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江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石湾是什么地方 图说江门

图说江门

2024-02-07 01: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写在前面:

在江门生活了二十年,也不觉得对哪条老街是特别有感情的,最多就是对长堤风貌街有些感觉,因为以前那里有着灯光夜市般的梦幻与繁华。  至于那条日后被誉为城市原点的“墟顶街”,我的童年记忆也就是停留在那个卖内衣的阿姨开的店铺,以及一条很旧很窄的小巷,一条很高很烂的石楼梯。那么石湾直街呢?我都不知道在哪,更加没有去过,只是无数次从旁边擦肩而过,直到2018年,当我真正走进这条街,才发现,噢,这里就是石湾直街啊!

二十年的擦肩而过,终于换来一次相逢恨晚,我当然会被这里的小巷旧宅震撼,但是那种物是人非,时代变迁的慨叹,应该是与我不相干的。我不知道这里的曾经,也没有能力去决定他的将来,只是在相逢的当下,我能用照片留下一些印记,证明我来过,并且不枉此行,那便足够。

老街昔日的辉煌始终会消失,成为现在的落寞和孤寂,那么今日的高楼大厦,新区繁华,在一百几十年之后,是否也会像今日之我们去老街打卡拍照的过程一样,变成我们的下一代去缅怀的对象呢?

说不定到时高楼大厦又被推平,平房又变成新兴事物,又或者是因为空气污染已经积重难返,人们为了呼吸的顺畅,而重新回到大地的怀抱,房子越矮越好,或者钻到地下。。。

图片来自《环球时报》

事物盛衰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每个不同的时代自然也有自己的生死轮回。生活一个个交替时代中的我们,是顺势而动,还是坚守旧俗?时代的弄潮儿们以自己高超的智慧和远见,把自己的理念推广到十几亿人的支付购物方式中,也有些共享经济的巨头,今日还是腰缠万贯,转头明天就破产出逃;

而在石湾直街维修旧家电,修单车,收买烂铜烂铁的老者,经历了几个时代的洗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勤俭节约的坚守,任凭旁人如何讲他们这是食古不化,依然自得其乐。所以是要随时代而行,还是逆时代而不变,在这个时代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是非功过,都要待后人评说。

但是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也无论我们居住的是老街旧巷,还是摩天大厦,那些人情味可能会变淡,但是不会消失的。

即使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各种恶行令人人心惶惶,我依然在一个小黄花盛开的季节,在江门北新区某大型商场门口的马路上,一位骑车老者突然倒地,我们还在犹豫着网上的很多言论,在冷漠中走过,只敢在远处观望。

身边已经有几个女孩子骑车冲着过来,询问老者的情况,有个还在犹豫敢不敢伸手去扶起老人,另一个女孩二话不说,就伸手抓起老人的手臂,把他扶起来坐着。这一个小小的动作,看得我羞愧万分,并一直铭记到今时今日,无论社会怎么变,人终究是有情的。

无论一些哗众取宠的媒体怎么将一些个案无限放大,将所有人妖魔化,让人觉得这就是一个冷漠无情的现世;无论当局怎么为见义勇为颁奖立法,屡屡让某些“先进“”典型”见诸报章,打造出一个文明和谐,人人向善的“太平盛世”,我始终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人性的善恶就在两者之间,这个社会有好人肯定就有坏人,但最重要的是,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2019.03.31

我们这座小城市,依然是到处充斥着人情味,无论在老街还是新区。

墟顶街一个平凡的早上,摩托车与行人纷至沓来,车水马龙,虽然已经是数百年的老街,依然热闹未改。白发苍苍的老者,提着大包小包是要到哪里去,大概是去拜山吧,抑或是来缅怀自己在这条老街一辈子走过的路。-2019.04.07

江門KONGMOON CITY据说在元朝以前江门还是新会县境内的一片汪洋大海经过泥沙堆积沧海桑田冲成了一片滩涂陆地冲着冲着又冲上了西江和他的支流蓬江的汇合处刚好这个汇合处又有两座山对峙如门(江南烟墩山河江北蓬莱山)江门因而得名

从蓬莱山(狗山)远眺烟墩山。山上也是我的初中,江门市第十一中学。滩涂越冲越大泥沙继续堆积积着积着就变成了来往客船的歇脚处歇着歇着就会饿了饿了就要吃饭有人吃饭自然就有了酒家吃饱了饭似乎没带钱不要紧把你船上的东西卖给我于是吃着卖着一来二去这片滩涂就变成了一个墟集

墟顶街下一个著名的早餐店,这天是客似云来。其实我没有吃过。

从蓬莱山(中山公园)上远望墟顶街区。

滩涂始终地势低洼容易被水淹于是人们开始往上走要往上走就要建梯子啊于是人们就建了三十三级阶梯(又称水埗头)

墟顶街水埗头。-2017.12

上了阶梯就到了江门墟的顶端所以这条街就叫墟顶街来到墟顶自然是做生意的所以就有了卖鸡地,京果街这些街市

京果街,卖鸡地,顾名思义就是卖水果和买鸡的地方。

这些街市不断发展延伸延着延着就延到了附近的石湾村 

      石湾直街位于市区太平路与跃进路交汇地带,西南接大地塘通太平路,东北接新第里出跃进路,街长194米,宽4米,明代始建村落,因巷道弯曲,且多用条石(花岗岩)铺设,故称“石湾村”。2010-10-18 18:01:26 来源: 江门日报网络版  

很快石湾村就变成了商业贸易中心既然都变成商业中心了还叫村子就显得土气了要改个名字才好要改个什么名字呢不如像墟顶一样就叫石湾街吧不行不行这里太弯了不能再叫“湾”街这样弯弯曲曲的又难找谁还愿意来做生意啊不如叫直街吧起码能忽悠一下人

这条街弯弯曲曲的,有很多横街杂巷。

(开个玩笑哈哈,石湾直街的名称实际上是1935年才有的)俗语有云“唔怕生坏命,最怕安坏名”但是如果改了个好名字那可能就时来运转了果然这个好名字的确忽悠了不少人过来商人农人文人古人还有看风水的人

石湾直街一条横巷,江门不禁摩是有道理的,这些小巷,除了摩托车,还有什么车能进去啊,还说什么限摩,为什么不能限小汽车单双号出行啊,城市的拥堵与否,我觉得不在于摩托车,而在于不断攀比炫富的人心。

石湾直街现状,这里既不文艺也没有多少古色古香的建筑,所以我见过很多去墟顶街拍照的人,倒没有见过来石湾直街打卡的青年。

据说有一日

一位风水师来到这里

看到这条一点也不直的直街

虽然弯弯曲曲

但这里依山傍水

大有卧虎藏龙的气势

可保数百年昌旺

祗不过这里铜臭味太重了即使有龙他也不肯来啊

石湾直街一间民宅。

这一间老宅已经变成危楼了。那怎么办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即使是神仙也不过为了一炷香嘛你们在这里多建几座庙自然就能引来神仙庇护啦

哦哦哦

那就简单啦

各位老板有的是钱

不就是庙嘛

想建多少有多少

于是

石湾直街上先后建了

天妃庙

(当时石湾近江海)

2000年江门一中夏友开发公司在石湾豪庭5号楼的建设中,于南端发现巨大的礁石带,是黑色的花岗岩,标高在黄海高程5米左右,比城市街道的标高高出一米左右,约有200多平方米。估计在太平小学操场下还有更大的礁石带,民间称之为石龙,证明江门市区的陆地在扩展,从圩顶街扩大到石湾直街一带,后来江门市区的陆地继续往长堤一带扩展,江门市区的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发展。-《唐人街网》炎黄天地 2015.07.24

雪峰寺

(没错,雪峰寺就是后来搬去白水带那间,供奉观音)这里是石湾直街明德坊1号,据说就是雪峰寺旧址。

石湾庙

这石湾庙供奉的是谁啊

怎么不以神明命名

我们这石湾庙就厉害了

什么神都有得拜

可以拜圣母

拜关帝

拜北帝

还可以拜文昌

这么厉害啊

当然了

一次解决你的多种需要

但那么大的庙

灯油火蜡

日常开支也很大吧

你们不怕亏本“执笠“(倒闭)吗

那你们少担心

我们石湾老板什么都没有

就是人多钱多

我们是宗族连锁式经营

六间分店遍布全江门

一切庙事活动都是一体的

除非你不拜神

你拜神肯定要找我们

正所谓长做长有

你执我都未执啊

。。。。。。

据了解,石湾庙建于乾隆初年,石湾村人叫石湾庙为三庙。根据传统,古时江门六庙与一般由庙祝主持、专司香火拜祭的神庙有所不同,他们已成为地方小集团势力的象征,石湾庙就是为了彰显石湾村势力而兴建的。

  所说的江门六庙,就是新市庙(今新市路)、大王庙(今仓后路口)、北极殿(今镇东路前)、石湾庙(今石湾直街)、三丫祖庙(九中内)、四圣宫(东观小学内),由于这六间庙的一切庙事活动是联成一体的,故称“江门六庙”。六庙中的新市庙、大王庙和北极殿在江门设市筑马路时被拆,三丫祖庙、四圣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扩建时被拆的,现在只剩石湾庙还有迹可寻。2010-10-18 18:01:26 来源: 江门日报网络版

庙多了

神仙来不来就难说

但拜神的人肯定是多了

于是

石湾直街这里

很快发展成

江门的宗教中心

记住

这个宗教二字

既是宗又是教

是宗族中心也是宗教中心

石湾直街最宽的地方,叫做大地塘,以前这里应该是寺庙。

石湾直街街口的很多画像,我小时候就看见了这些画像,应该挂在这里有些年头了。

话说随着

石湾直街的庙宇增多

这里的生意也是做得风生水起(看来这个风水先生还挺靠谱的)其中尤其以油和糖的买卖最为昌旺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油和糖和盐铁差不多(盐铁产业曾几何时也是国家垄断经营的)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最有利可图的产品啊石湾直街明德坊。是当年国民党当局建来卖给商人居住的楼房。

这里依然保留着完整的青石板路,在江门街买少见少了。

青石板路的尽头,那一片绿绿的草地,还有后面的高楼,都是曾经石湾庙,油糖会馆的所在地。可想而知这里以前多么喧嚣。

看着日益增多的商贩石湾老板们开始不爽了生意一个人是做不完的钱是没人嫌多的但分钱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那么遵从宗法制里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原则我们可以只让本族子孙一起做生意嘛一来信得过二来分钱还显得我大方不忘提携乡下的穷亲戚

这张照片是我最喜欢的照片(当然是我拍的),既有意境又有地名,还有电话呢,哈哈哈哈哈。再文艺不过一条老街,几尺青苔,再自然不过一只小狗,静坐堂前。这是看透时代变迁的风轻云淡,还是坚守旧俗的老顽固?毕竟,在这个年代,很少有人还会来修电器,坏了,不如去买部新的,反正也不贵。主人家是维修电器的老伯,这次去我还发现主人还养了猫。刚好一个人开摩托车经过,问老伯“整唔整洗衣机啊?”“整,不过要上门睇过先哇”,寻常生活,市井烟火,尽现眼前。-2018.09.23

于是在清乾隆年间一个江门历史上最大的封建性垄断商会行会组织(反正就是内部分钱组织)油塘会馆在石湾直街落成该组织垄断了油和糖在江门的批发权上有古代皇帝垄断盐铁经营下有石湾老板垄断油糖批发再有当代各地经销商的疑似垄断(做过促销的我深有体会)真是从古到今生生不息啊。。。。。。

石湾直街一个维修单车的场景,很有八十年代的既视感,(有时感觉我拍的照片还可以嘛,哈哈)。当然他们修的不是共享单车,即使共享单车已经占据了绝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但是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知道,单车,始终是自己的好。共享单车,好是好,可说不定哪一天就破产了。。。其实石湾直街维修店铺是最多的,修电器的修单车的,至少有三四间店铺。不过我今年再去,就发现这间修单车的没有再开门了。-2018.09.23

垄断了油糖经营石湾老板们的生意是一日千里既发展了生意又壮大了宗族那么问题来了宗族大了子孙就多了为了让子子孙孙都学会做生意那么肯定要发展教育事业的

石湾直街的确很窄,据说最窄处两部摩托车也不能并排经过。-2018.09.23

于是一座座家族学堂就在石湾直街落成了到了清朝末年洋人来到了江门北街经商自然也会顺流而下来到江门的商业中心石湾直街洋人们看见石湾老板们做生意做的这么溜当然也想捞一笔你就想了家族生意岂能掺入外人但是洋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想我不直接捞你一笔我可以打进你们内部瓦解你们啊

寂寥的街道,稀落的行人,很难想象以前这里曾挤到走不了路。

他们想了一个绝世妙计和石湾宗族合办新式学校商业渗透当然要从娃娃抓起石湾老板们经过再三思量终于同意了哼我们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要想渗透我们你悭点啦(你省省吧)两千年的宗法制度你想改就改啊

石湾庙前,一个老人走出来,一个少年走过去,一来一去,就是两个时代的更迭。红星通常代表着某些权利,没错,这里就是民国时期(1925-1931)的江门市政厅所在地。

于是1905年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在石湾直街内的黄氏宗祠开办了一所保罗小学这也是江门第一所教会学校

据说黄氏祠堂在这条巷子里。你们洋人办学校我们自己也不能落后于是石湾直街相继开办了石湾小学新会县立第二中学即后来的江门一中

这块绿油油的菜地,谁能想象这里曾经是石湾小学。随着宗教(宗族教育宗教的结合体)和商业的繁荣石湾直街成为民国时期江门最繁荣的街道北街?!那是洋人的地方这里才是自己人的地方起码很大程度上没有被洋人渗透当然为了反渗透石湾老板们可谓费尽心思枪杆子里出政权也能防洋人嘛1918年经过老板们的多番周旋一个地方武装性商团组织江门商团成立总部就设在石湾庙哼你们洋人不要想渗透我们抢生意我们的子弹可不长眼睛

石湾街区背后,蓬莱山上的江门一中(现景贤中学:一中初中部)

 今年90岁的冯云光老人还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江门城区商店林立,许多外商也在江门开设商行,当时仅英、美、德、日等国批发经营石油、洋杂货等外国商号就有10多家。蓬江河岸的洋货行、米铺、金银铺、酒楼、当铺、烟馆等林立,生意非常兴隆,商业一片繁荣。得益于其时的经济繁荣,生意人都赚到“盆满钵满”。赚了钱的人一为改善居住条件,二为商务发展,纷纷在石湾直街一带置地建房,一度掀起建房热潮。在石湾直街一带现存的楼房中,不少都是那个年代建成的。

  据史料记载,1920年新宁铁路全线贯通,江门商贸较以前有很大的发展。上世纪整个20年代,新宁铁路年均客运量约为300万人次,货运量约为10万吨。蓬江河道船只拥挤的程度在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内河航运中是罕见的,每逢圩集日,商贾云集,许多满载粮食、生果、蔬菜、物资和赶集人的船只从各地来到这里,长堤一带成为旅客聚散和货物转运的地方。那时,江门的进出口额在广东常常居于前列。《江门百年大事记》记载,1923年,江门口岸进出口贸易额为1771.8万海关两(又称平关银),其中进口额为1502.09万海关两,进出境旅客达65万人次。-江门日报网络版2010.10.18

洋人不渗透自然有人来渗透

你有武装力量

还能武装得过上面政府?

1925年

石湾直街迎来了

最辉煌的一刻

江门镇被设为省辖市

市政厅就设在石湾庙

要知道

那个时候新会县

依然还是新会县

江门可是风光无两

1924年石湾直街上一张照片,据说在明德坊附近,可想而知当年这里是商户林立,有多么繁华热闹。

但是有道是

乐极生悲极盛而衰

作为地区性

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

石湾直街

在1931年

江门市就因为人口过少

被撤销省辖市

改回江门镇

不过新会县政府

倒是看上了这块福地

把政府迁过来了石湾直街

但仅仅过了6年(1937年)

人家就又迁回去了

没关系

他们迁回去了有人会迁来

只可惜是来者不善

1939年

日本人来到江门

石湾直街自然而然地

成为了他们的指挥部

可是这不是什么光荣的事

因为日本人一来就

打败了石湾老板们

的商团武装

巴嘎

想搞垄断

我们皇军是来

创造大东亚共荣圈的

怎轮到你们

支那人垄断油糖

于是

横行江门200年的油糖会馆

宣告倒闭

据说左手边的这栋楼房,是曾经的市政厅办公楼。

在日本人的“共荣”下

石湾直街从此一蹶不振

因为日本人的“共荣圈”

荣的是日本人自己

受苦的只有中国老百姓

好不容易把日本人赶走

石湾直街已经是元气大伤

终于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

但是没过几年

石湾直街就开始了长久的落寞

石湾直街中间的一块空地,现在是停车场。

新政府成立

石湾庙作为日本人

曾经统治的中心

肯定不能再用了

人家都“共荣“完了

还有你什么事

如果不是偶然在“市政厅”发现的一只精美的石鸭子,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这里曾经是风光无限的石湾庙和“市政厅“。这应该是香炉?

反而是这里戾气重重

(日本人统治不杀人才怪呢)

又有筑庙留下的高高围墙

不如用来关押犯人

加上这里附近地主众多

抓了来马上就能下牢

多方便啊

于是

石湾庙就变成了

江门看守所

加上时代的政治原因

庙里的神像被毁坏殆尽

市看守所也拆除了,只剩下一个瞭望塔。和窗户上依稀可见的铁栏杆。

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

30年间

这里不知关押过多少罪犯

审判过多少冤魂

所以讲

后山的某公寓盛传

有灵异事件发生

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这个“市政厅”,哪里还有庄严的模样?

1980年代

江门看守所搬迁

石湾庙被卖给了

江门市印刷厂做厂房

1985年左右

印刷厂又把部分用地卖给

饮食服务公司

建起两座住宅楼

石湾庙遭到进一步破坏

明德坊右手边的差不多颜色高楼,就是那两栋住宅。

到了2003年

由于房地产开发商的施工

石湾庙仅存的文昌宫

也被机器推倒

石块散落一地

如今旧址上

已经长成了青青的草丛

石湾直街明德坊,而图下方那片青青的草丛,就是当年石湾庙文昌宫所在地。

作为一个生活在

100年后的人

很难想象

100年前

这里曾经车水马龙

日进斗金

就像100年后的人一样

肯定也想象不到

我们这代人第一次

接触智能手机的惊喜

石湾直街

一条弯弯曲曲的老街

既没有多文艺

也称不上古色古香

但这青青的一片草

依然是难掩落寞的辉煌

后记:清明过后,应老友之约,我们扛着相机,又来到了历史老街区。这一天,我们发现了狗山上紫阳轩公寓的入口(二轻幼儿园旁边的小路上去)。这栋充满传奇色彩的公寓,至今依然有不少单位空置(据说该公寓底下两层停车场有灵异事件发生,停车场现已封闭入口,一路上也是阴阴沉沉甚少行人),但这不是我们要找的地方。

狗山,也就是蓬莱山,山上是江门景贤学校所在地。

紫阳轩公寓,现在仍有很多空置的单位,但到底有没有发生过灵异事件,至今依然众说纷纭。

从远处看,这栋公寓有不少单位是空置的,这栋公寓的造型也是一言难尽,为什么中间有“三支香“,香上还冒着火,是要拜祭谁呢?此处纯属我个人所见的想法,如有冒犯,敬请原谅。

我们的目标是从紫阳轩俯视整个石湾街区的开阔视野,其实那天我还不知道,那片荒草丛中的断壁残垣,若隐若现的石阶石块,原来就是当年风光无限的石湾庙。

数百年前这里可能是一片江海,继而堆积成陆地,然后变成庙宇,变成宗祠,变成小学,变成市政府,变成日伪政府,变成看守所,变成厂房。。。见证过宗族之间的势力纷争,见证过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见证过政治角力的时代巨变,见证过国破家亡的外敌入侵,见证过罪恶冤屈的复杂人性,见证过工业文明的热火朝天。然后铅华尽洗,又变成青青的草地,爬满了牵牛花的藤蔓。200年间,万般光辉与黑暗在这里不断交织,最终凝结成历史的雨露滋养着后世的鲜花。

了解过这一段历史,其实我是相当震撼的,想不到这一片普通的荒草丛,竟然埋藏着如此不平凡的过往。但正如前几天在墓园见过的许多墓碑一样,籍贯写着京果街范罗冈的李公吕君,他们以及他们的时代,终究是被埋葬了。

我们继续前行,走过蓬江桥底的新第里,南芬里,龙聚里,长庆里,长乐里,启明里。虽然我也知道这以前和水南六里一样,是五邑华侨回乡聚居的归侨社区。但我何曾想过,一座普通的两层楼房,墙上斑斑点点的圆洞,竟然真的极有可能就是子弹扫射留下的印记。

我记得小时候,这里某一条巷子里有一个补衫裤的阿姨,家人经常带我来这里改裤。

这间房子建得很有特色。

这里曾经是一座典当行,但是如今这片草丛竟成了不少人随地方便的厕所。。。

据史料记载,1949年底至1950年初,国民党当局为了阻挠解放军解放海南岛,曾多次派军机在广东上空轰炸,其中四次空袭江门,造成城区多人死伤,这间房子右上方的圆形洞孔,极有可能就是当时扫射留下的印记。

以前小伙伴就读的旧启明小学,旁边那座高大的西式楼房,虽然冷冷清清,杂草横生,也难掩当年的流光溢彩。后来我才知道,这里叫启明楼,曾几何时,这里也热闹非凡,因为被房产局征收(安排贫民居住),也曾上演过一段七十二家房客的守望相助。

远眺启明楼,有棵很大的树那栋就是。

图左下方那个路口曾经就是启明小学的路口。当然,在从前,他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铎声小学

启明小学旧址。

再往前走,现为江门中旅社附近的长乐里民居,原来藏着一段米店地主子弟被下放海南岛,遗失地契,奔波半生回到江门却再也赎不回祖居,飘泊凋零在时代的故事。(这是我家人的朋友父亲的真人真事,他的兄弟还被下放去广西,韶关等山区)

堂前一口古井,也曾养活不少人吧。

1983年,这里应该很热闹吧。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也不知道埋藏着还有多少传奇往事,他们无可避免地被时代碾成尘埃,可能以后也不会再有人知晓。但行走其中,却总会给我带来关于时代变迁的种种思考,好让我们活在当下,写好自己的一段故事。

三十三墟街-石湾直街

部分图片格式非原创

图片(部分)来自@NG不可再生

文字资料参考自

江门日报,南方网,《C+历史/蓬江河畔》,唐人街网等

未完待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