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高考”答题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答题卡是整张试卷都有的吗 那些年的“高考”答题纸

那些年的“高考”答题纸

#那些年的“高考”答题纸|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好了,熟悉咫闻的小伙伴们知道,我们的引言要结束了。生硬的转折后,图图要给大家讲的当然是古籍啦~~~

今天我们要来说说清代殿试的“答题纸”,也就是一般称为“殿试卷”的东西。在清代,殿试是学子们最后一道考试,经历了乡试、会试的举子们在皇帝的监考下进行考试。考试的日子,顺治的时候定在四月初一,康熙时候改在了五月,乾隆十年改为四月二十六,乾隆二十六年后永久地定为四月二十一日。这一天的北京应该还是颇为凉爽的,考完了刚好回家过端午。

清代的答题纸也分为AB两种,不过不是形制的差异,只是印制和考核的部门不一样,因为清代有文武两种科举。文科举的答题纸是礼部印的,武科举的答题纸是兵部印的,所以封底的印卷部门就不一样。如下,上图是礼部印的,下图是兵部印的。印卷的官员是谁也清楚地印出来,以便责任到人。

殿试的答题纸为经折装,封面有礼部或者兵部的满汉文官印(左满文,右汉文),再写上“应(换行)殿试举人臣某”。等你的名次确定了,在封面上还会用朱笔写上第几甲第几名。

(经折装)

翻开答题纸,以折痕为中心,分为左右半开。右半开要写上履历,固定的格式是:殿试举人臣〇年〇岁系某省某府县人由附学生应年号某某年乡试中式由举人应年号某某年会试中式今应(换行)殿试谨将三代脚色并所习经书开具于后。

然后就是把你爸爸、爸爸的爸爸、爸爸的爸爸的爸爸都写在上面,这就叫查三代。再写上你主修什么科目,不过这个到嘉庆以后就废除了。

(嘉庆七年殿试卷,已经没有习某经一项。上一图是乾隆间的,有”习诗经“一项。)

以上就是信息区,这之后就是答题区。清代之初,信息区有六开,就是像上图这样有六个整面,答题区有九开,一共是十五开。答题区与信息区的区别是答题区有栏线,就像你写作文的作文纸有格子一样。到了嘉庆以后,信息区只有两开了,答题区也减为八开。看来和珅的钱也没让嘉庆富起来。

(答题区)

考生答完题之后,就要把信息区封起来,还要加盖防伪标志,防止阅卷的营私舞弊。具体的做法就是,卷背用礼部或兵部的官印盖上骑缝章,章上还得用手写“礼(或兵)字第某号”。

然后,弥封所(临时机构,专门用来登记试卷以及覆盖考生信息的。现在监考老师一人就搞定了。)将卷前的人名及履历叶折叠成筒,用纸捻固定,再糊上纸,纸上还得盖弥封所关防。下图第一个就是残留的纸捻,第二图左边就是拆卷后还残留的弥封纸及弥封所关防印。

阅卷官批改的成绩也是打在答题纸上,分为〇、 ●、△、丨、×五等,〇最好,以下依次递减。符号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比如嘉庆时期有“ ┆”。

分数出来后就会用黄签写一个名次,等名次确定了再在封面上把名次用朱笔写上。为什么黄签的名次还得再确定呢,因为你保不齐皇帝要换名次啊。比如 雍正十一年,有个考生叫张湄,阅卷官拟他为殿试第一,结果雍正帝把他改成了二甲第七。这张家倒霉还带传统的,到了乾隆十七年,张湄儿子 张霁参加殿试,阅卷官本来拟了张霁第一,后来皇帝把他改成了二甲第二,把秦大士改成了一甲第一。

答题纸批完了,分数也给了,接着就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了。在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好出路大概就是科举、做官。但现代社会,高考不过是一次经历,考得好固然很好,考差了也有不少机会在等着你。

最后,给大家集体展示下南图藏不同名次的殿试卷,右边第一图还是个武状元哦。祝考生们能够金榜题名,愿受洪水影响而延迟考试的孩子们,能够恶劣的环境中继续完成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也愿每一位最终考取的孩子们不会被他人偷了姓名。(状元答题纸加持~~~

作者丨大图图

拍摄丨喵 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