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才是这黑白无常世界中生命的意义(情书)影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电影情书是胶片拍的吗 《情书》: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才是这黑白无常世界中生命的意义(情书)影评

《情书》: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才是这黑白无常世界中生命的意义(情书)影评

2024-07-17 22: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开场白:本文尝试通过对影片内容及电影艺术手法的深入分析来对本片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入挖掘,以此解读本片的魅力所在。

主题思想挖掘:本片并非一部简单的回忆中学生暗恋故事的电影,导演实际上将几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放在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中进行演绎,从而在主题思想上深化了观众的观影体验,让我们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一种更加深沉的情感。

导演艺术手法:本文将试着在分析影片内容的同时,对导演在叙事、摄影、配乐等电影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做简要的说明。

(1)开头段落的意义

影片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女主角博子的脸部特写,就是电影海报上那个画面,她在一片白色的雪地里,闭眼躺着,雪打在那张美丽的脸上,屏住了呼吸,仿佛死去了一般,能听到寒风的呼啸声。然后大口的喘着气,起身,拍落身上的雪,向山下走去。镜头慢慢拉高,显示出一大片的雪地原野和远处的市镇,一身黑服的博子渐渐变成一个小小的黑点,慢慢向山下走去。此处镜头不动,镜头时间和故事真实时间是一致的,观众目送博子下山。画面上大片的白色和黑色对比,,如哀乐一般的背景音乐深沉而忧伤就如此刻博子的心境。

电影的开头是电影整体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理解全片的基础。这个经典的开篇段落为全片定下了感伤的主题基调:在黑与白的灰暗世界里,生命是那么的脆弱和渺小,死亡的气息笼罩着大地,忧伤的感觉在画面和配乐的统合下一点点蔓延。如果这还不够的话,导演又加上一个目送博子下山的长镜头,将这种刚刚出来的忧伤感进行加深和延长。目送角色远离画面的长镜头一般是电影结尾才用,开头就用是反常规的做法,第一个镜头就是主角脸部特写我也是第一次见,这都显示了导演超常脱俗的电影才华。

这个哀诗一般的开头段落将观者的感情带入一种忧伤的境地,为全片的叙事展开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女藤井树的宿命也是我们的宿命

影片用很多段落讲述女藤井树的家庭和生活,貌似有些游离于影片关于情书的主线故事,但是如果知道导演是将爱情故事放入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中进行演绎的主题思想后,理解这种叙事上的安排就比较合理了。

影片女藤井树第一次出场就是感冒的状态躺在床上,然后听到邮递员摩托声,勉强爬起来去取信。后边,女藤井树家庭吃饭的段落,我们知道她不愿意去医院。母亲和姑父(房产中介)把她骗去了医院。路上还交代了女藤井树父亲的死因就是感冒引起的肺炎,为后边段落做了提示。导演在医院里用一个精彩的闪回段落,让我们通过女藤井树的梦知道了她不愿去医院的原因。因为父亲就是在那里死去的。当时的情景仿佛又重现了,这里的闪回段落,导演用了有冲击力的角色主观夸张镜头及快速剪辑,表现了父亲死亡深藏在少女藤井树的记忆里,死亡存在于生者的意识最深处。这也呼应了上文女藤井树不愿意去医院的原因,因为她惧怕死亡。

然后,在闪回段落结尾,导演加入了两个片段。

这是女藤井树关于男藤井树记忆的开始(点名)和结束(送书)。将男藤井树的回忆和父亲死亡的记忆并列于女藤井树的记忆里,平衡了女藤井树对于死亡的恐惧和悲伤。上面三图是青冷色的,后面两图是黄暖色的。这就很明显看出了导演利用摄影上的色彩对比画面喻示自己在死亡的底色上讲述爱情的温度的主题意念。

后面讲了女藤井树与母亲看新房然后劝爷爷搬家,爷爷违心同意,女藤井树和爷爷在院子里用落叶烤地瓜。

大雪飘起,少女藤井树穿着黑色的丧服从远处跑向摄影机,此处用了一点慢镜头,以拉长时间来深化主题。她看到一只死去的蜻蜓:

冰封的蜻蜓,象征着鲜活的生命被象征死亡的冰雪封存。本片中的雪以及雪出现的场景都是灰的暗的,总是和黑色、墓地、死亡相伴,它在此片中是景物化的死亡代言人。

后面紧跟着就是女藤井树的生命将面临冰雪死亡的考验。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女藤井树高烧晕倒了,就像当年她的父亲经历的一样,宿命来了,无法逃避。母亲和爷爷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在爷爷的坚持下,她被按时送到了医院,获救了,生命得到了保全。

早晨,她从昏迷中醒来,眼角含着泪水,对着死去的男藤井树说,你好吗?我很好(之前她刚得知男树两年前死于山难应该也是很大雪有关)。我想,身体上获救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上战胜对无常生命的悲伤和恐惧,这也就是男藤井树那些美好记忆对生命的价值所在。

世界的此刻,生命正在经历巨大的无常灾难(新冠病毒)。所以说女藤井树的宿命也是所有人的宿命。面对无常的死亡,我们都是渺小而卑微的。

少女藤井树在父亲的丧事结束后回到校园,看到已经转学的男藤井树桌子上摆着其他男同学放的菊花(恶搞男藤井树已死,死人送菊花),对死亡的惧怕此刻化作了一股愤恨之情,她狠狠的打碎了那个花瓶。不过不幸的是男藤井树后来真的死了,不知是不是导演的一种暗示。

临近结尾处,博子将所有的回信寄给了女藤井树,这时爷爷又在院子里生火,为什么让他生火呢,上一次也是在院子里生火烤地瓜。火是人类战胜寒冷的武器,是对抗死亡的物质力量,联系到爷爷是最后救了女藤井树的人,导演的喻意大约于此。人在死亡面前是有力量进行自救的。后面爷爷讲了女藤井树名字的由来,导演借着角色之口说了树在本片的寓意。

树看着普通,其实比人类的历史要长得多,它的生命力比起人类要强大的多,导演也是借此表达了一种对人类生命活力的美好愿望。

(3)普通人对生命的冷漠已经习以为常

影片开头段落后,紧跟着就是墓地里的一个仪式,那是大家在参加男藤井树的二周年祭。奇怪的是除了博子是悲伤的外,大家伙却像是过年一样高兴。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拟挽歌辞三首.陶渊明》

这个更过分,连亲爹亲妈都“亦已歌”了。大家难得聚在一起,久别重逢的感情在酒的刺激下已经失控,有人已经喝醉了。他们还不忘拍个照留个念,真正是把丧礼过出了婚礼的味道。看出博子是个美女了,大家都围在她身边,连酒鬼都惦记着她。只有母亲不适应,装病和博子早早逃离了现场。现实中其实这是大部分葬礼的真实状态,参加多了你就深有同感了。

另一个段落中,姑父和母亲开车送感冒的女藤井树到医院的路上,那一段车内的对话也叙述了生者对死者的遗忘。由于表现空间有限,导演直接让剧中人说出了主题。“人若是死了,就容易被人忘记”。

那么活着本身就是一个脆弱而艰难的事情,而死去后又很快被活着的人遗忘,那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4)博子对死去男藤井树的思念,和秋叶对博子的爱与包容。

幸好还有博子对男藤井树的爱恋和思念一直存在,并成为本片内含的一条贯穿始终的感情基线。

女性的感情更加深沉而专一,男藤井树的卧室还保持着两年前的模样,母亲尽心的为他收拾的一尘不染。博子在那里看到的毕业册也是男藤井树母亲拿给她看的,由此引出了下文中寄信的段落,进而展开了全部故事。

在后面的段落里,博子基本上都是和现任男友秋叶一起出现的。这个秋叶(丰川悦司)刚看见长的有点吓人,不过很聪明,很会洞悉博子的内心,几句话就套出了博子给男藤井树旧居写信的事情,后面先吓一下博子再突然亲她的手段绝对是情场老手。这里暗含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男藤井树是个不善于言辞的人,从博子和秋叶在餐厅那一段对话中我们知道,秋叶和男藤井树是一起追求的大美女博子,而博子是选择了木讷的男藤井树,没有选聪明的秋叶,只是在男藤井树死后才见缝插针的代替了男藤井树的位置,两年了不得不面对一个心依然在死去的男藤井树那里的伪女友博子。这说明充满机心的秋叶在获得女性的情感方面是弱于木讷而含蓄的男藤井树的。当然前提女方得是博子那么纯情的人。

秋叶一直在引导博子从前一个情感中解放出来,这是一条一直附在博子这条叙事线上的平行线。这个叙事模式被我国导演冯小刚借用在他的电影《非诚勿扰2》中,舒淇仿博子的角色,老油条葛大爷仿秋叶的角色,还是在日本北海道拍的。冯导肯定不止看了一遍《情书》。

岩井俊二在访谈里说自己喜欢拍“笨蛋”,因为“笨蛋”最有趣。我想所谓的“笨蛋”就是博子和男藤井树这种人吧,那种一根筋的人,纯之又纯。秋叶肯定不是个笨蛋。但对博子,他终于是“笨”了一会,他一直耐心的陪着博子,推动着博子去积极行动,最后获得了圆满。由此看来真情都很“笨”的。

秋叶一直在信这件事情上推动博子去行动,最后去小樽都是秋叶提议的。最后去爬那座男藤井树死去的山也是秋叶拉着博子去的。去小樽搞清楚了女藤井树的存在,并且博子知道了一个很关键的信息,哪位擦肩而过的女藤井树和自己长的很像,这动摇了她心中对男藤井树的感情根基。在那座山上的清晨,博子在清晨的呼喊中彻底获得了解脱。后面博子将所有的信和对男藤井树的思念一起转给了女藤井树,说明已经放下了对男藤井树的感情。

秋叶的包容和耐心终于获得了结果,他比葛大爷幸福多了。在那苍白的大地上,秋叶这样的人是会给人以温暖和力量的,他给生命添加了智慧和温暖的底色。

在秋叶和博子共同的画面里,导演用暖色调的画面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5)女藤井树对男藤井树的回忆是本片最打动影迷的段落,并带着导演本人的情怀。

叙事角度的选取对导演或编剧(对本片来说都是岩井俊二)来说是一件大事,他直接的关系故事表达的效果。举个例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著名的电影,高踞豆瓣top250第一名,他的叙事角度就很有意思。故事由瑞德来旁白叙述,但为什么是他呢?安迪的想法普通人是猜不到的,而瑞德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思想比较好理解,我们就像瑞德一样不了解全貌,悬疑直到结尾,观众才知道安迪的计划。如果是安迪以第一人称说这个故事,电影就无趣了,我们一早就知道了他的计划。所以叙述者是瑞德。这就是叙事的艺术。同一个故事可以说的很好,也可以说的很烂。关键是看说故事的人的水平。

《情书》中女藤井树是叙述者,她为我们讲述男藤井树的故事,所以我们并不知道男藤井树的那些行为是什么意义,以至于成年女藤井树在回忆开始时表层意识里对他的印象都是些不好的回忆,这样这个故事才能展开,才有悬念和反转。

这是男藤井树看到女藤井树哭了,出面打挑事者的段落。男藤井树给我感觉有点高仓健的风采。

爱情故事类型里编织故事的人会为男女主角设置单独在一起的机会,也就是想法让他们靠近,以激发那种爱情的化学反应,本片也不例外:让他们一起呆在图书室。

图书室里这一段,可以起个名字叫看了又看。导演一般从中近景切到特写,都是进入重点表现段落,此时要进入的是角色的内心世界,因为脸部是人心里活动的窗口。这一段是导演以全知视角介入的叙述,不是女藤井树视角的叙述。但是视角的转化我们并没有察觉,这种不留痕迹的转换也是导演的功力。

借书卡这一段又回到女藤井树的视角叙述,她并不理解男藤井树的行为,以为是恶作剧,为以后的翻转埋下伏笔。不过此刻,导演用画面表现了这一刻的神圣,看那窗外射进的光线造成的逆光效果,这是一个浪漫的时刻。

演少年藤井树的这个演员很会演戏,用眼神和表情传神的演绎了少女的羞涩之美。

换卷这个段落里,出现了车棚恋爱圣地这个场景,导演在这里表现了爱情的各种情形,用了漫画式的略带夸张的人物塑造方式(导演岩井俊二还是一位漫画家)。而且镜头简练,叙事饱满,旨趣诙谐,是用镜头讲故事的高手。

换卷这一段里,考卷背后的画,为后面的段落打下了一个伏笔。

大井找女藤井树帮她向男藤井树表白这一段,后面男藤井树在放学路上截住了女藤井树,在她头上套了个纸袋,我想是在说女藤井树瞎了眼,看不出自己的心意,还替别人当红娘。和前面女藤井树试探男藤井树是不是喜欢自己那一段是前后呼应的。好电影细节丰富,值得品味,这一段就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段落。男藤井树为什么不说出自己爱女藤井树?要么是害羞,要么是不愿意直说。日本人的文化性格是含蓄的,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说出来被认为是无礼的,“君子敏于行而慎于言”,用自己的行为来表达而不诉诸于语言。这样的感情更加深刻而隽永,用嘴去说的是肤浅而短暂的。这是儒家思想的一种体现吧。

这句话是女藤井树为自己问的,看男藤井树是不是喜欢自己?等于是在说你喜欢我吗?

这个回答在女藤井树看来是在说男藤井树不喜欢自己

这是用摄影上的黄金时间段拍的,这其实就是男树向女树的表白

后面女藤井那一连串激动地表现就是因为被男树刺激了。大井是个情场老手,可以比对着秋叶来看。男藤井树直接拒绝了她的表白。

在后面,讲了运动会上男树带伤去强制参加比赛的故事。那些中学运动会的画面,熟悉又亲切,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了中学时代,大家都参加过中学的运动会,怀旧的感情要泛滥开来了。这个段落是讲了男树倔强的性格。

然后导演让女树回到了学校,回到了那个图书室,这时导演开始叙事上的反转(告诉观众之前你不知道的事情),一群年轻的女学生发现了男树的借书卡,这群活泼可爱稚嫩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女代表着最鲜活的生命力。女学生们说那些借书卡上写的是女树的名字,表达了一种浪漫的爱情,有87张之多。女树赶忙解释,是重名了,写的不是自己的名字是男树写的男树的名字。最后,老师告诉女树,男树两年前死于山难,此时镜头向左平移,避开了女树的脸,不让观众看到她的悲伤。这个手法我在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里看到过,不知岩井俊二是借鉴还是自创。

这个镜头手法即完成了叙事也表达了导演的情感,显示了导演对镜头语言的熟练运用。

随后的段落就是女树在大雪之夜经历的生死考验,上文已交代这里就不在累述,后边女树从昏迷中醒来,眼角挂着泪水,对死去的男树说你好吗?我很好。这说明女树心中对男树也有一份深藏的爱。

最后一份信,女树回忆父亲葬礼后与男树的最后一次见面。开门后,男树有点惊讶,因为没料到是女树来开门,之后的这一段互动,演的很精彩,那种对话间瞬间变化的情绪准确而生动的传达了出来。

女主笑的很开心

这也是全部回忆里,女树记忆最清晰的一次和男树的对话。

后来女主回到学校后砸掉讽刺男树的花瓶这段,可以和之前男主为女主和同学打架那段对应起来,显示了女主的成长。

然后女主回图书室,将那本书放回书架,临走时回望了一眼那个曾经男主看书的窗边。呼应了前边看了又看那个段落。

此处导演将那本书作为一个重要的故事线索来串联之后的情节:首先是男主送书,让女主还,女主问怎么不自己还,男主说自己不能还,留下一个疑问,为什么不能自己还?然后女主还书,还书时看了一眼书后的借书卡,为什么导演要给那本书的借书卡一个特写?。回到成年女主,博子将所有的信寄给了女树,提醒女树那些借书卡上的名字是女树的名字,而女树还是一脸疑惑。在这层层的铺垫下,终于迎来了那个真相大白的美好结尾。

导演为故事的结尾设置了春天的背景,想想开头那个冰天雪地的场景和墓地,让那群活泼可爱的少女们为女主送来了那本书。这和前面女树回学校里在图书室遇到学妹讲借书卡的事情又呼应了起来。

借书卡背面是男主画的女主的头像,说实在画的很传神,然后我们回想一下啊,这个画像是什么时间画的,是在女树请假多天不到学校去,男树好多天没有见到女主的情况下画的。这里边是男树对女树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他可没写个我爱你我想你之类的。这就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男树的爱情,影片在各个角落都穿插了各种爱情以比对男树的爱情,比如那个邮递员对女树的追求,比如秋叶秘书对秋叶的追求,车棚圣地里的各种爱情,还有大井的爱情观。比起那些来,男树这种爱是深沉的,恒久的,唯美浪漫的。

女树被感动的不要不要的。突然当我们还要看下去的时候,电影结束了。意犹未尽,各种复杂的感觉涌上心头,但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导演对观众也玩了一把男树的借书卡游戏。

那本书叫《追忆似水年华》该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应该是导演在文学上的一个导师,在本片中对它致敬了。导演岩井俊二1963年1月24日出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是学油画的,还画过漫画,作家,热爱电影。《情书》首先是他的一部小说。在成年男树的卧室里我们会看到有很多油画作品,而少年男树又是通过漫画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比对一下,男树和导演应该是有重叠的地方。所以男树这个人物应该是有导演个人性格和思想在里面的。

最后一句话: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要有张白纸才能开始作画,或者说在没有色彩的地方才能用色彩来作画。在一片色彩斑斓的图片上画上一抹红色不显眼,但在一张白纸上画上红色就很有表现力。本片导演先用白色的雪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生死无常的忧伤世界,那里的人们有的麻木有的悲伤,寒冷和死亡随时袭来,然后导演用温暖和明亮的镜头语言及娴熟高超的叙事技巧为我们讲述人与人之间那些美好的回忆。在电影营造的故事氛围中,观众获得了美好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的积极感悟。

我想在这瘟疫横行的当下重温一下《情书》这部电影,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