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益:“陕西影视能够承担起 更多厚重的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秦腔为什么不叫秦剧 张嘉益:“陕西影视能够承担起 更多厚重的作品”

张嘉益:“陕西影视能够承担起 更多厚重的作品”

2023-05-30 01: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追剧的小伙伴们肯定发现了这个细节

就是剧中人人都能吼两句秦腔

今天

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

《装台》剧中所展示的秦腔文化,

以及《装台》中的风俗民情和家乡情怀

秦人的声腔,西北人的情怀

秦腔,是一种特有的地域文化,是黄土高原上人们倔强的呐喊,是陕西热土上不老不灭的灵魂!

秦腔起于西周,源于西府,形成发展于秦,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和丰京,也就是今天西安的西南,西府是今天陕西的宝鸡岐山地区,秦都位于陕西的咸阳;这几个地区都是陕西地区,可以说,秦腔的根就在陕西这片土地。

秦腔的语言都是关中一带的方言,陕西方言粗犷而豪放,发音重,掷地有声,这样的语言才能将秦腔的腔调韵味表达出来!

在《装台》第一集剧情中,刁大顺就立住了戏迷人设,一早和伙计们吃着早饭,电话突然响起来了,几秒钟的电话铃声一闪而过,你没听错,就是秦腔。

随着剧情的推进,第三集第四集“管后勤”的钱科长到秦腔团进行演出动员,承诺“戏要是上头看上了”有机会到南方巡演,瞿团在汇报工作时,三言两语交代了秦腔的历史沿革。

正如瞿团所说,“秦腔已经不单独是一个剧种的名称了,代表着整个陕西的戏曲,作为秦腔团,主要是唱秦腔,省内其他主要剧种的戏曲,眉户、碗碗腔、弦板、阿宫、同州梆子都唱。”

剧中秦腔团主推的《人面桃花》,就是用碗碗腔唱的,这一出好戏终于要安排上了。

第六集和第七集,秦腔团的靳导和瞿团为了布“桃花网子”的景,一时争执不下,瞿团苦于经费紧张,只能自说自话“戏好能打动人”,还得应对戏票卖不出去的窘迫,为保证剧场效果,不得不免费送票拉人撑场子。

令人意外的是,城中村的黑哥拿到戏票时,张口就能哼唱出来,唱词熟稔于心,更是可以和秦腔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畅聊,这其实就是秦腔艺术深厚的民间基础。

其实

剧中还有很多细节展现秦腔文化

比如

二代带菊花郊外散心

菊花让二代唱秦腔

顺子就更不用说了

他常去城墙根听乡党们唱戏

秦腔唱词张口就来

装台队的兄弟们

也是人人能够哼唱秦腔

开心不开心

只要能吼一嗓子

就舒坦了

《人面桃花》出自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意在感慨所爱无缘相守,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而《装台》里,蔡素芬历经变故,只身一人,无依无靠,在异乡遇见刁顺子,又受了不少刁菊花的气,为《人面桃花》所感,潸然落泪并不稀奇。

在外打拼多年的刁大军,回乡探亲,大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沧桑感,也不禁眼眶噙泪。装台的兄弟们,在幕后暗暗叫着戏美,大雀儿推着桃花背景板和演员,也是听着唱腔唱词到了,应时推了出去。

一场戏,能戳中台下观众的泪点,传统戏剧的魅力可见一斑。

更值得一提的是

《装台》力邀戏曲名家任小蕾

倾情参演

为观众带来大师级的秦腔唱段

秦腔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

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人对于秦腔有着绝对的热衷!从城墙脚下护城河边的秦腔自乐班,到古老的易俗社剧台上的专业剧团,秦腔和它的戏迷们依旧活跃在市井烟火气中,你品,你细品~

陕西作家们对秦腔更是有着别样的情结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贾平凹《秦腔》

这腔儿无疑最适合秦人的襟怀展示。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陈忠实《我的秦腔记忆》

这就是秦腔,秦人的声腔,西北人的情怀。—— 路遥

不管是谁

只要是喜欢秦腔

谁想唱便出来唱

不想唱便坐下来听

唱者声情并茂

听者如痴如醉

这一刻你能感受到

这座城市对秦腔的痴迷

讲最真实的小人物故事

深度展现家乡民俗风情

在《装台》中,熟悉的景点、繁华的街道,诱人的美食,亲切的陕普,集中呈现着十三朝古都西安的魅力和变迁,很多观众感叹,这简直就是一部西安的宣传片。

近日,记者采访该剧编剧马晓勇时,他坦言自己是西安人,这份亲切感是不由自主的。

马晓勇擅长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曾完成《重案六组》等多部家喻户晓的作品,文字风格鲜活有趣,擅长以小人物的视角刻画大时代背景,人物真实、接地气。

马晓勇说,作家陈彦所创作的小说《装台》,是用冷峻的现实主义笔触描写小人物生活,也让自己有了“上手”的冲动。

“原著我只看了一遍,可能每个编剧理解不同,方式不同,我的理念是看得越多,越不知道怎么改。”改编中,最让马晓勇头疼的是演员人物的设置问题,“在原小说里,允许女一号一半就没了,但在影视剧里一半就没了女一号,演员合同怎么签?另外,剧中前几集突出了杨波这个人物,因为作为影视剧男二号他太靠后才出现不合适,还是合同不好签,不能白来不干活。”

《装台》已经播出过半,虽然没有太多的悬念和巨大的矛盾冲突,但仍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对此,马晓勇表示,这部戏并不强情节,尽可能的是在抓人物、塑造人物。“我个人更看重人物,喜欢做有情节的人物。”

马晓勇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剧中所拍摄的美食美景、发展变迁,是不由自主展现出来的。“回家拍戏,像看到自己家人一样,那种亲切感,想摁也摁不住。我在西安长大,方言从小就说,要想表现西安的特点,接地气,西安的语言就脱口而出。至于片中的美食,有时是在创作时出去吃了什么,回来顺手就加在作品里。”

由于《装台》剧组大部分来自西影,工作气氛也相当松驰。片中,马晓勇还亲自上阵,饰演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黑总一角,他解释并非出于对角色的偏爱,“也想演疤叔,一个是有别的活儿要做,二来疤叔戏太多,记不住台词。想演诊室大夫,只是那大夫话唠,更记不住词。黑总说什么不说什么都一回事,可以随意发挥,又站那儿不动,属于置景部门。”

相较原著,剧版《装台》仍然讲着最真实的小人物生活,有苦难、有喧闹、有悲凉……但也多了一些轻松、幽默和从容。“现在国家形势这么好,如果只有忧伤,没有笑光是哭,那是创作者的苦肉计。更多的观众需要温馨,电视剧需要更多的人来看,最好是让观众笑着笑着哭了,哭着哭着笑了。每个人的趣味不一样,能尽量多地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挺好。”马晓勇说。

张嘉益:“顺子身上珍贵、纯粹的

善良和倔强是陕西人的特质”

电视剧热播之际,张嘉益对剧作本身、角色诠释,甚至对陕西影视文化作品的发展又有怎样的想法和感悟?他又有哪些话想对支持《装台》的观众们说?

“走进人物,

提前一个月回西安感受生活”

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了解“装台”这一工作,张嘉益专门在开拍前一个月,提前回到西安,回到城中村,每天去体验生活,观摩装台人干活,了解他们的生活。“我觉得我们任何演员去演这些行业剧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验生活,你要想走进人物,就要去体验生活,这一课是少不了的。”张嘉益说。

张嘉益告诉小编,他本身就是西安人,对西安的风俗民情了解得更透彻,“但其实这个组里所有的演员几乎都是提前一个月去体验生活。”这也为剧作更加真实还原西安装台人的生活打下了基础。

“顺子这个人物,

有着陕西人的特质”

追剧的观众都知道,张嘉益饰演的顺子,生活似乎跟“顺子”这个名字恰恰相反,那么张嘉益又是怎么理解和塑造这个人物的呢?

张嘉益表示,当初看陈彦老师小说的时候,这个人物就深深吸引了他。“顺子的生活好像不太顺,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这恰恰是最真实的琐碎生活。”张嘉益对小编说道。

而顺子这个人物之所以真实,因为他身上有种珍贵、纯粹的善良和倔强。张嘉益认为“这些也都是陕西人身上的特质,所以让我特别能够靠近、理解顺子”。

“做演员,

最重要的是放下自己”

张嘉益的演艺生涯中,成功诠释了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装台》中的刁顺子又是底层人物,很多观众评价“张嘉益把顺子演活了”。也有很多人看来,演好小角色并不容易,那么张嘉益有着怎样的经验呢?

采访中,张嘉益表示,要把刁顺子这个底层人物演好,在创作人物的过程中,除了基本功,还要去观察生活,去体验生活,去靠近他。“其实做演员,最主要的是要放下自己,有些时候你去想如何演好一个角色的时候,第一步要看能不能放下自己,你要先把自己放下,你才能够进入角色。”

“我和闫妮都是陕西人,

很了解陕西的风情”

说起全国观众最熟悉的陕西籍演员,张嘉益和闫妮绝对数一数二。这部剧中,张嘉益和闫妮再次饰演夫妻,也成为公认的“西安最佳荧幕CP”。对此,张嘉益直言,和闫妮的合作是比较默契的,“因为搭档这么久,彼此都很熟悉了”。

而之所以能再次完美合作诠释《装台》里的夫妻角色,张嘉益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是陕西人,很了解陕西的风情。”张嘉益透露,拍戏时在现场可能会有突如其来的灵感,和闫妮之间因为熟悉,“彼此都能接得住,也都能托得住”。

“我是西安人,

对家乡充满热爱”

近年来,荧幕有很多现实题材电视剧,有一些好的作品,但也被观众诟病不真实、浮泛。《装台》浓郁的“西安风味”人间烟火气非常吸引人,人物和情感都很扎实,在艺术化还原生活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收获了观众口碑。

张嘉益说,能获得观众认可首先要感谢陈彦老师,让剧作有一部好的小说作底子,同时感谢马晓勇老师出色的剧本改编。而主创团队里,导演、摄影等等都是西安人,真实的生活呈现,也源于他们对陕西的了解。

“我本身就是西安人,我对我的家乡充满了热爱。在西安拍摄时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是我熟悉的,包括这座城市每一个季节的温度,我都能感觉得到。在这部戏上,我们很多时候都希望能融入到生活情境当中,这样才能与更多普通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张嘉益动情地表示。

“陕西影视能够承担起

更多厚重的作品”

近年来,“影视陕军”不断发力,让全国观众看到了陕西影视文化作品的更多可能。那么在今天的影视版图上,陕西文化的影视作品可以突出怎样的特色、发挥怎样的作用?张嘉益对此也有自己的见解。

张嘉益说,《装台》里很多取景地、很多美食都是他特别熟悉的。诠释角色的过程中,他作为陕西影视人倍感骄傲,“陕西影视确实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浓重一笔,陕西的文化和整体氛围,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张嘉益认为,正是有了这片文化的土壤,陕西影视才有能力承担起更多、更厚重、充满正能量的作品。

(来源:西部网、西安发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