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通报“巨型关公”和“水司楼”舆情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空军小说排行榜 住建部通报“巨型关公”和“水司楼”舆情分析

住建部通报“巨型关公”和“水司楼”舆情分析

2023-09-07 15: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住建部对两地滥建“文化地标”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一、事件概述

2016年6月17日,关公义园开园,关公雕像高达57.3米。

2020年7月,“巨型关公”和“水司楼”已相继上了热搜。有媒体报道称,湖北荆州关公义园的关公雕像并未得到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规划许可,并在2019年8月被荆州市城管委下发整改函件称其为“违法建设”。7月8日,荆州市城管委执法督查科负责人向媒体介绍,发函一年多了,荆旅集团并未向该委反馈整改情况。

贵州独山县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今年才摘掉贫困帽的县,却举债400亿打造景观且部分有烂尾风险的“天下第一水司楼”。

10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有关问题的通报》称:巨型关公雕像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水司楼存在脱离实际、滥建“文化地标”、破坏自然景观风貌等问题。

10月9日,湖北省住建厅回应称:“我们高度重视这个事情,正在研究和处理的过程中,后续情况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监测分析

大象舆情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10月8日至10月14日,全网共监测到相关信息14302条,其中微博4620条、APP 3927条、微信1787条、网页1304条、头条号774条、论坛195条等。

(一)关注度走势图

10月8日,住建部发布对荆州关公像、贵州水司楼的通报引发关注,信息量明显增加,走势图呈现出急剧增长的态势。之后,主流媒体开始大量跟进报道,网民的关注度也随之被吸引,舆情快速升温,走势图攀升至最高峰值,舆情全面爆发。10月10日之后舆情热度开始降低,信息量持续减少,走势图呈现出下行趋势。

(二)平台分布图和情感属性图

平台分布图显示,微博占比32.58%,说明微博是公众声音的主要来源。APP、微信分别占比24.73%、13.82%,是主要媒体报道平台,说明主流媒体报道助推了舆情热度。

情感分布图显示,负面情绪占比达到64.32%,正面仅为1.27%,说明舆论场中对滥建“文化地标”主要持批评态度。

三、观点分析

在整个舆论发展过程中,舆论场中的声音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对“关公像”“水司楼”被通报后可能会被拆除的担忧。第二,是对违规项目通过审核的质疑和不满,希望对部门负责人和领导进行依法处理。第三,是站在比较理性的角度分析“文化地标”滥建和政府官员“面子工程”的思考和讨论上。

(一)主要网友观点:

凯迪网络:通报中的巨型关公像,是典型的滥建“文化地标”,但这些滥建的图纸为何会顺畅通过,这其实不是个小问题,而是各级部门和领导“职责空转”的大题。因此,要从深层次上追究滥建“文化地标”图纸顺畅通过的问题,就不能仅仅对于主要当事人给予通报式的“纸面处理”,而应当在思想深处和政绩观上“刮骨疗毒”。

初入法门者:建好了,也运营了这么多年,就不要随便拆了,而且拆除的成本也不低,想办法合理利用会更好,好不容易有个市标,而且跟周围布局融合也挺好看的。

(二)主要媒体观点:

《中国纪检监察报》:少数地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脱离实际、盲目造景、劳民伤财,打着“文化地标”的名义行“形象工程”之实。在城市建设中未结合城市历史文化,未充分考虑群众需求,一味追求“最大”“最高”“最好”,甚至不惜举债建设……此类“文化地标”,不仅没能发挥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历史风貌的作用,反而丑化了“城市形象”,影响了群众获得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海南日报》:打造“文化地标”,如果贪大求洋,追求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有钱要建、没钱借钱也要建,显然偏离正常轨道。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的地区,把几亿元、十几亿元投入当地更急需的公共服务、民生工程上,无疑更能为当地百姓造福,更能为当地政府形象加分。

人民网:修建这些巨大的所谓“地标”建筑和雕像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可是在投入巨资建造之初,却没有进行可行性的科学评估,是典型的“拍脑袋工程”和“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是急功近利的畸形政绩观在作怪。

四、舆情分析

此次住建部对两地“文化地标”的通报之所以引发舆论关注,主要由于“水司楼”曾上过微博热搜,公众对“水司楼”本来就是吐槽、批判多过赞扬。此外,2020年7月10日澎湃新闻报道了《世界最大关公雕像被指违建》,曾引发网友对“关公像”的舆论关注。这次的住建部通报两地正好搭载了舆论关注的顺风车。

而且“水司楼”“关公像”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文化地标”滥建的隐忧以及对政府官员“拍脑袋”决策的不满。这种隐忧和不满是长期堆积起来的。近些年来全国很多地区出现过层出不穷的引发争议和质疑的文化地标,有些刚刚建好就被拆除,有些还没建好就成了烂尾工程,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这让公众倍感无奈、心疼和愤怒。更让公众不满的是,尽管有这么多前车之鉴,教训似乎并没有被吸取。

住建部这次的通报正是对“文化地标”滥建和政府官员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敲打。

这次通报对其他地方也是个提醒:对于“文化地标”的建设,一定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严格按照合法的流程和手续。在这个过程中,要征求相关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充分考虑“文化地标”与当地城市地位、历史风貌等是否契合,更要征求和听取公众的意见。

其次,住建部的通报也提醒各地党政干部主要是“一把手”,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文化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尊重科学、脚踏实地,否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唯有彻底告别无视程序、不顾忌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影响的权力乱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才能有效杜绝。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