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琅琊榜》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探析【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琅琊榜剧中演员 电视剧《琅琊榜》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探析【2】

电视剧《琅琊榜》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探析【2】

2024-05-07 09: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崇高的悲剧与节制的哀愁

《琅琊榜》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气息。离奇的故事背后是一个惩恶扬善的原型模式。从故事的宏观目标来说,结局是圆满的,表现为正义终得伸张,奸邪终被铲除,壮志终得成就。但是作为达成目标的条件,由故事主线所连缀起的一系列人物却大都经受了各种磨难,有着各自的悲剧或缺憾。《琅琊榜》突破时下泛滥的宫斗剧、权谋剧狭隘的个人主义主题,将雪冤复仇的目的指向匡扶正义、维护荣誉的高尚目标,弄权夺嫡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归天下于天下人”的社会理想。在这样宏大高尚的主题统领下,剧中人物的舍生忘我、前赴后继、浴血奋斗便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塑造的是崇高之美,抒发的是豪迈之情,点燃的是希望之火、理想之灯。另一方面,在步步逼近目标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有形无形的牺牲,当靖王误会了梅长苏,砍断铃铛时,多少人为之心碎;当蔺晨拼尽全力保住梅长苏的性命,却又为成全他的理想,含泪把续命又夺命的冰续丹给他,最后陪着他奔赴沙场走完最后的旅程,多少人的灵魂为这份无私无欲的真情所涤荡;当林殊霓凰有情人难成眷属,出征前许下来世之约时,又有什么人能不为之动容。甚至是反派人物也塑造得有血有肉,也有真情流露的时刻,谢玉与莅阳公主诀别的对白,誉王为保妻儿狱中留下血书自杀,梁王对着林殊的背影跪地回忆往日亲情,都有着极强的抒情感染力。

为了达到强烈的感染效果,剧本果断删除了几个原著中的枝蔓人物,如聂铎、云飘蓼等,把感情线索集中在几个主要人物之间,并且摒弃了原著的耽美倾向,从网络文学的亚文化风格转向大众化正剧品格,使各种群体的受众都能在剧中寻求到情感共鸣和慰藉。剧中不仅有梅长苏与霓凰郡主之间、聂锋与夏冬之间的男女坚贞之爱,谢玉、莅阳公主、宇文霖之间的错位之恋,夏首尊对夫人、梁王萧选对玲珑公主的负心之恋,也有言阙对林月瑶爱而不得的痛失之恋。剧中更多表现和渲染的是亲情和友情:言豫津与言侯之间的父子亲情,莅阳公主与萧景睿、静妃与萧景琰之间的母子之情,萧景睿与谢弼、念念之间的手足之情,太皇太后对儿孙们的疼爱之情……剧中男人之间的知音兄弟之情和袍泽生死之情,也包括江湖侠义之情,更是令人动容。

《琅琊榜》在渲染悲剧气氛的同时又很注意节制情感的宣泄,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观对西方浪漫主义艺术表达方式的修正。剧中除了梅长苏与霓凰长亭相认一场戏的情感表达比较充沛之外,几乎没有人物大悲大喜哭天抢地的表演。例如,翻案雪冤后梅长苏去祭拜父亲及赤焰军将士的亡灵,郑重地行过祭拜大礼,最后,梅长苏俯伏在地,此时镜头却渐渐拉远,让观众从那颤抖的脊背去感受他内心巨大的悲痛。这种克制的情感表现手法极具张力,比人物涕泗滂沱的画面更能震撼观众的情绪。

四、渲染汉风古韵,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之美

注重民族传统,追求民族风格也是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并影响到后来的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琅琊榜》渲染的汉风古韵也暗合浪漫主义精神。前文曾提及《琅琊榜》以中国传统文化温润含蓄的艺术原则来节制西方浪漫主义过于自由奔放的抒情表达方式,它在众多影视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其复古典雅的民族格调。当代影视虽然古装剧泛滥,但大多只是以历史为噱头,真正从精神层面对传统文化认真探索并把握住神韵的作品实为罕见。《琅琊榜》制作者深得传统文化精髓,把这些精心提炼出的汉文化元素与剧情完美融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是繁文缛节,而是礼乐文化的典雅优美,博大精深,水墨画风格的镜头画面艺术,升华出的是民族文化自豪感和对礼乐之邦的向往。剧中对汉文化传统的展示,对各种礼仪、服饰、习俗给出了“教科书式”的精准再现,画面构图和细节都极为精致考究,这些精美呈现本身就蕴含着价值观。

例如剧中多次出现祭拜的场面,从中可见编导的良苦用心和演员的演技精湛。大丧出殡的场面因其本身自带的隆重仪式感,往往成为影视导演所钟爱的表现对象,热衷于渲染其肃穆、悲壮、奢华的气氛,观众虽然可以在这些场面中受到一定的震撼,但是思想情感缺席状态下仅有对宏大的刻意炫耀,总不免会显出一股繁缛、奢靡的匠气。

《琅琊榜》则把剧情和人物形象与这些传统仪式恰如其分地融合。剧中主要出现过三次祭拜死者的场面。一是夏冬到山上祭奠亡夫聂锋,荒冢孤坟、凄凉暗淡,无声的画面透露着对忠良被弃、英雄寂寞的感伤和控诉,也是对赤焰军七万忠魂命运的衬托和暗示。后续梅长苏出现并请求祭奠,诚挚、简约的祭拜仪式完全符合以江湖宗主身份暗暗祭奠昔日下属的复杂感情和礼仪尺度。

第二处是祭拜太皇太后的场面。实际上有两个场景,一处是宫廷中皇子皇孙们的祭拜,太子和誉王在祭礼中吃不得辛苦,做出不敬之举,唯靖王能克己守礼。另一个画面是苏宅中,无法以真实身份名正言顺参加祭礼的梅长苏,强撑着病弱的身子,坚持自设灵堂为太皇太后守灵,行祭拜大礼,表现出他的有情有义,守节有礼。相比之下,人品的优劣差异不言自明。孔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①“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②《琅琊榜》剧中渗透着重视以“礼” 塑造人格,观言行以识人的儒家文化精神。除了对“礼”的重视,剧中弘扬的“重情守义”精神,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琅琊榜》表现和倡扬传统文化,散发着典雅的古韵之美,又并无半点腐朽之气,原因在于制作者对传统文化做到了真正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处祭拜场面就是前文提到过的梅长苏翻案雪冤成功后到林氏宗祠祭拜的情景。人物神情专注凝重,行最为隆重的“振董”③之礼,表达出对国家忠良,铁血英魂的极大尊重敬仰,为保疆卫国浴血沙场、死而后已的烈士们也担得起这种大礼。

除了祭礼,剧中不同人物、不同场合下所行的各种礼节同样把古代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范演绎得淋漓尽致、魅力无穷。拍摄花絮中,有礼仪专家在现场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为演员做演示和指导,剧组尊重传统、尊重观众的精神令人感动。剧中还涉及中医药、茶道、插花、节日风俗等,随着情节发展,自然、严谨、考究地展现出来,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情不自禁地为文化传统中的这些瑰宝骄傲和感叹。

五、结语

综上所述,《琅琊榜》是一部洋溢着英雄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传奇古装电视剧,用充满浓郁悲剧色彩的笔调抒写了对正义与真情的歌颂,对清廉、公正、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的追求。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提炼和呈现,《琅琊榜》塑造出了典雅、脱俗的民族风格,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珍视和自豪,打造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高品质、高格调的精良之作。《琅琊榜》总体艺术类型属于浪漫主义,对这部作品的鉴赏批评也应遵循浪漫主义艺术的标准去分析探讨,不宜用现实主义的尺度去横加指责。

注释:

①齐豫生,夏于全 主编.中国古典名著[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25.

②齐豫生,夏于全 主编.中国古典名著[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33.

③崔记维 校点.周礼[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54.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1】【2】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