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近期3个乡土建筑改造经典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福建土楼的设计理念 福建近期3个乡土建筑改造经典案例

福建近期3个乡土建筑改造经典案例

2024-07-14 09: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建筑利用山边两座废旧的老宅改造而成,两栋老房子修旧如旧,木梁青瓦,完全保持了这里原有的风貌。同时拆除近期一些粗糙的搭建空间,让老房子的原有细节得到充分展示,结合现有场地获得最多的可用空间。

改造前建筑外观

改造后建筑外观

而新建的一层连廊和小亭子,则如同溪流一样随坡就势、蜿蜒回转,将两栋民房串接起来,形成了新旧交替,步移景异的室内外空间。从入口的乡村学堂、媒体教室到立面的精品展厅、体验空间、茶亭小筑,参观流线长达300多米,不仅能够学习丰富的种植养殖知识,还能充分体验乡土建筑特色和现代田园生活。

形体生成示意图

建筑界面采用折面屋顶,如同村庄的剪影,房子不高,后面的老屋犹在,形成山地建筑群特有的错落感。屋面采用当地传统的青瓦铺设,深瓦白脊,特色鲜明,立面采取钢结构与木结构相结合,既传统而又现代,是福州山区传统建造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也是福建新乡土建筑的一次探索。

整个设计从建筑到景观都是对原有场地最轻的干预,体现了乡村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精心呵护和尊重。这也是乡村微介入理念的一次在地尝试,希望通过微介入点位的轻微介入,实现整个乡村的全面复兴。

2

福建土楼改造

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南方,激烈好斗的客家文化催生了大型内向式土制建筑(土楼)的出现。日渐扩增的大家族修建了厚土墙来达到集体防御的目的,并利用建筑中庭,为农耕活动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开放空间。在传统的土楼中,每一户独立家庭的房间竖向分布,每个房间都可以通向共用的走廊和阳台。

尽管土楼已经成为农村集体居住的一种传统形式,但人们开始在土楼中引入不同的空间功能:譬如用以进行宗教活动,或是作为市集及学校。它们体现了一种“原始都市”的状态——集体空间不仅为私人所用,甚至也为公共机构提供场所。

土楼展现了在传统农村中零星出现的城市建筑,到新城市背景下的旧有农村建筑的矛盾性转变。尽管保存了仅剩的中间庭院作为开放空间,土楼仍无法全部满足当代的居住需求。许多土楼正在经历个体化改造或是被逐渐废弃。

当地政府已经将这个土楼改建为一个儿童学校,并且对其进行了一些个体层面的改造,例如加入了新建的厕所。我们的这个原型将现有的一扇小窗转变为一个新的入口空间,从而将一个新的公共图书馆引入了这所土楼学校。

“插件Plug-In”是由两个全木结构的主要构件和五层结构部件组成的,它们依据特定的空间层次共同构造而成。固定的外框架由传统的圆柱和接点构成。它形成了一个可供漏斗形的楼梯悬挂其上的脚手架。

插件模型

插件结构示意图

“塔”的设计通过将传统的集体庭院空间抬升,并以通天式的螺旋楼梯连接原有楼层,对土楼的公共空间进行了重新思考。新的公共功能由此被引入。

变化的台阶节奏引导人们在楼梯上坐下,阅读,甚至喝茶。一座桥与土楼的上层外廊相连,由此形成了一个公共阅读室,而塔顶则成为观赏风景的地方。

塔模型

6

九峰乡村会客厅

九峰村位于福州的“后花园”北峰之上,四面环山,中有溪流,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村中有很多老房子,但是这些房子大多不受村民的喜爱,其中有一处老宅已经越来越荒废。于是,经过沟通和协商,他们愿意把不好住的老宅出租,利用这间已经多处变形的老宅子为九峰村建设一座乡村客厅。

轴测图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认识到老宅的价值和魅力,我们对原有老屋采取了保留和加固的态度,只是在宅子后面接续了现代舒适的卫生间。

整个改造的核心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大体量的“会客厅”,能够接待来客、开会、培训或者喝茶小聚。为了不遮挡老宅,我们选择了离入口的最远的两间前面设计了一个大空间,为了降低造价同时施工简便,竹结构成为了优选。但是我们的最高点不能高于老宅檐口,同时最低点要和门房差不多,以不破坏原有的空间格局。

经过与竹匠、施工厂家的不断磋商,最终提出了一个竹桁架的“概念”,利用竹木完全模拟钢管桁架的做法,同时,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

为了确保更好的结构稳定性,竹棚的柱子采用了六根8cm原竹合拢的做法,同时,为了保证竹桁架的整体性,增加了竹斜撑作为辅助构件,整个竹屋架体系渐变复杂,全部在现场经多年经验的竹匠和工人手工加工完成。

保留的老宅与乡土的建筑和旁边的三栋小洋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希望通过游客对这座小房子的注目与喜爱,慢慢的改变村民的看法,慢慢的少建小洋楼,多一份对本土传统建筑的尊重与喜爱。

来源:设计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