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数军人不愿着军装外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穿军装不让自拍吗 为什么多数军人不愿着军装外出?

为什么多数军人不愿着军装外出?

2024-03-24 06: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前,出于安全因素、军队形象和部队管理等方面的考虑,自2002年修改的共同条令明确规定“军人非因公外出应当着便服”,一纸禁令让大街上很难见到穿军装的现役军人。规定不无道理,但完全禁止也让不少军人感到惋惜。军内外人士都发过“军人为什么不能穿军装外出”的牢骚,这也隐射出军人社会地位低、国家对军人的荣誉感捍卫不够等问题。

所以,新条令在顺应时代发展、回应官兵呼声中应运而生。考虑到了军人着军装参加校庆、婚礼、颁奖,以及其他非公务活动,既能展现军人良好形象,也能激发军人的职业荣誉和自豪感,符合“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要求。

着军装时的飒爽英姿是军人最鲜明的标志,也是群众对军队的第一印象。2018年内务条令里将“军人非因公外出应当着便服”规定修改为“军人非因公外出可以着军服,也可以着便服”,于当年5月1日起实施。

但军人真的都愿意着军装外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军装外出,很别扭诶!”

问了很多官兵,部分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军人着军装外出看似一件十分荣耀的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制度虽然“解禁”,可每当外出面对穿不穿军装这道选择题时,不少官兵还是犹豫不定,一身军装如何穿出荣耀,仍是每名官兵穿着军装走出营门之前,需要扪心自问的。

笔者近期围绕“你对穿军装外出持什么态度”对40多名基层官兵做了一次调查访问。结果显示,仅有5名官兵明确表示“愿意穿军装外出”。约80%的官兵不愿着军装外出。外出穿不穿军装,大家到底在“纠结”啥?官兵的“强烈愿望”与“低调现实”之间为何有如此落差?

其实多数军人不愿着军装外出的背后顾虑更多的是“社会因素”。

有战士说:“穿军装害怕遇到突发情况!要是处置不好,有损军人形象,还可能危及自身安全。”试想一个刚入伍不久,还没掌握基本游泳技能的战士,面对落水的群众是否该施救,跳下水就是送命,不跳就“对不起”这身军装,这属于一种道德绑架;

有官兵表示,为了外出时避免遭遇尴尬,比如打车时被司机绕远路不敢争,被假冒乞讨的人员拦路不敢拒,包括有时候在外处理事情即使占理,却也只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尽快“逃离”现场;

大多数战友感觉,穿军装太惹眼,去商场看电影、吃东西,穿军装很不自在。虽然换便装很折腾,但战士们认准了一个理:路人要是随手拍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传到网上,就算啥也没做也得解释半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战士就切身体验到这样一种感受:穿军装站在大街上随手掏出烟,但马上意识到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得不默默装回口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网络时代,一部手机就能让一个事件迅速沸腾。由于军人职业特殊,在地方街道上碰见穿军装的,总是有一些人喜欢拍照,难免中间掺杂一些心术不正之徒,稍有不慎就会让其抓住把柄,故意制造事端,用来抹黑部队,最后受伤的还是军人。这种影响表面看涉及的是军队,实质上祸害的是国家和社会。军人穿军装外出原本是为了放松,可在外时却不得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马路上、在公交上、在商场等地都为群众树立榜样,每一个举动都有人关注,稍有不慎就会被人讨论,整个过程中都是紧绷神经,没有丝毫放松。由此可见不穿军装外出也是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

一身军装走在街头,能从人们眼神里看到对军人的尊崇和期许。官兵们表示,在穿军装外出时,都曾遇到过问路、让座、搬东西、推车等群众求助。一些官兵谈到:“力所能及的肯定会帮,就怕遇到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穿军装外出时,如何承担好人们赋予这身军装的社会责任,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从条令里也很难找到准确的答案,但是,这些确实影响官兵对每一次外出是否穿军装的判断。

遇到火灾、车祸、溺水等突发事件,应该如何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地方人员发生纠纷,被围观群众拍照录像怎么办……穿军装外出对军人来说无形之中给了他们很多的压力,而且有时备受委屈,所以不穿军装反而没有了这种束缚。

此前不久,某高铁列车上一大批刚从军校毕业的学员登上了开往分配地的列车,几乎占满了整个车厢,一些没有买到坐票的乘客怨声载道:“军人为什么不让座?”无奈之下众学员集体起立,给没有座位的人让座。这时人群中开始说:“还是当兵的人品好啊。”然而大多网友看不过去了:“让了,就夸他们,不让就各种议论和道德绑架。”其实谁也没有道理给谁让座,每个人都很辛苦,军人也只是坐在了提前预定好的座位上,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那么自然地去享受别人的善意?人民子弟兵的一身军装,无论在军人和普通群众眼中都被赋予了太多情感,但是人们还是应该多一些平和理性的看待。

穿不穿军装外出并不影响我军的作战能力,也不影响人民子弟兵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21岁的退伍军人赵宇见义勇为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人要赢得真正的尊崇,也并不在于穿不穿军装,而在于对社会奉献有多少、贡献有多大。见义勇为、一身正气的军人为社会贡献正能量,抢险救灾中临危不惧的军人为老百姓提供坚强依靠……只有每个军人本身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才能让军装成为人们眼中靓丽的风景。

已休假战友在朋友圈写道:在火车站排队购票时,车站工作人员看到一身军装的他后,主动引领他到“军人优先”窗口购票。很多外出着军装的战友也表示坐公交车准备投币时,司机抬手指着车窗处贴的“军人免费”四个字对他们摆手示意不用投币。有着便装外出的战友牵小朋友过马路时却遭拒绝,当小朋友得知他是当兵的,才非常愉快的让他牵着过马路。

在一次着便装外出乘坐公交车时,见到一位老大爷走上车来,他望着满车乘客不知该如何落座,我见此情景果断从座位上起立将老大爷扶到座位。白色发丝上浮动着历经沧桑的岁月,他笑容满面地问我是不是当兵的,我点头微笑示意。

凡此种种,让我不禁想到前苏联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那部封禁了一个多世纪的《生活与命运》里告诉我们的:在我身边的日常生活中,总有无数的小小的、你都不知道为什么而做的好事情,历史就是这样,不是正义与邪恶的战争,而是极端的邪恶与这种小小的、细微的、毫无由来的善良的斗争。邪恶是什么?邪恶就是要摧毁我们这种小小的、没有来由的善良,让我们这一点点、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做的出来的好事,它的根源都被毁灭。军人为民奉献意识更多的是源于部队经年累月的牺牲奉献教育和传统价值观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穿军装外出重塑社会对军人的理解和感知,这是实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重要举措。父辈时代,不少人以拥有一套军装而自豪。时过境迁,如今的军装在大多人民心中依然格外有意义。但是和父辈那个时期相比,我们逐渐觉得身为军人,社会地位急剧下降,曾经的自豪感和荣耀感被淡化了很多。

军人如果没有了职业荣誉感,在关键时刻还能亮剑吗?安宁之日,对军人百般苛求与诋毁,危急时刻,军人能否无怨无悔地英勇战斗?每当危急时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的都是我们的人们子弟兵,但是身处和平年代,特别是安宁之时,中国军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尊崇,这显然不合适。

军装的荣耀离不开社会大众的认同。这需要军地双方共同强化尊崇军人的社会责任感。为在部队立功受奖的军人敲锣打鼓送喜报、挂牌匾,丰富拥军仪式活动、拓展抚恤优待等举措,助于提高军装的“含金量”,让一身军装真正穿出荣耀。尊崇并非源于军人身份本身,而是源于军人的奉献与担当,提高官兵科学合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军人们需要重塑形象再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一抹军营的绿色融入到斑斓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走进我们每一个人的视野,军装也可以成为连接社会与军营的一种媒介与沟通,让更多人从中了解军人这个群体,明白他们的坚守和信仰。对于军营和社会来说,这都需要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新条令的颁发,不只是几句话的改动,而是有深刻的内涵:

能否大大方方穿军装外出,是军队和社会的必答题!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