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 资源共享 将俱乐部引入校园 培养高素质多元人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田径体育俱乐部怎么收费的 体教融合 资源共享 将俱乐部引入校园 培养高素质多元人才

体教融合 资源共享 将俱乐部引入校园 培养高素质多元人才

2024-07-07 03: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专业的体育培训俱乐部和名校合作,既可以让学校学生接触到多元的体育项目,丰富课余生活,建设中学体育人才库,又能让优势的教育资源共享,培养综合素质强、有文化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员。这是一条体教融合走得通的道路。”北京天健体育俱乐部负责人张静说。  20年前,张静找到了北京101中学合作,采用校园体育的模式,资源互补,达成共识,将俱乐部模式引进校园,培养了大批具有体育特长的高素质多元人才。

体教融合 为俱乐部进校园开辟通道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如果没有文化,长远来看会影响竞技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大批有文化的青少年身在学校,又很少能接触到比较专业、系统的体育培训。体教如何融合?”这是一直以来张静心中的疑问。  转机出现在20年前,张静碰到了北京101中学校长郭涵,两个具有开放思想的人一拍即合。“将体育俱乐部模式引入校园,把101中学的体育激活,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探索。”张静说,“这种探索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是要贯彻体教融合,活跃校园的体育活动;同时尝试用体教融合的手段,看校园是否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解决国家高水平运动员后备断档的问题。也是基于此,我们成立了俱乐部。”  得益于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101中学女排按照引进社会力量办学的模式和学校合作,由具有专业训练水平的体育俱乐部进行管理运作。和国内校园球队大都是在校方领导下运行不同,101中学女排采用的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校园流行的俱乐部负责制,俱乐部在招生和管理上拥有自主权。“队伍每年招收10个名额,中学六年我们的俱乐部一共有60个学生,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人的成长,不光是专业的竞技训练,还要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意志品质,经常与队员沟通,既是教练员也是教师。”张静说,“有一位老领导曾经跟我说,他们一开始对俱乐部进入学校开展体育培训这个模式和机制接受不了,觉得我们是来挣钱的,是污染校园的,后来看到了我们的努力,才觉得这是好事,对孩子们好。”

转变观念 让普及和竞技互相拉动

  让体育项目在校园普及和高水平竞技互相拉动,这是张静在俱乐部策划之初就建立的目标。“关于在校园普及排球项目,我在脑海里形成过无数个方案,比如成立人才梯队、办社团、组织比赛等等,可是在中学里真正做起来很难。现在小学的‘体育进校园’很火热,可是到了中学,这些兴趣就会面临‘腰斩’,还是升学机制问题。但光普及没有高水平的引领,没有亮点、没有色彩,孩子们的兴趣上不来同样不行,因为体育天生自带竞争属性,有竞争才能激发拼搏,我们成立高水平的排球俱乐部,通过专业竞技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对学业也有帮助。”张静说。  俱乐部的训练让孩子们的特长得以充分展现,思想意志品质得到提升,家长的观念也因此改变。“家长们看到通过体教融合,孩子在排球队不仅实现了体育梦,文化课也没有落下,甚至还有很多别的收获,支持的声音就越来越多。现在家长都主动给我们提供训练场地、器材,还说要每年设立‘排球日’,大家就像一个大家庭。”这么多年校园体育俱乐部做下来,张静感慨,“想要发展校园体育,家长的支持必不可少,我们要用一个点带动一个面,以后还要发展排球大课间、体育课改革,走向更大的普及。”张静想法很多。

走多元化道路 让“快乐体育”伴随孩子终身

  “在校园植入专业的体育培训,根据孩子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素质状况,制定运动方案,包括体能训练、技术训练、脚下移动等,这六年所积累的收获比‘散养’多很多。‘快乐体育’会培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更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把体教融合搞平衡了,学校和家长会越来越接受这种多元化体育教育。”张静说。  谈到现在提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张静表示,更需要的是专业指导。“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这12年每天一个小时,如果要是注入了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有指导的培训,那我们国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和体育质量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体教融合一是要有好的政策引导,有社会、各部门的合力,二是要有专业人才,三是需要专业机构,来统筹专业教练员的聘用、训练管理、奖罚机制等。”(转自9月17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