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唐·杜甫)拼音版+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主题+写作手法+文章结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石壕吏背景简短 《石壕吏》(唐·杜甫)拼音版+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主题+写作手法+文章结构

《石壕吏》(唐·杜甫)拼音版+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主题+写作手法+文章结构

2024-07-01 06: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石壕吏》(唐·杜甫)

mù tóu shí háo cūn,yǒu lì yè zhuō rén。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lǎo wēng yú qiáng zǒu,lǎo fù chū mén kàn。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lì hū yī hé nù,fù tí yī hé kǔ。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tīng fù qián zhì cí,sān nán yè chéng shù。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yī nán fù shū zhì,èr nán xīn zhàn sǐ。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cún zhě qiě tōu shēng,sǐ zhě chǎng yǐ yǐ。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shì zhōng gèng wú rén,wéi yǒu rǔ xià sūn。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yǒu sūn mǔ wèi qù,chū rù wú wán qún。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lǎo yù lì suī shuāi,qǐng cóng lì yè guī。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jí yīng hé yáng yì,yóu dé bèi chén chuī。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yè jiǔ yǔ shēng jué,rú wén qì yōu yè。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tiān míng dēng qián tú,dú yǔ lǎo wēng bié。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篇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代表作品有“三吏”和“三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

【背景与主题】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yè)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此时从洛阳回华洲(今属陕西渭南),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此诗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事,深刻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黑暗无能的批判。

【主题】

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写法】

(1)以精炼的叙述和描写渲染差吏捉人的气势。

(2)在老妇哭啼的语言描写中暗写差吏捉人的情状。

(3)将主观的评价和深沉的感情寓于事件的叙述之中。

(4)虚实两方面配合极为恰当,以实写虚,以虚补实,虚实相映,使全诗显得简洁洗练,而又蕴含丰富。

【文章结构】

《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