时间打开收音机或电视听听英语新闻,维持“基本工夫”。

(八)虽然要“听”新闻,正确的“说”也很重要

本书的目的,是让你打好收听新闻英语的基础,做个一流的“听众”,但听力再怎幺好的中国人,不会自己想做英语主播,所以为什幺要管发音呢?其实,这个道理是很简单,如果自己对某一个新闻单字的发音不对,很可能会听不懂,例如唱片或记录叫record,录音也叫record,但是前者念﹝re'cord﹞,后者念﹝'record﹞,如果认为这个字只有一个发音,很可能就会弄混。

有时候也很容易将两个不同单字的发音弄混,例如:Philadelphia battered Chicago, winning 14 to 1.(费城击败芝加哥,以 14 比 1 赢球。)如果这句的battered听成batted,虽然发音接近,但意思就不对了。

避免这方面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听本书所附的 CD 时,单字的部分自己也跟着念。如果花一点时间确定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对听懂新闻英语也会有帮助。

(九)了解学习新闻英语的过程及进步的速度

学习任何东西,尤其是语言,就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到了某个阶段,学习的速度会自然而然的加快。学习新闻英语的起步阶段,也许经常觉得听不懂,但是继续努力,不知不觉会发现,费的精神较少,但听得懂的部分变多了。

为何了解这个过程是诀窍之一呢?因为很多人还不到“半途”就以为自己学不会,但是其实只要有恒心,绝对可以有令人非常满意的成果。

(十)对自己有信心

一定有人说,讲这个谁都知道,但不少人对自己却是没有信心或信心缺乏,而对自己学习的进度及成果大打折扣。英文有句话:We are our own worst enemy.(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虽然学新闻英语一点都不难,但如果心里想:“我一定学不会”。还没有开始奋战,已经被自己打败了,要突破自己设下的心里障碍,比实际学习的障碍还更困难。

我记得在美国刚开始学中文时,有一天在纽约唐人街的书店拿起一本厚厚的中文小说,书名三个字我只认得第一个字──“红”,翻开看看,里面只认得几个零星的字。当时我心里想,真的会有一天我能看得懂这个吗?对外国人而言,要认得汉字可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不过我当时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学会,绝不轻易“罢休”。

当时我在唐人街手握着的书,书名的另外两个字是“楼梦”,至今《红楼梦》我看过三遍。如果当时我想:“ 啊!这个太难了,学一百年都学不会。”我现在认得的中文,可能还是那零星的几个字。所以在强烈的学习欲望及好方法之外,也要对自己有信心,英文有另外一句话,就是What the mind can conceive, it can achieve.

同志们,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亮剑”。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尤荣,这就是亮剑精神!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十六航空团,P-39飞蛇战斗机大队,竟产生了二十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某部施吴德飞行中队产生了二十一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模范飞行员。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第三篇:潮汕话——最难学的汉语方言之一

★★★ 潮汕话——最难学的汉语方言之一 ★★★

【引子】

上大学之后,外地学生普遍对广东人感到好奇和友好,主要是他们对粤语感兴趣,于是本人与诸老广同乡有空没空便向人传授粤语,发觉他们上手都特别快。后来我通过总结,发现粤语竟然和普通话存在发音上的一一对应关系:

假如把粤语的音调也等同为普通话的

一、

二、

三、

四、轻声,那么 绝大多数普通话一声的字在粤语里是一声 绝大多数普通话二声的字在粤语里是三声 绝大多数普通话三声的字在粤语里是二声 绝大多数普通话四声的字在粤语里是轻声 而粤语四声的字通常都是些强调性用字 不仅音调有规律,而且韵母还特别有对应性: 绝大多数普通话发“ao”的字在粤语里发“ou” 绝大多数普通话发“ou”的字在粤语里发“au” 绝大多数普通话发“ang”的字在粤语里发“ong” 绝大多数普通话发“ong”的字在粤语里发“ung” 绝大多数普通话发“iao”的字在粤语里发“iu”

绝大多数普通话发“ing”的字在粤语里发“ing”(“英”的韵母) 粤语也有前鼻音后鼻音,比如“英”就是“烟”的后鼻音,而它们跟普通话的前后鼻音几乎是完全对应的。北方人念普通话的“ing”都念作“ieng” (这里的“e”是汉语拼音),粤语的“ing”同样有自己的后拖腔“ieng”(这里的“e”是粤语拼音,因为粤语没有普通话的“e”音)。

还有相当多本人总结出的韵母对应规律,不再赘述,留待我们聪明的潮汕人自己去发现吧!

最后本人才真的发现,怪不得粤语这么容易学!而且有时我们潮汕人不知道粤语的某个字怎么发音时,都会潜意识下利用以上规律去推断!大家都会这样!只是只有我一个人潜心钻研出了规律的具体所在罢了。 【转入正题】

后来,有一个祖籍饶平客家、现住在广州的老乡一直来求我教他潮汕话。我说,潮汕话可是全国最难学的,更何况你是从这个年纪从零学起。他不信,偏要学,我教了他一点皮毛,他马上放弃了。欲知为何他如此快打退堂鼓,还得知道我教了他什么东西:

一、十个数字

众所周知,不论学什么语言,最早学的,肯定肯定是十个数字。普通话如此,英语如此,粤语也是如此,就连哪天你学上客家话,第一个掌握的不是人称用字 就是数字。然而,潮汕人肯定也明白,“一”这个字有两个音,一个“zek”,一个“yik”;“二”这个字也有两个音,一个“no”,一个“zi”。他们 分别用在什么场合呢?以下就是我向那位老乡传授的要点:

1、如果单纯是从一数到十,则两个都可以用;

2、如果是放在“十”前面和后面,只能用“yik”和“zi”;

3、如果是放在“百”、“千”、“万”、“亿”之前,只能用“zek”和“no”;

4、如果是简说,像“百一”(一百一十)、“千二”(一千二百),放在后面只能用“yik”“zi”;

5、如果把他们当作像英语里面的不定冠词那样,接量词的时候,只能用“zek”“no”;

6、非数词或冠词的固定短语搭配,如“专一”“万一”,只能用“yik”“zi”;

7、但是涉及到数词或冠词的短语甚至成语,如“一心一意”,一般用“zek”“no”;

8、日期的“号”前面只能用“yik”“zi”;

9、时间的“点”前面只能用“zek”“no”; „„

经过本人吐出的这么一大堆规则,他疯了。他抱怨道:从来没见过十个数字还有这么多附加要求的!我说,你要是不按以上规则,讲出来的话就不地道,潮汕话就讲究这个。

二、变调原则 我说,潮汕话每个声调都有原调,而且放在字前还会有变调。我给他找了本词典看了一下变调规律表,这里我也不把规律赘述了,潮汕人都懂,而且是潜意识地懂。

他一看,晕了,说八个音调六个有变的,而且怎么变记不住。我说这事儿还得亲自去体验,说多了自然就明白怎么变音了。

他说为什么潮汕话变音那么复杂?粤语都没有呢!普通话就算变音,也只是三声放三声前变二声,仅此而已。

我跟他解释说,粤语其实也有变音,很多字作为强调的时候不都读成二声了吗?普通话的变音,只是为了发音好听一些,更有点北方味儿;而潮汕话复杂的变音原则,有其实用意义,是为了断句方便。

看他在北京住了很久,我就举了一个例子:“东四十条”。我说假如外地人来北京,看到这个地名,用普通话绝对分不清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东边第四十条胡同呢,还是东四(东四是老北京城一个著名的十字路口)的第十条胡同?假如这个地名放在潮汕,用潮汕话念,绝对不会有歧义。

假如是东边第四十条胡同,那么“四十条”是一个词,“四”和“十”都得为“条”作相应变调;

假如是东四的第十条胡同,那么“东四”是一个词,“四”不必变调,只有“十”为“条”字而变调。

我又举了一个例子:“老黄狗肉”。到底是老黄家卖的狗肉,还是老黄狗的肉?还是跟上面一样。

他显然无法领会潮汕文化的精髓,一听到这里,人早就晕乎乎了,于是马上便打了退堂鼓:“我不学了。”我马上打住:“还有让你更痛苦的呢,也是基础中的基础,那就是特殊的声母和韵母。”

三、特殊的声母和韵母

潮汕人肯定对以下几个字的发音区分没有任何问题: 第一组:沙 山 宣

第二组:避 味 面(面条的面) 第三组:哥 鹅 第四组:恶 鸭 可无论我如何教他,他就是发不出“山”字的标准音,怎么听都像“沙”。“味”和“鹅”也念不出来,“鸭”字一开始念对了,没多久又跟“恶”混淆了。后来我才知道:

“山”的鼻音称为半鼻音,它的发音基理和国际音标中的前鼻音后鼻音均不相同。通俗点说,他的鼻音比韵母发得要快。据说,全世界除了闽南方言(潮汕方 言就是闽南方言的一种)没有任何语言具有这一特点。而闽南方言作为真正的中原古语——河洛话,也体现了我国远古时期劳动人民空前绝后的智慧。 而“味”这个声母在国际音标中竟然是真正的 [b],而我们在汉语中理解的声母 b,在国际音标中是 [p];p 在国际音标中是 [p']。[b] 这个音标在英文中其实跟咱潮汕话闽南话一样,都是有一个初始的鼻音先出来再发主音。我们可以理解成 [mb] 吧。

同理,“鹅”的声母在国际音标中才是真正的 [g]。我们可以理解成 [ng]。 “恶”的潮汕话拼音其实是 [ak],而“鸭”是短音的 [a],没有收尾音,仅仅区别于长音 [a:](“亚”)。这种机理,和国际音标也是一样的,而中国的其它方言却几乎没有(粤语只分大口 a 小口 a、大口 o 小口 o),难怪我那位同学那么容易混淆啦。不过从文献资料的查阅过程,我也深深感受到,潮汕方言、闽南方言,其发音早在古时候就能和欧洲语言暗合,达到“与世 界接轨”,的确是博大精深!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个潮汕话和闽南话相对全世界其它方言所没有的空缺,那就是没有 [f] 这个声母!我说怪不得我们学校福建来的同学很多普通话读 f 的字都拿 h 代替了,真是好笑。咱潮汕话相对于标准的闽南、闽北方言,可是更接近于普通话,我们无论如何也得学好普通话哪!不过说来更有趣的是,好像朝鲜语也没有 [f],我正怀疑他们是不是也是河洛话的一支,因为我发现韩国 H.O.T 的两名主唱文熙俊和安七炫名字的朝鲜语发音和潮汕话竟然特别相像(moon hee joon, ahn chil hyun)!

水灌多了,不想学的人也跑了。其实,这只是潮汕话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地方。后面有的是难学的呢!像“这”“那”的就有不知道 N 种说法,绝对可以累死你。识相一点的,千万别随便找人或看书**汕话,只有到了潮汕语区生活,才能真正学会潮汕话。

再补充一点:潮汕话中很多姓氏的读音和其本音大相径庭,如“王”、“陈”、“许”等,这和潮汕话严密的变调原则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避免歧义的产生。下面举个例子:

北京的“王府井”,这个地名在北京有名到了极点,却有不少北京人不知道这个“王府”到底指的是“郡王府”还是“王氏人家的府”。假如这个地名到了潮汕,绝对不会混淆。如果是前者,则“王”字读“wāng”;后者则“王”字读“hēng”。

潮汕话是一种相当适合于口头表述的语言,以上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河洛话创造者无穷的智慧。

第四篇:世上最难读懂的是人心

世上最难读懂的是人心

人的一生,是读的一生。从小读到大,从大读到老,从生读到死。知识是一本大书,岁月是一本大书,自然是一本大书,人生更是一本大书,一天也离不开读,一辈子也读不完。

读上知下,读远知近,读前知后,读表知里,读快知慢,读重知轻,读宽知窄,读深知浅,读繁知简,读厚知薄,读动知静,读呼知吸,读真知假,读丑知美,读邪知正,读失知得,读忧知喜,读浑知清,读苦知甜,读阴知晴,读落知升,读夜知昼,读冬知春。读爱才知爱,读恨才知恨,读物才知物,读人才知人。读一个人就象读一本书。读高尚读真诚,如在钢琴上漫步,每一步都会发出令人陶醉的优美旋律;读虚伪似在沼泽中行走,每一步都让你警惕脚下就是深浅不一的泥潭,深陷其中。

读懂男人,方真正读懂女人,读懂女人,方真正读懂男人。对男人来说,一生百读不厌的女人是世上最难得的一部好书;对女人来说,一生百读不厌的男人是世上最难得的一部好书。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一生的幸福。能读懂寂寞的人最不寂寞,能读懂孤独的人最不孤独,能读懂忧郁的人最不忧郁,能读懂痛苦的人最不痛苦,能读懂爱的人最会爱,能读懂快乐的人最快乐,能读懂幸福的人最幸福。读如春,你心便无冬,读如秋,你胸中便挂满果实,将会收获很多养分。

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霞云,从枯黄读出翠绿,从沙漠读出清泉,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意境。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灵魂,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世界上最难读的是人的心,还有你自己。读己如读人,读人难读己,自己能读懂别人,自己往往读不懂自己。一个人的一生,不仅是读的一生,更是自己读自己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读懂自己关爱自己,只有先会爱自己,然后再会去爱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第五篇: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排名,有你的家乡话吗?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排名,有你的家乡话吗?

中国地大物博,十里八乡不同音,所以中国方言的种类十分复杂和庞大。方言,是地域文化得以沉淀与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标记和内容。 排名第十:东北话

东北话可以说是跟普通话发音最为接近的方言了,而且随着赵本山等小品演员的大力普及,可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不管老人孩子都能吆喝出几句,而且东北话从发音上就能体现出东北人憨直豪放的性格,容易得到大家的接受。但是东北话因为有很多分支,比如大连话、沈阳话等等,最标准的东北话还是在铁岭朝阳一带,而且东北话有个别字词的发音还是让外地人很难听懂,但是这样的字词在东北话里并不长使用。

东北话难懂指数2,上口指数9 东北人说话常用语:嘎哈呢——干啥;玻凌儿盖—— 膝盖 ;麻溜——快点 ;胳应——讨厌 ;得瑟——不稳重,做事爱出风头。扯犊子——闲扯、不干正经事 那嘎哒—— 那个地方;稀罕——喜欢 ;滚犊子——滚蛋;铁子、老铁——哥们,好朋友排名第九:天津话

天津话可以说从骨子里就透着那种天津人的幽默,相声艺术经常用到天津话,以达到更好的搞笑效果。天津话基本上没有什么让人听不懂的字词,但是由于天津话发音音调和普通话差别很大,要是说话语速过快,还是让人听不懂。 天津话难懂指数3,上口指数7 天津人说话常用语:掰哧——解释;

别介——不要; 净意——故意;

抠索——小气;消停——安静;

热乎——热情;闲白儿——没正事; 犟嘴——顶嘴。显摆——摆阔或卖弄; 护犊子——袒护孩子;挤兑——变相排挤,逼迫; 排名第八:山东话

山东胶东半岛的城市说话发音和东北的大连话相当接近,一般人都能够听得懂,但是要是到了潍坊等内陆城市,其地方方言就有些晦涩难懂了。山东话以其独特的发音总是让人觉得很土,但是听长了就会感觉到,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就通过这浓厚的山东味体现出来,别忘了当年孔子孟子说的也都是山东话啊!

山东话难懂指数4,上口指数7 山东人说话常用语:俺——我; 赶明儿——明天; 去——弃;俩——了; 拉呱——聊天; 刺挠——挖苦,身体发痒;清起来——早晨; 一霎儿——一会儿;难揍儿——人不容易满足;半截儿不拉快儿——不完整;罗北——萝卜;第七:四川话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由于四川人口众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让很多人熟知。 四川话难懂指数5,上口指数6。

四川人说话常用语:脑壳乔得很——脑袋有问题;耙耳朵——怕老婆;宝器方脑壳——笨的意思; 晓得——知道;挨球——欠扁; 倒拐——转弯;巴适,安逸,稳当,要得——好;扯皮,扯精——吵架。排名第六:长沙方言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因此长沙方言从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响,与普通话距离较小。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因此,它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湖南是个出伟人的地方,《红楼梦》里面都透露出分明的湖南方言语境。

长沙话难懂指数6,上口指数6。

长沙人说话常用语:你要何解咯?——你要怎么办;你晓得啵——你知道吗;碰哒鬼咧——表示惊奇;妹佗——女孩; 满哥——男孩;宝里宝气——益阳话,蠢;叫花子——音:告化子,娄底人口头禅;哦爱恩——我爱你;想醉哒——想死了;宝崽子——蠢孩子; 排名第五:陕西话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义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陕西话难懂指数6.5,上口指数6。

陕西人说话常用语:知达(zhī da)——这里;天麻麻明——黎明;夜个——昨天; 后个——后天;蹭——厉害;物达(wo da)——那里你来咧,包kei气;羞先人—— 丢人现眼排名第四:上海话

上海话和浙江的杭州话以及宁波话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 上海话难懂指数7.5,上口指数6 上海人说话常用语:门槛精——聪明的、精明;小赤佬——小鬼;阿飞——流氓; 排名第三:苏州话

苏州话体现了浓浓的古意和一种书卷气。苏州人说“不”为“弗”,句子结尾的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人们听见苏州话会有一种亲切感。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方言语系的其他几种方言中,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有句俗话说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宁波人说话,充分说明了苏州话这个“软”字。 苏州话难懂指数8,上口指数4。

苏州人说话常用语:倷好—— 你好; 饭阿吃勒——吃饭了吗 ;弗好意思——不好意思;阿有人阿——有人吗 ;弗晓得——不知道 ;并列排名第三:闽南话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近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估计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就是在福建待上一辈子可能都听不懂闽南话。闽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闽南话难懂指数9,上口指数3。

闽南人说话常用语:假奔——吃饭; 家没——吃过了吗;日猴——你好;日是都落嚷——你是哪里人;派谢——对不起;民啊立——明天;排名第二:广东话

广东话可以说现在是流传广泛,很多人都会说几句简单的广东话,但是把广东话排名第二的原因是,广东话不只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还有自己的文字,而且在广州的公交车上都是先用广东话再用普通话进行报站。 广东话难懂指数9.5,上口指数3。

广东人说话常用语:你系度做乜啊?—— 你在干什么?你叫咩名啊?——你叫什么名字?你食左饭未啊?—— 你吃饭了没?对唔住/唔好意思——对不起/不好意思!唔好意思阻你一阵——不好意思打扰你一下。你好!好耐无见!过得点啊?——你好!好久没见!还好吗? 排名第一:温州话

温州南通话,南通南通,难通难通。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南通人说鬼话。”这里所说的鬼话并不是侮辱温州南通人的意思,据说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部队相互之间联系由于保密需要,都是派两个南通人,进行电话或者步话机联系,而日本鬼子的情报部门,总是也翻译不出这发音极其复杂的南通话,可以说当时的南通人就像美国大片中的风语者一样,为抗战胜利起到了相当大作用。所以说鬼话并不是说南通人说的话是鬼话,而是日本鬼子听不懂的话。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南通话有多么难懂。而且南通政府已经将南通话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南通话排名十大难懂方言第一位。 南通话难懂指数10,上口指数1。

南通人说话常用语:尼和 ——你好; 吃饭

——吃瓦;妈妈早啊——慢慢走啊 恩思虚你——我喜欢你;踢郭—— 早上;晚上—— 啊虚;恩些你——我想你 ;服和 ——不好 ;副哟卡次——不客气 ;毛该亿——没关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