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空气栓塞见于哪些情况患者 指南

指南

2024-02-09 20: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宫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妇科微创诊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患者。其主要适用于妇科可疑宫腔内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宫腔镜手术在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已经广泛开展。宫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一般较低,但有的并发症仍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据一项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表明,宫腔镜手术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约为 0.22%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子宫穿孔( 0.12%),其次是膨宫液过量吸收综合征(0.06%)、术中出血(0.03%)、空气栓塞综合征(0.03%)、 膀胱或肠道损伤 (0.02%) 以及子宫内膜炎(0.01%) 等。 

本共识依据的循证医学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按照GRADE等级进行分级,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极低4个级别,推荐强度分强推荐和一般推荐2个级别。

宫腔镜诊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01

适应症

(1) 异常子宫出血诊治;

(2) 宫腔粘连诊治;

(3) 宫内节育器的定位及取出;

(4) 进一步评估超声检查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

(5) 进一步评估异常子宫输卵管造影;

(6) 不孕症行宫内检查;

(7) 宫内残余妊娠需行清宫手术;

  (8) 处于稳定状态的ASAⅢ级或Ⅳ级患者,应住院在严密监测下实施。

02

禁忌症

(1) 体温>37.3℃ ;

(2) 宫内活胎且继续妊娠者;

(3) 子宫活动性大出血、重度贫血;

(4) 急性或亚急性生殖道或盆腔炎症;

(5) 近3个月发生子宫穿孔;

(6) 宫腔异常狭小或宫颈管狭窄、坚硬、难以扩张;

(7) 浸润性宫颈癌、生殖道结核未经正规抗结核治疗;

(8) 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麻醉;

(9)无陪同或监护人者;

(10) 有镇静/麻醉药物过敏及其他严重麻醉风险者;

(11) 饱胃、肠道梗阻、胃潴留;

(12) 凝血功能障碍。

手术和麻醉前准备

01

麻醉前准备

施行宫腔镜手术需要有相关人员的参与,主要人员包括具备资质和能力的手术医师、麻醉科医师、巡回护士以及宫腔镜辅助护士。同时麻醉和手术相关的物品、药品都需要准备和核查。

(1) 麻醉前准备和相关仪器与药品。要求配备①氧气、空气以及电源系统;②麻醉机;③ 生命体征监护仪、麻醉深度监测仪、血气分析仪;④常用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等);⑤困难气道工具、除颤仪等急救设施和药品;⑥保温设备、输血输液加温装置以及负压吸引装置等。使用前应认真进行核查。

( 2) 宫腔镜操作系统。宫腔镜主要分为电外科手术系统和膨宫灌流系统两部分。手术操作系统包括显示器、冷光源、光导纤维、摄录像装置。灌流监测系统( 即全自动医用液体膨宫机) 是用于向子宫腔内灌注膨宫介质,通过调控灌流压力、灌流速度,来扩大子宫腔内术野和增加清晰度,以利于子宫腔内的操作。

( 3) 宫腔镜电外科手术系统。要求采用性能好、安全系数大、具有报警功能的单极电刀、双极电凝( 高频)。

(4) 膨宫介质。膨宫介质分为二氧化碳( 气体) 和低黏性液体( 液体) 两类。

02

麻醉前评估

【推荐】麻醉科医师介入的宫腔镜诊疗手术,应尽可能在麻醉门诊进行患者术前病情评估和并发症风险测评。

证据等级:低。推荐强度:强。

妇产科医师在术前应对实施宫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筛选,并与麻醉科医师进行沟通 。麻醉科医师重点对患者进行以下术前评估。

( 1) 术前询问病史。麻醉科医师应查看患者,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肥胖、月经、生育、手术、麻醉、用药及过敏、家族以及心身疾病等病史和治疗等情况。

( 2) 完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除了一般体格检查和妇科专科查体外,还应进行麻醉专科检查,包括困难气道、通气功能、脊柱与神经系统检查。辅助检查包括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输血前检查,感染相关疾病检查, 心电图、胸部 X 片、盆腔超声检查以及妊娠试验等。

( 3) 病情评估分级。进行 ASA分级、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 对 ASA分级≥ Ⅲ 级患者,应进行 6min步行试验和代谢当量( MET) 检查,综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对手术麻醉耐受能力。对合并重要脏器疾病和存在术前特殊用药史的患者,应给予围术期改善脏器功能的指导意见,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4) 术前告知。告知患者和家属术前做好准备,减轻紧张情绪,告知术前禁食禁饮、术后恢复以及出院相关注意事项。通常要求术前禁食固体食物6-8h,术前禁饮清饮料2h。如遇有明显腹胀、恶心呕吐、糖尿病等特殊患者,应延长禁食禁饮时间,避免反流误吸。在紧急情况时,可用超声评估患者胃排空情况。经过筛选评估后,均需患者或其直系家属签署手术及麻醉知情同意书。

03

麻醉方式的选择

【推荐】麻醉可以减轻宫腔镜手术操作时的疼痛及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尤其是子宫活检。推荐的麻醉方式为监测下的麻醉管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 ) 或全身麻醉。推荐使用起效快、消除快、肝肾毒性小的麻醉药物。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方式及时间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由于手术操作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宫腔镜手术也不例外。其相关的应激反应主要与手术刺激部位和强度有关,多见于阴道置入器械、扩张子宫颈以及子宫腔内操作等,以及牵拉和扩张子宫,刺激了支配子宫的植物神经,引起的牵拉反应。主要表现为体动、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方式及时间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 1) 宫腔镜手术时间较短。通常可采用MAC进行镇静麻醉管理;常用药物短效镇静药进行深度镇静。

( 2) 宫腔镜手术时间长。子宫腔黏连、狭窄、暴露困难的患者,推荐使用喉罩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 3) 高风险患者。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困难气道( 通气和换气困难)、肥胖或有反流误吸高风险的患者,推荐住院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或检查,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做好紧急气道和急救准备。

( 4) 其他。其他麻醉方式有宫颈旁阻滞, 椎管内麻醉等;由于椎管内麻醉后患者下肢肌力恢复时间较长, 应用受限 。

04

麻醉药物的选择

宫腔镜手术麻醉用药推荐使用短效的镇静镇痛药物,优化组合,采用适宜麻醉药物剂量,以利于术后顺利恢复。

(1) 短效镇静药物。包括丙泊酚、咪达唑仑、依托咪酯、右美托咪定等。新型短效镇静药物瑞马唑仑,起效迅速、意识恢复快,氟马西尼能进一步缩短其恢复时间,适于门诊诊疗的麻醉。 然而这类药物缺乏镇痛作用, 单用时不能防止因手术刺激引起的患者体动,可能影响手术操作,造成相关并发症。

( 2) 短效阿片类药物。多选用芬太尼、舒芬太尼、羟考酮,且常与镇静药物合用,须警惕呛咳和呼吸抑制。阿芬太尼起效快,镇痛剂量与出现呼吸抑制的剂量范围大,呛咳率低,可单独使用。

(3) 吸入麻醉药。因其快速起效、快速恢复的特点使其也能用于宫腔镜手术,通常多选用七氟醚和地氟烷。但地氟烷不宜用于麻醉诱导。有研究提示:与使用丙泊酚比较,七氟醚更增加膨宫液介质甘氨酸吸收入血 。因此, 宜选用静脉麻醉药与低浓度吸入麻醉药复合,关注膨宫介质的种类,预防吸入麻醉药所致术后恶心呕吐。若选用氧化亚氮麻醉时,应重视弥散性缺氧的预防和处理。

( 4) 其他。喉罩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选用短效肌松药物。对于术后疼痛治疗,以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为主。慎选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和头晕的药物。

麻醉监测与处理

【推荐】手术、麻醉中及恢复期的监测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内环境平衡、膨宫灌流等,并应及时防治相关并发症。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麻醉及恢复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应贯穿宫腔镜诊疗全过程。常规监测应包括:意识、心电图、呼吸、血压、脉搏、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保持气道通畅。对于深度镇静、气管插管或喉罩全身麻醉患者,还必须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压及潮气量。对于手术时间≥1h、膨宫液用量较大者,还应加强体温和血气分析监测,必要时超声监测心肺情况。

( 1) 镇静与麻醉深度监测。对于单纯一般宫腔镜检查的镇静深度监测, 可采用改良警觉/ 镇静(MOAA/S)评分,当大声呼唤并摇动患者头部无反应时,才宜进行宫腔镜操作。如果患者病情复杂,宫腔镜手术难度较大,或需要全身麻醉者, 应使用麻醉镇静深度监护仪。根据手术进程调整镇静或麻醉的深度。

( 2) 呼吸监测与处理。密切监测患者皮肤黏膜颜色和水肿情况、呼吸频率与幅度,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态变化。临床表现有鼾声、吸气性呼吸困难、紫绀等,提示气道梗阻,最常见原因为舌后坠、喉痉挛。可采取仰额抬颏法解除气道梗阻,或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提高氧流量;或立即行面罩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 3) 循环监测与处理。密切监测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多采用无创血压监测( 间隔3-5min测量1次),血压变化应控制在基础水平的80%-120。在宫腔镜手术中,扩张、牵拉子宫颈、快速膨宫时,应当严密观察患者表现、宫腔镜术野显示屏幕、以及监护仪的各项指标。如遇剧烈血流动力学波动,应当暂停手术操作,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调整麻醉深度, 直至恢复血流动力学平稳。

合并严重心肺疾病、循环不稳定等高危患者,对膨宫液吸收和头低截石体位的耐受较差,术中应持续监测有创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其他如听诊心肺、容量监测、血气分析和超声监测都是必要的。

( 4) 体温监测与处理。长时间宫腔镜手术, 因冷膨宫液、低室温、静脉输液以及全麻药物的影响,低体温较多见。应常规监测体温,使用温毯机和加温输液装置,调节环境温度,避免发生低体温以及相关并发症。

(5) 其他。由于膨宫介质性质不同,还应动态监测血电解质、血糖水平,及时诊断和处理膨宫液过量吸收综合征、高糖血症、以及苏醒延迟等并发症。摆放手术体位时,患者的大腿外展不能超过45°,防止大腿神经肌肉拉伤;使用腿托时,要求在腘窝下放置软垫, 防止坐骨神经和腓神经损伤。

( 6) 恢复期监测与处理。麻醉恢复期间监测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黏膜颜色、呼吸与气道通畅情况、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气分析等。对于术前合并心肺疾患、手术困难、时间较长( ≥1 h)、膨宫液吸收量较大等患者,应警惕低氧血症、膨宫液过量吸收综合征、内环境紊乱、低体温对苏醒质量的影响。

对于镇静恢复的评判可采用MOAA/S评分, 对于麻醉恢复的评判采用 Steward评分,综合上述其他恢复情况,出恢复室和离院标准才能决策。

手术操作监测

宫腔镜手术一般包括探测宫腔深度与扩张子宫颈、膨宫与灌流、子宫腔内镜检或腔内手术操作( 包括机械分离、电切割、电凝固、输卵管插管与通液等操作),可能出现一些相关并发症,应加强防范。

了解宫腔镜的关键步骤和相关并发症,有助于预防和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

( 1) 测宫腔深度与扩张宫颈。探针探测宫腔深度,用宫颈扩张棒逐号扩张宫颈。

(2) 膨宫与灌流。宫腔镜操作时,须要将膨宫介质经膨宫装置灌入宫腔,以扩大子宫腔内的操作视野。现在宫腔镜检查和治疗的膨宫介质都是选择膨宫液。同时应根据外科手术能量系统选择相应的膨宫液种类:①使用单极电刀时, 选用非电解质溶液作为膨宫液( 包括 5% 葡萄糖溶液、1.5% 甘氨酸溶液、3%山梨醇溶液或 5%甘露醇溶液等),并要求粘贴负极板,防止电灼伤。②使用双极电凝时,选用电解质溶液作为膨宫液( 如生理盐水或复方乳酸钠)。

( 3) 宫腔镜检查或手术。在宫腔镜操作前,应预冲和检查管路,排出宫腔镜和灌流管内的空气,以防静脉空气栓塞。

宫腔镜相关并发症的管理

宫腔镜检查或手术属于短小手术,但难免出现并发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膨宫液过量吸收综合征、子宫穿孔、出血、空气栓塞等。因此应加强监测和防范。

01

膨宫液过量吸收综合征的监测与防治

膨宫液过量吸收综合征是指因手术时间较长,膨宫压力过大,使用非电解质的膨宫液较多,膨宫液吸收超过机体排除的安全阈值,导致容量超负荷、稀释性低钠血症等,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综合征相似)。不同时期临床表现不同。可表现出意识障碍、言语不清、视觉障碍、癫痫发作甚至昏迷;血压、心电图异常改变,进而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辅助检查发现稀释性贫血、低钠血症、 低晶体渗透压、高氨血症、高血糖症、酸中毒等,严重者心搏骤停。由于膨宫液可经输卵管进入腹腔,并延缓吸收入血。应关注上述情况可延至苏醒期出现。为此,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建议如下:

( 1) 膨宫技术专人管理。包括实施、监测并记录膨宫压、灌流速度和进出量,尤应重视膨宫液出入量的差值,以防膨宫液过量吸收综合征 ,并及时救治。

( 2) 监测膨宫液出入量差值。当①术中膨宫液出入量差值达 500ml时,手术医师应该暂停手术、评估患者状况。②使用非电解质膨宫液,出入量差值达到 1000ml 时应停止手术。③对于含电解质的膨宫液, 对于无合并症的年轻患者,其差值达 2500时应终止操作。有研究提示膨宫液出入量差值超过 1000ml,会增加发生气体栓塞的风险,然而其安全阈值存在个体差异,应综合患者体重、心肺功能以及其他合并症,确定适宜阈值 750-1000ml。

( 3) 监测膨宫压。应严格控制膨宫压≤100mmHg或<平均动脉压。通常为70-80mmHg。其压力大小取决于子宫情况和手术医师技巧。如宫内出血、血凝块或其他碎片;子宫壁顺应性下降;子宫较大、肌壁间子宫肌瘤等,可能需要增加灌流液和膨宫压力( 不超过100 mmHg)。同时也有增加膨宫液吸收、 水中毒、 心功能不全以及气体栓塞等风险。

( 4) 救治措施。包括保证气道通畅,吸氧、利尿、纠正内环境失衡等措施;防治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纠正稀释性低钠血症应按照补钠计算公式计算:所需补钠量=( 正常血钠值-测得血钠值)52%×体重(Kg)。初始补给量按照计算总量的1/3或1/2补给,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电解质的变化,决定后续补给量, 切忌快速、高浓度静脉补钠,以免引起神经组织脱髓鞘。

02

空气栓塞综合征

宫腔镜诊疗时空气栓塞的检出率为10% ~50%,而空气栓塞综合征罕见( 发生率0.03% ),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与进入的空气量和速度有关。主要原因:①操作不规范, 膨宫液容器排空且与大气相通,膨宫液管路未排气、三通接头开放错误,电外科系统汽化组织时产生的气体;②操作者经验不足。

清醒患者可有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胸痛等临床表现,不论是否使用全身麻醉,此时患者均可出现循环不稳定, 心电图异常,PETCO2降低,PaO2 下降、PaCO2 升高,甚至心搏骤停。

为此,参与人员应该熟知宫腔镜操作系统,保障手术麻醉相关设备正常运转,规范操作;加强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PETCO2和血气分析监测,定期听诊双肺呼吸音、气道压力, 监测皮肤捻发感和手术操作步骤 。经食管或经胸心脏超声有助于气栓的监测和诊断 。

一旦出现空气栓塞综合征,应立即停止手术操作;气管插管纯氧正压通气,并将患者置于头低脚高左侧卧位;酌情使用血管加压药、容量复苏等支持治疗,必要时经中心静脉置管抽气。如遇气胸、纵隔气肿、广泛皮下气肿,应紧急抽气或安置引流之后才能行正压通气。

3

子宫穿孔

是宫腔镜操作最常见的并发症。其高危因素包括宫颈狭窄、宫颈手术史、子宫过度屈曲、宫腔过小、宫腔镜器械型号选择不当及施术者经验不足等。

术中术后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①术中表现:宫腔镜放入子宫腔后术野突然消失,子宫底处可见网膜、肠、腹腔;也可伴有血尿或突然增加膨宫液需求量。出血量与穿孔部位相关:子宫底穿孔最常见,但出血量少;宫侧壁穿孔出血量大;宫颈穿孔多为迟发型出血。②术后表现:患者苏醒后腹痛或腹部膨隆,恶心呕吐,可见血尿、少尿等。需行腹部查体和影像学检查。

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停止手术,查找穿孔部位,确定有无临近脏器损伤,密切监测和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对子宫微小穿孔者需严密观察,使用缩宫素及抗生素治疗,加强随访;对穿孔大有撕裂伤,出血明显者,应紧急手术治疗。

4

出血

主要因为子宫内膜损伤,合并子宫穿孔、动静脉瘘、胎盘植入、宫颈妊娠、瘢痕妊娠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时,更易发生。术前常规行凝血功能检测。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范围和手术种类确定止血方案。

5

副交感神经反射综合征

由于麻醉方式和药物的应用,该综合征已明显减少。扩张宫颈和膨胀宫腔时,导致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表现头晕、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心动过缓或出汗、甚至心搏骤停。预防措施:实施适当的麻醉深度。处理措施:立即停止手术操作、采用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ong ,PLR)、注射格隆溴铵或阿托品等可以改善 。

术后和出院管理

【推荐】宫腔镜术后麻醉恢复时,对可能延迟出现的并发症,仍需要密切监测和防治,以保障患者安全。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1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

(1) 术后疼痛。以患者下肢、下腹部、会阴部及肩部疼痛为特征。下腹部和会阴部疼痛一般与体位和手术操作有关。术后肩部疼痛与头低位肩部着力有关。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术前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使用软垫护肩,缩短头低位时间。若疼痛进行性加重, 应警惕炎症、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需立即返院治疗。

(2) 恶心呕吐。妇科患者是恶心呕吐的高危人群,且发生率高。麻醉术前评估尤应关注既往相关病史和用药反应, 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选用全静脉麻醉,或复合低浓度吸入麻醉剂;预防性联合使用地塞米松和 5-HT3受体拮抗药( 托烷司琼、昂丹司琼) 止吐。

(3) 感染。术前有感染者应严格控制感染,术中规范无菌操作,对出血或穿孔者须加强抗感染。

2

出院准备和管理

( 1) 术后监测。由于宫腔镜手术多在门诊或日间手术中心开展,术后需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内环境正常,评估麻醉恢复达到标准,在监护下术后2h适应性下床活动,无不适感觉,方可进入离院准备。

( 2) 离院达标评估。MOAA/S 评分和Steward评分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无恶心呕吐;无活动性出血;无寒战发热;口服镇痛药物有效,疼痛评分≤3分;下地行走自如;术后饮水无呛咳,术后6h 进食和解便正常。

( 3) 离院注意事项。①告知、确认随访方式和地点,讲明离院后相关注意事项。②离院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头晕、胸闷、呼吸困难、腹痛及阴道流血,恶心呕吐等,警惕延迟性 的并发症,应返院就诊。③全身麻醉后24h内禁止驾驶、高空操作,须有专人陪同离院。

文献来源: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日间手术麻醉分会. 宫腔镜诊疗麻醉管理的专家共识[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0,36(11):1121-1125. DOI:10.12089/jca.2020.11.018.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