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略读细读英语 文本细读方法

文本细读方法

2023-08-09 17: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文本细读方法

文本细读方法

“细读法”是 20 世纪英美新批评学派创造的一种具体的批评方法,它是建立在对文本语义的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的。 所谓“细读”就是要细密的研究作品的上下文及其言外之意, 它要求批评家注解每一个词的含义,发现词句之间微妙的联系,包括词语的选择和搭配、隐显程度不等的意象组织等等。

“新批评细读”方法的探讨仅局限于将其宏观归纳为“语义分析”。我们都对“细读”这个术语如雷贯耳,但并不知如何“细读”,因为“细读”决不是“仔细认真”阅读文本那么简单,也绝不是使用术语“张力”、“恃论”、“反讽这样刻板。

弗兰克兰瑞切尔(《新批评之后》中,他将“新批评的拒斥历史(和反历史的策略作为他的关注重点”。原型批评家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认为文学批评应该立足于宏大的文学视野和神话体系,而不能像新批评那样局限在单一封闭的文本中。特里伊格尔顿(认为新批评割裂了文学与历史、社会的联系:“新批评虽然一方面将作品从读者和作者中分离出来,关注文本,却同时割裂了社会和历史的大背景。要知道,文学是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而不仅仅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诗歌应该从历史的废墟中升华出来。”乔纳森卡勒认为“细读建立了语言学分析模式,但抛弃了历史分析,使得阅读过程缺乏问题意识,文学无系统整体性”。

一些学者对“细读法”存在误会,认为“细读法”是忽略读者和作者封闭式的阅读,是形式主义的阅读方式,是忽视社会背景和文化、历史传统的评判方式,是缺乏人文关怀的纯粹科学式分析。并且,学者对“新批评细读法”的关注更多是其在诗歌研究领域的应用,而较少用此法研宄小说和戏剧,忽视了细读法对不同文学体裁的不同批评策略和标准,以及细读法对文学整体价值和意义的关注。

那么新批评是否真割裂了文学与历史、社会,作品与作家、读者的关系?是否只注重单一文本而忽视文学体系?

陈思和先生一方面强调作品相对独立的客观性,一方面又强调作者和读者的重要性,这是和新批评有所不同的地方。例如,他在《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中说过:“在中国语境中,文本分析的实际含义可表达为:细读文本”。 他也重视文本的细读,他认为 “细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种心灵与心灵互相碰撞和交流的过程。 我们阅读文学,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更为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 ”

要公正客观的评价新批评的细读方法,必须审视新批评的政治和历史文化背景。找出文本细读方法的具体使用手段,揭示读者、作者和文本三者在细读中所处的微妙关系,并最终强调历史、传统和价值在细读中所具有不可忽视的人文力量。也就是说真正的细读方法并不是孤立的文本分析,要把细读的对象当成一个有机整体来考察。

展开全文

比如细读诗歌,我们必须关注诗歌语言、文学传统、诗人的想法、诗人的个人经历。这一点,打破了新批评作为文学理论所倡导的“孤立看文本”的束缚,为细读方法注入活力。关注语言,读者不仅要分析语气、隐喻、反讽的元素,关注文学传统和文化背景也是关注诗歌的本质。布鲁克斯和沃伦认为“研究历史、传统和文化价值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和文化领域的诗歌”

诗歌阅读应避免的几个错误,这是新批评对诗歌教学的最大启发。首先,避免只关注诗歌的内容(忽视诗歌特性如韵律、隐喻等。第二,避免把诗歌狭溢的认为只在表达虚无的感情,应该注重发现诗人对生命体验的诠释。第三,避免把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个人经历机械结合到诗歌的理解中,这忽视了将诗歌作为有机整体的考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