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古代的琥珀器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材料对吗为什么呢 漫谈:中国古代的琥珀器物

漫谈:中国古代的琥珀器物

2024-07-14 21: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星堆心形琥珀坠饰

我国目前考古发掘出的最早的琥珀制品,非常早。四川广汉三星堆1号祭祀坑,出土过一枚心形琥珀坠饰。【见图1】它是一个蝉,知了。与我们更常见到的玉蝉工艺类似:一面阴刻蝉背纹,一面阴刻蝉腹纹。

在市场上,我们总听到佩戴什么什么石能治疗什么什么病,每每觉得这个说法很荒谬,更多是商业炒作的味道。所谓“脱开剂量谈效果都是耍流氓”,即使某些天然矿物里有某种对身体好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佩戴能吸收的量也是极其微小。

琥珀原石

老祖宗对琥珀有过一些奇怪的幻想,而且有的错得也非常可爱,不妨说说。

唐代《酉阳杂俎》写的,说老虎死后,虎目的精魄沉入地底会化作宝石,成为琥珀。老虎死时,记住虎头所在的位置,等没有月亮的晚上,挖到二尺深,可以得到琥珀。

北宋《茅亭客话》也有相类似的记载,老虎一只眼睛发光,另一只眼睛看东西,碰到这样的的老虎,猎人捕杀后,记住虎头所在的位置,等没有月亮的晚上,挖到一尺多深,可以得到琥珀。

而且一直到明代《本草纲目》,这大伙儿觉得是科普读物了吧?它也写,说老虎死后精魄进入地下,可以化为石头样的东西,就是虎魄。

唐代《酉阳杂俎》写的,说老虎死后,虎目的精魄沉入地底会化作宝石,成为琥珀。老虎死时,记住虎头所在的位置,等没有月亮的晚上,挖到二尺深,可以得到琥珀。

北宋《茅亭客话》也有相类似的记载,老虎一只眼睛发光,另一只眼睛看东西,碰到这样的的老虎,猎人捕杀后,记住虎头所在的位置,等没有月亮的晚上,挖到一尺多深,可以得到琥珀。

而且一直到明代《本草纲目》,这大伙儿觉得是科普读物了吧?它也写,说老虎死后精魄进入地下,可以化为石头样的东西,就是虎魄。

琥珀

这些传说都是不经之谈,估计也是参考了不靠谱的前人的书籍。但这些都可以说明问题:就是琥珀的地位。因为中国古代以龙虎的形象为尊,虎在人们心中一直是力量的象征,以虎的精魂想象琥珀的生成虽然很荒谬,但可见琥珀是昂贵的材料。历史上也确实是这样。如同金、玉、其他宝石和珍稀之物一样,琥珀在古代也是体现朝廷、官僚、贵族等级地位的服饰、器用之一。

汉代 琥珀印

汉代时,琥珀就珊瑚并列。《后汉书·西域传》有“大秦国有琥珀”之说,当时人们应该是知道西域和海底出产琥珀。也有一些琥珀工艺品,大多都不是实用器,而是佩啊,挂件等等,比如说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琥珀印。

清代琥珀杯

唐代之前就有出现琥珀实用器了。唐人有着自由的风气和繁盛的贸易,琥珀大量从西域进口,唐人觉得琥珀晶莹透澈与葡萄酒有点像,所以琥珀常用来制作杯子等器皿。李白《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琥珀在宋代的中原地区依然很受欢迎,但远远比不上同时代辽金对琥珀的热爱。在中国历史上蒙古人、契丹人对琥珀的喜爱是最狂热的,琥珀勺是他们祭祀先朝帝王的神御殿必备祭品。目前,出土的辽代琥珀就有2000多件。当时最常见的一种蜜蜡雕刻题材是“元人骑狮”,就是一个男子驯服一只狮子的形象,这种题材中人物和动物的刻画都非常质朴,不追求繁饰;但线条厚实有劲,张力很强,代表了少数民族的勇敢,被尚武的元人所喜爱。

琥珀

到了明清时期琥珀的工艺水平到达顶峰,也有大量传世的精品佳作。一些古籍中关于明代琥珀蜜等级使用有明确的记载。张廷玉所撰,《明史》六六,六七卷《舆服志》:“皇帝常服:洪武三年定,乌纱折上巾,盘领窄袖袍,束带兼用金、琥珀、透犀。”

琥珀带钩

“洪武六年,令庶人巾环不得用金玉、玛瑙、珊瑚、琥珀。”就是“皇帝的便装里面,束带的装饰用金、琥珀、黄黑相间的犀牛角。百姓不让用金、玉、珊瑚、玛瑙、琥珀。”我们知道朱元璋他因为姓朱,当年起义也是先投靠红巾军,跟红色非常有缘,年号也叫“洪武”。他自己也喜欢红色。所以当时皇家的颜色除了黄色,红色也是皇家的,民间忌讳。

清代血珀鼻烟壶

红色的地位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大家可想而知为何那时釉里红瓷器是前所未有的发达。所以色泽介于红和黄之间的,琥珀在明朝的高基调就这么树立起来了,老百姓是不让用的。

明代蜜蜡瑞兽

明代琥珀雕件非常多,有帽正、衣物上的镶嵌、带板等等形式,也有大量的摆件把件、文房器物。雕刻的题材里面最多的是瑞兽,明代瑞兽的琥珀雕工相当传神,款额大嘴的瑞兽线条饱满,细节丰富,神气十足。

清代蜜蜡寿字纹带饰

清代雕件中,大部分都是将蜜蜡磨成中规中矩的圆形或几何形之后进行雕刻。雕刻同样精美,但相比明代依照料的形状而设计出的各种瑞兽图案,少了一分自由设计而多了一分刻工整。当然就跟我们之前说到的清代特定历史条件——康乾盛世。因为国力富强贸易繁盛,进口的琥珀数量增大,为当时的琥珀市场带来大量原料,为工艺的发展设定了基础。

蜜蜡锦地花草手把件

清代雕刻的风格走的是清人喜欢的繁复风格,比如这种极其细小的叉子纹路“锦地”的琥珀雕刻。这块蜜蜡有着如此秀丽的花草雕刻,实现这种程度的花草纹已经是十分不易;另外还有细密的“锦地”,这样的物件即使在现代雕刻中也是几乎不可见的。无非是因为其制作繁复,极费工时,现代雕刻大师们也很难有人能沉下心来如此细作吧。

质地浑厚的蜜蜡鼻烟壶

其实明清时,古人已经对琥珀已经有了相当系统的认知,并对如何鉴别琥珀也有一定的经验。如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中记录:“琥珀,血珀为上,金珀次之,蜡珀最下。”可见那个时候的审美跟现在还不是很一样,现在以质地浑浊的“蜜蜡”为上品,但是从当时流传下来的器物和文字都可见,古时候更喜欢通透的“金珀”。

质地清澈的金珀对杯

现在觉得琥珀里面封存了植物等的杂质,是一种穿越时光的雅趣;而清代谷应泰在《博物要览》提到,“琥珀之色以红如鸡血者佳”,不沾泥土木屑为上,如果有绺子和土木就不行了,当时反倒以包裹杂质的琥珀为下品。

现在有对于琥珀的优化处理工艺,比如说“净化”,是通过控制炉温和惰性气体,让琥珀在炉子里面融化,这样可以去除里面的杂质和气泡。听起来有点作假的意思,但其实这样的工艺也是古已有之,古人就玩儿过的。明末清初时成书的《物理小识·卷七》中记载:“广中以油煮蜜蜡为金珀”,可知用加热处理来使不透明的蜜蜡变为金珀的方法在清初就有了,也有记载明代用桃胶加温假冒琥珀,造假都不稀罕。总体来说,明清朝出土的琥珀多是颜色艳丽均匀的上品,而且当时的雕刻工艺非常精湛,可以说到了今天仍不能企及的高度。

原文作者:谢天竞

原文来源:《收藏投资导刊》2017年11月刊总167期《中国古代的琥珀器物》

原文作者:谢天竞

原文来源:《收藏投资导刊》2017年11月刊总167期《中国古代的琥珀器物》

《收藏投资导刊》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