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南昌日报上稿:全国十佳小康村的领路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皇城村全国十佳小康村图片大全 【媒体聚焦】南昌日报上稿:全国十佳小康村的领路人

【媒体聚焦】南昌日报上稿:全国十佳小康村的领路人

2024-07-14 18: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你看,现在我们村民都住上了新楼房,出行是柏油马路,看病村里有二次报销,小孩考上大学还有奖学金。”日前,记者在青山湖区湖坊镇湖坊村采访时,当地村民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身边的变化。

说起湖坊村的变化,就不得不提到湖坊村党委第一书记魏牛庚。自1984年担任湖坊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与村“两委”干部一道,带领村民将昔日远近闻名的穷村建设成为全国十佳小康村。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湖坊村是出了名的穷村,村民多靠破篾维持生计,村集体收入在湖坊乡24个村中排名倒数第二。那时,当地民谣是这样唱的:“湖坊穷又穷,到处是茅棚,田上荡啊荡,一天赚不到一根冰棒”。1984年魏牛庚担任湖坊村党支部书记时,全村固定资产仅有1.3万元,年总产值10余万元,上交税金不足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仅百元。他认识到,只有跳出农业,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1986年,魏牛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村级账上仅有的1万元资金,办起了第一家村办企业——湖坊造纸厂。创办初期,他与村民顶风冒雨去几十里外的梅岭搬运石头,去江西造纸厂的废料里翻捡机器零件,去河南赊购造纸设备,去山西聘请技术人才……只要能做成,他不辞劳累,不怕折腾,不顾“丢脸”,甚至在造纸厂试机投产当天,他因疲劳过度,一条腿被卷进机器造成粉碎性骨折。凭着这种“搏命”的精神,他硬是把造纸厂有模有样地办了起来,为湖坊村收获到了除农业之外的第一桶金。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凭借手中不多的资金,村集体用滚雪球的办法相继办起了化工、五金、食品、饮料等类别的18家小型企业,将土里刨食的村民转为拿工资的企业职工。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湖坊村进军高技术产业,投资2000万元筹建了江西东方制药厂,该厂1991年投产,年产值超亿元,利税达千万元。1992年,湖坊村又与港商合资,创办了年产值超亿元的江西东方力可生制药有限公司。这两家现代制药企业,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高速发展。1993年,湖坊村列入江西省首批“亿元村”,村里固定资产增至1.9亿元,年产值3.2亿元,上缴国家税金600余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3850元。

进入新世纪,魏牛庚一班人敏锐地觉察到,要使湖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融入城市、对接城市、依托城市,创造机会求发展。村党委确立了“工业强村、三产旺村、物业兴村、民营富村”的工作思路,作出了实现湖坊村经济转型的重大决策:利用村里仅剩的138亩土地,打造了全省首家村级工业园区——湖坊工贸城,引进资金5亿多元,入园企业70余家。同时,湖坊村还改建了上海路商贸、饮食、休闲一条街,先后吸引了40余家宾馆、餐饮、商贸、物流、物业管理等企业,促进和带动了辖区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魏牛庚的带领下,湖坊村先后荣获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百强村、江西省文明村、江西省生态村、江西省安全村、全省十强村等称号,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村里实现了江西省村级“五个率先”:在全省农村率先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零负债运作,进入了一个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全新发展时期;率先实施了“三个一”的民生工程,对考入清华、北大等国内重点大学的村民子女重奖10万元,对百岁长寿的老人奖励10万元,设立了一个200万元的村民医疗二次报销基金;率先创建了江西省村级工业园区——湖坊工贸城; 率先兴建了全省村级首幢高30层的村民住宅楼;率先兴建了全省村级首家村民度假休闲中心——梅岭龙泉山庄,村民每年可前往度假休养。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魏牛庚以崇高品德和务实精神,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深情地扎根于群众之中,辛勤地耕耘于湖坊村这片土地上,为湖坊村发展,为湖坊村民谋利益,奉献着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奉献着一片赤子之心。

来源:南昌日报、湖坊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