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石的家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王石大女儿的现状 乔石的家庭

乔石的家庭

2024-07-08 00: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乔石的家庭

2015年06月14日 18:22 来源:凤凰资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参与 评论

郁文的母亲陈若希是陈布雷的五妹。陈家是慈溪名门望族。陈布雷曾加入同盟会,后为蒋介石撰拟《祭告总理文》,一举成名。1935年后,任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主任等要职,长期为蒋介石撰写文告、文件和文章。

2008年,郁文和乔晓溪在澳门。图片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乔石的妻子郁文原名翁郁文,1926年10月出生于浙江宁波地区的慈溪。

郁文的母亲陈若希是陈布雷的五妹。陈家是慈溪名门望族。陈布雷曾加入同盟会,后为蒋介石撰拟《祭告总理文》,一举成名。1935年后,任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主任等要职,长期为蒋介石撰写文告、文件和文章。

翁郁文参加革命后将名字去掉了“翁”字。

郁文青少年时期受大舅父陈屺怀和大哥翁泽永的影响,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救亡宣传队。

1944年秋,年仅18岁的郁文背着行李,穿越日军据点,来到四明山上的鲁迅学院。鲁迅学院是中共浙东区委开办的,主要培养文教、民政和群运方面的干部。

郁文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我进鲁迅学院后,如饥似渴地学习了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著作,真有如久旱逢甘霖!我多年来苦苦思索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能否把日本鬼子赶出去?’‘青年人有什么前途?’等等,全都迎刃而解!思想上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两个月后,鲁迅学院支部决定发展表现积极的郁文入党,但由于她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复杂,没有人适合做她的入党介绍人。组织出面,由中共浙东区委委员林克和鲁迅学院院长黄源做她的入党介绍人。区党委批准时指示,因其家庭出身不好,特别将候补期延长为一年(一般是三个月)。

三个月之后,鲁迅学院支部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同意郁文提前转正。但是,这一决定未获区委批准。九个月之后,支部第三次通过决议,同意郁文提前转正。这次,区党委批准了支部会议决议。1944年9月15日,郁文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46年5月,郁文担任《联合晚报》的记者,以及《青年知识》半月刊的特约编辑和撰稿人。《联合晚报》实际上是上海地下党支持主办的报纸,经理王纪华、总编辑陈翰伯、主笔冯宾符、编辑郑森禹、姚黎民,都是共产党员。

在这里,郁文认识了乔石。乔石也在《联合晚报》工作。1945年至1949年期间,他担任了上海地下党学生运动委员会(简称“学委”) 中学区委组织委员、上海地下党学委总交通等职。

1952年,郁文与乔石结婚。

婚后,郁文调到杭州工作。1952年底,乔石调到上海,任华东局青委统战部副部长。郁文也随之调往上海。1954年春,乔石奉调鞍山,担任鞍钢建设公司工程技术处副处长、处长。随后,郁文也调往鞍山。

1957年初,郁文担任了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62年春,郁文调任上海华东局宣传部教育处处长。

到了1967年年初,“文革”进入高潮。

乔石工作的中联部也不例外。

有人贴了乔石和郁文夫妇的大字报,说郁文是陈布雷的侄女。大字报前围满了人。大字报的主要内容是:乔石原姓蒋,是蒋介石同乡,并同有一个“石”字;郁文是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的外甥女。结论是:乔、郁二人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孝子贤孙”。

这张大字报成了中联部轰动一时的新闻。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郁文一生多次受到审查之累。

1969年6月,乔石夫妇等中联部人员共678人,被发配到黑龙江肇源“五七干校”(1970年迁往河南省沈丘县)。

1971年1月,耿飚调任中联部部长。在他的努力下,中联部被打倒的干部逐步“解放”。乔石和郁文都先后调回中联部,在新成立的“研究组”工作。

虽然乔石的职位不断变动上升,郁文依然保持着低调本色,一直对自己、对子女、对乔石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

2013年1月,郁文逝世。

1990年,乔石夫妇与大儿子蒋小明(左一)、小女儿乔晓溪(左三)、大女儿乔凌(右二)和蒋小明之妻周进(右一)摄于北京。(图片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乔石与郁文育有二子二女。

长子蒋小明生于195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并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与博士学位。

蒋小明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联合国投资委员会委员、香港赛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4年3月,蒋小明由政协的“特别邀请人士”界别更换到教育界别,开始他在教育界别的履职生涯。

同时,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之女、中银香港公司副总裁朱燕来从特邀界换到了教育界,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饶子和则由科技界调整到教育界。

蒋小明告诉记者,因为对教育感兴趣,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之前,他就想转到教育界。为此,他向政协交了一份申请报告。朱燕来、饶子和也在报告上签了名。2014年,他们的申请获批。

公开报道中,关于乔石大女儿乔凌的信息很少。

据媒体报道,2014年12月26日,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大会暨第一次理事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上,“志同法治专项基金”揭牌。乔石将著作《乔石谈民主与法制》的稿费1100万捐出,作为“志同法治专项基金”的启动基金(另有媒体称,乔石将将个人《乔石谈民主与法制》的个人稿费人民币100万元捐出作为启动资金,并由启迪金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刚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共同发起成立志同法治专项基金)。

在这次会议上,乔凌说,“父亲曾长期负责政法工作,发中国建设成一个民主与法治的国家是他的梦想。他曾多次提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与尊严’,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不可缺少的条件,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志同法治专项基金将通过与法律有关的学术课题研究和各种相关的公益项目等形式,致力于维护司法公正,推动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

乔石的小女儿乔晓溪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ICU住院医生。

乔晓溪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我生在上个世纪中国大炼钢铁的年代。那时,爸爸妈妈在东北辽宁的鞍山钢铁公司工作。两年后,在我记事前,他们又奉调大西北,去参加创建甘肃酒泉钢铁公司。因为西北条件太艰苦,他们工作忙,妈妈身体也不好,我们兄妹四人被送到南京,由爷爷奶奶代为照料。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几乎没有爸爸妈妈的身影。只是在长大以后,才听妈妈讲起那时的一些情景。”

“高考通过后,填报志愿时,我本想报自己喜欢的数学和无线电电子技术,但妈妈非常希望我学医。她细细给我分析了各个专业的利弊,以及未来的需求和可能的职业走向。她说,我的性格也适合学医。”

1988年,乔晓溪赴美留学,就读贝勒医学院,1993年毕业,获神经科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医学基础科研和教学。

关于乔石小儿子的信息,未见公开报道。仅在乔晓溪“母亲郁文:她是我心灵的避风港”一文中提到“1963年,爸爸妈妈调到北京工作。根据有限的条件,先把已经上小学的大哥小明和姐姐小凌接到北京同住。1965年,我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才和二哥小东还有爷爷奶奶搬到北京。一家八口终于团聚了。”

综合自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

PN038

[责任编辑:PN03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参与 评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