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蜱虫病”?它会人传人吗?“蜱虫病”可否治疗和预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竹节虫是寄生虫吗会传染吗 什么是“蜱虫病”?它会人传人吗?“蜱虫病”可否治疗和预防?

什么是“蜱虫病”?它会人传人吗?“蜱虫病”可否治疗和预防?

2024-07-10 06: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尚无获批的有效疫苗和药物

刘玮告诉记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重症病例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该病主要通过被携带病毒的蜱叮咬感染,也可通过密切接触病例血液或体液感染。

“近年来,我国该病报告病例逐年上升,病死率始终维持较高水平(约16%),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刘玮说。

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25个省份报告该病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时间基本在每年夏秋季节。“这种病高度散发,但在地域分布上又相对集中。”刘玮说,全国存在4个主要疫情聚集区,主要是因为当地适宜的生态环境、气候因素、足够的动物密度,可以为主要传播媒介蜱虫提供良好的生长和繁殖机会。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明确指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一旦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或确诊病例,需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医院接收这类传染病患者后,应按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进行处置,按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进行诊断和治疗。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黎浩指出,从最初发现至今,国内学者对该病毒的传播媒介、流行规律及临床特征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对感染致病机制及抗病毒策略也开展了相应研究,但目前仍缺乏获批的有效疫苗和抗病毒药物。

关注蜱传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仅是被蜱虫叮咬后可能传染给人类的疾病之一。受访专家均提示,应当关注其他蜱传疾病,特别是人兽共患的蜱传病。

孙毅介绍,截至2019年,中国蜱类已知2科11属128种。蜱身上携带有多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5类220多种。不过,大多数病原体并不会感染人,也不会引起烈性疾病。

“蜱传疾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蜱传疾病的数量仅次于蚊子可传播的疾病数量。”何宏轩说。

“只要蜱虫在自然界中存在,蜱传病就不可能消失。”孙毅说,而自然界中的蜱虫是无法消灭的。

防控蜱传疾病并非难事

尽管蜱虫身上有着很多未知的传染源,但预防和控制蜱传疾病并非难事。

孙毅介绍,蜱虫幼虫阶段主要寄生在小动物身上,如鼠类、爬行动物等,长大之后才会转移寄主到大型动物身上,如牛、羊、马,甚至人身上。他建议做好野外防护工作——穿长衣长袖,最好束口以免蜱虫爬入,也可以喷涂驱避剂驱走蜱虫。

“蜱虫只会爬,不会飞。幼虫阶段和若虫阶段体形很小,爬行速度快。它爬到人身上后不会立刻咬人,而是在数小时至一天时间内寻找合适的地方叮咬。”周金林说,这也是蜱虫不易被发现的原因。但同时说明,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对避免叮咬、防治蜱虫病非常有效。

刘玮说,都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无需过分担心生活在都市里会感染上该病。但当携带宠物到蜱类生活地区旅行时,除做好个人防护外,还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该病主要见于每年5月至10月,因此夏秋出游要特别注意防护。”周金林说,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应及时就医,将蜱虫拔除,并积极治疗。

刘玮还建议,在照顾有出血症状的患者或者处理插管时,应该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经黏膜或破损皮肤造成传染。

《医学科学报》 (2022-06-10 第2版 要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