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弹唱技巧指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童声训练方法和技巧 幼儿教师弹唱技巧指导

幼儿教师弹唱技巧指导

2023-08-13 05: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幼儿歌曲弹唱是钢琴伴奏技巧与演唱技巧的有机结合,它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等课程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重点,学生不会弹唱幼儿歌曲将无法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和日常游戏活动的开展。因此,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是我们教师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加强“弹”的训练

很多学生对和弦一知半解,在一首简单的儿童歌曲弹奏中,只能用单一的伴奏音型,或者只会用一级主和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儿歌伴奏能力呢?

1选配和弦的技巧

幼儿歌曲编配,应强调让学生学会用正三和弦为主的编配方法来编配歌曲,对短小简单的歌曲,教师应注重学生能否快速反应并完成主、属、下属和弦的正确连接,再考虑加入副三和弦和重属和弦,并能准确地弹奏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为幼儿歌曲选配和弦的方法。

(1)视唱儿歌曲谱,确定调式、调性:为歌曲进行配置前,要先熟悉全曲,确定调式、调性,切忌在未通览全曲前,就根据第一句第一个音来确定和弦。

(2)根据调式、调性选配和弦:先确定和弦来巩固调性,再看强拍上出现的音,以此来确定整首歌的和弦。

(3)分清和弦音与和弦外音:在大、小调式中,和弦外音与前后的和弦音都是二度关系或最少有一方是二度关系。因此,为歌曲选配和弦时,要根据旋律中的多数音、强拍音、强位置音的倾向来确定和弦,不要把旋律中的每个音都配上各自的和弦,尽量把含在一个和弦内的音配上一个和弦。

(4)合理安排和弦的连接:和弦连接时应避免原位的远距离跳动,应遵循就近连接的和声基本原则。

(5)选择终止式:终止式可分为全终止、半终止两种类型,全终止又可分为正格终止(V—I)、变格终止(IV—I)、完全终止(IV—V—I),这三种终止式都结束在主和弦(I)上,属于稳定终止,可用以结束乐句、乐段或全曲。半终止可分为正格半终止(I—VIV—V)、变格半终止(I—IV),这两种终止式属于不稳定终止,只能用于乐句或乐段结束处,而不能在全曲的结束处使用。

2伴奏音型的选择

幼儿歌曲的伴奏音型可分为三大类:柱式和弦音型、半分解和弦音型和全分解和弦音型,伴奏时可以根据歌曲的类型,选取相应的伴奏音型。柱式和弦音型具有坚定有力、雄壮庄严、节奏感较强的效果,如儿歌《玩具进行曲》《我是一个兵》等可以选择此伴奏音型;半分解和弦具有节奏明快、热情活泼、律动感较强的效果,如儿歌《娃哈哈》《小松树》等可以选择此伴奏音型;全分解和弦音型表现出柔美抒情、流畅连贯、安静舒缓的效果,如儿歌《小白船》《小星星》等可以选择此伴奏音型。

3儿歌前奏、间奏及尾奏的设计

一首完整的歌曲伴奏,除了演唱部分的编配与弹奏,还需要前奏的引导、间奏的过渡和尾声的结束,才能完整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1)前奏,也称引子,是歌曲演唱前的一段音乐,儿童歌曲一般都应有前奏。编配前奏可以用伴奏音型作前奏,也可以采用乐曲的最后一句或者是某一段的最后一句,来作为整个乐曲的前奏。

(2)间奏又称过门,是歌曲中乐段间或乐句间的连接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演唱者得到一个短暂的歇息机会。儿童歌曲编配间奏常用的方法是重复歌曲前面乐曲的一部分,也可以将重复的部分在音区上作降低或提高一个八度,甚至两个八度来处理。

(3)尾奏,又称尾声、后奏,是对歌曲的补充和完善,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终止感。儿童歌曲编配尾奏常用的方法可取自前奏、间奏的内容,或重复结束句,也可用终止和弦加以重复,补充变化等。

二、提升“唱”的技巧

大多数学生认为唱儿歌不需要太多技巧,对歌唱的理念只停留在能唱出声就行的认识上,演唱时呈现出消极的情绪,为了纠正学生的演唱方法和状态,重点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

1呼吸

儿歌演唱可以采用口鼻并用的胸腹式呼吸法,这是一种用横膈膜、两肋、小腹联合操作控制呼吸的方法。吸气时,放松站立,脚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之间,手臂自然垂下,眼睛平视,保持气流通畅,同时,肋骨向两侧扩张,横膈膜向下压沉。呼气时,要使全部的吸气肌肉群仍继续收缩用力,以维持胸廊的扩张状态。气息不要一泄而出,应像气球慢撒一样,把吸入的气均匀、平稳、有控制地呼出。可以通过“闻花”“打哈欠”“吹蜡烛”的感觉来训练自己的吸气呼气,从慢吸慢呼到快吸快呼,切忌“呼”得多而“吸”得浅。

2音准

音准是音乐的灵魂,一首歌曲如果演唱者的音不准,就会破坏整首歌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多让学生跟着钢琴一起唱,并多听录音、教师的范唱;二是让学生在课后把自己的演唱录下来,上课时再和琴声对比,及时纠正;三是加强音阶、音程的训练。

3声音位置

教学时,注意把握儿歌演唱的特点,尽量以童声音色为主,避免“喊”和“挤”,让声音位置往前靠一些,使共鸣在前额产生,这样发出的声音比较明亮、清脆而富有弹性。

4咬字、吐字

在唱歌过程中,咬字、吐字都应该是清晰、标准的,字头、字腹、字尾都要发音到位,做到咬字头、重而轻,吐字腹、响而长,收字尾、轻而巧。还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等训练,使发音字正腔圆、字清意明,进而达到“声情并茂”。

三、强化“弹唱”的综合实践

1重视边弹边唱协调性的训练

在弹唱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弹但不会唱,或者是会唱不会弹。弹唱不能同步进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进行边弹边唱协调性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练习时方法要恰当。

(1)先熟悉曲谱和键盘,右手弹旋律,左手弹伴奏。

(2)弹旋律和伴奏,唱曲谱。

(3)弹旋律和伴奏,唱歌词。

(4)放慢速度,自彈自唱。

(5)用正常的速度,自弹自唱。另外,还可以进行“你弹我唱”或“我弹你唱”的方式进行配合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钢琴伴奏与歌唱的协调配合。

2明确自弹自唱的主次地位

自弹自唱时,既要注意手上的“弹”,又要顾及嘴上的“唱”,两者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有的学生在自弹自唱时,容易出现“弹”的声音很大,“唱”的声音却很小,正好颠倒了弹唱的主次地位。如果把弹唱比作红花与绿叶,“唱”是红花,始终是关注的焦点,“弹”好比绿叶,作用是衬托“唱”,使红花更加耀眼、炫目。训练时,应始终牢记以“唱”为主,以“弹”促唱,才能达到最佳的“弹唱”效果。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弹唱水平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弹唱好幼儿歌曲,除了需要有较强的演奏技巧和规范的演唱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平时不管是面对同学、老师,还是回琴课,甚至是登台表演,都要克服紧张心理,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增强自身的抗干扰能力,控制好心态,使自己能够冷静、自信、专心致志的沉浸于弹唱中。并能积极大胆参与各类观摩、演出,在实践中锻炼心理调控能力,经过长久的磨练和不懈的努力,心理素质自然会提高。

总之,弹唱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研究和创新,使学生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在学习和实践中,达到一定的弹唱水平,为将来成为出色的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自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2期

刘新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