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的发明|影响世界的专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电灯泡是在哪一年发明的英语 电灯的发明|影响世界的专利

电灯的发明|影响世界的专利

2024-07-11 01: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812年,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Humphry Davy)将2000节电池和两根碳棒连接起来,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盏电光源—弧光灯。但弧光灯的光线太强,无法用于室内照明,只能在街道或广场等地方使用。1845年,美国发明家约翰•威灵顿•斯塔尔(John Wellington Starr)在真空泡内使用碳丝制成了电灯,但由于当时抽真空的技术很差,灯泡中残余的空气使得灯丝很容易烧断,这种灯的寿命仅有个把小时,不具有实用价值。1878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斯旺(Joseph Swan)试制成功了第一只白炽灯并获得英国GB4933号专利权。无数科学家绞尽脑汁,希望能制造一种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的家用电灯,最终爱迪生实现了这个愿望。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年)于1879年开始投入对电灯的研究。他在认真总结了前人经验之后认为,延长白炽灯寿命的关键是提高灯泡的真空度和采用耗电少、发光强且价格便宜的耐热材料做灯丝。爱迪生先后试用了1600多种耐热材料,结果都不理想,最终他将目光放在了棉纱上。1879年10月的一天,他用炭化棉线做灯丝放入玻璃球内,并将球内抽成真空,结果这种灯丝发出了明亮而稳定的光,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由此,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白炽灯诞生了。1879年爱迪生在美国申请了专利,并于1880年获得名为“电灯”的美国US223898号专利权,如图 1-1、图 1-2 所示。

从这篇专利说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的基本结构是由高电阻材料(炭丝)的灯丝和低电阻材料的电源线和导线组成,当电流流过灯丝时,由于材料电阻率高,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发光。

爱迪生并没有止步于此,为了使电灯亮的时间更长,他决定寻找更合适的灯丝材料。根据棉线的性质,爱迪生决定从植物纤维这方面去寻找新的材料。经过大量的试验,最后爱迪生选择了竹纤维。他把炭化后的竹丝装进玻璃泡,通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经过进一步考察和比较,爱迪生发现在日本生长的一种竹子最适合做灯丝,于是从日本大量进口这种竹子,并开设电厂,架设电线。很快,美国人民便用上了这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竹丝灯泡。在竹丝灯使用了多年之后,1906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灯丝,使灯泡的质量再次得到提高,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白炽灯的发明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价值,它的专利权无疑是生产者们占领市场的一大法宝,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专利权的争抢诉讼。由于斯旺和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时间相差不多,两位发明家曾在英国展开了专利侵权诉讼,最终斯旺胜诉,爱迪生在英国的电灯公司因此被迫让斯旺加入作为合伙人。而在美国,爱迪生的专利权也受到挑战,1895年索耶-曼公司(Sawyer & Man)控告爱迪生电灯公司侵犯其专利权,最终爱迪生胜诉。正是由于爱迪生通过坚持不懈的试验探索,在数千种植物纤维中发现了竹纤维是制作灯丝的理想材料,美国法院最终在判决中肯定了他的发明与贡献。该案成为美国专利法历史上的经典判例,其形成的关于“发明创造是否可实现”的判定标准在美国专利法实践中沿用至今。

随着技术的成熟,钨丝白炽灯的改进空间越来越小,已经很难进一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照明效果。以荧光灯为代表的放电灯开始逐步发展起来,一些工程师也转而对放电灯展开研究。其实早在20世纪初,爱迪生就已经开始了对荧光灯的研究,并于1907年获得美国US865367号专利权,如图 1-3、图 1-4 所示,只是迫于当时技术的限制,爱迪生最终放弃了此项发明。

但是人们并没有中断对荧光灯的研究。通用电气、飞利浦、西屋电气等制造商都分别研制出了不同类型的荧光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荧光灯产量已经超过了白炽灯。

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诸多挑战,推行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照明领域,白炽灯由于能量转化率低已面临着被淘汰的境遇。进入21世纪后,节能灯、发光二极管(LED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等照明方式开始发展流行。它们以各自节能、高效、寿命长等优点,逐步取代了白炽灯在照明市场的统治地位,但是白炽灯的离去并不意味着电光文明时代的结束,相反,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照明设备走进人类的生活。

本文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