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虾皮不当海鲜,它可是我们食用最多的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电脑上的赛尔号账号如何在手机上登录 别拿虾皮不当海鲜,它可是我们食用最多的虾

别拿虾皮不当海鲜,它可是我们食用最多的虾

#别拿虾皮不当海鲜,它可是我们食用最多的虾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王枪枪 风味星球 收录于话题#虾皮 1 个 #海鲜 13 个

WRITER

大咖驾到

IN RESIDENCE

今天的文章来自“三个料理人”,美食领域里最擅长讲明白食物发展史的账号。

无论是“”,还是“”,“三个料理人”都能脉络清晰,有理有据的帮我们搞得明明白白。阅读他们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更客观的食物认知,顺便窥见藏在背后的中国美食发展史。

之前一篇来自他们关于的文章,获得了很多支持。于是我们邀请到“三个料理人”返场,为大家讲述一下关于虾皮的发展史:如此小的虾皮,是怎么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海鲜的。

虾皮算海鲜吗?

在人们印象中,鲍鱼、海参、龙虾、大螃蟹才称得上海鲜,再不济也得是个黄鱼、牡蛎什么的。

大家眼中的“标准”海鲜是海参鲍鱼海蟹这种

相比之下,虾皮实在太不起眼了,它甚至不能单独成菜。

但就在这小小的身体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滋味,它不是主角,却能让鲜味无限放大。

虾皮不是虾的皮,它可是正经的虾。

很多家庭厨房里都会存点虾皮,有时候想喝汤,切点葱花,抓撮虾皮,撕块紫菜,再点几滴香油,拿开水一冲,汤就做好了。虽然简单,可味道不赖。

虾皮,就是这道汤鲜美的核心。

有人以为虾皮是没有长大的幼虾,或是干脆是把虾肉剥走,只留下了皮。但要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虾皮虽然很小但形态完整,全须全尾的,连眼睛都非常清晰。

因为它就是一只完整的虾,学名叫毛虾。全世界有14种毛虾,我们平常吃到的以中国毛虾为主,还有部分日本毛虾。它的分布很广,从辽东湾到南海都能生存,尤以黄海、渤海是主产区。

毛虾天生就很小,肉也不多,体长基本不会超过4厘米,晾晒或烘干后,几乎只剩一层皮,所以才叫它“虾皮”。

别看毛虾小,在海洋生态系统里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毛虾就是那个虾米,除了鱼之外,章鱼和大一些的虾,也都会把毛虾当作食物。

所以,大部分毛虾的命运,不是在海里被吃掉,就是捞上来被吃掉。

毛虾个头小,可是产量却很大。

2019年,尽管毛虾的捕捞量已经不及巅峰,但39万吨的产量,还是占了全国虾类总捕捞量的30%,超过其他所有品种的虾类。

毛虾的活动能力不强,运动天赋一般,50米的水深就是它的能力极限,移动基本也都是靠随波逐流。毛虾喜欢生活在近海平静的海湾或是淡水河口海域,这里风平浪静,又有蜉蝣植物作为食物。

不过,毛虾一旦聚集起来威力也不小,成群的毛虾就曾逼停过广东阳江核电站。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捕捞毛虾了。有说法认为,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但史料上关于毛虾的记载并不多。

当然,不止文字会传承历史,沿海很多地方仍在使用最传统的手艺捕捞毛虾。

渔民站在高跷上,手里推着簸箕形状的网,人在网后向前推着走。

走一会儿就停下来,把网扯起来,用随身带的瓢,把虾舀进随身带的虾篓里,等到一篓装满,便可满载而归。

从毛虾到虾皮,它成为鲜味的化身。

毛虾捕捞上岸,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做虾皮,它天然的鲜味,能让菜肴立马增色不少。

中国人对鲜味的追求已超千年。古人早就在用“鲜”这个字,历代文人谈及美食,鲜更是必不可少的溢美之词。《随园食单》的作者、清代美食家袁枚,更是视鲜为原味,也就是将鲜视为味觉的顶级体验。

不过在味精发明之前,鲜味得来并不容易,除了吊制高汤,干制的海产品也是鲜味的重要来源。而富含游离氨基酸的虾皮,在当时无疑也是增鲜的法宝。

山东人会在卷煎饼时加上虾皮增鲜

明清时期,虾皮就已经是很多沿海地区的重要海产。根据清代《厦门志》记载,虾皮是当地代表性海产之一。

从明清到现在,虾皮的生产设备有进步,但制作虾皮的方法没有什么本质变化。

捕捞的毛虾要尽快处理,先是要过水清洗,把泥沙、杂质等给过滤掉,不过毛虾实在是太小了,很难完全过滤干净,吃虾皮时遇到个小螃蟹什么的也正常。

过滤好的毛虾,扔进烧开的淡盐水中汆煮,水再次沸腾就要把毛虾捞出来沥水冷却。

制作虾皮的过程

完全沥水冷却后的毛虾,把它摊开自然晾晒,时不时地翻动,等待晒干后就成为我们吃到的虾皮了。当然,现在还可以借助机械烘干,把冷却好的虾皮直接放进机器干燥,这样不用看天吃饭,烘干程度更彻底,保存期更长。

不管是自然晾晒还是机械烘干,经过汆煮再干燥的虾皮都叫做“熟虾皮”。

还有一种生虾皮,就是将海里捕捞上来的毛虾,立即摊开晾晒,借助海风和阳光的力量,把它吹干、晒干,这种工艺称为“生晒”。

生虾皮对于毛虾的个头、质量,甚至还有晾晒的天气都有要求。

做不了虾皮的毛虾,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做虾酱。

能做虾酱的不仅有毛虾,也有第三集出现的乌虾

把毛虾磨成糊状,加盐腌制,就成为虾酱了。而虾酱表层析出的那一层汁液,被称之为“卤虾油”,这是调制涮肉小料里,必不可少的一味。

不起眼的虾皮,总能送上神助攻

个头小、不起眼的虾皮,在厨房里存在感并不强,基本不会单独成菜,都是打辅助、跑龙套的角色。不过,打辅助的虾皮却毫无保留,加入其它的菜品时,既贡献自己的鲜味,又不会抢走其他食材的味道。

不同大小的毛虾,搭配蒸鸡蛋、熬白菜,还是入馅料、做汤底,都很合适。

比如稍大的虾干,更有口感的质地就非常适合搭配蚕豆

虾皮最常见的作用,就是给蔬菜提鲜,鲜美之味瞬间升级,成为整道菜的点睛之笔。不管是圆白菜、小白菜还是韭菜、油菜,炒青菜的时候捏上一撮虾皮扔进锅里,清爽的蔬菜加入了来自海洋的鲜甜,立马滋味飞升。

尤其是“无味”的大白菜,从饱含鲜味的虾皮中充分“借味”,顿生华彩。

熬白菜是当年北京人冬天的看家菜,1966年出版的《大众菜谱》第一道菜就是熬白菜,而它的升级版——虾米皮熬白菜更是经典。

或者熬丝瓜,总之虾皮搭配蔬菜都是绝佳的滋味

作家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中写道:“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这个无比满足的一声“嘿”,写出了这道菜在当时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

“虾米皮+大白菜”的经典组合不止一次在汪曾祺的文章中出现:“臭豆腐就贴饼子,熬一锅虾米皮白菜汤,好饭!” ——汪曾祺《五味》

虾皮白菜汤

* 作者供图

虾皮也是很多汤底提鲜的首选。上海的小馄饨,如果汤底没有虾皮,总感觉是缺少了点什么。虾皮还有一个官配——紫菜。虾皮和紫菜,堪比日本高汤里的鲣鱼和昆布。捏一把虾皮,揪一撮紫菜,拿开水一冲,虽然快手,可鲜味一点也不打折。

虾皮紫菜馄饨,中国人最经典的家常小吃早餐

*摄 | 西夏

韭菜盒子里的虾皮也是不可或缺的。不放虾皮的话,鲜味不足,直接放虾仁又有些喧宾夺主,只有虾皮,提供鲜味却又不抢戏,味道刚刚好。

不仅中国人会用虾皮来增味,韩国人在腌制泡菜时,也会加入虾皮或者虾酱来提鲜,所以中国毛虾出口的一大去处就是韩国。

甚至还可以把虾皮完全焙干,用破壁机打成粉,做菜时取代味精/鸡精,用来提鲜,体验一把百年前鲁菜大厨的独家秘笈。

各种不同大小的“虾皮”

其实无论干燥还是发酵,从毛虾到虾皮、虾酱,这些都是中国人保存海洋鲜味的智慧。

毛虾这个在自然界食物链最底层的小虾米,它没有龙虾、海参、大螃蟹那么让人垂涎欲滴,却在化身虾皮之后,让我们面前的大白菜、小馄饨、韭菜盒子变得不同。

它从不喧宾夺主,却又毫无保留地送上来自海洋的神助攻。

参考资料:

[1]凌翰. 厦门志(全). 成文出版社, 1967.

[2]张孟海. "渤海湾,莱州湾毛虾渔业资源及当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洋渔业 12.1(1990):3.

[3]陶煜, and 郑莉. "蒲门炊与芒种虾皮." 中国烹饪 10(2017):1.

[4]张国庆. "虾皮的加工及食用." 农产品加工 6(2011):1.

[5]仲崇峻等. "莱州湾,黄河口水域毛虾渔业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 1(2001):6.

作者:三个料理人 | 王枪枪

排版:风味君

头图:《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原标题:《别拿虾皮不当海鲜,它可是我们食用最多的虾 | 三个料理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