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干货 ▎10分钟分清α、γ神经元,Ⅰa、Ⅰb、Ⅱ型纤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神经元会产生神经冲动吗 必备干货 ▎10分钟分清α、γ神经元,Ⅰa、Ⅰb、Ⅱ型纤维......

必备干货 ▎10分钟分清α、γ神经元,Ⅰa、Ⅰb、Ⅱ型纤维......

2024-06-28 05: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常见疑问

1

Question:肌梭为什么会有2种感觉神经末梢?分别在什么状态下工作?

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牵张反射,牵张反射的结果都是引起肌肉收缩。

写到这里就会产生疑问,在介绍肌梭的时候,Ⅰa、Ⅱ型传入纤维不是会引起γ运动神经元兴奋吗?结果不应该是引起梭内肌纤维收缩吗?为什么又会引起α神经元兴奋?因此以下解释:

2

Question:这些神经元、传入传出纤维如何串起来工作?

3

Question:γ运动神经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γ运动神经元末梢,它能使肌梭保持收缩状态,防止肌梭的中心部位在包含此肌梭的肌肉收缩时松弛。

如果没有γ传出纤维作用,当梭外肌收缩时,梭内肌纤维放松,Ⅰa纤维传入冲动减少,α运动神经元兴奋减弱,传出冲动减少,肌肉放松;如果α运动神经元兴奋时,γ运动神经元也兴奋,使梭内肌不能放松,Ⅰa纤维传入冲动维持在较高频率,使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频率也增高,肌肉即维持在收缩状态。因此,只要有自主收缩,就会有α及γ运动神经元的联合激活。

γ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较高,在安静和麻醉的运动中都观察到,即使α运动神经元无放电,一些γ运动神经元仍持续放电。γ运动神经元和α运动神经元一样,末梢也是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在一般情况下,当α运动神经元活动增加时,γ运动神经元也相应增加,从而调节着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

4

Question:牵张反射和高尔基腱器反射如何协调工作?

一般认为,当肌肉受到牵拉时,首先兴奋肌梭而发动牵张反射,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当牵拉力量进一步加大时,则可兴奋腱器官,使牵张反射受到抑制,这样可避免被牵拉的肌肉受到损伤。

5

Question: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突触后神经元除了表现为兴奋以外,还表现为抑制,又分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结合本文内容这里只说突触后抑制。

突触后抑制

在哺乳动物中,所有的突触后抑制都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引起,此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与其发生突触联系的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目的是使后膜的膜电位发生超极化,结果是该突触后神经元对其他刺激的兴奋性下降。

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传入侧支抑制

举例说明,伸肌的肌梭传入纤维(Ⅰa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直接兴奋伸肌的α运动神经元,同时发出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转而抑制屈肌的α运动神经元,导致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与前面描述牵张反射的过程同理)。这种抑制被称为交互抑制。

回返性抑制

举例说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到达骨骼肌发出运动,同时轴突也发出侧支兴奋脊髓内的闰绍细胞,而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它兴奋后释放甘氨酸抑制性递质,经其轴突回返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抑制原先发动运动的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其意义是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

小结

李梦云

关于运动控制的内容冗长而复杂,这里只截取了众多难点之一,而且仍然有很多未解谜团。希望路过的各位大神可以进行指正,补充文中的不足并给出建议。谢谢!

本文理论基础来源:

《运动控制原理与实践》 Anne Shumway-cook/Marjorie H.Woollacott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神经系统生理学》唐仲良 潘建粹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生理学》 姚泰 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介绍

李梦云

李梦云

目前主要从事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神经系统损伤后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擅长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在运动损伤、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方面的应用。

信息来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康复训练中心

图文编辑:陈绮雯

审核:刘丽容

促进康复技术与管理交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