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人诠释基础研究重要作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石油勘探开发重要性 石油人诠释基础研究重要作用

石油人诠释基础研究重要作用

#石油人诠释基础研究重要作用|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对经济发展究竟起什么作用?在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2月23日考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工作时,中国石油人凭着独具特色的石油科技理论与先进适用的石油工程技术对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撑,对此问题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中油集团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经理周吉平用三次石油技术革命直接导致世界石油工业三次跨越式增长的事实说明,三次技术革命都是由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带来的,基础理论的突破又引发了一批新技术或新技术群的出现,推动石油产业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伸,石油石化产品的应用领域大大拓展,石油资源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所以,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也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周吉平简述了目前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我国三项重大石油科学技术是如何有效地指导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在陆相石油地质理论指导下,中国打破了“贫油”的结论,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大型油气田,最新资源评价结果显示中国石油地质资源量1041亿吨,可采资源量也在150亿吨左右;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开发理论与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大庆油田在年产5000万吨水平上稳产了27年,创造了世界奇迹;复式含油气区滚动勘探开发技术,使得小于1平方公里的小断块油藏得以有效开发。

此外,我国还有五项石油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即地震勘探技术,钻井工程技术,复杂油气藏开采技术,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技术,新型催化裂化技术。但他同时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消费量以年均1173万吨的速度递增,而同期国内石油产量年均增长仅为238万吨,供需矛盾越来越凸显,石油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勘探开发和炼油化工所面对的对象的分布、品质等一系列特点和规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油田规模逐渐变小,储量品质逐渐变差,难动用储量比重不断增加,勘探开发技术难度日益加大;资源劣质化、原油重质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这些是我国石油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世界级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必须借助国家和行业的力量从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研究上寻求有效突破。

他强调,国家科技平台为解决这些共性难题提供了有利契机,国家级科技项目对石油石化行业的科技进步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中油集团非常重视和支持国家级科技项目的申报和攻关,也从国家级项目中受益匪浅。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赵文智,中国石油勘探院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沈平平,中国石油勘探院副院长袁士义分别就“高效天然气藏形成分布与凝析、低效气藏经济开发的基础研究”、“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基础研究”、“油气田开发对基础研究的需求”三个专题所作报告,更从专业角度诠释了油气田开发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迫切需求。比如目前我国已开发油田平均采收率为32%,这一指标并不算低,但仍意味着有2/3的探明储量靠现有技术难以采出;如果全国已开发油田平均提高采收率1%,就可增加石油可采储量1.8亿吨,相当于新探明一个5-6亿吨的大油田。这就迫切需要发展接替注水开采的三次采油新技术,专家预计大庆油田2010年后三次采油产量将占30%以上。而提高采收率这一石油科技“永恒的主题”目前主要的四种方法,即化学驱、热力采油、注气驱、微生物采油都对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了重大挑战,如化学驱涉及分子设计理论及高效廉价低/无储层伤害驱油剂研制、化学驱油和破乳机理及物力化学复杂渗流理论、剩余油分布数字化定量描述及精细模拟方法等。而赵文智领导的课题组由于解决了煤岩可溶有机质对形成天然气的机理,创造出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从根本上动摇了统治石油界几十年的TISSOT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天然气勘探“禁区”,使所谓“死亡线”以下的储藏潜力得到证实。

周光召一行仔细考察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石油采收率研究所实验室、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实验室。他在惊讶地得知沈平平是学数学出身后强调了多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他指出,“973”是有国家目标的项目,这方面的基础研究,意义不光在发表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他表示,中国的石油科技有条件、也应该走在世界前列,要“事先突破,掌握先机”。陪同考察的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指出,基础研究需两条腿走路,一是探索未知,受好奇心驱使;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他表示,政府有更大的责任支持企业的竞争前研发。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将把它作为一项重点加以研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