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书法作品 定风波书法作品欣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甘谷姚成林书法作品欣赏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书法作品 定风波书法作品欣赏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书法作品 定风波书法作品欣赏

2024-07-08 09: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书法字体:行书、行草

字画款式:横幅

字画尺寸:138×35厘米、四尺整张

创作时间:壬寅秋

字画内容:苏轼《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白话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内容解释:《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记事抒怀之词。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晚清词人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点评苏轼定风波道:“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

苏轼定风波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苏轼定风波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眉山市东坡区三苏祠苏轼雕像 ▲眉山市东坡区三苏祠景点苏轼雕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又工书画,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关联字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隶书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行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行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隶书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隶书书法作品 、 辛弃疾《渔家傲·秋思》隶书书法作品 、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书法作品 、 心宽无处不桃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书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