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社会心理学概论》书评(绪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社会心理学概论笔记图片 马工程《社会心理学概论》书评(绪论

马工程《社会心理学概论》书评(绪论

2024-06-03 22: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绪论—第三章(许心柔)

绪论

《社会心理学概论》概括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及相关的内容,如研究对象,制约因素,学科性质和研究取向以及意义,先就让我们了解到了这本书讲的内容,而《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讲述的是研究方法,实验研究,以及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有很多作者的想法,共同点都是探寻一些关系,一些相关研究,而马这本书的绪论研究的内容,跟基础概念有关,是一些基础性的内容,而迈这本书,研究到实验方面,以及实验和生活的关系,概念之类的内容,两本书都有提到,这部分内容马的非常详细具体,内容也相对更多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很重要,迈的内容也很详细,深刻性很强,两部分内容各有所长,马的书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心理学的结合,迈的书是和生活的结合,有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指导,实用性很强,马的书的理论知识十分丰富,讲述了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带我们理解社会的范畴及其本质,社会心理学有交叉性和独立性,还有很多研究取向的基本特点,极为详细。

第一章

马书的第一章讲的是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国外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详细的介绍了它的发展局势,和发展的各个时期,比如孕育时期,形成时期,还有确立时期,和扩展时期,国外又有讲到了美国和欧洲的社会心理学以及欧美意外的社会心理学探索,第三小节又讲了社会心理学的萌生与发展,而迈书对应的第五章,讲的是基因演化方面的内容,他所对应的内容更加深层化,而马书的更加概念化,相同点就是都有讲到进化的内容,一边是发展的进展,一边是演化和小概念之间的关系,讲了自然天性和后天教育对人的影响,讲了性别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等内容,两本书这一章对应的内容,差别很大,两本书的思维构造也有很大的差异,具体的内容差异也很大,马书还讲到了社会心理学形成的直接动力,从时间线上,讲述了社会心理学的诞生,帮助我们了解了它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社会心理学这一门学科。

第二章

马书的第二章讲的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讲是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从方法论与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以及社会科学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方法论这些内容,是为研究方法的前言,先是讲述相关的概念问题,同我前几章提到的相同,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术语,讲述了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研究过程:提出问题,研究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研究的设计与进行以及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范畴有社会心理发展,社会认知,社会互动以及社会影响,第三节又讲了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拓展,包括一些混合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或是博弈论分析方法,还有其余计算机模拟研究法,和大数据研究方法等更高深的内容,这是在迈书中所不能接触到的内容,这些内容,虽然晦涩难懂,但是是需要我们了解和学习的一部分内容,迈书的那一部分,提到的则是更细的知识,各有千秋。

第三章

马书第三章讲的是人格自我与社会化,理解人格,文化的范畴和本质,文化不仅包括价值观,行为准则,生活态度这类非物质形式,也包括了各种体现,这些非物质文化意义的物质表现形式,文化是有层次的,不仅同一文化可以分为文化特质,文化丛和文化模式,具体的人格包括了独特的个人成分,也包含了由个人提现但又为某一群体所共有成分,又有自我与自我意识的讲解,自我是一个同人格紧密联系的概念,许多人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讨论自我的形成,分别讲了自我的形成,社会心理学的自我理论,个体的社会化,社会化的过程与类型,社会化的变异等内容 又讲述了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社会化既然是一个人学习掌握社会文化,社会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等多项内容,迈书讲的是社会中的自我,和社会中的角色相类似,内容上,迈书讲的更贴近生活,马书内容详细。

第四章—第七章(冯雯欣)

第四章

《社会心理学概论》的第四章主题为社会动机,主要讲述了围绕社会动机展开的一系列概念、理论解释,以此引出侵犯与利他行为的相关知识,最后讲解了其他形式的一些社会动机,如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亲和动机等。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第十章讲解了(动机有关的)攻击的相关知识,十二章则是有关动机影响下的帮助行为。对比阅读两本教材后,我有以下一些感悟。《概论》对于知识点的叙述常是以直接叙述的形式,且很少将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理论以一个独立小结形式展现,而是穿插在文中,有时容易忽略;而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则会先以一两个故事引出知识点,有时会将较为重要的理论单独列一个小结,便于理解同时重点学习。由于是针对中国学生的教材,《概论》中时而会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穿插其中;常常将社会心理学知识与中国相关情况结合,比如在讲述社会交换思维时,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读者得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交换思维。迈尔斯则偏向关注全世界的心理事件。

第五章

《社会心理学概论》第五章总标题是社会认知,后文内容都紧紧围绕其展开,主要讲解了社会认知、图式印象、印象整饰、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社会行为归因等相关知识。《社会心理学》引言写美国政党,由此引出社会知觉的话题,也写了直觉、启发式判断反事实思维和错觉思维、情绪、归因、社会期望等相关知识,为我们指出该怎样形成和维持通常运作的很好但有时会令我们误入歧途的信念。社会认知包括归因、自我知觉、印象管理、社会比较、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内容,涉及到我们对他人、群体和环境、群体以及周围环境的感知与理解。对比两本书籍的章节,马工程书中较为严谨的以社会认知为中心点展开,逐点进行解析。而迈尔斯则讲述的更为宽泛,将社会认知作为一个方面进行讲解,在之外还讲述了社会期望、社会信念等的相关知识,建构了更完整的知识系统。

第六章

马工程《社会心理学概论》第六章与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第四章和第九章都讲述了态度和偏见,由于认为偏见是态度偏差的一种,所以马工程将其放在一章节,虽然迈尔斯也认为偏见是一种态度,却选择将它们分为两部分整理。对比迈尔斯的教材,马工程在本章节中较多地讲述了社会态度的形成,以及其与社会行为的较为宏观性的理论研究,而迈尔斯则增加论述了如“行为对态度的影响”小节中“角色扮演”等较细的研究。并且在改变态度相关主题的论述上,马工程认为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的影响与对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共同制约态度的转变,迈尔斯则在书中后记中指出态度—依从—行为法则,二者有细微不同。在偏见的议题上,马工程只选择了在现实生活中的态度偏差方面的论述,基本从社会层面进行剖析;而迈尔斯选择从社会和个人两角度入手,甚至一些独特的案例,并专门展开一个小节。

第七章

在《概论》第七章,马工程选择以“人际沟通与社会互动”为话题,先分别讲述了人际沟通和社会互动的理论研究,如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社会互动,对比说明两者间的异同,最后讲解了各种沟通方式,强调了互动和沟通对于我们生活的不可或缺性。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第七章则选择围绕“说服”这一主题展开,为沟通和互动的分支,大篇幅讲述了说服的相关知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且提出大量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说服技巧,如中心路径、外周路径等。同时强调了对于类似邪教说服的恶意洗脑的抵制方式,提出“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天真轻信和愤世嫉俗之间求生存”。对比阅读后,马工程教材讲解较为概括性且客观,多讲理论性知识;而迈尔斯则是将自己放在“说服的接收者”“开明的人”“批判性的思考者”的角度,拟成为一名社会成员,将所讲知识套入实际生活运用,便于理解与应用。

第八章—第十一章(王雯睿)

在写时我发现这两本书有一很鲜明的不同,便是迈尔斯教材引用文章、实验和生动的故事较多,字字有依据,且语言较生动,而马工程教材引用文章较少且多为社会学方面的,心理学上的少之又少,且语言较为生涩,多为枯燥的概念,除此之外,引用研究等国外作者名字都是翻译成中文,没有英文原名。

第八章

在第八章人际关系中,首先讲了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和分类,在分类中引用了莱维特的划分方法把人际关系划分为了八种类型。然后讲了人际吸引的概念和什么会影响人际吸引,然后讲了友谊、爱情、亲情和亲密关系,在友谊中引出了自我表露的概念,认为自我表露是与朋友相关的,而迈尔斯认为,自我表露不仅与友谊有关,还与爱情等亲密关系有关。在爱情中讲了爱情的六种类型和人们选择伴侣的影响因素。在亲情中主要讲的是中国社会的亲情,基于血缘和伦理。最后讲了人际信任和社会信任,认为信任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关于人际关系,迈尔斯不同于马工程的把其分类,而是重点讲人与人之间会因为什么而吸引形成友谊或爱情等关系,和人们如何促进亲密关系。

第九章

在第九章群体的社会心理学中,先讲了群体生活的本质与意义,包括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和群体生活。然后讲了社会影响的形式与路径,包括其类型、产生路径和作用。在类型中引出了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等概念,关于社会助长,马工程主要阐述了他的原因,而迈尔斯用扎荣茨等人的实验说明了社会助长现象,并说明了唤醒会促进优势反应,并不是所有他人在场都会促进当事人表现。关于社会惰化,马工程认为是因为期望价值理论,而迈尔斯认为社会懈怠是因为评价顾忌减小。然后讲了群体决策,包括他的基本要素、含义与发展、规则和意义与价值。关于群体思维,不同于马工程的简单带过,迈尔斯详细介绍了其发现、表现、预防、缺点和解决。关于群体极化,马工程指出了两种理论的解释,迈尔斯除了提出解释外,还介绍了相关实验和在日常生活中的极化现象。最后讲了群体凝聚力与群体领导。

第十章

在群际关系这一章中,马工程用十分社会学的视角讲述了群际关系的相关内容。首先他讲了群际关系研究的基础和最简群体范式,在基础中讲了群体的含义和在人际当中的群体。然后讲了群际关系的利益范式,包括相对直觉化的理论模型(权威主义人格模型和替罪羊模型)和相对剥夺模型(自我剥夺和集体剥夺),关于替罪羊理论,与马工程相比,迈尔斯运用了更多、更生动、更丰富的事例来说明。在集体剥夺中,提出了偏见这一概念,但是文章中并未展开,不同于迈尔斯的详细讲述。在这之后讲了群际关系的社会认同范式,包括社会认同论模型中五个核心构念以及该模型的现实应用。然后讲了偏差地图与恐惧管理,包括刻板印象模型、四类群际情感体验、四种群际行为和恐惧影响群际。最后讲了降低群际冲突的基本策略,包括接触假设、想想接触、不同范畴化策略和文化自觉的培养。

第十一章

在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这一章中,先讲了集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其概念、分类、特点、影响因素和相关理论。然后讲了群氓行为,包括类型、暴乱、本土研究、和谐社会建设和控制。然后讲了大众行为,包括时尚、恐慌和谎言。最后讲了社会运动,包括定义、发展、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运动观。马工程在本章中多用社会学概念和马克思观点去说明集群行为、群氓行为等概念,且讲述的行为多为消极的、不理性的、混乱的,并且感觉多为主动的。与马工程相比,迈尔斯引用了很多相关研究,介绍从众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例如社会力量的强大可能会使我们被动从而被迫从众。还有就是迈尔斯书中提出了如何做使自己可以减少从众,如坚持独特性等,在此外马工程还对中国的群氓行为进行了说明,而迈尔斯并没有,他更多的是国外的事件和研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