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肠道健康白皮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生态对饮食结构的影响案例分析 2021年肠道健康白皮书

2021年肠道健康白皮书

2024-07-17 06: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1年肠道健康白皮书

        ——从“肠”计“益”

目录

第一部分:“肠”健康,才能常健康

1、肠道的基本概述

2、肠道的主要功能

3、肠道与健康

第二部分:肠道问题很普遍,给“肠”问题人群画张像

1、肠道问题现状

2、给肠道问题人群画张像

第三部分:善待肠道,听听专家怎么说?

1、从“口”解决,上班族肠道健康的4点建议

2、益生菌产品琳琅满目,如何选择?

3、「活润」:“嚼”的益生菌,好玩又健康

第一部分:“肠”健康,才能常健康

1、 肠道的基本概述[2-3]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肠道指的是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肠道长约7-8米[3],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长度约为5.5米,主要负责吸收食物里的营养和大部分水分。在胰液、胆汁、胃液以及小肠分泌的肠肽酶等共同作用下,食糜在小肠内被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被小肠黏膜吸收。除食物外,小肠还吸收水、电解质、各种维生素,以及脱落的消化道上皮细胞所构成的大量内源性物质。

       大肠包括盲肠(包括阑尾)、结直肠,长度约为1.2~2米,主要负责吸收食物中剩余的水分,将食物残渣制成粪便排出体外。大肠能够将没有被小肠完全吸收的盐分、水分再次吸收后将食物残渣变成粪便排出体外。

2、 肠道的主要功能[4-5]

1、最大的加油站(营养吸收)

       肠道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人体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物质由肠道消化吸收,为人体生长发育提供有益的物质营养,保持人体生命活力。小肠是人体重要的营养吸收器官,食物在胃中完成初步消化之后进入小肠,在肠液、胆汁、胰液的共同努力下,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最终被消化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是3~8小时,小肠黏膜上长有很多细小的绒毛负责吸收营养,每条绒毛的表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 600 倍,达到200m²左右,具有广大的吸收面积。

2、最大的排污厂(代谢废物)

       人体80%以上的毒素由肠道排出体外。营养物质在小肠被吸收后,难于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大肠是粪便的处理器官,大肠接收到小肠消化吸收之后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分泌一些黏液,并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经过肛管排出体外。

3、最大的免疫器官(免疫系统)[6]

     肠道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密切。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作为天然屏障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还通过调节肠道粘膜分泌抗体作用于肠道免疫系统,并进一步影响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因此肠道又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肠道担负着人体70%以上的免疫功能,有将近70%以上的免疫细胞分布在肠黏膜上,对抵御细菌、病毒、维持肠内环境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人体肠道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肠道中的细菌种类超过1000种,数量高达 1014,几乎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主要由厚壁菌门(64%)、拟杆菌门(23%)、变形菌门(8%)、放线菌门(3%)的细菌所构成。肠内的细菌分为三类,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中立菌:大肠杆菌、拟杆菌、真杆菌、厌氧性链球菌;有害菌∶魏氏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4、人体的“第二大脑”(神经、情绪)

       肠道有很多神经,有跟大脑数量相当的神经细胞(1000亿个左右),使用跟大脑一样的各种神经递质,分散在整个消化道,因此肠道的神经网络系统也被称为“肠脑”或者“第二大脑”。

3、肠道与健康[6]

       肠道身兼数职,但又脆弱敏感。如果肠道健康,致病菌会受到有益菌群的抵抗,随大便排出。如果肠道"发脾气",屏障功能受损,致病菌就会突破肠黏膜的保护屏障进入身体各处,引发50多种疾病。

       一百多年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被尊称为“乳酸菌之父”的梅契尼科夫就认为:肠道健康的人身体才健康,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他提出的人体自身中毒学说认为人体垃圾因为某些原因过量沉积在体内,导致慢性中毒,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正常情况下,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内外环境始终维持着动态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将发生肠道微生物的失调,进而导致包括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疾病等在内的各种病症的发生。

1、 肠道微生物与肠道疾病[4、6]

       肠道菌群主要位于下消化道结直肠中,因此肠道菌群与消化道的关系最为密切,目前研究表示,大部分消化道疾病均与肠道菌群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消化不良(FD)、结直肠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硬化、胰腺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内变形菌门含量显著升高,而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克罗恩病儿童患者体内,厚壁菌门(尤其是梭菌纲)数量显著下降,而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比例显著上升。

2、 肠道菌群与大脑[8]

       肠道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调节大脑功能和行为,包括认知行为。无菌状态、抗生素干扰、益生菌干预、饮食习惯等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肠道的生理功能,同时也会影响认知行为。破坏肠道微生物组成、影响微生物——肠——脑轴调节或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而维持健康的肠道微生物也将有助于预防相关的脑部疾病。

3、 肠道微生物与肥胖

       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据国际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约有10亿人体质量超标,全球人口的12%都属于肥胖范畴。

       肥胖人群肠道微生物会增加机体从膳食中获得能量的能力,其原因是微生物发酵宿主无法消化的膳食多糖,导致肠道细胞更加易于吸收单糖和短链脂肪酸,随后短链脂肪酸在肝脏中转化为更复杂的脂质;同时肠道微生物调控宿主能量代谢基因,造成脂肪过度积累。

4、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4]

       2010年全球范围内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成本多达3760亿美元,糖尿病已成为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的一项研究对345位国人的肠道微生物进行测序,结果显示II型糖尿病患者中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肠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一些有益菌消失,具体表现为一些常见的产丁酸盐细菌的丰度下降,而各种条件致病菌有所增加,其他一些诸如具有还原硫酸盐和抗氧化胁迫能力功能的微生物丰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第二部分:肠道问题很普遍,给“肠”问题人群画张像

1、肠道问题现状

       胃肠道疾病种类繁多,除明确的单个胃肠道疾病问题(如胃溃疡等),困扰更多人的则是一类不能以结构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功能性胃肠病症状(如嗳气、腹胀、便秘等)。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从“单一”到“复杂”的一系列变化,除了营养供给充足外,随着饮食的丰富多元化,肠道也出现了不同的问题。

       据数据显示,在中国学生中,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的患病率分别为 20%,25%和 5%。其中女性人群多余男性[9]。

       据春雨医生平台数据显示,关于腹泻、腹胀、便秘等一些列胃肠道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问诊量高达14,441,987次,其问诊量占过去三年肠道问题总问诊量的一半。女性占比在63%左右,男性占比在37%左右。其中,年轻人的肠胃问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年龄在21~40岁的人群占总问诊量超50%。

春雨医生 图表 1春雨医生APP不同年龄段问诊比例

       根据对问诊人群的地域分析发现,处于经济发达地区(北上广深等地)的问诊量明显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青海、西藏等地),问诊量最高的前五名分为别: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及北京市。

春雨医生 

2、给肠道问题人群画张像

       活润联合春雨医生招募2000人进行肠道问题调研,有超9成的人群正在饱受或在过去曾经经历过胃肠道不适的症状。

· 仅有8.54%的人表示自己未曾出现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其中便秘、腹泻、胀气是最常见的胃肠道不适的症状。

春雨医生图表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胃肠道问题

1)这类人群易出现肠道问题:

· 胃肠道问题更喜爱女性

       肠道健康是全民关注的问题,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关注肠道健康问题。

春雨医生 图表 3肠道健康关注度

·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发现,存在胃肠道不适的人群中,女性明显多余男性,女性人群占比高达70.89%。

春雨医生图表 4胃肠道不适人群性别占比

· 女性更常见的胃肠道问题为便秘、胀气、口臭、腹泻,困扰男性的肠道问题为胀气、腹泻、口臭。

春雨医生图表 5性别不同,胃肠道症状不同

· 学生、职场人是肠道问题的“主力军”

       年轻人更关注自己的胃肠道健康问题,通过本次调研显示,其中在关注自己胃肠道健康的人群中有82.63%的人群为年龄在23~40岁的中青年职场人群。

春雨医生 图表 6不同年龄人群对肠道问题关注度

       存在肠道问题的人群中,年龄段在23~40岁的人群居多(62.7%)。

春雨医生 图表 7各年龄段人群占比

2) 为什么上班族胃肠道问题严重?

       研究表明,不良饮食和生活方式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而危害肠道健康。

· 饮食习惯: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超5成的人饮食结构存在问题,其中约23.63%的人日常饮食重油腻、荤多素少,13.57%的人口味重,表示无辣不欢。

春雨医生 图表 8饮食习惯分析

· 久坐习惯

       有研究显示,在保持原来的饮食习惯不变的情况下,运动能改变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健康。但在此次调研中发现,63%的人群缺乏运动,每天处于坐姿的状态时长超过8小时。

春雨医生 图表 9日常久坐情况

· 压力情况

       仅13.07%的人表示自己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没有任何压力,有超5%的人认为目前压力已经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春雨医生 图表 10日常压力情况

· 睡眠情况

      睡眠不足,生活作息不规律是造成肠道菌群失衡的重要原因。近5成表示,自己的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

春雨医生 图表 11睡眠情况分析

3) 胃肠道问题关注度

·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症状也有所不同。其中23~30岁人群最常见的问题是便秘、口臭、胀气,而30~40岁的

春雨医生

图表 12不同年龄段人群,胃肠道问题

       人群最常见的胃肠道不适症状则是便秘、口臭、腹泻。

· 66.83%的人表示出现肠道不适症状时,首先会选择通过自我调节改善肠道不适的症状,其中约90%的人表示通过自我调节能够得到缓解。

春雨医生 图表 13自我调理改善肠道问题情况

· 当出现肠道不适的症状时,33.33%的人通过调节饮食方式改善症状,一般会选择规律、清淡的饮食方式。其次会通过喝酸奶、多喝水改善胃肠道不适的症状。

春雨医生 图表 14自我调整肠道问题的方式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公众获取肠道健康知识的渠道变得“互联网化”,通过调研显示,公众主要的知识来源渠道是通过网站查询,其次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健康医疗类APP,再者或通过亲人、病友间的口口相传以及短视频平台。值得注意的是,较少的人群会通过传统媒体如电视节目、书籍报刊获取知识。

春雨医生 图表 15日常获取胃肠道常识的方式

第三部分:善待肠道,听听专家怎么说?[10-11]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和营养组成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饮食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关注点已经从过去“吃饱”变为当下的“吃好”,但受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以及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吸烟酗酒等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出现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的症状,消化道的问题接踵而至。

       当肠道出现问题,人们一般首先会选择自我调节(66.83%),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三餐规律、饮食清淡,喝酸奶,多喝水,也有一部分会选择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问题,也有33.17%的人表示当肠道出现问题时,会服药或寻求医生的帮助。

1、从“口”解决,上班族肠道健康的4点建议

· 合理膳食

       无论是否存在肠道疾病,长期饮食模式与肠道菌群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联。其中,加工食物、动物性食物、酒精及糖的摄入与炎症相关菌群特征相关。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膳食指南,总的来看原则都十分一致,长期均衡饮食给健康所带来的收益是综合且巨大的。

春雨医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科学证据为基础,从维护健康的角度,为我国居民提供食物营养和身体活动的指导,在指导、教育我国居民采用平衡膳食、改善营养状况及增强健康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位于膳食金字塔最底层的谷类有利于肠道健康。研究显示,谷物可增加人体双歧杆菌的数量,饮食中增加全谷物的摄入能够改善肠道菌群、预防癌症和代谢性疾病。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燕麦、小米等粗杂粮,木耳、海带等菌藻类食物,胡萝卜、红薯等根茎类食物。

       蔬菜和水果位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的第二层,研究显示蔬菜、水果能够在门、属、种的水平上改变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结构。

       而位于位于膳食宝塔的第三层豆类、奶类及鱼肉类有利于改善肠道菌群有益菌含量。一项针对绝经妇女的豆类饮食干预研究发现,豆类的摄入可使双歧杆菌的比例增加,并且受试者体内大豆异黄酮的代谢产物——雌马酚含量越高则双歧杆菌的比例也越高,这提示双歧杆菌可能参与大豆异黄酮的代谢进而改善绝经相关性疾病。

最后,应注意油脂与糖类的摄入量应在每日推荐摄入量的范围内,有研究表明,高脂饮食和高糖饮食会导致肠道内拟杆菌的数量减少。

· 规律生活,良好情绪

       肠道微生物群在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的精神状态能影响胃肠道功能,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愉快的生活态度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正常。

· 科学运动

       运动可以兴奋下丘脑外侧的饮食中枢反射性刺激和提高消化能力,增加食欲,还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由此调节整个消化道。对多数人来说,一般建议每周至少坚持运动5天,每天至少30分钟。需要提醒的是,锻炼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慢跑、步行、骑车等,特殊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 补充益生菌,可饮用酸奶

       正常情况下,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内外环境始终维持着动态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将发生肠道微生物的失调,进而导致包括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疾病等在内的各种病症的发生。

益生菌可以定植在肠道内,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对肠道健康具有很大益处。长期食用含有益生菌的食品(如酸奶),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肠道吸收,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利于肠道健康。

2、 益生菌产品琳琅满目,如何选择?

       2001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益生菌系指活的微生物,当摄取足够数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在我国食品中益生菌主要应用发酵乳制品(酸奶、活性乳酸菌饮料和奶酪)、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比较多的益生菌的食品就是发酵乳制品(酸奶、活性乳酸菌饮料和奶酪)。

       不论补充哪一种益生菌制剂,都要保证吃下去的益生菌满足以下三点:

       首先,要看益生菌菌株。添加的菌除了发酵菌外(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是否还有真正的益生菌,如,乳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此外,益生菌存在菌株特异性,建议选择标注明确菌株号的益生菌。

       其次,益生菌吃的是不是足够多。相对于数量巨大的肠道细菌数目,少许的口服益生菌根本无法发挥作用。益生菌一定要达到一定量才能发挥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益生菌保健食物评审规定》中指出:保质期内活菌数量不能少于106CFU/ml(g)。

       最后,益生菌是不是可以顺利经过胃液强酸、肠液碱性的洗礼,安全到达起效的部位。由于人体较高的温度以及肠胃的消化液,益生菌很容易在还未达到肠道就“死”掉了。

3、「活润」:“嚼”的益生菌,好玩又健康

       新希望乳业旗下低温酸奶品牌「活润」晶球酸奶不仅添加了多种益生菌,还采用3D包埋技术,益生菌存活率比普通酸奶高1000倍,助力更多益生菌活着到达肠道,维持肠道健康

       此次活润联合春雨医生招募100名体验官参与活润晶球酸奶7天体验活动。

· 超7成体验用户表示:活动期间,辛辣油腻饮食后喝活润晶球酸奶肠胃不适的症状有所缓解。

· 通过本次活动,有超过76%的人群在体验期间便秘情况得到改善。一部分人表示体验期间自己的腹泻、腹胀、口臭的问题有所改善。

春雨医生 图表 17食用活润晶球酸奶期间症状改善情况

优点一:三大优质菌种齐上阵

       「活润」晶球酸奶,添加了BL-04益生菌(乳双歧杆菌)、HN-2益生菌群(乳双歧杆菌和专利菌种嗜酸乳杆菌配比而成)以及grx10自主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

       BL-04益生菌与HN-2益生菌群为科学组合,共同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HN-2益生菌群由乳双歧杆菌BIFIDO和嗜酸杆菌DOPHILUS两种益生菌组成。其中,BIFIDO具有卓越的耐胃酸和胆汁特性,可以达到80%的菌存活率;DOPHILUS能够与多种菌种组合,在激活菌种活性、保护肠道健康方面具有积极作用。BL-04益生菌则具有调节免疫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提前产生高浓度的白细胞介素-8,提前激发免疫系统,降低上呼吸道感染风险。

       而grx10自主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是新希望乳业自主研发的一个专利菌种,根据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GRX10达到一定剂量时可显著降低人体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优点二:创新技术——3D包埋技术

       「活润」晶球酸奶创新采用3D包埋技术包裹益生菌,简单说就是酸奶中添加独特益生菌晶球,大晶球内部包含约2000万颗有包埋益生菌的小晶球,嚼破之后也不必担心益生菌失去活性,耐酸植物性皮膜与植物性保护膜组成的双层抗酸保护膜有效保护益生菌对抗胃酸胆盐侵蚀,保障更多益生菌活着直达肠道,与普通菌种比3D包埋技术菌种存活率提高1000倍。

优点三:趣味性——咀嚼爆珠感

       「活润」晶球酸奶的益生菌球增加了咀嚼感,满杯“晶球”Q弹劲爽,首次带来了“嚼得到的益生菌”。 “嚼”得到的益生菌,有趣更健康。

附件1

参考文献:

1. 世界胃肠病组织WGO:

https://www.worldgastroenterology.org/guidelines/global-guidelines/view-the-guidelines-in-mandarin

2. 叶任高, 陆再英. 内科学-第6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 陈孝平, 汪建平. 外科学[M]. 第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翟齐啸, 田丰伟, 王刚,等.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3, 34(15):337-341.

5. 孙怡燕. 浅谈肠道的重要功能[J]. 医药前沿, 2012(22).

6. http://www.cas.cn/kx/kpwz/201512/t20151209_4491382.shtml

7.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01119/content-546308.html

8. 胡旭, 王涛, 金锋. 阿尔茨海默病与肠道微生物[J].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6, 46(10):1174-1191.

9. 世界胃肠病组织WGO:社区常见消化道症状的处理

10.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 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

11.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 李兰娟. 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2016版)[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附件2:

1、调研说明

研究方法:

在线问卷调研

春雨医生APP数据分析

在线调研平台:

春雨医生APP、新希望&春雨社群、新希望社群

调研时间:

2021年6月

有效样本量:

2013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