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十年磨一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科大第一任校长是谁 南方科技大学:十年磨一剑

南方科技大学:十年磨一剑

2024-07-14 03: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聚光向法治

  有段时间,南科大突然从举世瞩目的舞台中央,退隐到了聚光灯之外。2020年5月,南科大教师一个月发表了6篇文章在《科学》《自然》主刊。人们突然发现,南科大迅速成长,硕果累累。

  为什么南科大能“长”得这么快,这么好?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第二任校长陈十一认为,办大学首先要延揽全世界的英才,教师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要从全球选材。在陈十一带动下,南科大各学院院长、系主任都努力成为“伯乐”,面向全球选配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

  创新需要密度。在南科大,有六栋十多层高的教师公寓整齐排列。南科大教授邓巍巍说:“这六栋公寓可能是世界上教授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在80米乘120米的范围内住着近300位教授,是真正意义上的往来无白丁。”如今,南科大从最早第一批签约的3位教师,迅速壮大到505人的教研系列师资队伍,超过60%的教师拥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高校工作或学习经历。深圳现有46位全职院士,南科大就有23位。

  引才更要用才。独立课题组负责人制(PI制)是南科大创新密度、创新产出的重要制度保障。就算是初出茅庐的博士后,只要应聘进入学校教学科研序列,都会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启动经费,可以组建独立课题组,独立申请项目和经费。

  “PI制”激发了南科大人科研攻关的动力和潜力,科研楼晚上11点依旧灯火通明,很多教师还埋头在实验室。冷冻电镜中心等科研大平台24小时开放,始终有人。

  创新不仅需要密度、激情、交叉,更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

  深圳市民曾经票选出“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其中一条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在南科大,“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也像硬币的两面。没有宽容,创新就会变成无本之木。

  南科大物理系副教授张立源带领团队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张立源性格腼腆,刚来学校时是一个没任何头衔的海归。

  “做研究就像挖矿,挖到矿之前,可能很长时间都看不到任何苗头。”由于不擅申请基金和课题,张立源的研究曾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陈十一用校长基金给他特批了经费,他网购二手实验用品,自己动手组装。在他带领团队奋斗的4年里,学校没以数论文的方式,对他进行考核。

  “大学要克服数豆子的问题。”南科大工学院院长徐政和说。

  南科大的教师是幸福的,学术研究上拥有自由宽松的制度和氛围;非升即走的Tenure Track制度,又让南科大的教师“压力山大”。

  在南科大,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南科大一直在推动科研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鼓励教师将一流科研资源转为一流育人资源。学生大一就有机会进入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水平实验室。

  学生宿舍处于学校中心位置,依山傍水。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扔纸飞机”,独立思考,是南科大很多教师的共识。

  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和个性化、精英化、国际化组成的“三制三化”,是南科大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南科大党委副书记李凤亮介绍说,办学伊始,学校就逐步实施“通识+专业教育”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新生入学不分专业,强化通识教育。学生在大一下学期(最晚在大二下学期)根据兴趣、特长自由选择专业,在“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之上,注重学科交叉,持续努力探索构建新型协同育人体系。

  为给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探路,南科大将改革创新作为使命和行动,在自主招生、人事改革、科研制度、育人体系、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锐意改革、先行先试。

  改革还在向着更深处进发。南科大甫一成立,时任校领导给市领导写信,里面包含办学自主权、管理制度、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治校纲领,并要求每一条都得“上会通过”,避免“新官不理旧账”。

  2011年6月8日,深圳市政府以第231号令形式,公开发布《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这是国内第一部针对单一大学的法规。媒体将其誉为中国高校第一部学校“基本法”。

  建校初期很多成功的改革探索,那些保存下来的“火种”,都在《暂行办法》中得以延续。一校一法,让政府“放权”,给南科大“确权”,在此基础上依法治校,保障南科大办学自主权。

  先行示范校

  大学可以“速成”吗?对部分高教研究专家来说,大学是“百年之功”,岂有“速成”之理?

  南科大偏偏就是一所“速成”大学。在2019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轻大学排名中,南科大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一位;在2020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中,南科大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八位。南科大何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朱清时珍藏着一幅南怀瑾抄录秦末隐士黄石公的《素书》书法,里面有一句:“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办好大学其实没有秘密。”在陈十一看来,校长要做的是“抓住时代脉搏,回归教育本质。”得机而动,是南科大前两任校长的重要改革方法论。

  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量子信息技术等新科技引领下,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滚滚而来。技术革命呼唤人才培养,属于科技大学的时代到来了。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抢占科技发展前沿,香港科技大学、韩国浦项科技大学迅速崛起的珠玉在前。时代也给了深圳和南科大“变道超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同样摆在所有中国大学面前。

  在南科大工学院专业墙上,见不到传统大学工学院里“地质”“土木”等相对传统的强势学科,因为这些并非深圳产业布局的重点。取而代之的,则是“电子”“生物医药”,因为这些是深圳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骨架”。

  大而全的学科设置,在南科大看不到,这里处处透着深圳的“务实”精神。郭雨蓉说,学科配置要抓住学科内在规律,捕捉产业发展未来需求,“在火山岩浆还在涌动时,预测到终有爆发的一天,在那个时候加大布局,才能迅速占领前沿和行业制高点”。南科大鼓励不同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小而全、小而精、促交叉、创体系的学科格局显现。

  如何评判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南科大教授吴景深认为一个重要标志是,“城市产业发展遇到技术问题,会不会第一时间想到你”。

  光子产业在5G时代是“咽喉要地”。南科大校企协同成立了光子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旨在以跨越式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像这样的故事,在南科大还有很多。

  南科大发展的“母版”是谁?有人说,她是港科大在内地的翻版,高起点,迅速崛起;有人说,她在精神上与加州理工学院相契,以小规模、高质量、科研型为追求,校徽同样以火炬为标志,引领着高教改革的道路;还有人说,南科大之于深圳,如同斯坦福之于硅谷。

  这些说法看似有道理,但都不准确。南科大的十年,就要回答一个问题。陈十一说:“我们在中国大地之上,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如何快速办出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办中国自己的高水平大学,这是深圳人要争的一口气。

  不可否认,南科大是个博采众长的“模仿者”。学来国际通用的办学模式、管理制度后,南科大也像深圳这头孺子牛一样需要不时“反刍”,才能促进消化,令世界通用标准与中国大地真正对接。

  在南科大,几乎每一项制度都是经过本土化“反刍”后,才焕发出更强的动能。

  南科大一开始实行的是通用的“2+2学制”,但在运行中发现,有些学生需要更早进入专业,因此学校试行“1+3学制”等更个性化的机制,供学生选择。“学生就像在房间里扔进一颗弹球一样,每一次反弹都将制度的每一处角落都探索到,反馈,修正。”在南科大从事多年学生工作的李旭说。

  南科大也是这样一颗“弹球”,再次反弹时,“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南科大,也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但当前的南科大还难以被全面定义,因为学校还处于日日更新的猛长期,仍处于爆发期发展的前夜。“当前成绩的高度让我们有理由对这所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中科院院士、南科大新任校长薛其坤表示,今年是南科大成立十周年,学校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途径,充分发掘师生、校友、社会贤达的智慧,制定更符合国家战略和深圳特区发展方向的大学发展规划。

  “科技是南科大的名字,更是南科大未来科技报国的重心,学校将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科技发展所需同向同行。”薛其坤强调说,南科大将面向未来加强基础研究,引导更多教授努力取得从0到1的突破,并借助地方政府的支持、珠三角发达产业链的支撑,到大学之外的产学研广阔天地,推动一些具有从0到1突破意义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有人说,南科大是一所无法复制的“异类”。南科大之于中国高等教育,正如深圳之于中国,是探路领航的先行示范者。在深圳和南科大的带动下,地方政府新办创新型大学正成为趋势。很多地区领导深入考察南科大,并把南科大经验作为高起点制定新办高校办学规划的重要基础。

  早晨6点,南科大校园里,一位老人跑过南科大后山的那片荔枝林,他是一位院士,也是众多南科大追梦人中的一员。他上身穿着南科大的文化衫,上面用英文写着:“We Make History!”(我们创造历史!)

  南科大所获部分科研奖励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俊国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

  地球与空间科学系陈晓非、张振国科研团队参与合作的项目“非线性地震模拟”获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清参与的“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蒋兴宇获前沿交叉领域“科学探索奖”;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刘玮书荣获能源环保领域“科学探索奖”;

  物理系教授张立源获前沿交叉领域“科学探索奖”。

   建成、筹建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

  2017年12月,依托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和管理,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成立;

  2018年,筹建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该研究院为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

  2018年4月,筹建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为南科大首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2019年2月,南方科技大学杰曼诺夫数学中心揭牌;

  2019年12月,能量转换与存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

  2020年2月,由南方科技大学牵头共建的深圳应用数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得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成为深圳第一个国家级数学中心。

  

1 2 共2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