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49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生字的小篆写法 九: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49集)

九: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49集)

2023-05-17 2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字形演变

九,最早见于甲骨文 。

金文基本延续甲骨文的字形,除普遍的更加丰满、浑厚、富有张力外,字形逆时针旋转了90°,由纵向转为横向,:

“九”的小篆写法延续金文的写法,笔画更加平滑,呈现小篆的特点,字形取纵式:

隶书更笔画化,字形取横式:

楷书基本延续了隶书的写法:

二、含义

象形字。像人手臂弯节之形,当是“肘”的本字。字形由“厷”(即“肱”,大臂)与“又”即手(抓、掏)混合组成,表示伸出手掏摸、探究,力求确定内部情况。丁山《数名古谊》:“九,本肘字,象臂节形。……臂节可屈可伸,故有纠屈意。”历经各代,笔画逐渐平直,最终成为现在楷书“九”的样子。

《说文解字》:“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说文解字注》:“九,阳之变也。《列子》、《春秋䋣露》、《白虎通》、《广雅》皆云:九,究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许书多作诘诎,此云屈曲,恐後人改之。”(注:䋣,緐的异体字,同繁。诘诎jié qū,意思是屈曲、屈折;滞塞、艰涩。)

早在甲骨文中“九”就已经被假借作数词,在古代九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现在九在个位数中是最大的正整数。它在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至阳的虚数、极数,常表示最多,无数的意思,

又用作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

三、九九重阳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