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欧洲人至少掌握两门外语?来看看德国的外语语言政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第一外语第二外语什么意思 每个欧洲人至少掌握两门外语?来看看德国的外语语言政策

每个欧洲人至少掌握两门外语?来看看德国的外语语言政策

2024-06-29 07: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外

  语教育在德国中小学和大学扮演何种角色?尽管发展态势乐观,但实践中仍藏有些许挑战。

  每个欧洲人至少掌握两门外语?来看看德国的外语语言政策

  照片 (剪辑): Christian Schwier - Fotolia.com

  “Good moorning, teacher!” ——类似的齐声问候每天回响在德国的教室。几十年来,文理高中和其他高级中学课程表上都有英语或法语课。职业学校则聚焦于提高不同职业所需的相应的语言能力。所有联邦州几年来的普遍做法是让小学生最晚从三年级开始接受一门新语言的熏陶。

  外语政策战略

  2001年以来,用欧洲委员会的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框架(GER)可以鉴定记录语言水平,进行国际比较。随着国际化和欧洲高校共同空间的形成,提供传统上多样的普通外语和专业外语语言课程日趋重要,使得参考框架在高校也得到应用。

  德国的语言政策基础不错。政策宣扬的目标是保持语言和文化多样化,为学生在国际环境工作做好准备。波茨坦大学德语作为外语和二外专业的教授克里斯托弗·施罗德(Christoph Schroeder)说:“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其他语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教师培养、教材开发、教学法和外语语言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的原因。不同于较小的欧洲国家,像荷兰或挪威,我们仍努力保持自己的民族语言为科学语言”。

  为职业培训、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活中的多语言工作环境做准备,中小学校提供双语模块教学或特色课程,也称为“语言内容融合学习”(CLIL)。某些特定学科,如数学或历史,不仅以第一语言教学,也以外语教学(多为英语)。此外,各种交流项目、竞赛、国际毕业学位和证书,能让中小学生、在校大学生及教师和高校工作人员都产生了学习其他语言,了解新的文化的兴趣。

  中小学和高校的多语言性

  德国仍然落后于欧洲委员会的目标,即每个欧洲人至少应该掌握两门外语。迄今为止,1964年签订的《州文化部长常务会议汉堡协议》仍然适用。协议规定,只有可以举办高中毕业考试学校的学生才必须学习两门外语。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拉丁文在德国也被视为外语。在其他类型的学校,第二外语可以作为选修科目。

  伍珀塔尔大学西班牙语教学法教授马库斯·拜尔(Marcus B?r)强烈希望德国各类学校的学生都学习两门外语。他观察到的发展方向却相反:“学校把第二或第三外语课程安排在几乎没有吸引力的边缘时间,而给学生安排的课时负荷原本就非常高,这很难说是负责任的做法。一些联邦州甚至在讨论限制文理中学高中阶段学习两门外语的义务”。

  由于“通用语”英语普遍被作为第一外语教授,第二外语的语言有很多可选,法语、西班牙语等语言在学校处处存在竞争。其对策应当是跨学科多语言教学法,这虽然已经写入一些州的教学大纲,但缺乏实际操作。马库斯·拜尔(Marcus B?r)说:“已经存在许多成功的案例。但总体上,学校里每种外语在内容和人员方面往往无任何交集”。

  融入第一语言能力

  由于移民进程,促进学习所谓的出生地语言也成为学校外语课堂的重点。例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小学阶段,如果至少十五名学生报名,就会开设用出生地语言教授的课程。初中阶段,出生地语言可以代替第二或第三外语。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州文化部长常务会议还要求将第一语言能力融入第二外语学习,但这在实践中带来更多挑战。

  “德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单一语言的理念。自从20世纪70年代,教学法进入“交际教学法”阶段以来,翻译导向的课堂备受诟病,声誉下降。许多教师也并不了解语言多样性和现有语言的关联性”,卡塞尔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专业的教授克劳迪娅·芬克拜纳(Claudia Finkbeiner)强调,“虽然进行语言比较,鼓励学生反思,会让来自非德语家庭的孩子受益, 但因为害怕失去掌控权,许多老师畏惧在某些学习阶段联系其他语言。”

  原标题:《德国语言政策:基础不错,仍可改进》

  作者介绍:

  娅娜·维格纳(Janna Degener )在柏林附近的科尼斯乌特豪森担任自由记者。

  版权:歌德学院德语世界编辑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